战国时期七国的变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了变法 请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谁~

战国时期韩赵魏楚燕齐秦等国家都参与了变法运动,其中的变法运动各有成败,现在将变法运动与变革者罗列如下:
一、、魏文侯在位时的李悝、吴起变法
变法内容: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郡县制官僚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
3、作《法经》
4、吴起推行武卒制。

二、楚悼王在位时的吴起变法
变法内容:
1、制定法令,加强王权,削弱贵族特权;
2、整顿吏治,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节省国家开支;
3、奖励“耕战之士”,鼓励从事农业生产;
4、扩充军备,提高战士待遇。

三、秦孝公在位时的商鞅变法
变法内容:
1、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3、重本抑末,奖励耕织
4、推行郡县制;颁布法律,申明法令;迁都咸阳等。

四、韩昭侯在位时的申不害变法
变法内容:
1、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2、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3、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并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

五、赵武灵王在位时的胡服骑射改革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

六、齐威王在位时的邹忌变法
变法内容:
1、推行法家政策,主张修订法律而监督清除奸吏
2、重视推荐人才,鼓励臣民进谏
3、招抚流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

七、燕昭王在位时的乐毅变法
相关变法内容:合纵攻齐,连战连克。

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一、齐国:邹忌变法

邹忌推行法家政策

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开始,齐国在国都临淄西边稷门外的稷下地方,设立学宫,招徕各派学者前来著书立说,议论政治,称为“稷下先生”,也称为博士。稷下先生中有个叫淳于髡的,是家奴性质的赘婿出身,是个进步的思想家,曾经两次当面指责儒家孟轲,认为鲁缪公重用儒家而弄得国家削弱,说明儒家“无益于国”,像儒家那样“为其事而无其功者”,就算不得“贤者”。

这时淳于髡用“微言”进说邹忌,使得邹忌决定了下列的策略:对于国君,“请谨毋离前”,“请谨事左右”;对于人民,“请自附于万民”;对于臣下,“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这些主张顺从国君行事,主张选择“君子”担任官吏而防止“小人”混杂,主张修订法律而监督清除奸吏,都是法家的政策。

邹忌很重视推荐人才,齐威王也很重用这些人才,把他们都看“宝”。有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在郊外打猎,魏惠王夸耀自己有“径寸之珠”十枚,可以“照车前后各十二乘”,所以是“宝”;而齐威王则认为他“宝”不同,几个得力的大臣才是他的“宝”,例如守南城的檀子,守高唐的盼子,守徐州的黔夫,“使备盗贼”的种首,都是他的“宝”,“将以照千里”。

这时齐国的人才很多,孙膑也由于田忌的推荐而担任军师。这都是邹忌推行法家“谨择君子”政策的结果。针对齐国“百官荒乱”的局面,淳于髡曾以隐语进说齐威王,他问齐威王:“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威王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即召集全国地方官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因为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并不事奉国君左右以求誉,齐威王赏给他万家的食邑。又因为阿大夫治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而用币事奉国君左右以求誉,齐威王把阿大夫连同左右称誉他的人都烹死了。据说,从此“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这又是邹忌推行法家“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政策的具体实施。

同时,由于邹忌的进说,齐威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据说,令刚下时,群臣前来进谏的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还有时有人进谏;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里不免夸大其词,但是,这样提倡臣下进谏,对君主政权的政治改革确是有帮助的。

二、楚国:吴起变法

“明法审令”, 实行法治。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 深知法治的重要性, 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 吴起还采取“倚车辕”的办法,即立一车辕, 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 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 “破横散从 (纵) , 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减爵禄, 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淮南子·泰族训》说:“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说苑·指武》说:“ (吴起) 均楚国之爵, 而平其禄, 损其有余, 而继其不足。”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 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 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 以解决分配不公, 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

在此同时, 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 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 “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卑减大臣之威重”, 整顿吏治。吴起认为, “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 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 又削弱大臣威权, “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 奖励百官尽忠守职, 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

同时, 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一是“塞私门之请, 一楚国之俗”, 杜绝权门请托之风, 廓清吏治;二是“使私不害公, 谗不蔽忠, 言不取苟合, 行不取苟容, 行义不固毁誉”, 要求官吏公私分明, 言行端正, 不计较个人得失, 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

三是“罢无能, 废无用, 损不急之官” , 裁减冗官, 选贤任能, 罢除无能无用之辈。徙贵族于边境, 以实广虚之地。据《吕氏春秋·贵卒》载, 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 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 臣不得而为也。

