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挣钱,逗哏和捧哏怎么分账,多数遵循一个什么真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很多人都听说过相声是“三分逗,七分捧”,这在艺术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种逗哏对捧哏的谦虚之词。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声还是一个以逗哏为主的艺术形式,就像电影里的主角和配角一样,尤其是表现在收入分配上更是有所差别。

那么,相声演员逗哏和捧哏之间挣了钱到底如何分账呢?

这个需要分三个阶段来看,旧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不一样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也是不一样的,但不论是什么情况下,多数情况下都要遵循一个真理:观众冲着谁买票。

旧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挺大的,甭提五五分账了,一般来说能达到四六分账的都不算多,很多都是三七分账、二八分账,一九分账的也不是没有。这是因为逗哏是角儿,观众冲着逗哏买票,捧哏是谁不重要,自然逗哏就挣得多,捧哏依附着角儿吃饭自然拿得少。

极端情况如“万人迷”李德钖,他挣的钱嗨了去了,巅峰时曾经同时养三个捧哏,张德泉、周德山和马三立父亲马德禄,这三位可都是相声八德之一,本事自然不小。李德钖给每个捧哏每个月四十块大洋固定工资,李德钖想用谁随时可以用,至于他们之间的比例那就没法算了,因为这已经相当于是雇佣关系。据说李德钖最多的时候一场堂会能挣几箱子的大洋,用同行的话说,都是用车拉用船运大洋。

当然也有一些演员是五五分账的,多数情况下是捧哏辈分高、本事大或者本身也有一定票房号召力。

如侯宝林去天津发展,一时找不到捧哏,就请比他大一辈的郭启儒给他捧,郭启儒辈分高本事大捧得好,所以两人商定五五分账。

还有,常连安为了给自己儿子常宝堃找一个好捧哏,特意主动让常宝堃和赵佩茹五五分账,这在当年的相声行里是极其少见的,也体现了赵佩茹的水平。

新社会体制内:

体制内的相声演员,逗哏和捧哏不是依附关系,而是同事关系,这时候双方的收入是按照评级或者职称来定的。著名的典故如马志明和谢天顺裂穴的问题,本来两人合作好好的,结果在团里评级时马志明比谢天顺高一级,谢天顺不满意,宣布如果不能平级他就不干了,结果团里没同意,两人裂穴。

有时候,如果综合考虑职称、工龄、学历等各方面因素,体制内一个年轻逗哏的收入也许会少于老资格的搭档,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当然,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也有走穴挣外快的时候,拜新社会思想观念开放以及电视节目普及所赐,很多捧哏演员并不比逗哏名气小,那这个时候怎么分钱就得双方自己商量了,

如果是关系好的长期搭档如侯耀文石富宽,一般情况下两人比例都差不多。如果是牛群冯巩这种名气相当的,自然比例也好说。如果是临时搭档借来的捧哏,捧哏如果名气和本事小于逗哏,那少分钱也是正常的,这一点就和民营相声团队差不多了。

还有一种名气和本事悬殊的情况,比如马志明和黄族民,两人出门演出时主办方给的待遇就不一样,好比吃饭时,马志明坐主桌,黄族民和司机等工作人员一桌,这时候少马就不高兴了,要求黄族民必须和自己一桌,他不过来我就过去。这种情况下的收入分配,那就得看逗哏的个人修养和境界了。

新社会民营相声团体:

在民营团里里,如德云社,其逗哏和捧哏之间原则上讲也是同事关系,但在收入上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和娱乐圈惯例以及旧社会相声行的惯例差不多了,那就是看名气、看实力和看流量,或者干脆看咖位,本质上还是看观众冲着谁买票这个真理。

著名的典故如赵本山和范伟,他们的关系也类似于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当年赵本山几十万出场费分范伟七千就是这种情况。这个其实没什么可指摘的,毕竟范伟那时候确实咖位小,观众没几个人在意他的。如果换成现在那肯定不可能是这个比例,因为现在肯定会有很多观众是冲着范伟买票的。

同理,相声行业的逗哏和捧哏也一样,收入在遵循公司相关规定如底薪、工龄之外,切账还是必须要看本事和咖位。比方说德云社尚筱菊和于谦如果搭档出商演,你给他们俩五五分账显然不合适吧,甭说五五了,你就是三七分账也是逗哏占便宜。因为大多数肯定是冲着捧哏于谦买票的。

如果相声演员的本事和咖位到了,相关收入却没跟上来或者比例不对,那肯定会有意见,谈不拢大不了那就走人呗,反正都是民营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所以啊,相声行这个“杵”永远都是一个大问题,其实也不光相声行,社会上任何行业和公司,怎么划分责任和利益永远都是大课题。



我觉得应该平等的分账,因为他们是一起上台,工作的时长是一样的。多数遵循一个多劳多得的真理。

逗哏和捧哏一般是平分账。多数遵循公平的真理,这使得两个演员在一起会更加的和谐。

多数都是以逗哏为主,这就是像是规律,就是三分逗,七分捧。


相声演员挣钱,逗哏和捧哏怎么分账,多数遵循一个什么真理?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