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和汪曾祺为什么会被埋没

来自:裤子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沈从文和汪曾祺的小说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么,文笔都很宁静恬淡,极富乡土气息,都很喜欢描写家乡
不同点,老觉得汪曾祺比沈从文俗那么一点,沈从文到底是我们湘西人,性子里天生带着不羁和野性,但又极干净淳朴;
汪曾祺满身都是京味儿,一个北京市民,感觉.....就是差了那么一点味道.......

晕,你有没有看他的文啊,那么浓的京味儿,他再在昆明呆一万年也是满身京味儿

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悼念词,词是汪曾祺写的,上面就写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前半句是对沈从文的作品的评价,后半句是对沈从文本人的一个评价。沈从文的一生受了很多的苦难,但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从来没有改变过,在他的文章里面也得到的体现。沈从文的作品又很多都是写少数民族的,宣传国家统一的思想,宣传56个民族是一家人的思想,他的文章平易近人,朴华简单,读来让人一种洗涤心灵的感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是对沈从文的高度评价。

经典文学是一种跨越时代的产物。即使在很多年之后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这就是经典文学的魅力所在。沈从文的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被后人传颂的作品也有很多。

《湘西》、《湘行散记》 、《边城》等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品。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但是里面的内容和场景描写的非常的细致,让人读了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沈从文的作品很少进行系统的架构,他的文章都是以情动人,读来就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沈从文除了文学上有高的造诣,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沈从文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是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在文学界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比如林宰平、徐志摩 、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 。沈从文和他们的交往是一种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文学大师"沈从文声誉沉浮始末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沈从文的声誉或许是起伏最大的一个。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坛领袖,40年代末,主要因郭沫若“桃红色作家”的指斥,沈从文退出文坛,长期被尘封土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沈从文的声誉鹊起,“大师”的赞誉不绝于耳。人们对沈从文声誉沉浮始末可能略知大概,详情却未必了解。笔者将以往70余年对沈从文评价变化的若干重要细节作一梳理,以飨读者。

一、退出文坛

对沈从文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郭沫若《斥反动文艺》一文,刊发在1948年香港出版的《抗战文艺丛刊》第一期上。文章斥责他是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作家”,“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还说沈从文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同期《抗战文艺丛刊》还刊登了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一文。沈从文的《熊公馆》发表在《国闻周报》上,沈从文与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是同乡兼远亲。冯乃超的文章说沈从文称道熊希龄的故居以及他“人格的素朴与单纯,悲悯与博大,远见和深思”,是为地主阶级歌功颂德,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清客文丐传统”。两篇文章尤其是郭沫若一文对沈从文的阶级定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给正踌躇满志酝酿宏伟写作计划的沈从文以沉重打击。1949年初,北京大学校园里又打出“打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的标语。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慑于文章标语的凛然气势及对其背景的忧惧,沈从文自杀未遂,从此退出了文坛。

事实上,郭沫若冯乃超讨伐沈从文,只是左翼批评的登峰造极之作,此前此后,对沈从文的类似批评屡见于报章。论者多用阶级斗争理论、典型化理论理解他的作品,如韩侍珩《故事的复制——评沈从文著〈月下小景〉》(1934),贺玉波的《沈从文的作品批判》(1936),凡容《沈从文的(贵生)》(1937)等,责备他不写阶级斗争,没有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对不同阶级人物缺乏爱憎分明的立场。在三四十年代,沈从文还因“京派与海派之争”,“禁书政策之争”,“‘差不多’问题之争”等文艺论战,被左翼批评家批评过;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在创作方面的新探索,也受到他们的种种非议。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学科。在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1954),丁易的《中国新文学史略》(1955),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这3部学科奠基之作中,沈从文以反面形象“叨陪”其中。论者发展了左翼批评家的主流观点,并将其系统化。随着政治形势日益严峻,沈从文作为一个“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现代作家,终于从“纯洁的”的文学史上消失了。