加强军事训练, 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变法“要在强兵, 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 以“争利于天下” 。所以在变法中, “禁游客之民, 精耕战之士”, 即注意耕战并重, 亦兵亦农, 禁止丁民游手好闲, 不务耕作。在此同时, 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 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 加强训练。

吴起还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 , 提高了筑城工程的质量, 加强了郢都的建设。

三、秦国:商鞅变法

第一次变法

主条目:商鞅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四、燕国:燕国并无变法,燕王哙试图改革却笑话百出。

五、赵国:胡服骑射

胡服就是采用胡人的服装,即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这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很彻底,他不仅要使军队将士改穿,还要全国上下臣民都改穿,所以这一改变穿着的革新触及的层面就很广,加剧了改革的困难。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邯郸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戎狄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把袖子改窄,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窄袖交领右衽服装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

公子成等人见赵武灵王动了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布谣言说:“赵武灵王平素就看着我们不顺眼,这是故意做出来羞辱我们。”赵武灵王听到后,召集邯郸城满朝文武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枕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觑,从此再也不敢妄发议论了。

不过,赵武灵王事先预知反对者必强、阻力大。于是在赵国信都之信宫先找大臣肥义和将军楼缓商议了五日。肥义和楼缓都十分赞同。武灵王乃下定决心,下令全国实行胡服。他自己首先穿了起来,又派专人去告诉他的叔父公子成,请他穿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

使臣回报公子成持不赞成的态度,武灵王便亲自去说服公子成,这样公子成也穿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上朝。贵族赵文、赵造、周袑、赵俊等劝阻不要实行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赵武灵王反驳他们说:“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并指出,“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对于衣服,他说“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也,非所以论贤者也。”赵武灵王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反驳了一些贵族的责难,特别是像公子成这样很有影响的贵族,也穿上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于是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就在赵国上下推行开来。

后来赵国攻下原阳后,把它改作“骑邑”,以训练骑兵。有位叫牛赞的又出来反对,说“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武灵王驳斥他说:“古今异利,远近易用”。“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牛赞忙下拜说“臣敢不听令乎!”

六、魏国:李悝变法

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项:

第一是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取消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

第二是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废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同时对国家境内的所有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国家的土地产量,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按照土地的贫瘠标准,分配给农民土地,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第三是实行法治,建立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

第四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即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法经》兵6篇,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和《具律》。

七、韩国: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

他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又说:“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忌变法

百度百科:吴起变法

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百度百科:胡服骑射

百度百科:李悝变法

百度百科:申不害变法



一、李悝(kui)在魏国变法,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继位,文侯礼贤下士,任用李悝为相。此次变法便是李悝在人国相时进行的。 二、公仲连在赵国变法。公仲连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化人民、建立选官制度和改善财政方面。公仲连推荐了牛畜欣、荀欣、徐越等三位有才之士。他们分别向烈侯提出了改革的建议,“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委三人以重任,并奖赏荐才有功的公仲连。 三、吴起在楚国变法。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熟谙兵法,善于用兵,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魏文侯是欣赏吴起的才干,任他为西河守。魏文侯死,吴起受到政敌的排挤,自魏入楚,受到楚悼王的重用。一年之后,被提升为令尹,主持变法。 四、齐威王的改革措施
齐国的改革主要在齐威王时期。齐威王即位初期,一度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严重局面。针对齐国“百官荒乱”的局面,齐威王在淳于髡和邹忌的协助下,对吏治进行了整顿,同时要求广开言路,鼓励臣民书谏谤议。他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将齐国从封闭专制的政治羁绊中解放出来:“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从此,齐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国力也随之强盛起来,“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

五、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
战国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相,实行改革。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 (《韩非子�6�1定法》)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符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6�1老子韩非列传》)。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秦等国。
六、 赵国的改革
赵国继魏国之后也进行了改革。赵烈侯时,公仲连任相国,他主持了赵国的改革。公仲连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化人民、建立选官制度和改善财政方面。公仲连推荐了牛畜欣、荀欣、徐越等三位有才之士。他们分别向烈侯提出了改革的建议,“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委三人以重任,并奖赏荐才有功的公仲连。

