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写《离骚》是什么时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屈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离骚>?~

1、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离骚》本身找证据是个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诗人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2、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一前278),名平,楚国人,楚王同姓贵族。早年深得怀王信任,官左徒和三闾大夫。由于贵族保守集团的反对,终遭失败,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当楚国首都郢被秦兵攻破时,他在彷徨苦闷、悲愤忧郁的心情中投汨罗江自沉。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篇,从不同的方面艺术地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
3、离骚概述: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4、内容思想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接着,诗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争取楚王已经毫无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他去国远游;诗人犹豫不决,又去找巫咸问策,巫咸则劝其暂留楚国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议中,诗人分析了国内政情,觉得不能久留于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离楚远行;但是,远行的想法又与屈原爱国的衷情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远行时,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离楚的道路,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5、作品评价:

《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究其原因,似可归功于屈原那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西汉贾谊因为才高受嫉,谪迁长沙,作《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拟。司马迁向以“立德、立功、立言”自励,“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报任安书》),却惨遭宫刑,司马迁从“屈原放逐,著《离骚》”的事迹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完成了《史记》的撰述。梁代钟嵘《诗品》说李陵的诗作“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直是把屈原的旨趣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唐代诗人李白豪迈地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很多作品也同屈原的《离骚》一样,往往大量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也与屈原有渊源关系,他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声称不仅要学习屈原作品的文采,而且要学习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在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爱国志士们多以屈原的气节来鼓励自己。南宋词人刘克庄在金人入侵的形势下,写诗颂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自己决不投降敌国的坚定信念。他在《屈原》一诗中说:“芈姓且为虏,累臣安所逃。不能抱祭器,聊复著《离骚》。”
在现代文学史上,受屈原精神影响的作家更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艰难地探索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1926年出版《彷徨》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显示出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哪里有士子之不遇,哪里有节操之坚执,哪里就有屈原的英魂。屈原精神既是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痛苦心灵的家园,也是砥砺志士仁人坚贞操守的金石。
屈原的艺术创造,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世的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诗经》为代表的“风”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骚”,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石和古典诗歌的两个最高标准。汉魏以后,以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概称楚辞,晋郭璞《山海经注》引用《天问》、《远游》,都称《离骚》;刘勰《文心雕龙》有《辨骚》一篇,所论包括全部《楚辞》作品。梁代萧统《昭明文选》列“骚”类,包含《离骚》、《九歌》六篇、《九章》一篇、《卜居》、《九辩》五篇、《招魂》、《招隐士》。朱熹《楚辞集注》卷一到卷五总称《离骚》,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七篇。《续离骚》包括《九辩》、《招魂》、《大招》、《惜誓》、《吊屈原赋》、《鹏鸟赋》、《哀时命》、《招隐士》。其他像明吴仁杰《离骚草木疏》、明黄省曾《骚苑》、明张之象《楚骚绮语》、清贺宽《饮骚》等书,都是就全部楚辞而言的,《离骚》已经成为楚辞的代名词,“骚人”也成为诗人的代名词。王逸《楚辞章句》:“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刘勰《文心雕龙》:“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快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人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蒲松龄侈谈鬼神花妖,很受屈原的影响,他在《聊斋自志》中说:“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他所抒发的坚贞怀抱和有志不得伸的愤懑,以及所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也和屈原相类。
屈原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为全人类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也赢得了世界文化巨人的光荣称号,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在公元前7世纪传人日本,19世纪开始传人欧洲,现已有英、法、德、俄等多种国家文字的译本。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辉煌的长篇抒情诗。它不仅是屈原作品中一篇最长的带有自叙性的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诗篇之一。全诗共373句,2490字。诗中揭露并批判了楚国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革新、振兴楚国的美好理想,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不惜以身殉国的崇高精神。其容量深广,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藻绚丽,气魄宏伟,抒情深厚,别具一格。在古典诗歌中首屈一指,如此古典文学之品位为后人所不及。
