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应换成什么新颖的题目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技巧: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1、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简单地说就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教学时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节的同时产生了一个个疑问:为什么会有雪孩子?雪孩子为什么会动呢?雪孩子的鼻子为什么是红的?……这些问题之所以过于浅显,是由于学生尚未深入学习课文,因此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在多次诵读中,伴随着学生的思考,以上问题多半会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为课文一开头就介绍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当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会动是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读图,学生也不难发现雪孩子的鼻子原来是用胡萝卜做成的,所以是红的。学生一方面通过诵读自己寻求到了答案,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有深意的问题,像“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么会飞到天上变成云呢?”“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他回来后小白兔会跟他说什么?”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在反复诵读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2、体会意境,感受美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生还经历了情感的体验,逐渐接受到文化、审美的熏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里描写的是下雪时银装素裹的自然美。“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这是小白兔与雪孩子和谐愉快的纯真美。“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是雪孩子舍己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的意境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宝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而珍惜它,讴歌它。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建立他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人文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多元的行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感受,正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种林妹妹”,教师怎能限制学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提问,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总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教师不界定对错,只引导评价好坏,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老师的评判中体味到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有学生就这样说:“我明白了睡觉时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炉旁边,不然会着火的”,(很好,懂得了一个安全知识);“雪遇到热会化成水,水会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不错,学到了一个气象知识);还有的学生注意到插图非常漂亮,细心的孩子甚至发现图上“雪孩子融化时,连小鸟都哭了”(多么善于观察啊!)。这样,在畅所欲言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被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情景打动:为失火时小白兔仍浑然不觉而焦急万分,为小白兔最终获救感到欢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于献身深深感染,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甚至开始思考生命价值之所在。这样的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心生命”的要求,把语文课从以往较浓的思想教育中解脱出来,“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还语文课的真实面目──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感悟生命的宝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而珍惜它,讴歌它。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建立他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人文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1) 探挖教材,“顺理成章”
(2) 紧扣课堂,“有的放矢”。从教学目标、过程、方法上去渗透。
(3)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学生角度讲,大量阅读背诵,从活动中,课内延伸处云吸收。
(4) 锻炼自身,为人师表:从教师角度讲,多读、多写,展示个性表达爱心,去熏陶。

