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要金榜题名要经过几次考试?分别叫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代从书生往秀才再往状元都经过多少试~

童试

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清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不过明清的入官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传授。入学后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成绩特佳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与国子监其他「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

有些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清道光年间广东曾经多次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纪录。
[编辑]

乡试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第一关。按规定每三年一科。清朝时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乡试於八月在京城及各省省城的贡院内举行,亦称「秋闱」。考官是由翰林及进士出身的官员临时担任。乡试每次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开考前,每名考生获分配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开考时,考生提著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各种用品,经检查后对号入座。然后贡院大门关上,三天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每次各省乡试取录的名额不一,按各地文风、人口而定。清朝时,以直隶、江浙取录最多,贵州最少。监生、贡生更可以离开本籍,到京师赴考。

乡试发的称为「乙榜」,又称「桂榜」。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编辑]

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於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连中三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仅有十三人能够三元及第,在唐朝有二人、宋朝有五人,在元代只有王崇哲一人;明代三百年以来,八十九位状元中,只有商辂一人。

明清的惯例,殿试一甲授翰林院修撰及编修。其他进士要经过考核(称朝考),成绩较好及年龄较轻者获得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其余成绩较次的进士则可能任六部、中书、御史或知县等职。

明初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会试曾发生南北榜之争。当年春天杏榜取录的五十二名进士全部为南方人,引起北方举人的不满。朱元璋大怒,亲自查问后,把三名主考处死,在夏天再发榜,所取的进士全为北方人。之后在明仁宗时确定,会试按地域分配名额。在会试的试卷中加上「南」、「北」等字,按「南六十」、「北四十」的规定录取进士。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这种制度保障了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如甘肃、贵州、云南等)每界科举会试有一定数量的举人成为会士、进士,进入政界的中高层,有利于保持国家的统一与政治安定。
[编辑]

废除

鸦片战争后,科举的内容渐渐与时代的需要脱节,加上西学东渐和学校教育的崛起,科举制度渐渐衰落。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发生在京考会试的举人集体请愿的公车上书事件。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们的建议之一,便是改革科举,兴办新学。百日维新时,科举一度被废,但在戊戌政变后再次被恢复。1901年,清政府先废除考试用八股文。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9月2日,经袁世凯奏请,慈禧以光绪名义发布上谕明告:「着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宣告废除。
[编辑]

日落后的科举:留学生考试

清政府虽然废止了传统的科举,但并未停止透过考试来从民间选拔人材;而科考千年来深入民心,民间对以考试入士为官之途,仍然有相当的需求。在废科举的同时,清政府同时制订了「留学生考试章程」,吸引归国的海外留学生透过考试进入政府。190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被称为「洋科举」的留学生考试举办过六次,总共取录了1388人。根据规定,在海外高等学校入学三年者可以应考。考试分为两场,首场在学部举行,称「部试」;次场在保和殿举行,称为「廷试」。考试内容包括外文,以及留学生留学时所习科目。考取者按成绩及其学习专业,分别授予各科「进士」、「举人」等传统科举的身份,成绩最佳者更授予翰林编修。当时的各式名衔包括有「格致科进士」、「工科进士」、「商科举人」以至「牙科进士」等等。

科目考试分三次,分别为童试、会试、殿试。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扩展资料:
科举考试的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古代书生要金榜题名需要经过五次考试。这五次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其中,县试是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的考试,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府试是由知府主持的考试,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院试是考生通过县试和府试后,由各地学院主持的考试,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七月。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阴历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阴历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最后是殿试,由皇帝亲自在金銮殿上监场进行考试,考中的直接成为朝廷官员。殿试中的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如果时间赶得上且屡考屡中,一次成功,书生到状元至少经过县试、府试、院试、科考、乡试、会试、殿试七次考试,殿试只考一场,其余各次考试三到五场不等。如果时间来不赶直接科考,则在科考前一年还有个岁考,到状元共八次考试。因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免朝考,其余进士在殿试之后还有个朝考,所以从书生到进士正途授官,如果全部一次成功,则至少是经过八到九次考试。

