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梯度转移的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最近有个经济方面的考试,对雁行理论与梯度转移理论的区别不是很最了解?能否请高手详细阐述一下?谢谢!~

  一、雁行理论又被称之为产业结构的候鸟效应。
  1、雁行理论指某一产业,在不同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先后兴盛衰退,以及在其中一国中不同产业先后兴盛衰退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学者研究战后东亚国家经济及产业结构变迁,认为东亚国家是雁行理论的经济发展型态:以日本为雁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包含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其后是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包含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即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接着亚洲四小龙自日本移转技术或产业转移,开始发展此一产业。在此同时,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同样地,当亚洲四小龙在该一产业发展成熟后,这些产品的生产又转移到相对更落后的国家发展。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升级,呈现出有先后秩序的发展。
  2、雁行理论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第一,重视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包括向外地区提供商品,积极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三,依靠本地区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   
  第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政府调控行为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

  二、梯度转移理论
  1、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2、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条件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应性应包括这样的条件。那就是:

  (1)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

  (2)发达国家新产业所创造的新的市场需求,和剩余的夕阳产业所创造的剩余市场需求之和必须大于“原来产业”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否则产业梯度转移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进行。用公式表示就是:

  D1+D2>D3 (D1表示新产业的市场需求,D2表示夕阳产业的市场需求,D3表示原来产业的市场需求)。

  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够大,如纺织业这样的产业就是这样,当D1一定时,D2也较大。如果此时将产业全部转移,也就是D2=0,那么就会出现等式左边<等式右边,这样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会缩小,他们就会阻挡产业的转移;

  (3)在混合经济的今天,夕阳产业的转移必须考虑政府的因素;

  (4)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如果这四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不会或不能转移出去。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雁行形态论在生产按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这一问题上,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有相似之处。

经济全球化与东亚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全球化与东亚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效益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进步 的基础 东亚国家和地区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实践中 根据各国国情并适应发达 国家产业结构转移趋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不断调整和升级 它是该地区经济高速发 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目前 东亚已从原有的制造业基础上发展了诸如半导体电 子 高分子合成 新材料等工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上 制造业出 口已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 而金融业信息产业等服务业 均得到迅速发展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东亚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中 正是由于利用了低廉的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交通便利等优势并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有效 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 在追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 瞩目的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诸 如产业结构趋同 产品出口结构单一化 产品技术含量低 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等问 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作出以下努力 一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与方向的定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资本和就业的增加而是靠技术和 知识的投入与竞争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 过去 30 年间为东亚经济奇迹作出贡献的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重工业最终将成为昔日黄花而技术和知识竞争力的提高 才是东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希望所在因此 在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 趋势下 东亚国家和地区首先必须做到 第一必须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找准产业发展在本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格 局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优势 克服弱势在确立主导产业时应该 根据各国国情 反对一刀切和盲目追求不适合本国国情的产业发展 也就是说各 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 应该放弃一部分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 挖掘和提高具 有自身发展潜力的产业 举例来说 新加坡和香港适合发展成国际贸易周转中心和 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韩国在家电 重化工业和汽车工业具有竞争优势 韩国中国 台湾和马来西亚在电子 资讯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而印支 国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等等 第二在明确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后 东亚国家和地区应在实现产业结构高级 化和企业组织高级化方面作出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在生产 模式管理经验和交易规则等方面的要求 为此东亚国家和地区应不断提高制造 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因为 制造业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载体 它的发展和竞争力的 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且为其提供物质保 障和技术支持 因此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是制造业的升级 它是产业结构 顺利转型的基础 而制造业的升级又要依托高科技 用高科技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升 级 使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制造业方向发展 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高级化则需要打 破政府主导型 与政界的利益分享和垄断以及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 建立符合市 场要求的现代企业新制度 即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规范和调整政府 企业 银行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要规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概括起来讲 发展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为东亚国家和地区未来产
----------------------- Page 2-----------------------