对于《离骚》诗篇的争议比较多,如《离骚》题意、作品中涉及的人和事及创作时间等,本文着重简述创作时间问题。
古今学者对于《离骚》创作时间的争议主要有三类意见:
1、作于楚怀王时。此说源于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叙述上官大夫夺稿进谗于楚怀王而使屈原被疏之后说:“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雅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说明《离骚》是在怀王时创作的,而且是屈原被疏后的作品。但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却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是“被疏”时作,在此又说是“放逐”时作,这里牵涉到“疏”与“放逐”的涵义问题。大部分楚辞学者认为“疏”是指屈原最初受到楚怀王的信任,而遭上官大夫等人的谗言后则失去信任,关系疏远了。“放逐”是指屈原被楚王逐出朝廷,被流放于外,如汤炳正、褚斌杰等。对于司马迁的说法有两种解释:其一,《报任少卿书》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是司马迁原文所有,而是后人整理时窜入的,所以才形成前后矛盾。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1)即主此说。其二,认为《报任少卿书》所说的“放逐”并非“放逐”实意,汤炳正《屈赋新探》(2)对此解释说:“史迁对传记文与抒情文在行文措辞上的不同。……‘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一语,乃史迁以概括之笔抒其情,并非以叙述之笔结其事。而且相对成文,同‘疏’别于放;如综括其事,则‘放’可兼‘疏’。”汤炳正的意思是说,司马迁在此是以抒情的语调来概括屈原事迹的,并不是为屈原立传而叙述屈原被放逐,此处的“放逐”与“疏放”相近,“放”中包含“疏”,是特殊文体的特用,并非“放逐”本意。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说:“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袤,忧心烦乱,不听所诉,乃作《离骚经》。”这里的“王”是指怀王,说屈原在怀王朝被疏后作《离骚》。班固亦认为《离骚》作于怀王朝屈原被疏时,他的《离骚赞序》说:“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能,谗于王,王忠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但认为《离骚》作于怀王时期的学者中,也有部分认为是屈原被怀王放逐时所作。刘向《新序•节士》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大夫,有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怀王用之。秦欲并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贿夫人郑袖,共谮屈原。屈原逐放于外,乃作《离骚》。”刘向认为怀王听信上官大夫、郑袖等人对屈原的谗言而放逐屈原,屈原遭逐而作《离骚》。至此,可从以上看出,认为《离骚》作于怀王朝存在两种说法,即屈原作于怀王朝时被疏和怀王朝时被放。
2、作于顷襄王时。古代学者大都认为《离骚》作于楚怀王时期。近代以来的学者也有承袭此说的,也有另辟新经进行考证的,但大部分认为作于顷襄王时期,而且认为是在顷襄王朝屈原被放逐时所作。游国恩《屈原》(3)说:“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过去许多人因《史记》本传叙屈原见疏后乃作《离骚》,就都认为是怀王时作品,但其实《离骚》是屈原在顷襄王朝再放江南时候的作品。”他认为《离骚》的“余既不难夫离别”是放逐以后的口吻,“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是指江南,“老冉冉其将至”是指年将老之后。游国恩是从《离骚》中寻找内证而推论的。郭沫若《屈原研究》(4)说:“《离骚》是屈原在襄王时真正被放逐后的东西,是屈原的晚期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陈子展《楚辞直解》(5)认同此说,并断定《离骚》作于顷襄王七年。文怀沙《屈原离骚今译》(6)说:“这篇作品大概是顷襄王时,诗人被放逐在江南那个时期所作的(约在公元前290年)。”谭介甫《屈赋新编》(7)说:“他作《离骚》约在顷襄王十一、二年”。
3、作于怀王末期至顷襄王初年。此说是从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离骚》的内容加以分析后断定的。有的学者认为,在怀王末期,合纵战线已经完全破裂,楚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怀王入秦难返,新继位的顷襄王与反动贵族沉瀣一气,又认贼作父,使楚国在秦的炮火之下连年丧师失地,屈原此时心急如焚,故作《离骚》。如《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诗句,正是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控诉和对挽救国家危亡的大声疾呼。张来芳的《离骚探赜》(8)即主此说。张来芳还从《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等诗句之意推论说:“《离骚》是屈原在怀王入秦不返,顷襄王仍不觉悟,国家命运危在旦夕时期所写的。”卫瑜章《离骚集释》(9)说:“余疑《离骚》之作或草创于怀王见疏,成于顷襄王斥逐之时,未可知也。”郭维森《屈原》(10)说:“《离骚》大约作于怀王二十四年到顷襄王三年这八九年中”。姜亮夫《屈原赋校注》(11)说:“《离骚》之作,当始怀王十六年为上官所谗而见疏之后,成于怀王入秦,顷襄王嗣立之后。”刘永济《屈赋通笺》(12)说:“《离骚》之作,不能早于怀王二十八年,亦不能晚于顷襄元年,必在屡次进谏不从之后,放流命令未下之先。”詹安泰《离骚笺疏》(13)说:“我认为是楚怀王入秦不返,顷襄王初立时的作品。”张来芳与詹安泰的说法相同。
除以上三说之外,有的学者认为《离骚》是屈原的早年作、壮年作、老年作三说。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认为,《离骚》为屈原二十三岁在怀王时的作品;戴志钧《读骚十论•离骚作于楚怀王晚年说》(14)认为,《离骚》为屈原四十岁左右在怀王时的作品;蒋天枢《楚辞校释》(15)认为,《离骚》为屈原七十一、二岁在顷襄王时的作品。这些说法,都是从《史记》等古籍文献的记载、屈原作品中的诗句等方面进行分析推论的。
屈原的《离骚》应作于楚怀王时期被放逐期间。《离骚》中的“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闺中”暗喻郑袖等“党人”;“哲王”是指楚怀王;“不寤”,是指怀王对工谗善妒的郑袖之流执迷不悟。诗中却没有联系到顷襄王的内容。诗篇中的“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即疏远,该诗句透露出屈原被疏放的原因。“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表现出屈原对怀王朝的绝望。“美政”破灭,处境穷困,更增加了诗人的愤懑心情。从《离骚》全篇内容看,大多是“发愤抒情”的笔调,这与屈原被怀王放逐后的艰难境地和朝廷昏庸不察是分不开的,充分表现出屈原苦闷、孤独、愤慨的心情,以至强烈的失望。因此,刘向认为《离骚》作于怀王朝被放逐时是可信的。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屈原(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按司马迁《史记》所记,那么屈原写《离骚》应在公元前305年屈原被放逐以后。