现代社会需要公民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优先的学科,理应承担着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人文精神教育主要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和求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与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对人的关注、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与高扬,以及对生存意义和价值取何等问题的反思。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呢?我想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探挖教材“顺理成章”。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之初,就带有强烈的人文倾向,是体现小学语文人文性最显著的地方。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的编排要求也可看出来:“教材编写应体现时代性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文质优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些要求都体现在每篇教材编排之中,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体会编者的用意,有意识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如:学习苏教版教材第七册《三顾茅庐》中,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及能力要求外,教师还要挖掘教材本身负载的人文性,让人文性付于教学之中。教材中的对人才的尊重,对别人的尊重,待人诚心……这些人文性可在教学中利用表演有机渗透,除了对人物行动的表演渗透外,还要指导学生深切诵读,体会从刘备的行动与话语中体现的人文性。这样才能使教材的人文性逐一消化、吸收。另外,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性还要注意不能割裂教材,破坏教材的完整性与文学性,应顺理成章地进行人文精神渗透,进行祖国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从中理解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建筑美。再如学习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九寨沟》,倘若我们割裂其中九寨沟的美、整体美的教学,而只重视部分雪峰,飞瀑,平湖的体会,忽视阅读感悟,重视分析讲解;忽视自主朗读体悟,我想,九赛沟的景美、水美、词语美,就不会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二、紧扣课堂,“有的放矢”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传授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要空间,紧扣课堂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尤为重要。在挖掘教材人文因素的前提下,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1、从教学目标中,凸现人文精神。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语文知识能力通常较为看中。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总是把知识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来进行。翻开一份份教案都是偏重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一些人文性的审美、思品教育等目标及习惯目标,都成了其中的装饰与点缀。具体贯彻目标时又把这些人文性,体现人文精神的目标,顺带而过也不作检查、要求,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时,也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课内对学生审美、思品等目标也要有目的的关注,凸现人文精神,课堂结束也还要把人文目标进行验证。这样,课堂中,有的放矢从目标入手,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我们要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摈弃“目中无人”、“满堂问”的教育。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灌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要求我们教师在积极引导下主动探究新知,共同研究新知,体现人文精神。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活生生的个体。从人格上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语言行动都要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权益,不歧视侮辱学生,相信学生肯定会有发展……从学习上,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探究,共同合作,不以教师意志强加学生,把学习阅读真正当成对话的过程,吸引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其次,我们要给予学生一个个性发挥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主要方面,利用时间与空间在传授学习的间隙,留给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尤为重要,在讲课结束后的小组总结,大组交流,在练习时的纵横交错的表现……凡是能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的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安排,有目的地训练展示,促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让人文精神之花开在课堂每个角落。
3、选取新的教法与学法,渗透人文精神
现在新的教法与学法层出不穷,大都数教法学法都暗含着人文精神,在选取新的教法与学法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人文精神。如选用“选择性学习方式”的教法,他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性,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能力选择合适自身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自觉自主学习,运用指导,就会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他们个性。从教法教学培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新方法其实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提高,储如此类教学法有“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等等,每种方法本身闪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应在教学中多次选取应用, 让人文精神无形渗透。
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多方进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导致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的闪光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应有目的地激发,让其相互感染,取长补短,具体方法有:
1、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用阅读、背诵的方法吸取书中的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深入学生心田。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大量供学生阅读背诵的古诗课文等篇目,要求学生大量积累,从积累中消化汲取人文的营养。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互相背诵,互相朗读等方法的诱导,又可以使每个人相互交流达到巩固吸取人文精神之目的 。
2、在活动中,从活动本身与活动的参与者身上汲取人文精神营养。如:朗读比赛、小报制作等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竞争、合作、谦让、智慧等一齐闪现,对其他成员有指导,介绍学习的作用。这样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一举数得。
3、课内延伸使人文精神得到巩固。在课内所悟的人文精神,教师可有目的延伸课外,巩固是个好方法。如学习苏教版第七册《盲人打灯》一课,受到为别人着想人文精神教育,延伸课外。(1)做一件像盲人打灯一样的事迹;(2)把这些事迹集中起来,编个《故事会集》;(3)排演一个《盲人打灯》的小话剧等。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能促进个人对人文精神的领悟和吸收。
四、锻炼自身,为人师表
我们在考虑人文精神向学生渗透的同时,其实我们语文教师自身也需要渗透人文精神,需要锻炼我们教师离人文精神越来越远。曾几何时,我们教师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中、小说中、对联中……而现在只是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证书中、表格中。人文好像离我们远去了。许多语文教师每学期不读一本文学书,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散文,很少有写下水文的。大都数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教案和总结,好像一下子人文、语文像高挂的电灯,只能照亮不能走进。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师吸收人文精神已迫在眉睫。
1、多读多写,树立榜样。著名语文教师于渏说过“语文教师应是杂家,应是百科全书,应是实实在在弘扬人文精神的第一人”。而多读多写,即是成为杂家的基石。广泛的阅读、广泛的涉猎,读万卷书,下千字文,让书中的人文精神内化吸收,让人文精神走入自己每个细胞。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不自觉地散发人文的光辉,你才能在教学中展示自己,为人师表。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教育,不断章取义,不生吞活剥,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榜样,从小树立人文、人情之光。
2、展示个性,熏陶感悟。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光辉的一面。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个性某种程度上受教师个性的影响。长期以来,受统一教材、教参、教法的影响特别是应试的影响,抹杀了教师的个性,使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匠”。而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是有意识、有情感的。因此教师应讲艺术,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有创造性,每堂课的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新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的教学模式,只有个性丰满的教师,才能培养也个性丰富的学生。
3、表达爱心,荡起回应。“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石,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没有爱,所有的人文精神将失去了光彩。教师要以爱为基本,多种方法与学生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我们不能把粗暴武断的眼光放在知识接受上,导致恨铁不成钢。重知识能力,轻“爱好教育”,使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和平共处,在哪儿都看不顺眼,缺乏融洽、宽容的人文内涵。要充满爱心的共振,耐心细致地把人文精神送到学生、教师身边,送到每个角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回应。
人文精神很宽泛,内容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从自身做起,锻炼自己,影响学生,在小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渗透,让学生领悟,让学生去展示。这样,方能使人文精神之花盛开在我们身边,盛开在每一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应换成什么新颖的题目视频

相关评论:
  • 18597608706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安点治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生活的悲惨。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大年夜的,进一步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的幸福。激发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总之,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就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 18597608706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合作学习
    安点治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合作交流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通过合交流,认识不同成员个性中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个性中不利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而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其次,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

  • 18597608706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安点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蓝本,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寻找人文渗透点 寻找文本的人文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

  • 18597608706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安点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完整的、人文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个体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1 挖掘教材资源,折射生命教育 语...

  • 18597608706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安点治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

  • 18597608706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安点治2018-07-04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2 2017-04-13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2017-06-12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 2018-07-0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2018-06-2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 1859760870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爱
    安点治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学生自觉地融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课本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小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明确地、有意识地...

  • 18597608706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安点治如果没有经过生命的洗礼,她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是我们在小学...

  • 18597608706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课程理念
    安点治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基本学习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有关的活动领域,把握事物规律,完成某种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结.古人也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课前预习的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语文,...

  • 18597608706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安点治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二、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