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六十七十八十怎么讲;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俗话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全句是怎么说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是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整句是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比较著名,孔子给出了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修养。十五要好好学习,三十岁时候自立起来,四十岁就不迷惑了,五十岁知道自己来这一世的使命,能干的就干,不能干就不要勉强,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六十岁时候就更加通透,听什么都能听下去,七十岁时候就能随心所欲了。

《论语》中记载孔子对自己的评价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前读这段话总不知是什么意思,翻看历代的注释也众说纷纭。我现在已五十多岁了,联系自己人生走过的历程,似乎对这句话有了顿悟。我现在把它写出来,和有兴趣的朋友磋商。
我的理解是,这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总结。孔子聪颖好学,敏悟深遽,志向远大,老觉无成,回顾一生,实感无赖,自我安慰,才对自己一生作了评价。
“吾十五而志于学”,意即我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志作立志解。小孩子一般七岁左右发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专心致志地学习。从小就知道发愤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十五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发愤学习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意即直到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氏,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四十岁坚定了目标,竞竞业业干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去“克己复礼”,但是也没干成,这是天命啊!不是我不努力、不专心致志啊!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我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污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听得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只像没听着的,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至到了七十岁,这时侯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孔子的这段话,概括、精确,只几十个字就把一生的心理历程道出来了。我们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听得出,在行将走完人生历程,在回顾自己一生的作为的时侯,作为一代天才,一代哲人的孔子的心里,也不免带有几分遗憾,几分无赖。
孔子的一生,就像杜甫评价诸葛亮的一生样:“三方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其所主张的事虽不可为,但其人品却高不可及。

湖北省云梦县 王保清
2009.9.25

全句: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摘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篇》

解释: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我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就十五的时候开始志向学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 孔子 文化 年龄 成家立业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八十耄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八十。。孔子还没说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八十耄耋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六十七十八十怎么讲;视频

相关评论: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意思
    奚果券1、意思是: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2、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为政》?4、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

  • 13874897697什么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奚果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让我被迷惑的东西。“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出自于《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说...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
    奚果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意为在30岁时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到了40岁时则应该经验丰富、不再为一些小事情所迷惑。【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中的一段话,是孔子所传授的人生阶段划分。【原文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
    奚果券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什么意思啊?
    奚果券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的《论语·为政》第4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十耄耋;一百期颐的意思?
    奚果券1. 三十而立:这一阶段,个体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开始在社会中扮演角色,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和义务。2. 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对事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再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心灵得到了安定。3.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意味着...

  • 13874897697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
    奚果券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出处:孔子《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下句是什么?
    奚果券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白发苍苍;一百长命百岁。1、出处 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13874897697孔子有说“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它的完整的是什么_百...
    奚果券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

  • 1387489769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百度...
    奚果券意思是: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