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具体来说1 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日益明显网 络经济必将在 21 世纪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同时 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的 迅猛发展将拉开新一轮产业分工的序幕网络经济在全球的兴起无疑将会对东亚原 有的雁型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在网络经济上占据优势的国家将成为产业分工的 上游换句话说谁能够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把握主动权 谁就能够占据有利 位置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东亚国家必须抓住和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信息 网络技术以尽快提高经济竞争力 东亚国家在此方面虽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正 在奋起直追 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已经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先选 择目前 东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的条件 条件之一 大多数东亚 国家的人均产值已高达数千美元 具有普及网络及电脑的物质基础 条件之二东 亚地区电子产业发展迅速 水平较高 并拥有较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能力计 算机硬件生产能力发展很快对此日本经济研究中心 2000 年 2月发布的 2020 年亚洲产业竞争力报告 中说东亚是电子 电机产品的生产基地 其中电子电 机及其零部件在世界电子电机市场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预计今后电子 电机行业 的产值增加最大国家和地区将是组装产业集中的东亚国家 该报告认为随着世界 产业界竞争的加剧及信息通信和网络产业的发展以电子 电机产业为中心的高新 技术将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 发动机2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只有不断出现新的产业群体替代传统的支柱产业才能实 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保持经济的活力 因此不断培育出新成长产业是产业结构调 整的关键环节 东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虽然存在很多困难 但也不能畏缩不 前 本文认为东亚国家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其 中 生物制约特别是中医药的开发和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东亚较有开发潜 力的领域因为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华人众多 有饮用中草药的传统习惯和生产 及研制中草药的技术水平目前 东亚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启动 例如 中国台湾已经拨款数百万美元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新加坡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方 面作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如在学校的许多课程中开设了生物课 设立更多的科 学奖学金在税收方面给予种种优惠建立投资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公共投资基金 等 中国香港特区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 特区政府将中医中药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 产业加以推动 中国台湾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依据则是市场潜力大 产业关联性 大 附加价值高 技术层次高 污染程度低 能源依存度低六大原则3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球化进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迅速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 高新技术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进行结构调整 的关键 由于传统产业在东亚大部分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占有很大比重和重要地 位 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 还应注重利用高科技产 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的带动作用 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 值 传统产业由于技术纯熟且多为国际民生之必需品因而市场波动相对较小 因此 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提高其产品出口竞争力更为现实和重要从传 统产业发展现状看 亦同样可以进行技术创新 如在传统产业的产品上增加新的功 能 服务能量和科技含量 可获得更大的收益率 同时 应该指出的是 传统产业 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辟附加值 如在网络这个空间中从产品信息发布和交货方
----------------------- Page 3-----------------------

面取得优势 不仅节省时间和交易成本 而且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想的产品和服务 使得传统产业能够利用互联网这一高科技开拓新的市场 新的服务和新的功能 此 外 树立自我品牌意识 发展特色品牌和增加传统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 也是传统 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产 业并重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在此方面中国台湾 2000 年 6 月份提出振兴传统产业方案的八大措施 一是政府将引导保险公司资金 公 务人员退休抚血基金 邮政储金 劳工退休基金 劳工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至少 300 亿元新台币注入传统产业 二是将拨款 300 亿元新台币为传统产业提供技术升 级优惠贷款 三是在税赋奖励及配合机制方面 修正土地税法实行细则 放宽工厂 停工改按一般税率课征的规定 四是运用就业安定基金 鼓励失业者投入传统产业 五是优惠提供外劳予以传统产业使用 六是召开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 就现行基本 工资计算公式及制度进行调整 七是加强新产品及新技术研发 运用科技计划 每 年投入经费 4 亿 5000 万元新台币 补助传统业者进行技术研发以提高传统产业 开发新技术的意愿 八是推动加工出口区转型 以发展仓储 转运等关联产业 并 扩大境外航运中心经营范围14 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之一见 表 1 1998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百分比中国香港特区为 85%印度尼西亚 为 41%韩国为 51%马来西亚为 40% 新加坡为 65% 泰国为 49% 2 近几年 来 菲律宾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收入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左右在服务业就职 的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4%3 表 1 东亚各国与地区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GDP 分布 % 农业 工 业服 务 业19801998 198019981980 1998 印尼 24 16 4243 34 41 菲律宾 25 27 3932 36 52 泰国 23 11 2940 48 49 马来西亚 22 1238 48 40 40 韩国 15 6 4043 45 51 中国香港特区1 0 3215 67 85 新加坡 1 0 3835 61 65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迈进 21 世纪 1999/2000 年世界发展报告 第 248~249 页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0 年 5 月服务业中发展最快 最有潜力的是金融业 电讯业和旅游业 如何将创新科技 引入金融电讯服务和旅游服务领域 提供高增值的服务 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素 质和水平即实现金融 电讯服务和旅游服务科技化 资本化 专业化和国际化 以便增强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 重要课题之一 此外随着物质产品日渐丰富 人们的消费必然要从单纯的物质消 1 新加坡 联合早报 2000 年6 月30 日 2 世界银行迈进21 世纪 1999/2000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48 249 页 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 年 5 月 3 经济参考报 2000 年 5 月 17 日
----------------------- Page 4-----------------------

