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延在蜀汉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魏延为何会被刘备如此器重,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

魏延,虽然在小说中的戏份比不上刘关张,但是也的确是蜀国的一员大将了,他对待自己手下的兵将很好,跟他们同甘共苦,因此那些人也就愿意为其卖命打仗。而且打败了的话,他会自己承担责任,而倘若得胜,却要将上面发下来的赏赐,悉数分给追随自己的手下。不过他有大多数武将的通病,那就是非常瞧不起那些似乎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士,因此常与朝中大臣发生矛盾。他只所以能够担任汉中太守一职,也是全凭刘备的一己之力,摒弃其他人的不满,强行给他这个位子的。


不得不说,刘备对于收买人心还是有一套的,应该是祖传的本事,想那关张孔明,都各有各的脾气,但是却全都心甘情愿的跟随在他的手下。有一次他想将黄忠也封为五虎将跟二爷齐名,谁都猜测到二爷必然会生气,而他却早就想到了应对之策,知道二爷最受不了的就是拍马屁,只要拍到点子上,哪怕下降一位都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果不其然,二爷的火气也发了,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任命。
蜀汉最危难得时候,应该就是荆州被夺,二爷也遭到东吴残忍杀害,至此,刘备为了报仇,不惜顶着压力要为自己的兄弟报仇,想要倾尽全力来对付孙权。只可惜他们败给了足智多谋的陆逊,至此蜀汉大厦已经到了垮塌的边缘,不少人选择了叛逃,暴乱和骚动接二连三。当时魏国很有可能会伺机对汉中动手,但是因为魏延的兵力部署得当,防御工事极佳,使得对方不敢擅自动手。后来孔明身死在五丈原,他临死前抓门留下一句话,称如果魏延不从命的话,就让他自生自灭。


作为其心腹的杨仪,听完后便以为是那魏延已经生有反心,他们应该选率领三军返回汉中。而魏延却认为这句话是让他完全统御蜀汉大军,然后继续北伐行动。如此便爆发了非常激烈的内讧,导致魏延死在了马岱的手中,另外杨仪也因为官职被革去,羞愤难当,自缢而死。其实我们能够回顾魏延的这一生的话,也能够感觉到他其实是个悲剧性人物,颇有些关羽的影子。他也是个难得的武将,否则也不会受到刘备的器重,因为他能够独当一面,而且体恤兵将,能够让自己的手下产生凝聚力,就算是位高权重,也依然秉承原先的习惯,对待兵将一如从前,使得他们都原因为自己拼命,所以才会在战争中屡立战功。
魏延对文人儒臣非常不喜,可以说是瞧不起,认为与这些只会躲在后方指手画脚的人都是无用之人,所以也从未专门想着与之结交。因为这一点,朝中的文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不屑于这种人为伍,其中就包括孔明。魏延性格非常豪爽,因此嘴里经常会吐露真言,基本上是毫无遮拦,而在孔明的眼中,这完全是狂妄自大的表现。后来刘备去世之前,他就曾经向其表示自己的忠心,而极其夸张的称赞自己战败曹军的事迹,却对关张二位好汉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其他武将去世的去世,还在培养期的也有,当时能够承载起蜀汉第一武将重任的,也就只剩下他了。从此他甚至变得有些张狂起来,而且非常的急于求成, 通过一场战争来为自己正名。


或许论资历,他不如五虎上将相提并论,但是相比张苞等人就已经算是长辈了,因此在当时的时间环境下,他就已经是蜀汉最为特殊的一员大将了。早在很久以前,他就拥有了不少的功勋,在蜀汉的发展和建立的过程中,他参与了全程,后来五虎将相继离世,他则成为了蜀汉排名第一的战将,成为了北伐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此期间,孔明知道他会因为以前的功绩而对他多有忌惮、提防。孔明此人虽然擅长奇门遁甲,但是性格却非常沉稳,面面俱到,天生小心谨慎,所以杜宇魏延很多疯狂的想法非常排斥,基本上没有采用过他的谋略。

