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文官俑,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北魏文官俑和汉人胡食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胡汉交融,民族融合。

汉族不知单一民族,它同化了好多其他民族。因为它能吸取别的民族的优点

说明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的成果。


(1)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重视兴修水利。

(2)北魏贵族来到中原后经商。说明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商人在当时比较活跃。

(3)鲜卑族汉化,汉族生活习惯也深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原因: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问文化的相互影响。

(4)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北方民族大融合
(1)民族融合的进程:①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进人中原建立政权,他们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进程。③北朝后期,各族难分彼此,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2)民族融合的表现:①生活习俗的汉化。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者变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②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


北魏文官俑,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视频

相关评论:
  • 18451851708古代各朝代墓葬有什么特征
    糜伯炉北魏后期﹐在墓门的两侧﹐还往往有一对形体特别高大的守门卫士俑。在南方地区﹐除陶俑外还有瓷俑﹐但用俑随葬的风气不如北方盛。从汉末至魏晋﹐ 统治阶级...自乳台至南面神门﹐神道两侧依次列象﹑獬豸﹑鞍马﹑虎﹑羊﹑蕃使﹑文官﹑武士等石雕像。帝陵後面别筑後陵﹐这与汉陵有相似之处﹐却为自唐以来历代帝陵...

  • 18451851708三国题材服装设计说明
    糜伯炉[6]“汉族”的形成,直接与周朝、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其次,《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章纹,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

  • 18451851708三国时期和东汉都用得什么文字?
    糜伯炉在山东沂南汉墓画 像石上的武士像和甘肃武威出土的文物、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 的西汉彩绘武俑中,均有...同时,汉族的传统文化和服饰礼仪,对各 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也是明显而巨大的。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对 中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