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的炮弹里不是火药,而是沙子,这么劣质的炮弹为什么打仗时还用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怎么老是却炮弹?海战开始都用了什么炮弹?~

下面是比较真实的记载

据在镇远舰参加黄海海战的美籍军官麦吉芬说:“华舰亦有诸病,炮虽精于陆军,各弹中亦实储火药,不若陆军诸弹,或实以沙泥;然配储不甚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皆必败之道也。”

就是说军舰上炮弹不多,而且有的打不响,即使打响了,炮弹也不能击中敌舰,即使击中敌舰了,也不能打穿敌舰的装甲(那时的军舰水线以上部分都是有装甲防护的)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除了有政治制度占优势的原因外,日本的动员体制比中国先进得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据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考证,在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头号功臣是战舰“吉野号”,此舰为英国造,原来是为清朝政府定做的,后来慈禧太后要办六十大寿,海军衙门就把这笔预算转为了礼金。而日本政府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倾全国之财力购买此舰。
而清朝政府在开战后拥有两支舰队——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眼看着北洋水师落败,也没有调集一兵一卒前往支援。日本历史学家升味准之辅在《日本政治史》一书中总结说,即使李鸿章指挥得当,奋勇还击,北洋水师因为中国人的动员能力太差,也会落败。“李鸿章在对日开战时所能直接动员的,只是他的北洋军而已。
日清战争实际上成了日本与直隶省的战争。除此之外,北洋海军没有确立近代海军先进的战术思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纵使是坚船利炮,武器精良(如上: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污秽狼籍),但部队没有组织纪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这样的军队照样没有战斗力。日本人的断言在4年后的甲午海战中被完全证实。

扩展资料:海战经过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即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大清北洋水师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午海战

当时的火炮的炮弹分成两部分:弹头和药包。
火药在药包里。
弹头分为两种,实心弹和开花弹。实心弹顾名思义,一大块金属。开花弹则是内部由其他杀伤物,以求击中目标后散开,杀伤有生力量。
当时中国可以仿制一部分实心弹,但是没有生产大口径开花弹的能力,全部要进口,约合数千两一枚。
因此平时练习的时候,国产实心弹可以敞开供应,开花弹则用填充沙子以模拟其重量特点的仿制品代替。
因此用沙子来代替火药,是不可能的,实际是文人从文献资料里看到“填充着沙子的炮弹”不明其理而大放厥词。
北洋水师关于炮弹真正的问题,是翁同和等清流派为了压制洋务派,不仅卡经费,还不允许北洋水师进口备件。这样一来,北洋的开花弹打一发少一发,大东沟战前定远镇远划拳分3发开花弹,也差不多就是这种窘境的写照。
日本战后的统计,北洋水师的命中率略高于日本联合舰队。但是射速方面日本有着压倒性的优势,120mm炮达到了每分钟11.3发的射速。而北洋则还算是用着1884年,也就是10年前生产的老炮,射速为几分钟1发。而且实心弹的效果是击穿装甲,不能大面积杀伤人员,所以日本战舰有很多伤痕累累被迫退出战场而不沉。
北洋水兵拼了性命瞄准打中敌舰的,只是实心弹,至于开花弹,户部不准。可叹,可叹。
顺便说一句,开战在即,原本卡死北洋的户部一下子拨了好几百万两银子,让北洋水师随便买。但是,由于国际上的战争禁运,交战双方都得不到进口补充(日本的龙田号也因此无法返回国内),此时谁有完善的军工体系,谁就能撑得够久。这时候给钱买武器,到货必须是战争结束后,战争禁运解除才行。
而事过百年,也有人称,北洋水师如果不买船,把钱存着,到1894年再一下子买个4-5条定远,何愁不灭日本舰队?看样子,大清余孽,还没死绝......

是这样的,当时海军军费被挪用,北洋水师没钱采购新舰及舰船升级和维护,舰船老旧失修,炮还是老式的架退炮,炮弹也没钱更新,主要是实心穿甲弹和开花弹,而开花弹装的是黑火药,引信也不大可靠,用时灵时不灵的黑火药的开花弹对付铁甲舰屁用没有,都扔在仓库里,所以北洋水师舰上备的基本都是实心穿甲弹。然后我们在海战中就看到北洋水师用实心穿甲弹一打一个洞,击伤很多日舰,可日舰就是不沉。而日舰呢,通过购新舰和对旧舰升级改造,装备了大量新式的速射炮,整个舰队的性能、舰速、灵活都要完胜北洋水师,日本舰队用速射炮发射燃烧能力极强的苦味酸炮弹对北洋水师洗甲板,爆炸后不仅会形成普通黑火药炮弹爆炸时那样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被击中的北洋舰只都是烈火熊熊,近几年通过对致远舰沉船的考古发现,致远舰的前艏鱼雷发射管中有一枚待发的鱼雷,有此可见邓世昌不是炮弹打光了才去撞击“吉野”,而是老是打不沉日舰,而自己被弄得跟个火炬似的,憋屈,打算冲到鱼雷射程内给“吉野”来一发鱼雷,可惜被“吉野”察觉,被围殴击沉。战后日海军将领和经历过此战的外籍人氏都说过,北洋水师的命中率比日本海军高的多。可惜就是不沉呢。

当时北洋海军各舰使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弹。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是火药或炸药,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而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药或不装药,更多时候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凭借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使用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实心弹,它虽然不会爆炸、威力小,但却是北洋海军最常用的炮弹。当时,中国的近代军工已经起步,最成规模的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但这两家厂主要是生产陆军用的小口径行营炮、步枪以及相关弹药,对中、大口径火炮所需的炮弹,只能制造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实心弹,而开花弹则要依赖进口。  在清政府支持下,李鸿章全力建设北洋水师,紧追世界潮流,斥巨资陆续从英、德等国购进舰船装备,到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这是一支拥有25艘舰船,旅顺、威海、大沽三处主要基地,模仿英国海军模式严格训练出来的远东劲旅。因为舰队中有定远、镇远两艘称雄亚洲的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北洋海军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清廷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遂对北洋海军【紧缩开支】,1891年户部(相当于财政部)甚至下达了停止购买外洋军械的禁令。  这样,北洋海军的弹药补给就只能【立足国内】了。

但是,国内军工企业在长达数年间对开花弹的研发显然做得很不够,以致北洋各舰的弹药只能以实心弹为主,开花弹还是当年购买军舰时配套赠送的,数量极为【稀少】。中日大战迫近,紧急外购已来不及了,天津机器局才临时抱佛脚,不分昼夜【赶制】开花弹,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产能极低,且质量很不稳定。  据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在甲午海战后报告,北洋旗舰定远舰在战前只补充了 55颗国产普通开花弹,平均一门炮顶多分得十几枚。在海战中,仅一个半小时这类炮弹就打光了。剩余的三个多小时里,定远舰的305毫米巨炮只能发射根本不会爆炸的实心弹。



在我看来贪污很重,沙包炮弹,军舰已经不是以前的军舰了打个洞就会沉到了近代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洞打多也没有什么用,黑火药成本低廉,触发引信技术不难,其他技术勿解决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木质弹托。

本来的海军军费一部分被慈禧拿走修建了颐和园,一部分被官员贪污。导致海军无力购买炮弹。北洋水师继承了晚清军队落后的制度和习气,水师腐败,刘公岛上赌场,妓院数十家,福建人把持着整个舰队日常职能,甚至在战斗中,管带还在岸上嫖妓。再一点就是主帅丁汝昌治军不严,没有前任教官英国人琅威优秀。


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的炮弹里不是火药,而是沙子,这么劣质的炮弹为什么打仗时还用它???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