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为何死后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晚年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死后为何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

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一段历史,隆裕太后能获得国人的同情和尊重,有很大的原因是她在促成清帝逊位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其实局势已定,隆裕太后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儿子的结局会是什么样,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来退出这场政治斗争,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她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即使她是一个太后,但是在当时的话语权还是比较重的,虽然孤儿寡母,但是大家在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其实当时清帝还有着别的选择,然而一旦走上了那条道路,他们两个人的结局就会像蝼蚁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捏死,像一片叶子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风吹走。隆裕太后选择了劝说,劝说清帝逊位。

这样他们两个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名声,而且还能获得后人的尊重,因为大家都知道是他们结束了这个混乱而又动荡的王朝,可能会有一些清朝的元老们责骂他们,但是这完全不足为惧,他们还会获得很大的尊重,生活也会再让出皇位后有保障。

我觉得这就是隆裕太后能获得国人的尊重最大的一个原因了,尽管她一生非常的波折,完全没有享受到做太后的快乐和欣慰,然而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能留下故事也是很值得的事情。她在合适的时机做出了合适的选择,所以时代回馈给了她同样的尊重。

这是因为她在世的时候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她把一个完完整整的王朝交到了民国的手里,而不是把一个残垣断壁的中国交到了民国的手里,因此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孙中山更是赞誉她为了避免生民糜烂,而让出了权证,这是女子中尧舜。因此她在死后,袁世凯为她进行了国葬,更是让全国下半旗致哀三天。

刚开始隆裕太后退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哪些宗室的王公大臣们都觉得她是一个罪人,而且在她的心里,她也是很自责的,毕竟在她的手里葬送了王朝,所以后面她就抑郁成疾,但是当隆裕太后死后,国人都是表示很谅解隆裕太后的,因为在当时交出国权,就是为了保住我们的中国,不让我们的的国家变成一个残桓断壁的国家。

隆裕太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在清帝逊位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光绪和慈禧死后,隆裕太后就带着年幼的宣统帝垂帘听政。辛亥革命爆发后,要求清帝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满清宗室都拿不定主意。隆裕太后在和袁世凯讨论之后说道:“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纵观裕隆的一生,是悲凉的一生,虽说改朝换代,但国民的心里还是对她包含同情和尊重。再加上她虽无治国之才,但却不像慈禧弄权,知道天下是大家的家,而不是她个人的家,所以顺势而行,毅然而退,这正是大家深赞她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她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封棺人。这一点就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隆裕太后是光绪皇帝的妻子,她是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的,因此在光绪眼里,她是属于慈禧太后的人。光绪皇帝一点都不喜欢他,光绪皇帝喜欢的只有珍妃,和隆裕的关系一点都不好,等到珍妃死后,光绪帝也没有宠幸隆裕太后。等到光绪在南海驾崩以后,宣统继位,但当时的宣统只有三岁,因此,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除了她之外,另一个是宣统帝的生父的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并不善于巴结别人,所以她自己的实力并不大,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让摄政王载沣的势力过于庞大,她不得不拉拢庆亲王奕劻,去限制载沣的势力。但她的政治权术确实很一般,她能够做的只有尽心的照顾小皇帝。

等到辛亥革命爆发以后,隆裕太后身上就有了一个重担,她成为了能否和平终结大清王朝的最终确定人,最终的清帝逊位诏书就是有隆裕太后所颁布的,当时的大臣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隆裕太后哭着完成了这个事情。



在这之后,隆裕太后一直郁郁寡欢,最后染病上身。在1913年2月22日的时候,就在长春宫病逝了,当时的她年仅46岁。当时的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默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各国公使对隆裕太后的去世也表示了遗憾,最后她是和光绪帝合葬在一起。



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一段历史,隆裕太后能获得国人的同情和尊重,有很大的原因是她在促成清帝逊位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其实局势已定,隆裕太后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儿子的结局会是什么样,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来退出这场政治斗争,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她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即使她是一个太后,但是在当时的话语权还是比较重的,虽然孤儿寡母,但是大家在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其实当时清帝还有着别的选择,然而一旦走上了那条道路,他们两个人的结局就会像蝼蚁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捏死,像一片叶子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风吹走。隆裕太后选择了劝说,劝说清帝逊位。

