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醉翁亭记>>和<<欧阳公事迹>>两文中,说说你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认识.感谢!感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几个问题~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现在,我们常常听到说某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处的“酒”是何意?

此处的酒即酒,并没有特指。我们平时听别人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即引用这段话,把“在乎山水之间”省略了而已。意思就是指“某人在乎别的东西”,而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东西。正如“醉翁”,欧阳修此时已成“醉翁”,其实并不是因酒而醉,而是因“山水之美景”而醉,看他喝得那么开心,并不是在意酒好不好喝,而是在意山水的美景啊!

2)文章语言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与《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做了解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示出来。

《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之心: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随物喜因己悲”的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

《醉翁亭记》里,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作者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儿,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便醺醺然了。 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坐于众之间,眼睛微闭,眼前的景物是优美的,人是欢欣的,欧阳修也被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陶醉了。 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说白了,即为官者,因天下民众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

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望采纳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 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是宋朝人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 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从<<醉翁亭记>>和<<欧阳公事迹>>两文中,说说你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认识.感谢!感谢!视频

相关评论:
  • 19636674820从从从排比句怎么写
    阮虞咽答:从从从排比句范例 1. 从山脚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从山顶到山底满满的都是金黄的落叶 2. 从南极到北极,从陆地到海洋,从东边到西边,哪里都有我们中国人奋斗的足迹。3. 从叶子,从花朵,从颜色,都可以判断这是一株马蹄莲。4. 从一号路,从二号路,从三号路,都可以到你的家。5. 从妈妈...

  • 19636674820用从从从造句
    阮虞咽答:1、这道菜从色彩,从味道,从摆盘来看都是精美的。2、小华是个勇敢的孩子,他从不害怕,从不胆怯,从不退缩。3、春天来了,小草从春风里,从阳光里,从大地里纷纷钻出泥土。4、小明是大家的榜样,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5、学习这件事,从生活上,从课堂上,从书本里,都可以...

  • 19636674820“从...从...从..."如何造句?
    阮虞咽答:1、我从山下爬到山腰,从山腰爬的山顶,从山顶上看下面!好美啊!2、四人集合正讨论问题,突然其中一人问道:你从左边走,她从右边走,他从前面走。那我从哪里走?3、从十月怀胎到呱呱落地,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从青春年少到成家立业,你的父母都付出了多少辛劳?趁着时光还在,爱他们吧!4、...

  • 19636674820仿写句子用“从”字组一个句子。
    阮虞咽答:1、小明从车上下来了。2、小华从楼上下来了。3、一片片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4、小丽从飞机上下来了。5、一朵朵花儿从树上落下来。

  • 19636674820从字怎么组词造句?
    阮虞咽答:造句:从艰苦的环境走来,我是一位勇敢者。从差生向优秀生走来,我是一位坚强者。从美丽壮观的西藏走来,我是草原上的一只藏羚羊;从优美怡静的浙江走来,我是西湖中的一朵荷花。从阳光明媚的春天走来,我是枝头上的一只喜鹊;随遮天盖地的夜幕而起,你是夜空中的一弯明月。从乍暖还寒的春天走来,我...

  • 19636674820文言文当中"从"是什么意思玄因从质诸疑义
    阮虞咽答:从:向 【《郑玄传》原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尝欲注《春秋左氏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 19636674820现代女性的三从四德是什么?
    阮虞咽答:现代女性的三从四德:三从:从不温柔,从不体贴,从不讲理。四德: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惹不得。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

  • 19636674820能从怎么造句
    阮虞咽答:1、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满。2、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贝多芬 3、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懂得别人心机动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程担忧。4、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丁尼生 5、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到晚饭时分总能从窗外...

  • 19636674820从歌坛常青树到亚洲污王,藏47年的费玉清,离开舞台现原形,发生了什么...
    阮虞咽答:有歌迷说从崔玉清的歌声中能够感受不同的心境,有时听着歌就会落泪,有时听着歌就会让心情平复下来,费玉清的歌就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业精于勤,唱歌也是一个熟练的工种,费玉清能够把一剪梅演唱得非常动情,就是因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其中了。 费玉清对待演唱是非常认真的,他在唱歌这个事业上又是做了不断...

  • 19636674820从1940年至1949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阮虞咽答:此时,日军侧背受到中国军队攻击,正阳已被皖西第84军克复,后方交通受到威胁,遂于2月1日开始回撤。日军第3师从舞阳撤出后,于4日攻占南阳,6日放弃该城向唐河、泌阳方向撤退。中国第13军顺势收复舞阳后,即向南阳方向追击日军。与此同时,由舞阳南撤的日军第17师及第15、第4师各一部,在象河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