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叶子变黄什么毛病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茄子叶子变黄,是什么病~

茄子黄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黄、半边疯",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且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一开始叶片在叶脉及叶缘间退绿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发病初期病叶在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最终导致干枯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以至仅剩茎秆,直至全株枯死。该病为全株性病害,典型症状有枯死型、黄斑型、黄色斑驳型三种类型,剖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挤捏断面无乳白色浓液渗出,别于青枯病。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早熟耐低温的品种,如济杂长茄一号,韩国黑龙王长茄,日本新黑珊瑚茄子等。(2)种子处理。播前温水烫种,用55℃热水浸种10-15分钟,然后催芽播种。(3)轮作。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4)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1800-2000株为宜。(5)平衡施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3000-4000千克,苗期磷、钾肥配合,结果期增施氮肥和钾肥。门茄收后每隔5-7天喷施1000-1500倍富万钾液、1500-2000倍芸苔素481等叶面肥料,增强植株的抗逆性。(6)科学浇水。做到小水勤浇,保持见干见湿,避免大水漫灌,保护地内提倡微滴灌和膜下暗浇。(7)嫁接防病。常用砧木有赤茄、托鲁巴姆、温棚茄砧等。(8)药剂防治。定植期、始花期和门茄采收后分别用28%的激活离子素500-600倍液灌根,每株0.5千克;发病初期用70%敌克松粉剂500-600倍液,或茄病泰诺500-600倍液,或10%治萎灵水剂200-300倍液,或植康600-800倍液灌根,每株150-200毫升,7-10天1次,连续2-3次。

是茄子黄萎病。它是一种土传病害,由于长期连作重茬引起,部分大棚茄子黄萎病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已经成为茄子生产中的一大障碍。
黄萎病在幼苗期间很少发病,通常在坐果以后开始发病。病株多从下向上或从半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先是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发黄,慢慢发展到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发黄。晴天中午叶片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凋萎脱落。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脱落,只剩茎秆。剥开根或茎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茄子黄萎病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96%恶霉灵3000倍+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型药液浸种1~2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早熟、耐低温的品种抗黄萎病能力较强。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苗期施足磷肥和腐熟生物菌有机肥,开花结果期增施钾肥和氮肥,大棚内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发病严重的植株要及时拔除。
(3)化学防治
育苗前,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96%恶霉灵1克,加细干土拌匀,撒于畦面,然后翻入土内混匀,再播种育苗。重茬地和重病地,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定植后,用96%恶霉灵3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菌线威3500~7000倍液分别掺加1000倍天达2116壮苗灵灌根,每株100毫升,间隔7~10天,连续两次。

是茄子黄萎病。它是一种土传病害,由于长期连作重茬引起,部分大棚茄子黄萎病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已经成为茄子生产中的一大障碍。

黄萎病在幼苗期间很少发病,通常在坐果以后开始发病。病株多从下向上或从半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先是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发黄,慢慢发展到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发黄。晴天中午叶片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凋萎脱落。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脱落,只剩茎秆。剥开根或茎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扩展资料:

该病害发病适温在25℃左右,气温达到22~28℃时易发病,在 20℃以下的低温和 30℃以上的高温下难以发病。

因此,在山间地带的夏秋番茄栽培及平地的露地栽培发病较多。番茄连作田及同茄子、草莓、土当归时轮作频率高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床上消毒不彻底导致发病时,为害特别严重。 目前,有许多抗性品种在出售。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番茄的连作或同茄子等轮作,并及时消毒床土。发病多的地块,应消毒土壤或栽培抗性品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茄子黄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黄、半边疯",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且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一开始叶片在叶脉及叶缘间退绿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发病初期病叶在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最终导致干枯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以至仅剩茎秆,直至全株枯死。该病为全株性病害,典型症状有枯死型、黄斑型、黄色斑驳型三种类型,剖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挤捏断面无乳白色浓液渗出,别于青枯病。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早熟耐低温的品种,如济杂长茄一号,韩国黑龙王长茄,日本新黑珊瑚茄子等。(2)种子处理。播前温水烫种,用55℃热水浸种10-15分钟,然后催芽播种。(3)轮作。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4)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1800-2000株为宜。(5)平衡施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3000-4000千克,苗期磷、钾肥配合,结果期增施氮肥和钾肥。门茄收后每隔5-7天喷施1000-1500倍富万钾液、1500-2000倍芸苔素481等叶面肥料,增强植株的抗逆性。(6)科学浇水。做到小水勤浇,保持见干见湿,避免大水漫灌,保护地内提倡微滴灌和膜下暗浇。(7)嫁接防病。常用砧木有赤茄、托鲁巴姆、温棚茄砧等。(8)药剂防治。定植期、始花期和门茄采收后分别用28%的激活离子素500-600倍液灌根,每株0.5千克;发病初期用70%敌克松粉剂500-600倍液,或茄病泰诺500-600倍液,或10%治萎灵水剂200-300倍液,或植康600-800倍液灌根,每株150-200毫升,7-10天1次,连续2-3次。

黄叶病,应该是缺氮
解决方法:原始的是撒尿
科学的买化肥

缺少肥料


茄子叶子变黄什么毛病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