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一文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观潮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

第4自然段----描绘大潮来时声音和远处景象

第4自然段----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

第5自然段----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观潮》一文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观潮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926513203《观潮》这篇课文,作者按照( )()( )的时间顺序写的,记述了()大潮...
    姚彦壮此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分别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情景。潮来前(静)海面风平浪静,岸上人山人海;潮来时(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潮来后(静)余波依旧,风号浪吼。《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13926513203观潮 一文中潮来前 .潮来时.潮后.江面的变化及人们的心情是什么
    姚彦壮《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时,既写了大潮的声音,又写了大潮的样子。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

  • 13926513203请问,《观潮》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
    姚彦壮《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时,既写了大潮的声音,又写了大潮的样子。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

  • 13926513203《观潮》一文是怎样描写潮水涨落的情况?
    姚彦壮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观潮》原文: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

  • 13926513203观潮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特点的?
    姚彦壮《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艺术的夸张,由远而近地描写了钱塘江涨潮的壮观。那初潮时“仅如...

  • 13926513203《观潮》一文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钱塘潮?
    姚彦壮作者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观潮》原文: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

  • 1392651320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去描写彭老总的
    姚彦壮《观潮》一文中, 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

  • 13926513203观潮一文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姚彦壮观潮中全文贯穿着一个观字来写。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奇在“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

  • 13926513203观潮作者是从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
    姚彦壮观潮作者是从涨潮前、涨潮时、潮落后三方面来描写,相关内容如下:涨潮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涨潮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

  • 13926513203《观潮》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姚彦壮1.《观潮》这篇文章结合了图画叙事、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它使用隐喻,夸张和其他描述手法。2.类比 用白线、白墙、白马来比较远近不同的潮水形态;潮水的声音被比作滚滚的雷声和滑坡。好处:作者这样写很具体,形象。即使读者没有到过那里,也仿佛看到了钱塘江的巨浪。3.比较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潮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