其实史书中认为孔明最后还是选择相信他一把,打算将兵权交托给魏延,但是杨仪因为素来与其不合,便造谣称魏延是想要去魏国投降,并发兵征讨他们,为了能够保住名誉不受损,他只能选择逃避,最后却还是没能躲过此难,被追杀成功。

作为蜀汉阵营壮年派的代表人物,魏延在蜀军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特殊。魏延的地位仅次于蜀汉五虎上将,而他独镇汉中期间,手中实际所曾经掌握的兵力甚至不亚于五虎将,责任重大,位置非常重要。
关羽失荆州,父子败亡,刘备败夷陵,龙驭宾天,两场重大战役的失败给新兴的蜀汉造成了巨大的重挫,蜀汉根基风雨飘摇,“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后主刘禅和托孤重臣诸葛亮正是靠着以赵云、魏延这帮中坚力量,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纵横捭阖,撑起了蜀汉一片鼎立江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老一辈战将逐渐凋零,蜀汉新生一代尚未成长起来,以魏延为首的这帮壮年派将领又起到了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使蜀汉军事人才不至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所以说,魏延这个人的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特殊的。大家都知道,蜀汉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都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当时魏延虽然表现出了优秀的军事才能,但他论武艺、资历和功绩还不足以跻身于五虎之列。而曹魏有“五子良将”:张辽、于禁、徐晃、乐进、张郃。那么以魏延的武艺,与曹魏五子相比,又当如何呢?咱们就来逐个分析一下。
魏延VS徐晃(强一流)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是个标杆型的武将,能够有实力战胜徐晃的,就可以步入“超级猛将”的行列;与徐晃战平的,就属于“强一流”。徐晃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看他所遇到过那些强敌猛将:许褚、颜良、文丑、张飞、赵云、关羽、黄忠、庞德、关平、丁奉……能从如此多的恶战中全身而退,徐晃的武力之强可见一斑。

最能体现徐晃实力的战斗就是那次与许褚的对战。当时徐晃还在杨奉麾下,奉命拦截曹操挟天子群臣向许昌迁都。曹军阵中许褚飞马出阵,与徐晃厮杀,两将“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许褚是曹军中不折不扣的“超级猛将”,而徐晃能够硬撼其五十余合而不落败,这样的实力足以进入“强一流”猛将的行列,与庞德旗鼓相当。
魏延遇到的武艺最强的对手就是庞德,开始时杀得不可开交,诈败后魏延偷射曹操一箭,正中上唇,“折却门牙两个”,魏延弃弓抡刀来取曹操性命,被庞德赶来“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以此来看,魏延的武艺当在庞德之下,也不及徐晃。
魏延VS张郃(中一流)
在曹魏阵营中,张郃的地位和作用与蜀汉的魏延非常相似。张郃成名较早,当年在袁绍麾下时就跻身于“河北四庭柱”之列,威震冀州。
官渡之战,张郃曾经与曹军猛将张辽在阵前厮杀,“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令观阵的曹操“暗暗称奇”。张郃这个人虽然性情骄狂,但他自重自珍,比较惜命,如果在战场上遇到强敌,决不肯死战硬拼,而是“见势不妙,夺路而走”,但在与张辽的战斗中,他却坚持了“四五十合”,寸步不让,看来张郃认为自己还是有取胜机会的,这也说明了张郃的武艺决不在张辽之下。宕渠之战,张郃夜袭张飞大营,遭到张飞的埋伏,张郃在暗夜中与张飞大战“三五十合”,直到三寨俱失,援兵不至的情况下方才逃走。张郃在危急中求生时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还是蛮惊人的。

