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读书日吗?是什么时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设立国家阅读节有必要吗?~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再度提出了建立“国家阅读日”,这也是他连续第五年提出相同提案。同时在提案上署名的还有著名作家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等人。朱永新曾表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前几日,文化名流余秋雨也谈
  ?先来看朱永新,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等文化人的理由:“据统计,以色列人每年读书超过六十本,欧美很多国家的国民每人每年读书超过五十本。“当代中国人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基本不读书。这是让人心惊的现状。”“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不会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前途堪忧!”?故朱永新、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诸委员认为:设立国家阅读节,是很有必要。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余秋雨的第三个观点我比较赞同。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一个民族的整体修养不是靠建立一个读书日就能提高的。况且现在我们的作家水平参层不齐,我们该读哪种书?当今世俗败坏,金钱至上。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我们还需要建立读书日吗?阅读不需要形式,很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一旦运作起来就变味了,象农村的选举制度;其二,读书在中国还是圈内人的事,9亿多农民还没有这个心情与能力,既然设立“国家阅读日”,对象就应该是全体国民。这样看来目标对象与事实对象相矛盾,文化是多元性的,书本文化固然好。实践也是文化的延伸。
  ?我虽然对余不感冒,但这个观点是好。读书是好事,但是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余秋雨说的对,书为我们所读,但不是约束我们的工具,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能净化我们的心境,能从它那里得到的是我们的自由,那种自由是我们要去体会的,不是强迫的,死读不如不读,这才不会形儿上学。读书是一个长时间的事情仅靠一个读书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还应该仔细分析才行仅靠一时的“起兴”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设立阅读日,是沽名钓誉的行为。人不为盗,虽赏不盗。提倡读书,热爱知识和文化学习不应是用僵硬立法来做的事。读书是一种习惯,个人习惯不是因为一个日子而改变,而是因为有了习惯才有一个日子。阅读日的目的是什么?那人大代表说现代人太浮躁云云,我就是想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就不浮躁呢?初衷是好的,但阅读这种东西,是一个人的习惯而也。社会能够做的,也许只是希望作家多出几本好书,然后多提供一点便利措施吧,比如降降书价啥的,现在书是不是太贵了点,木易先生的文章说明了问题的症结。
  ?这个提案的形势主义味道太浓厚了!与其设这个多余的节日,不如把精力放在干一些实事上。毕竟爱读书的人没有这个节日照样爱读书,不读书的人对这个节日同样如若无睹。作家的这个提议同样显示了他们的浮躁态度:难道立个节日就能解决他们所说的问题吗?还是想通过立法来变相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现在了解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仅以报纸为例,每天看报的人有多少?难道这就不是阅读吗?还是只有看他们那几个作家写的东西才是。。。
  ?‘国家阅读日’我想到轰轰烈烈的"植树节"。原来多狂,现在多冷。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往往障了我们的眼睛。人心浮躁不能归于读书多与少,背景复杂。用一个"阅读节"来平静浮躁的心,有这个能力吗?清静心灵是系统工程。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
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

"4.3本"是怎么得出来的?
"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我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徐升国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新闻出版总署,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去年年底进行,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调查结果。
徐升国介绍,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开始于1999年,现在每年进行一次,是一项对国民文化消费的长期跟踪调查,有央视市场研究和零点调查公司等专业公司参与,采用国际上社会调查的标准体系,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0个左右城市对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获得2万个左右的样本,调查问卷的设置涵盖图书、期刊、音像、网络、手机等载体和途径以及公共阅读服务、读书节、农家书屋等项目,已经被视为我国国民阅读的风向标。
与这个数字在各类媒体上被用来"警醒世人"不同,专业人士眼里,"4.35本"的结果无惊无喜,"去年的调查结果是4.25本,前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所以总的趋势是在徘徊波动中趋稳,但也不值得乐观。"徐升国说。他表示,阅读量下降是全球性的趋势,对此的担忧并非国人所独有。但是,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我们确实偏低,跟传统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不相符。当下的读书风气和氛围还不如上世纪80年代,"知识无用论"似乎愈演愈烈,阅读少尤其年轻人不读书是我们切实的所见、所感。

