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说过“苛政猛于虎也” ,这说明孔子主张什麽

来自:有爱分享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苛政猛于虎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ú yì yuè hu!
1、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或先生
孔子
2、习,温习。
3、亦:也,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
4、时:时常 。
5、之:代词,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6、说:通假字,通“悦”,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
7、乎:语气词。
编辑本段
译文

学过的知识,经常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学”的含义是学习与教学,是孔子毕生奉行的事业,其自身好学不厌,同时又诲人不倦,《论语》开篇论“学”,抓住了孔子学说的关键与纲要。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都是十分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包含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学习,温习之意。
“习”译
“习”,是古语,繁体字为上面一个羽翼的“羽”下面一个“白”,表示鸟要长用羽才能飞。现一般译为,“学习而经常实践并养成习惯,不是很愉快吗?“
实际上,这句话是说“把学到得东西加以应用,岂不令人愉悦么?”是学以致用的意思。
“时”的含义是“时而”
最好的方法是用《论语》来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找一找“时”字出现在《论语》中其他地方所具备的含义。就在同一章,三个段落之后,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时”字:“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那个时的解释是时节,时机!如此一来,问题就明了了,这个“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应该也解释成时机!由此,它的解释就变成了:“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理解的时候,其震惊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回顾自己人生中的快乐之事时,都是学习,时机,实践三者遇到一起时产生的,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接得如此之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不那么平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实际上是人生观。如此一来,它出现在《论语》的最开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来,《论语》给我们的感觉就完全改变了。
编辑本段
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苛政猛于虎出自《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这里记述的孔子对学生的话,体现了孔子所主张的“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

苛政猛于虎也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yě)
解 释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孔子主张实行仁政。

成语: 苛政猛于虎也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yě)
解 释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原文

孔子过(1)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2)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3)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孟子继承了这个思想

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孟子

说:“孔子之去齐,接浙而行;去鲁,日: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这就是“时”。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接浙而行”。做饭,淘淘米未等煮就去了。去鲁的时候就不这样了。离开鲁国,孔子说:“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如果是父母国,离开就不那么着急,慢慢走。一样离……

主张君王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正所谓“民为贵,君为轻”嘛,这样才能顺应民心,进入真正的大同之世^^

应当说“仁政”始出孟子,是继承并发展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成果。


孔子曾经说过“苛政猛于虎也” ,这说明孔子主张什麽视频

相关评论:
  • 13567236126小人识之,苛政猛于虎是什么意思
    郑章钓语出《礼记·檀弓下》原文应是“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意思是“孩子们你们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全文是: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 13567236126苛政猛于虎揭示了什么道理
    郑章钓苛政猛于虎揭示了什么道理如下: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税、劳役,使百姓苦不堪言,深刻揭露了社会暴政对人民的残害。

  • 13567236126孔子为什么说“苛政猛于虎也”呢?
    郑章钓孔子问:“你们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妇女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回头告诉学生:“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严苟无道的政策让百姓惧怕不已,即使生活在猛兽出没的地方也不搬去苟税众多的安全区域,那里比吃人的猛虎还可怕。孔子主张仁道,反对暴政,暴政不仅让百姓...

  • 13567236126《苛政猛于虎也》的意思
    郑章钓这个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礼记·檀弓下》,通过妇人的悲惨遭遇,生动揭示了暴政对人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它后来演化成成语“苛政猛于虎”,强调了统治者的严酷统治比自然界的猛兽更为致命。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通过这样的故事,倡导仁政,警示世人警惕苛政的危害。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

  • 13567236126”夫子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怎样翻译
    郑章钓孔子说:你们(子路等)都知道了吧,苛刻残酷的政治比老虎对人民还厉害呢!

  • 13567236126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
    郑章钓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翻译: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

  • 13567236126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
    郑章钓其翻译是;孔子说:你们(子路等)都知道了吧,苛刻残酷的政治比老虎对人民还厉害呢 很显而易见的啊。反映了他对统治者苛政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仁慈,疼惜天下黎明百姓的心声啊。

  • 13567236126礼记·檀弓下中小子识之,苛政于猛虎也什么意思
    郑章钓在《礼记.檀弓下》中子之哭也的子是什么意思 “子”可以解释为“你”。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翻译为“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礼记苛政猛于虎中的夫子式而听之是什么意思? 之指的是妇人的哭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反应孔子什么思想 借老虎表现对封建制度下...

  • 13567236126孔子为什么要对子路说 苛政猛于虎也
    郑章钓有个妇人在哭,很伤心,孔子让子路去问问什么情况。子路去问,回答说,我的丈夫前几年被老虎咬死了,现在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子路说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怎么住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呢?回答是躲在这里生活没人收税,官府收税让人承受不了才跑到这里的。子路回去告诉孔子,孔子于是感慨“苛政猛于虎也”...

  • 13567236126急...捕蛇者说文中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起目的是什么?
    郑章钓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目的是警示后世执政者。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封建社会已经穿越于今世重现,君不见现世贪污煲鬻,城管恶行,暴力拆迁,监管场所新奇死法等等与封建时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从古时蒋氏的遭遇对比现实社会来看,这事还是真实可信的。横征暴敛的危害比这种蛇的毒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