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的历史沿革

来自:有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东流,汉代为彭泽、石城二县地。
晋代属彭泽县。
南朝梁天监五年,侨置和城县(侨于今安徽东至东流镇)。属南豫州侨置太原郡(治所舜井,又名舜城位安徽东至故梅城南2公里处)。开皇九年(589年),平陈,调整州、县时被废。
唐会昌初年置东流场,取“大江曲折来,到此始东流”诗句中的“东流”为名。
南唐(公元953年)升为县。县治临江而筑,无城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东流县(治和城故城,今东流镇),属奉化军江州(均治德化,今九江市)。
宋开宝八年(974年)东流县属江州(仍治今九江市)。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东流县改属江南东路(治升州,今南京市)池州。
建炎元年(1127年),池州属江南东路(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池州(仍治贵池,今市区)。二年,池州改属江州路(治江州,今九江市)。四年,池州改属江南路(治建康府,今南京市)建康帅府(改治池州,后还建康府)。绍兴元年(1131年),池州复属江南东路(治建康府)。东流县隶之。
元属池州路。
明清时期原东流县明沿元制,清嘉庆二十三年(1817),县下划为4乡40保,区为7里,县城内外分15坊。即: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增设2里共为11里。分一都、九都、十一都、十二都、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七都、二十九都、坊市都、三十一都、三十二都。此后设立4乡4镇。4乡即:永丰、阐教、石门、太原乡;4镇即:尧城、永丰、古港、葛公镇。永丰乡辖上四都,阐教乡辖上四都,太原乡辖下五都,石门乡辖下五都。县治内设13坊:惠安坊、洋宫坊、来苏坊、显应坊、迎恩坊、省元坊、修丰上坊、修丰下坊、仁寿坊、善政坊、阐教坊、德义坊、禅林坊。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设乡保,全县划分上、中、下3个乡、42保。
民国三年属芜湖道。
民国21年4月2日,属安徽省第八区(首县为贵池县)。10月10日,改属安徽省第八专区(专员驻贵池县)。




东流的历史沿革视频

相关评论:
  • 18626335976香隅镇的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香隅镇驻地为香隅村,因其为香山之一隅而得名。原香隅区为东流县第一区。1952年建香隅区。1958年9月撤销区、乡、镇建制,成立香隅公社。1961年恢复香隅区。1969年再次撤销香隅区,临江公社并入向东公社,香口、合镇合并为卫东公社,新岗和尧渡区的建东公社合并为建新公社。1972年再设香隅区、辖建新、...

  • 18626335976白茆镇的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1992年将江坝、红旗、六洲3个乡合并设立白茆镇。1996年,白茆镇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6.6万人。2005年末,撤销黑沙洲乡,并入白茆镇。现辖永胜、天然、二垅、三垄、新园、旭光、义圩、仔洲、大江、南垄、套北、浃南、七洲、群利、新树、五号、东流等17个行政村和江坝、六洲、三官殿、黑沙洲等4...

  • 18626335976安徽安庆历史简介?
    匡翟柯答:安徽安庆历史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宁宗...

  • 18626335976东至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匡翟柯答:东至县辖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里乡、木塔乡、青山乡。 历史沿革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199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

  • 18626335976张溪镇的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张溪,古称晋阳(梁时曾轩晋阳县),早先这里是片湖滩,清代有位姓张的看在眼里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安营扎寨,开店做生意,故名张家滩。张溪古时为池州、饶州、九江三府交通要道,宋代建有驿丫,清代东流、至德境内设官道4条,其中东池(东流经长安、兰桥、唐田、至贵池)、景池(景德镇至池州...

  • 18626335976栖霞区的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民国37年(1948)3月,江宁县之汤水(今汤山)、麒麟、古泉、东流4乡镇划归南京市,成立第十三区,为乡区,面积93.56平方公里,设10保、161甲。麒麟地区属今栖霞区。民国38年(1949)1月22日,燕子矶区析出八卦洲,单设南京市第十四区。民国38年(1949)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中共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接管国民政府南京...

  • 18626335976东至县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该校创建于1942年,它是在前至德县立中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4月,至德解放,人民政府定校名为皖南行政公署至德初级中学。1958年,东流、至德两县合并,遂改名为东至县第一中学,始招高中班。1961年,学校更名为梅城初级中学。“文革”时期,再度更名为东方红中学。1974年,东方红中学划分两部,...

  • 18626335976汴河的河流历史
    匡翟柯答:汴河的沿革及历史地位 《禹贡半月刊》载《隋运河考》指出:“《史记.秦本记》中记载,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 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河南通志.河防考二》:“河沟者,鸿沟也。 《水经注》:阴沟本莨荡渠,在浚仪县(开封市)北,自王贲断故渠引水东南以灌大梁,谓之梁沟...

  • 18626335976丰乐河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第一条北支名为思古潭河,发源于小椿树岗,自东北向东南流经范庵,穿越淠杭干渠,继续行进,直至龙河口,全长约6公里,最终汇入巢湖。中支为陈家河,又名张店河,起源于凤凰台的驻马尖和豪猪岭,两股小流在张店会合后,流经半个墩,到达双河镇,接纳北支思古潭河的东流部分。南支为张母桥河,又...

  • 18626335976丰乐河的历史沿革
    匡翟柯答:三支于龙咀会合,以下为丰乐河本干,也是舒城、肥西两县交界的河道。东流至桃溪,河道弯曲,历史上无堤防,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沿河修小堤、圈圩。过桃溪大桥后,续东流经新仓、三河镇,于大潭湾汇入杭埠河,全长117.5公里,流域面积2080平方公里。双河镇至桃溪,河段长27.37公里,河底高程15.4~7...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