在张郃的戎马生涯中遭遇过的强敌猛将也特别多,有张辽、赵云、马超、张飞、黄忠、庞德、魏延、关兴等(穰山之战中,可能与关羽、关平、周仓也有过交手)。
张郃和魏延是半辈子的死对头,在后三国时期,曹魏军中最能打的就是张郃,而蜀汉军中诸葛亮能够拿出来与张郃抗衡的就是魏延了。但从诸葛亮对张郃的忌惮来看,魏延的武艺当略逊于张郃半分。
魏延VS张辽(中一流)
在吕布麾下时,张辽就是“八健将”中的头领,经常被吕布用来率兵作战,关羽曾经对张飞称赞过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说明张辽的武力自然不弱。

在张辽的战斗生涯中有过几次平局:濮阳之战与夏侯惇交手;官渡之战,与张郃“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合肥之战,与东吴第一勇士太史慈交锋“七八十合”,旗鼓相当;濡须口之战,又与东吴年轻将领凌统大战五十合,未分胜负(但孙权“恐凌统有失”,派吕蒙接应其收兵回营,说明张辽还是占有一定优势)。
张辽的武艺与张郃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线上,要略胜于魏延,而且无论战胜率还是斩杀率,魏延也尚在张辽之下。
魏延VS乐进(弱一流)
乐进是曹军中资历比较老的将领。早在曹操陈留起事时,乐进就主动归附到曹操账下,甚至比夏侯惇还要更早。当年曹操手底下没几个能打的猛将,上阵单挑厮杀主要靠的就是夏侯惇和乐进。

乐进个头不高,沉默寡言,但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出招凌厉,下手狠辣,敢于玩命,常常奋勇突前,出敌不意。
有两场战斗比较体现乐进的实力:濮阳之战对吕布麾下的健将臧霸,“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濡须口之战对阵东吴猛将凌统,“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乐进的武艺基本上就是这个层次。
我们检点一下乐进的战绩,他有两次斩获:成廉、郭图,但全都是靠射箭所获,这也说明乐进在战阵厮杀时的杀伤力还不够强大,只能算是“弱一流”猛将,与凌统、臧霸相当。可以肯定,乐进的武艺比魏延要略低,战绩也逊色得多。
魏延VS于禁(中二流)
在曹魏的“五子良将”中,无疑于禁的武艺是最差劲的,以刘备那两下子功夫都不惧他。不过于禁的战斗生涯中遇到的对手都比较强悍:徐州之战被张飞冲阵,刘备来捣乱,于禁败下阵去;濮阳城外于禁与乐进联手对付吕布,俩人合起来也没顶住吕布;渭水之战八九合被马超打垮。

李堪背叛,马超追杀,于禁悄悄放暗箭,没射中马超,却把李堪给射死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于禁这两下子,魏延打败他是很轻松的。
这是按照武艺进行比较,作为武将,除了上阵单挑厮杀,领兵打仗的指挥才能更加重要。而在“五子良将”中,张辽的军事才能和所取得的战绩无疑是最优秀的,张辽很有战略头脑,算计精明,随机应变,有勇有谋,具备统率大军团作战的帅才,他肯定比魏延的能力要强。
张郃也是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优秀将领,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主动性很强,深受三军将士们的信赖。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屡屡令刘备和诸葛亮感到怵头。他的军事才能也在魏延之上。

徐晃被曹操称为“周亚夫之风”,他很会练兵,军纪严整,战斗风格刚勇坚毅,百折不回。但徐晃并非是个精于谋划的智将,他打仗更靠的是坚韧的毅力,军事天赋不如魏延,缺少魏延骨子里生就的狡诈。
乐进是曹军老将,他打起仗来总是奋勇当先,冲锋在前,先登破敌,非常勇敢,但他领兵打仗出谋划策确实是个短板,乐进更适合做锋线勇将,当坐镇一方的主将就对他有点要求高了。他的军事才能不如魏延。

于禁善于治军,宛城一战,众军皆乱,唯有于禁所部军容整齐,临危不乱,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因此被曹操重用。但临阵对敌,光有表面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于禁更适合做个政工干部,要打硬仗他还差点火候。他的军事才能也不如魏延。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魏延这人毛病挺多,贪权恋位,好大喜功,自矜骄狂,不好调教,政治头脑又特别幼稚,但不能否认他在军事方面还是蛮有一套的,与曹魏“五子良将”相比,也不落下风。