书生,泛指读书人,古时候指封建社会的秀才。秀才到状元需要经过院试(即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科举制度篇。


古代书生要金榜题名要经过几次考试?分别叫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668073080古代的秀才,放到现在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罗晶卢在明清时期想要成为秀才,也必须要通过三次考试,一个是县试,府试和院试,而在考了县试,府试之后,院试还没有考之前,则都会被统一称呼为“童生”,但是院试非常的难考,录取的几率而且又非常的低,因此有许多读书人读到老也只是考了一个秀才。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那...

  • 18668073080落魄书生的奋斗史
    罗晶卢明朝,万历年间,登州有一个落第秀才叫王启安。他18岁的时候,还是没有考中秀才,就觉得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人才。于是靠着家里的三百亩良田,收租子度日。王家父亲教育他说:“启安啊,你还这般年轻,可以再读几年书,重新考一场,下次一定会金榜题名的!”王启安摇摇头说道:“父亲,儿子真不是...

  • 18668073080古代的山贼,为何不打劫赶考的书生?山贼:打死也不敢
    罗晶卢第三,影响恶劣。古代能够进京赶考的书生,一般都是通过乡试的举子,这些人是来自各省的精英,个个书生意气,才华横溢,即使不能金榜题名,将来回到老家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古代书生性格刚毅,如果打劫了他们,必被记恨在心,被沿途骂个臭名远扬事小,万一将来真要出个天子门生,再找自己麻烦可就惨了。

  • 18668073080古人为什么要给书童起名字
    罗晶卢古代书童扮演的角色 现在的学生年轻人受到高考的压力,其实不管古今中外,求学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古代人为了能够能够考取功名利禄,也会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只不过古代人读书学习的环境,要比我们现代枯燥艰苦多了。都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是人生一大喜事之一。古代的书生,给人的印象,就是...

  • 18668073080古代考中状元后,一般被授予多大的官?
    罗晶卢相信大家都听过古代的三大喜事,其中一件就是“金榜题名时”,那么在古代,“金榜题名”意味着什么呢?在古代,考状元可以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那么考中状元后,又会被授予多大的官呢?一般来说,考中文科状元的基本上是会直接进入翰林院的,翰林院刚开始只是供上位者消遣...

  • 18668073080蒲松龄的详细资料 ?
    罗晶卢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还倒过来给你钱。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

  • 18668073080古代举人挺有钱,为什么赶考的书生却很落魄
    罗晶卢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4.并不是入京考试者都很富有 通过各朝代的考试制度我们就可知道,并不是所有入京参加考试的都是举人,而且明朝以前通过地方考试的士子通常特权较少,没有做官资格...

  • 18668073080金榜题名指的是那种考试
    罗晶卢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旬月之间,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天从人愿,实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真乃可喜可贺之至。现代作家刘绍棠《这几个酸儿辣女》:一开头,她想叫大太子踩着我的脚印,从小学念到大学,当个金榜题名的文墨书生。

  • 18668073080古代书生腰间绑了什么东西,竟然山贼望而却步?
    罗晶卢1. 科举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开始萌芽,到了唐朝才正式成型。那时候,书生们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后,会带着满怀希望上京赶考,期盼能金榜题名。2. 古时候的交通主要依靠牛马,书生们常常要走上好几天才能到达京城。由于他们通常携带较多的盘缠,路上有占山为王的山贼,而这些山贼往往打家劫舍,但却很少敢...

  • 18668073080讲一个小故事
    罗晶卢愿君金榜题名”这时小书生在也无法抑制感情了,终于眼泪汪汪的掉了下来,哭了不知多久昏迷了过去,醒了后发现父母都在他旁边,他高兴了起来,四处找着妻子的身影却没有找到。原来当时有官兵来救援,父母和妻子逃了出去,但是妻子发现丈夫给他的那些信没有拿,转身回去拿,不料洪水铺天盖地而来,妻子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