二、再受关注

沈从文一生著述浩繁,刚刚出版的《沈从文全集》32卷,1000多万字。20世纪中国产生这样一位作家,是一个奇迹,他的崇高地位不是谩骂抹黑以及漠视能够抹杀的。

对沈从文文学地位的正面评价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与左翼批评同时出现。鲁迅早期虽对沈从文产生过误会,在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时,没有收沈从文的作品。可是据斯诺回忆,鲁迅在与他谈话,回答谁是现时中国最优秀的作家时,提到了沈从文的名字,这说明鲁迅后来对沈从文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另二位文坛巨匠周作人、老舍在1934年回答期刊提问,他们最喜爱的书是什么时,都提到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这些关于沈从文正面的议论和态度,包含了一些学术评价的成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苏雪林在《沈从文论》(1934)一文中,更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尝试确立他在文坛上的独特地位,概括他的作品在文化上和思想上的意义。刘西渭在《〈边城〉与〈八骏图〉》(1935)中力图提炼沈从文创作的美学特征,他对《边城》和《八骏图》中诗意和美的发现与品评,给人清新的感觉。但总体来说,1949年之前的正面评价是零散的,感性的。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拨乱反正伊始,沈从文在经历了长期尘封土埋之后,重新受到重视。这个时期对沈从文的评价明显带有论争性:被激情鼓动着的新锐研究者,要求对沈从文重新评价;保守者从维护传统出发,拒绝接纳沈从文这样的“异端”。两种倾向的冲突酿成多起事件,如1980年,丁玲写《也频与革命》,1983年,朱光潜的《关于沈从文同志的文学成就历史地位将会重新评价》,都引发了讨论。争论的结果,对沈从文的认识逐渐回到常识和理性的层面。随着沈从文声望鹊起,素称谨严,带有盖棺定论性质的文学史著述,如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1984)也把沈从文吸纳进来,在“五四文学传统”中给了他一席之地。自此,沈从文不再是研究的禁区。

在六七十年代内地学术沉寂之时,香港和海外的沈从文研究,在王润华、司马长风、夏志清等学者的耕耘下,一直薪火不灭。80年代,又一批海外学者如聂华苓、金介甫等,对沈从文进行了更深入、更具创造性和想像力的研究。随着他们的著述在内地传播,他们对沈从文作品中区域文化、历史的考证和研究,以及人物内涵和文体形式的现代性的研究,给内地学者以极大启发。此外,日本的沈从文研究在背景材料的搜集、实物考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80年代中期以降,国内沈从文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沈从文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与湘西区域文化的复杂联系;沈从文在五四新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在京派文学中的地位,在乡土文学中的地位;沈从文思想、人物、叙述方法的现代性的研究;文本中湘西世界和城市世界的虚构性、自足性和目的性,以及相互依存关系研究,小说文体及语言的研究,沈从文后期艺术试验得失的研究,创作心理研究等等。国内外学者丰富的研究成果,为90年代后期沈从文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直线上升作了必要的学术准备。

三、新的座次

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的现代作家重新评价潮,又赶上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二者合力,催生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现象:作家排座次。

在文学史的序列中,给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金介甫是第一个。他在《沈从文传》(时事出版社1991年7月中文版)引言中写道:“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下面。”金介甫反映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西方汉学家的普遍意见。在这段文字中,“少有的几位”、“伟大”的说法,以及和鲁迅并列,都是极高的赞誉。

1994年,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4卷)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此文库以“文学大师”标目,其小说卷将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等9位小说家的作品收入,却把茅盾等排除在外,由此引起强烈反响。在文库的小说家排名中,沈从文列第二位。编者给沈从文获得如此地位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借湘西边地风情而对中国古典诗意的卓越再造”;此外,近年对沈从文频繁使用的“大师”称号肇始于此。

1995年,钱理群、吴晓东推出了排在最前列的7位现代作家的名单。他们在《“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载《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1期)一文中写道:“在鲁迅之下,我们给下列六位作家以更高的评价与更为重要的文学史地位,即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冯至、穆旦。”沈从文在全体现代作家中排名第三。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排名,遴选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是海内外著名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谢冕、王德威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以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这些产生于20世纪末的排名,有的针对作家沈从文,有的针对小说家沈从文,有的针对沈从文的个别小说,虽然范围大小不一,却都在二三名之间。在世纪的转折时期,一些作家或被读者遗忘,或被史家遗弃,而沈从文却跻身于20世纪30年代最杰出作家的行列且名列前茅,目睹这种变化,不禁令人感慨唏嘘。

早在30年代中期,沈从文就颇为自信地写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从文家书·湘行书简》)果然,沈从文的作品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和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沈从文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选稿:赵小磊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洪涛

因为意识形态,他们以前不够红不够专,资产阶级小资情调,现在淡化意识形态了,所以又火了起来

有被埋没吗,
喜欢他们的还是相当多的,沈文采是公认的,
汪文章的研究貌似也很热哦,都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文坛重量级的。还有虽然是师徒,两人小说读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他们的文章都很好的啊,有不红吗?我们中学里还学他们的文章诶,我觉得读起来很有趣啊,也很有他们的地方特色!