费向文化生活消费发展 因而文化消费型产品和服务业也是工业化国家最重要的产 业领域之一 同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与老年人护理 医疗保健相关的服务 业必将需要进一步发展 因此 服务业的发展范围很广潜力很大因而它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二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途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科技障碍有两点一是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缺乏适合高新技术发展的融资机制1 如何解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工业经济时代 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可利用的资源 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 50 60 年代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 将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时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 起步阶段东亚国家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以及管理经验而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但在 21 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智利资源为依托 以高科 技产业为支柱 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以教育为本源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 挑战东亚国家和地区必需尽快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从智利资源方面来讲 人才是知 识创新的关键 而东亚国家和地区不仅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所拥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减 弱 如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失去竞争优势 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和高级 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以及由于教育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使人力资源素 质不高 因而难以参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全球化竞争 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产 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 在人才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差距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 这种差距将会继续扩大 以韩国为例 从 1987 年到 2001年 对学士以上的人才 的预期需求年均增长达 8% 见表 2而实际国内这些人才的增长率不到 6% 要知 道 人员素质低和技能的不足在短期之内无法克服所以 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 过程中必然处于劣势 泰国的问题更为严重 每年全国普通高校培养的理工科学士 以上毕业生不到 2 万人 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据泰国官 方预测 到 2001 年 泰国将缺少 1.16 万名工程师 6500 名科学家和 3.52 万名技 术人员 4 表 2韩国对人才的需求估测研究开发人才需求估测 %年均增长率 %1987199119962001 1988 1991 1992 1996 1997 2001 博士 11.5 14.825.9 47.8 6.711.8 13.0 硕士 16.925.042.2 64.7 10.311.0 8.9 学士 24.232.037.4 42.5 7.0 3.2 2.6 总计 52.871.8 105.5155.08.0 8.0 8.0资料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99 年第 5 期 第 36 页 4 冯昭奎 东亚各国和地区科技发展概况及科技实力比较载 当代亚太 1999 年第9 期 第 31 页
----------------------- Page 5-----------------------