这样他们两个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名声,而且还能获得后人的尊重,因为大家都知道是他们结束了这个混乱而又动荡的王朝,可能会有一些清朝的元老们责骂他们,但是这完全不足为惧,他们还会获得很大的尊重,生活也会再让出皇位后有保障。

我觉得这就是隆裕太后能获得国人的尊重最大的一个原因了,尽管她一生非常的波折,完全没有享受到做太后的快乐和欣慰,然而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能留下故事也是很值得的事情。她在合适的时机做出了合适的选择,所以时代回馈给了她同样的尊重



因为隆裕太后的退位,使得中国和平的结束了封建王朝。但是,刚开始隆裕太后退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哪些宗室的王公大臣们都觉得她是一个罪人,而且在他的心里,她也是很自责的,毕竟在他的手里葬送了王朝,所以后面她就抑郁成疾,但是当隆裕太后死后,国人都是表示很谅解隆裕太后的,因为在当时交出国权,就是为了保住我们的中国,不让我们的的国家变成一个残桓断壁的国家。

而且隆裕的一生也是非常的苦的,隆裕和光绪成亲二十年,光绪都没有正眼瞧过她,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得是多么的痛苦,但是嫁入皇室,就得忍受这样的孤苦。但其实光绪对隆裕的残忍不止这一点,当时光绪被囚禁在瀛台的时候,脾气很暴躁,所以后面隆裕去看他的时候,光绪每次都大发脾气,甚至对隆裕拳打脚踢,这是个人都忍受不了吧。

但是隆裕一直忍受着这样的痛苦,而且在隆裕退位之后,他的自责感更加的强烈了,因为隆裕觉得是自己断送了王朝,更何况那么多人都在讥讽隆裕,所以退位后的隆裕身体一日比一日差,最后积郁成疾。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因为隆裕的和平退位,所以没有一个人死伤,而且就是退位之后,才迎来了民国时代。

所以后人对于隆裕也是非常的尊重的,如果隆裕没有和平退位,那么估计会引发一场战争,而且我们也不会那么快进入民国时代,所以他得到尊重是应该的。



隆裕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和平)终结者,这就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地位。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社会评价

《大公报》:既非依附于帝王,亦未尝有垂帘之政绩,而独以让德高怀,召亿兆人之讴恩,曾不以国体之变迁,而稍驰其爱敬者,伊古以来,实惟前清隆裕太后。

《中国日报》:己丑年嫁光绪帝为嫡后,秉性柔懦,失西后欢;尤与光绪感情不洽,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亦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

《亚细亚日报》:隆裕太后去岁,不为亲贵浮言所动,力主共和,实为有造民国。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国民,当同情哀悼。

孙中山: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黄兴: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 

黎元洪: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阎锡山:皇太后贤明淑慎,洞达时机,垂悯苍生,主持逊位。视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

吴景濂: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国帝运之末,开东亚民主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佥谓美利坚之独立,受战祸者或七八年;法兰西之革命,演惨剧者将数十载,虽伸民气,实苦生灵。前清隆裕皇太后,默审潮流,深鉴大势,见机独早,宸断无疑。诏书一下,化干戈为坛坫,合五族为一家,大道为公,纷争立解。盖宁可以敝屣天下,断不忍涂炭生民,所谓能以私让国。

各国公使:隆裕太后英武明断主共和,下诏赞成。致使糜乱之局由此大定,民国秩序得以保全。一切商场、金融均受无形之保护,中外同声感恩!外人之生命财产尤赖隆裕之力得以安全。

赫德兰: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信修明:因为她性质仁懦,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在宫廷里名有六宫之权,其实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惟忧郁而已。后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对他们虽无特别管束,但礼仪之缚人,有较平民更为严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胆,只有与太监为伍。



因为她在世的时候是真的为了老百姓做了很多实在事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到尊重。


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为何死后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视频

相关评论:
  • 18361851938晚年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死后为何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呢?
    慎京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退位,隆裕太后只好如同木偶一样,任由别人摆布。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封建王朝也到此划上了句号。纵观世界历史,凡是改变国体,大多经历了帝王龙血溅当下。而像清廷和平逊位,不生灵涂炭和平过渡是十分罕见,她把一个完整...