是。除了蜀国五虎之后的第一上将。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出处是陈寿《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

魏延在三国志中是为数不多几个受到先主——刘备信任的大臣,其他还有关羽张飞法正和诸葛亮,在后来的发展中诸葛亮在刘备倾全国之兵发动夷陵猇亭之战的时候说过“若得法孝直在,定能阻止主公出征!”,当时关羽法正已死,后来张飞也死了,只剩下诸葛亮和魏延,在刘备托孤的时候,玄德也曾经考虑过魏延,但是最后还是选择的诸葛亮和李严。
可见魏延在蜀汉的地位应该只比桃园三结义的另外两位低,马超在蜀汉政权郁郁而终,黄忠就更别说了,魏延封侯和汉中太守,刘备的意思是如果从汉中出兵北伐,魏延就是前部先锋,可见对其信任之深。
魏延在刘备集团武将中的地位,从三国志看只低于关羽和张飞,谁让人家桃园三结义。

首先要弄清楚三国演义为什么是五虎上将,出处是陈寿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陈寿把这五个人给写到一起,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五人中地位最低的是最后一个赵——赵云,演义中赵云是史书中陈到和赵云的结合体,在这就不多说了!准确的说应该是四虎上将!魏延在三国志中是为数不多几个受到先主——刘备信任的大臣,其他还有关羽张飞法正和诸葛亮,在后来的发展中诸葛亮在刘备倾全国之兵发动夷陵猇亭之战的时候说过“若得法孝直在,定能阻止主公出征!”,当时关羽法正已死,后来张飞也死了,只剩下诸葛亮和魏延,在刘备托孤的时候,玄德也曾经考虑过魏延,但是最后还是选择的诸葛亮和李严。可见魏延在蜀汉的地位应该只比桃园三结义的另外两位低,马超在蜀汉政权郁郁而终,黄忠就更别说了,魏延封侯和汉中太守,刘备的意思是如果从汉中出兵北伐,魏延就是前部先锋,可见对其信任之深。演义中丑化了魏延,罗贯中为什么这样写我就不好臆断了。所以我觉得魏延在刘备集团武将中的地位,从三国志看只低于关羽和张飞,谁让人家桃园三结义了呢!

其实我认为魏延的地位甚至在某些五虎上将之上的;

刘备时代的蜀汉政权中,在五虎上将中,马超是被刘备养起来不用的,黄忠老迈; 赵云是当做贴身护卫用的;
汉中太守,刘备选的是魏延!是实力派,只是五虎上将各有各的表现;魏延没有人资历竞选上;但是魏延之才,刘备是非常赏识的!

以下是具体资料。

建安24年(219)刘备夺取汉中,称汉中王。不久,刘备返回成都,临行前“当得重奖以守汉川”。汉中乃是益州的屏障,又是先主北伐的前进基地,其地位至关重要,留镇者必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奖。当时,蜀汉第一大将关公镇荆州,“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不料,“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刘备置张飞情绪和全军议论于不顾,而破格任用魏延,这不仅说明了魏延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刘备的信任。

庆宴上,刘备故意当面问魏延:“今委卿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的回答有气吞山河之气概:“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非常赞许,众人也都对其心悦诚服。

....本来就没有五虎之说,赵云不是五虎将
而且当时魏延的官一直很高,蜀国一共就三个州(汉中,益州,荆州),刘备是益州牧,魏延当了十几年的汉中太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是死后封万户侯,魏延活着就封万户侯了,刘备让他挡曹操,基本都说明了魏延的地位,他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五虎的,关张马黄当时名声很大,给五虎基本是起到震慑作用,前面魏延基本没怎么出过头,算是刘备的杀手锏,暗招。

魏延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排名第五,比赵云高。

真心感谢你的解答!
you are welcome.


三国:魏延在蜀汉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