未来生产力的提升将以知识科技为导向 资本与劳动力所扮演的角色将退居 第二线 因此 人才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要提高东亚国 家和地区科技竞争力 必须尽快改善人才结构 也就是说要改变人才结构不符合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 即人才大多集中于金融 会计法律贸易等方面 而加 快培育和吸收更多的具有基础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的人才 高科技企业管理人才和 具有创新意识和风险基金管理的顶尖人才 这就要求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特别是对 理工科教育的投资 第二建立和加强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创新对推 动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是以技术引进为主来实现产 业升级的虽然技术投入所占比例很高但真正通过自身开发而取得的成果很少 从而严重依赖日本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 因而自身缺乏技术创新机制致使产 业升级缓慢 究其原因 主要是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日本除外 的自主研究与开 发 特别是民间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相对滞后 其中对 R&D 的投资不足是导致基 础科学研究和开发滞后的主要原因 如 R&D占 GDP 的比重 马来西亚为 0.8% 泰国为 0.2% 新加坡为 1%而日本确有 2.85% 5 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薄弱必将影 响其科技创新能力 因此 东亚国家和地区首先要解决产业对引进技术的依赖性 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应由国内自己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研究与开发来创造 以加 强自身的 R&D独立性 使技术由外生变成内生 走出技术追赶的陷阱 从而实现落后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 创新 出口的良性循环 6 再 则 今后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应逐步走上企业充当技术创新主体的发展模式2 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融资机制有效的资金来源同人才 技术一样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升科 技竞争力东亚国家和地区必需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融资机制 根据美国等 发达国家的经验 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应由企业来承担 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为企业 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即利用法律 法规 税收等为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和 法律上的保护从东亚国家和地区情况看第一种选择是建立风险资本以培育和发展高科技 风险企业 在此方面 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韩国从风险企业的成功中看到了克服 金融危机的希望 政府把发展风险企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并采取了相应扶持措 施 金大中总统多次强调 要使风险企业成为 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和 最高附加 值的产业 韩国政府不但确定了 1 万亿韩元风险企业基金的来源把支持风险企 业的方式从过去的融资为主转变为投资为主 而且还制定了包括设立 韩国技术交 易所 以促进技术转让和商品化建立国际技术贸易代理人制度以吸引海外 的韩侨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措施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在过去的两年里 风险企业 数量已达 5000 家 大多涉及电子 信息机械等行业 1999 年韩国风险企业的总 产值已达 20 万亿韩元 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 韩国政府计划到 2005 年使风 险企业数量达到 4 万家其产值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8%7 第二种选择是建立 二板市场即创业板股市 通过设立二板股市 创造有利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的条件 从而使这些企业从二板股市筹措到成本较低的资金 中国香港特区 5 夏华龙 产业升级与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载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武汉 1999 年第4 期 6 伊海刚 走出技术追赶陷阱 载 世界经济情况 1999 年第 19 期 7 国际经贸消息 2000 年6 月7 日
----------------------- Page 6-----------------------

韩国等国已经建立了二板市场 其中韩国近年来风险企业发展迅速 主要得益于有 一个能提供充足风险资金的资本市场 1996 年 韩国建立了高斯达克证券市场 类似于美国华尔街股市纳斯达克 由于大量的高科技风险企业进入高斯达克股市 筹集资金为风险投资提供了财源保证1999 年 韩国高科技风险企业大量入市 推动了高斯达克股市的兴旺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雁行形态论在生产按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这一问题上,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有相似之处。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推进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实践中容易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该理论忽视了高梯度地区有落后地区,落后地区也有相对发达地区的事实,人为限定按梯度推进,这样做就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了,把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使发达的地方更发达,落后的地方更落后。
理论评价及实践意义:梯度推进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该理论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范围较广。第一,梯度推进理论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梯度推进理论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不平衡发展规律为基础,承认区域间不平衡的现实,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应较快地发展起来,并通过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条件差的地方发展。第二,梯度推进理论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往往呈现出梯度性,按梯度推进依次发展能取得较好效果。第三,在实践中梯度推进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七五”、“八五”计划,实行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战略,鼓励部分地区率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由于该战略的成功实施,我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九五”后期,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实际上也是梯度推进理论的延伸应用。
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某地区而言,包括外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到其它地区两个动态过程。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的、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如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甚至是按梯级顺序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应性应包括这样的条件。那就是:
(1)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
(2)发达国家新产业所创造的新的市场需求,和剩余的夕阳产业所创造的剩余市场需求之和必须大于“原来产业”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否则产业梯度转移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进行。用公式表示就是:
D1+D2>D3 (D1表示新产业的市场需求,D2表示夕阳产业的市场需求,D3表示原来产业的市场需求)。
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够大,如纺织业这样的产业就是这样,当D1一定时,D2也较大。如果此时将产业全部转移,也就是D2=0,那么就会出现等式左边<等式右边,这样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会缩小,他们就会阻挡产业的转移;
(3)在混合经济的今天,夕阳产业的转移必须考虑政府的因素;
(4)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如果这四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不会或不能转移出去。
梯度转移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1978年以来,在我国的思想空前活跃的理论界,特别是政府决策者,在总结以往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反思了以往片面强调均衡发展、忽视经济效率的得失,开始把效益原则和效率目标放在区域经济布局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优先地位。有关专家把国际盛行的梯度转移理论引入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中,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实质上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些地区间客观上也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既然有梯度就有空间转移的顺序。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经济技术优势往往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因此,国家开始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即沿海地区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率先发展一步,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四级梯度的地区推移,以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逐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布局和发展相对均衡之目的。