七、燕国的改革
燕国的改革始于燕王哙(前320—前314年在位)。六国的改革早已完成,致力于合纵连横,而燕国尚未改革,国弱民贫,处境险恶。燕王哙苦身忧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甚至亲自参加农耕活动。但他轻信鹿毛寿的进言,竟仿效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将国家拱手交给子之。燕内乱外患并起,几乎亡国。昭王即位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经过昭王的励精图治,燕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八、商鞅变法 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主要内容有措施:“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封分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伍连坐”;“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器;“燔诗书而明法令”。 战国时期为统治者不断调整国策,自上而下实行各种改革,一方面使得变法国家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新的经济体制在各国得以确立,生产力加速进步,从而加速了战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各位主持变法的精英却因变法严重触动了旧贵族的势力,改革者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起在楚悼王去世以后,被旧贵族射杀。商鞅在秦孝公去世以后,被继位的秦惠王听信诬告车裂而死。不同的是,楚国在吴起死后旧的制度恢复了70年,秦国在商鞅死后变法成果依然继续,为今后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元前445年,魏文侯继位,文侯礼贤下士,任用李悝为相。此次变法便是李悝在人国相时进行的。

1.魏国魏惠王李理变法,2.赵国赵烈侯公仲变法,3.齐国齐威王邹忌变法、韩国韩照侯申不害变法、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4.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5.燕国燕王哙子之变法。
这里面有的时间记混了!我不知道楚国变法的具体时间了!但是齐、韩、秦几乎是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都变了啥?几分钟带你了解战国变法史



历史上管仲的变法比较有名~!~!


战国时期七国的变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9766367025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特点
    车虾匡答:秦国: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这场变法是从上到下的全面改革,废除了旧贵族和旧制度,引入了新的军功赏爵制度,极大地激发了秦军的战斗力,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齐国:齐国因鱼盐之利而富足,民生殷实,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著名的稷下学宫。然而,齐国的改革幅度是七国中最小的,因为...

  • 19766367025战国七雄为何只有楚国没有进行完整的变法?
    车虾匡答:战国时期,七国都在变法。楚悼王时,吴起从魏国奔向楚国,悼王用吴起进行变法。当时楚“大臣太重”,“封君大众”,吴起的改革便先从摧毁强大的封建领主势力入手,他下令: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另外又“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 19766367025求战国七雄变法的详细资料`急求啊`!
    车虾匡答: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

  • 19766367025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车虾匡答:谢谢你的关注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潮流:各国的改革与变法:随着七国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的胜利,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利益,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其中著名的有:1、魏文候任用法家李悝变法,首先取得成效,使...

  • 19766367025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车虾匡答:战国七雄都变法,唯有秦国统天下!七国变法中,魏国的李悝变法是最早的,但秦国的商鞅变法却是最全面、最深刻、影响最大的,秦国逐渐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劲的国家,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国?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强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齐、楚、燕、韩、赵、魏...

  • 19766367025列国变法
    车虾匡答:各国国君也不再墨守成规纷纷开始变法。在李悝主持魏国变法的同时,赵国相国公仲连也进行了政治改革,到了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的时期,邹忌在齐国,申不害在韩国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改革。陈晓枫认为,如果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变法,今天法学家们提出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战国时期法家们提出了...

  • 19766367025战国时期的时候,各国为什么开展变法运动呢?
    车虾匡答:在战国时期各国之所以都在积极开展变法运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对于那些实力本来就非常强劲的诸侯国来说,他们变法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变得更强,进而统一天下。在三国时期整个中国曾经出现了七位实力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而在这七个诸侯国中,又野崎国和魏国的实力最为强大。因此...

  • 19766367025战国七雄七国并立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车虾匡答: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陈成子陈恒(亦称田恒)杀齐简公,专擅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

  • 19766367025古代历史上的诸多变法,哪次最成功呢?
    车虾匡答:中国人一直求变的,为了富强的生活环境,几千年一直在不停的变法中,《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我们因穷而思变,因变而通,因通而能长久,这一切上天都会眷顾,所以是大吉大利的。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比较有名的几次变法。春秋:管仲改革。战国:...

  • 19766367025秦国为何在变法之后能够统一六国?和六国有什么不同之处?
    车虾匡答: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图强、为了不被其他国家灭掉,便是纷纷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但是最后唯有秦国在变法之后能够长久的兴盛,并且成功统一了六国,而其中的原因便是在于秦国是唯一一个能将变法的结果保存下来的国家。七国中第一个变法的并非是秦国,而是魏国。当年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一开始也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