今人对此说法不一。
有说作于被楚怀王疏以后;
有说作于楚怀王(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末、楚顷襄王初;
有说始作于楚怀王时而作成于楚襄王初。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上面的一些说法,与《史记》所记的年代差不太多。大概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吧。距今有2300年了。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屈原被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时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据统计有66种说法,有代表性的有六种:  ①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②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③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④ 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  ⑤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离骚者,尤罹忧也。”即遭受忧患的意思。  ⑥ 王逸认为是离别的忧愁。

《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楚国亡国后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据楚辞专家姜亮夫先生考证:开始于被楚怀王疏远,完成于被顷襄王流放后(约46岁)。


屈原写《离骚》是什么时候?视频

相关评论:
  • 14735945999《离骚》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尚审宋1、创作时间 关于《离骚》的创作时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2、离骚简介 ...

  • 14735945999离骚写于什么时间?(具体点)
    尚审宋《离骚》的写作年代,汉代的刘向、班固、王逸、应劭和清代的王夫之认为写于怀王时代,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写于顷襄王时代。《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贾 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 14735945999《离骚》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它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尚审宋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 14735945999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什么?出现在什么时候
    尚审宋具有首创性。三、象征手法的运用《离骚》的整首诗歌都在象征的环境下进行,一如神灵后裔形象所象征的就是屈原本人,诗歌中主人公的一切经历都反映着屈原的身世,如诗人在政治上的谋求,如诗人被贬弃的经历,如诗人内心孤苦无依的写照...《离骚》所写的,就是屈原本人的命途多舛。

  • 14735945999屈原写离骚的背景故事
    尚审宋《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

  • 14735945999屈原的《离骚》到底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尚审宋屈原逐放于外,乃作《离骚》。”刘向认为怀王听信上官大夫、郑袖等人对屈原的谗言而放逐屈原,屈原遭逐而作《离骚》。至此,可从以上看出,认为《离骚》作于怀王朝存在两种说法,即屈原作于怀王朝时被疏和怀王朝时被放。 2、作于顷襄王时。古代学者大都认为《离骚》作于楚怀王时期。近代以来的学者也有承袭此说的,...

  • 14735945999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什么?出现在什么时候?
    尚审宋具有首创性。三、象征手法的运用《离骚》的整首诗歌都在象征的环境下进行,一如神灵后裔形象所象征的就是屈原本人,诗歌中主人公的一切经历都反映着屈原的身世,如诗人在政治上的谋求,如诗人被贬弃的经历,如诗人内心孤苦无依的写照...《离骚》所写的,就是屈原本人的命途多舛。

  • 14735945999屈原写的著作为什么叫《离骚》?离骚是什么意思?
    尚审宋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

  • 14735945999“离骚”是什么意思吗?屈原为什么会写下离骚
    尚审宋首先,《离骚》写于战国时期,作者是屈原,关于这个《离骚》的作者,一度还引来了争议,一度有“屈原否定论”的热潮,认为是淮南王刘安写的,如果《离骚》的作者不是屈原,那么《离骚》的题目的意思也会发生改变,但随着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古籍的竹简残片,其中楚辞作品中的《离骚...

  • 14735945999《离骚》是屈原的哪一部作品?
    尚审宋离骚是屈原战国时期《楚辞》里的一部作品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