我国何时能有全国性的阅读工程?
在国外,阅读被当做"总统工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导阅读。英国政府拨款数千万英镑资助"阅读起跑线"项目,给每一位妈妈和低幼儿童发放内含绘本、笔、贴纸等的大礼包,这一项目已经被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已引进。英国还有"1英镑购书计划",每个孩子都可以领到1英镑,去书店购买指定的、定价为1英镑的图书。
而我国内地目前还没有政府支持的全国性此类活动,往往仅限于某一地区。比如北京阅读季、上海读书月、深圳读书月、杭州西湖读书节、苏州读书节、陕西三秦读书月、湖南三湘读书节、广州岭南读书节、新疆天山读书月、内蒙古草原读书节等。也有部分社会资金开始以慈善的方式进入阅读领域,如段永平的"心平基金"在学校建的书屋等。"三叶草读书会"等民间读书组织也纷纷成立。还有一些商业机构以产业方式进入阅读领域,如"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亲近母语阅读中心"的成立等。此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和21世纪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纷纷以新的业态和方式促进阅读,比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的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等。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上至政府官员、领导、出版社、文化部门,下至妈妈、宝宝、儿童、学生,都应该重塑对阅读的认知,而国家应该把阅读当做一项国家战略,早日设立国家读书节和国家阅读基金"。徐升国透露,聂振宁、冯骥才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多次提议,希望尽快得到批准。

数字阅读势如猛虎,为什么却不被计算在内?
近年来,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令专业人士也始料未及。199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国人的上网率才3%,数字阅读无从考察;2011年,上网率增加到54.9%,数字阅读率达到40%,手机阅读率达27.6%。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国民数字阅读人均读书仅1.42本。
徐升国说,数字阅读之所以没有与传统阅读合并计算,首先因为数字阅读的统计是不能以"本"为单位的,很可能只是部分章节、段落;此外,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这两种形式有较大差异,比如,手机阅读的可能是书,更大的可能是报纸、刊物。也不能以传统纸质阅读的监测手段,监测数字阅读的阅读量。
"数字阅读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和检测,但是目前全世界对数字阅读的关注结果都认为,还不能简单地说数字阅读好或者坏;数字阅读目前也不能取代传统阅读,因为其还有明显缺憾,比如可能损害儿童的视力;往往因超链接的存在,不断分散读者注意力,使其无法专注于阅读本身;数字阅读也容易导致碎片化和浅阅读。"徐升国的观点是谨慎的。几年前,iPad刚刚出现时,有人曾经说:iPad是阅读的杀手。在某种意义上,也许这并非危言耸听。

莫言获诺奖对全民阅读会有多大的拉动作用?
据悉,出版机构"精典博维"获得了莫言作品3年的版权,将在3年内出版约包括20本书的《莫言文集》,定价七八百元人民币,希望卖出100万套。徐升国算了一笔账:"虽然文集主要用于收藏,但假定每套书都有两个人阅读了其中一本,最终可以拉动当年全民图书阅读率上升0.001,就是说,如果要将人均读书数量从4.35本提升至4.36本,约需要10个莫言。"当然,此结果没有把重读旧书、购买单行本以及通过数字方式阅读的莫言小说计算在内。
从世界出版界来看,一个新的超级巨星的产生,对阅读的拉动作用屡见不鲜,比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共7部,已被译成7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销售数亿册,其中每一部的出版,都会让全球出版界震动一下,而这一年如果没有一部新书诞生,全球出版界的产值都要下降一点。
徐升国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策划如何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和起点,推动国民阅读潮流和阅读时尚。"不管在什么程度上,这毕竟是一个机遇。"
不久前,徐升国所在单位与中央文明委联合开展了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1万人赠送一本书的活动,这1万人最想得到什么书的统计结果令人吃惊:《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和《红楼梦》位列前三。徐升国认为,国民对文学阅读有这样深刻而广泛的偏好且阅读水准和品位如此之高,使人对文学阅读拉动国民整体阅读水准、对国民阅读的前景有了信心。

我们国家有读书日,每年4月23日也就是世界图书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有的,与世界同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书日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好像没有哦,没听说过
不过读书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习惯哦


我们国家有读书日吗?是什么时候?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