沈从文和汪曾祺为什么会被埋没视频

相关评论:
  • 15355937465汪曾祺尾巴讽刺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桂徐思汪曾祺写了很多散文,我不大注意,我多注意他的小说,觉得简单了一些。常常有一个政治理论的尾巴,有点教条主义。 《沈从文传》在美国仅卖了500本 记者:在美国,研究沈从文这样的作家会不会感到不受重视? 金:美国所有的学术著作都不受重视,除非是大型的商业出版社出版,我的《沈从文传》在美国被认为在学术上做得...

  • 15355937465诺贝尔文学奖两次提名却又失之交臂,沈从文为何早早封笔不写了?_百度...
    桂徐思对于沈从文为什么不再进行文学创作,坊间一直有两个猜测,一是当年沈从文是被自己喜爱的文学被自己深信的人推上风口浪尖上的,经此双重打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谓说多错多,怕是不慎又会给他带来大祸,还不如去研究那些没有感情的文物,写一写不露私人感情的学数研究。二是不少人觉得这位老人...

  • 15355937465汪曾祺,你真是够了!
    桂徐思晚上他们去沈从文家里,告诉沈从文和师母:“我们结婚了……”有人说,生活有太多的现实,他们太理想化。生活是现实的,但是现实不应该是欲望累积的现实,而是满足基本物质需要,追求精神富足的现实。03 第三罪——怕老婆或许是因为婚礼办的太草率,又或许是汪曾祺三次被打成右派,施松卿都不离不弃,撑起一个家,汪曾祺颇有...

  • 15355937465你认为汪曾祺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呢?
    桂徐思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沈从文当时就看好汪曾祺的,一九四一年二月,沈从文致信在福建长汀厦门大学的施蛰存,特别提到:“新作家联大方面出了不少,很有几个好的。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萧乾太太王树藏,写小说或者也有前途...

  • 15355937465汪曾祺的文字艺术有什么特点?
    桂徐思20世纪30年代,北京涌现出一批向往纯文学的作家,他们不在意宏大叙事,也不想在文章中讨论政治问题,只想描述一种自然、淳朴和淡然的人生状态,这群文学家后来被称为“京派”作家。 作为“京派”作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汪曾祺继承了“京派”文学的诸多特点,尤其是将老师沈从文身上展现出的自然和恬淡气质完全内化,这是特别...

  • 15355937465为什么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桂徐思有人说汪曾祺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而在我看来,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汪曾祺他的文笔。而汪曾祺则自称是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而贾平凹更是评价其为一文狐,修炼成老精。如此种种诸多的评价,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汪曾祺在文化作品方面以及自己的文学知识方面,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独立一方的人。

  • 15355937465如何评价汪曾祺和他的文学作品?
    桂徐思汪曾祺先生这人。他的经历,自己文章里陈述过多次。祖上算读过书,后来入了西南联大。建国后颇受老舍先生帮忙,又是沈从文先生的弟子。从他对老舍先生、沈从文先生、赵树理先生、闻一多先生的回忆看,汪曾祺先生对天真质朴的才子有极大的喜好。以我所见,他自己可能并非天生如沈先生那样,是星斗流水、天生...

  • 15355937465沈从文的<边城>里的二老会回来吗
    桂徐思汪曾祺先生说,沈从文先生一向不自夸,只跟他提到《边城》时,会笑眯眯来一句:“我很会写结尾”。众所周知,就是那个半开放结尾。“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好在哪儿呢?好在半开放,让翠翠痴痴凝望?好在这个悬念?不止于此。其实到结尾,二老应该可以回来了:毕竟误会解开了,二老的...

  • 15355937465沈从文先生的气性,及他与汪曾祺先生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桂徐思;汪曾祺就像是阮籍 ,一个会为自己前途而哭泣的人。我觉得,汪曾祺和沈从文都是两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两人都有忧伤和痛苦的一面,也有明媚和阳光的一面。即使忧伤和痛苦有很多种,但是沈从文和汪曾祺的这种忧伤是一种饱含着时代的复合情绪!人生态度当学沈从文,对待生活的态度当学汪曾祺!

  • 15355937465汪曾祺谈师友目录
    桂徐思汪曾祺先生在其谈师友目录中,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与文学巨匠们的交往画卷。他首先提到了沈从文与他的经典之作《边城》,沈从文的寂寞才华在作品中流淌,尤其是在西南联大的岁月里,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人。沈从文先生作为一个深爱祖国的作家,他的文章如星斗般璀璨,内心却保持着赤子般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