  • 18361851938晚年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死后为何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
    慎京禄虽然隆裕太后顺应时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她的选择却是让她永远的背负着对家族对列祖列宗的愧疚之情。一个清王朝的结束,虽说不是她的原因,却是她画上了句号。看似圆满的结束背后,是一个女人的孤立无助和郁郁寡欢。隆裕太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就忍受着来自家族和贵族们的讽刺和嘲笑,隆裕太后也...

  • 18361851938隆裕太后隆裕之死
    慎京禄隆裕太后长期忧郁,积郁成疾,虽下诏逊位,但仍“让国仍存亡国恨”,深感愧对列祖列宗。她心中郁郁不乐,常言“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近年来,肝郁成疾,时常呕逆。至民国2年(1913年)正月,病情加重,胸腹肿胀。御医佟质夫、张午樵诊治,病情略有缓解。正月初十日...

  • 18361851938隆裕太后的身体本来很好, 可为什么忽然就病死了?
    慎京禄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皇亲国戚们都在那找隆裕太后,说她不对,而且说她昏庸说他愚蠢,因为她轻信袁世凯,这也才导致大清国灭亡。隆裕太后其实也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就郁郁寡欢的整日发呆,时间长了之后就积郁成疾了。在1913年2月22号的时候,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抑郁而死,当时她只有46岁,...

  • 18361851938隆裕太后是亡国太后,弄丢了大清王朝,为何死后赢得国人尊重?
    慎京禄隆裕太后本是光绪帝的皇后,出生于叶赫那拉一族,是慈禧为光绪选择的皇后,按理来说这样的家世本可以在深宫之中安枕无忧。但可惜的是这位皇后并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喜爱,反而因为她的家族遭到了皇帝的猜疑,一辈子过的都很不幸,好在她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冷落而变得郁郁寡欢,反而在这深宫之中驻足了很长...

  • 18361851938中国最后一位太后,因为什么会被满清活活逼死?
    慎京禄此外,不仅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在唉声叹气,连学堂里上课的师傅也都无精打采。可是,对溥仪生活打击最大的,当属隆裕太后的死。据说,隆裕太后是由于长期郁郁而终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隆裕在21岁的时候,由姑妈慈禧太后包办,嫁给了小自己三岁的光绪皇帝。之所以让自己的侄女成为皇后并一手&...

  • 18361851938隆裕太后为什么退位第二年就离奇去世?
    慎京禄官员要左腕围黑纱,各地的政要纷纷前来吊唁。民国参议会发起了“国民哀悼之会”,建议在太和殿开全国国民哀悼大会。综上,隆裕太后在退位后的第二年便去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她本身就一直有病在身,另一个就是逊位一事对她的打击甚大,导致病情加重,最终郁郁而终。

  • 18361851938隆裕太后是亡国太后,弄丢了大清王朝,为何死后赢得国人尊重呢?_百度...
    慎京禄当时的脉案是这样写的:“皇太后脉息左寸关浮散,尺部如丝。症势垂危,痰壅愈盛,再勉拟生脉化痰之法以冀万一。”以现代医学来判断,隆裕太后的症状像是肝病引发的腹水,后世说她心情抑郁,脾胃不和,肝气郁积,郁郁而终不无道理。隆裕太后过世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上谥曰:孝...

  • 18361851938晚年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死后为何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
    慎京禄但是,隆裕就很尬,毕竟她不是一个争宠的人,光绪也不喜欢她,她只是慈禧的一个眼线罢了,这样一来,只会让光绪觉得更反感。慈禧和光绪都去世了之后,就只剩下裕隆太后的,她独自撑起了一片天地。隆裕太后的善良和忍让,都让大家觉得她是个好太后。她是真真切切的在关心自己的国家。

  • 18361851938清帝退位仅一年,正当盛年的隆裕就去世,真实原因是什么?
    慎京禄但是因为她不善于经营,加上性格问题,虽然有辅佐之名,但是载沣并不让她插手朝政。后来袁世凯等军阀逼迫溥仪退位,隆裕亲自下了退位诏令,她自认为对不起列祖列宗,本就郁郁不得志。后来更是在生日时,清朝各皇室宗亲避而不见,她见到这种情景 ,新愁旧愁一起涌上心头,不久后就病重去世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