投资梯度转移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7287206555怎样看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幸莲瑞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制度演进是逐步“嬗变”还是人为“突变”,对这个问题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尽管东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快速驱动经济增长的历史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中西部某些落后地区却在刚刚起步。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态势看,中国不但存在产业由东向西进行梯度转移的问题,在观念和政府行为模式上...

  • 17287206555...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指...
    幸莲瑞信息共享与经验推广同样重要。各部门鼓励数据和动态信息的交流,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同时,对承接转移的工作进行持续的指导、跟踪和评价,提炼并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以利于全国范围内的借鉴和应用。以上政策于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发布,旨在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有序进行,助力...

  • 17287206555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存在的主要有哪些问题
    幸莲瑞4、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要素大量流向东部地区,但产业梯度转移并未实现。尽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以西部GDP增长速度为1,2002年东西部比为1.57:1...

  • 17287206555技术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的一般规律吗?
    幸莲瑞技术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不是所有地区都会受到同样程度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会因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用官方引用简短解释据中国经济网的报道,“技术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不同,技术梯度转移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 17287206555...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指...
    幸莲瑞为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政府对重点承接地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措施。首先,强化资金投入,利用现有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员工技能培训、招商和就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部分地区甚至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这些促进活动。其次,信贷和保险服务也得到了强化。国家开发银行凭借其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领域的...

  • 17287206555王迎新主要研究课题
    幸莲瑞在2001年至2003年,知识产权工作成为王迎新研究的重点,他主持了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专题调查研究,并参与了WTO规则与我国出口发展的政策研究。2002至2004年,他探讨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梯度转移问题和入世后影响我国经贸长期发展的条款。王迎新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入,他的贡献不仅限于理论研究,还包括对...

  • 17287206555产业转移的利弊
    幸莲瑞转入区 利:带动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供劳动力 加快城市化进程 弊端: 人地矛盾 加剧 坏境破坏严重 社会不安定因素 转出区 利:有利于促进产业 优化 升级 向 第三产业 发展 有利于保护环境 弊端 :人才外流 劳动力 减少 。全是手打 谢谢 采纳。

  • 17287206555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
    幸莲瑞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近几年西部不断加大的基础设施投入,这种格局在发生改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短板,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常年占全国公路建设投资的50%左右。如果不是紧靠原产料产地,产业梯度转移也未必是有效益的转移,用工成本上,不少西部地区用工成本低的优势也...

  • 17287206555...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指...
    幸莲瑞为了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并重点发展承接地,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海关总署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首先,他们强调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将着重于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承接地设立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场所。这将加速保税物流体系的发展,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加工贸易企业...

  • 17287206555产业空间转移的特点
    幸莲瑞梯度推进、政府干预、企业主导等。1、梯度推进:产业转移呈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连续推移的趋势。高梯度地区指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而低梯度地区则相对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相对充裕。2、政府干预:政府在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手段促进产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