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在两个不同时期写的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艾青在两个不同时期写的诗?~

⑴ 艾青抗战爆发前的诗歌创作:当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后期走向颓废)弥漫诗坛的时候,艾青、田间、臧克家等青年诗人为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1932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诗,后来结成他的第一个诗集《大堰河》。除此而外,在早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短诗,其中《太阳》、《春》、《黎明》等构成了一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诗篇。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旧世界的诅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⑵ 抗战时期是诗人创作的高潮期。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扩大了,诗的主题开掘更深了。短诗集有《北方》、《献给乡村的诗》、《旷野》、《黎明的通知》等等;这一时期,诗人将对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对理想的欢愉结合在一起,对祖国苦难的认识更深沉,对光明的认识逐步深化。
抗战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代表作《光的赞歌》。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以上来自搜狗百科
望采纳,谢谢

艾青在两个不同时期写的诗

答:第一时期是“大堰河”时期(1933-1937),因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而得名,此外艾青还写了《透明的夜》,《芦笛》等,这一时期的诗使得艾青得到文坛的普遍关注,也确立了他以后创作的方向。


第二个时期是“向太阳”时期(1937-1940),因长诗《向太阳》而得名,是其创作的高峰期,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如《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北方》、《火把》、《我爱这土地》等,这些诗使艾青成为抗战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第三个时期是延安至文革结束(1941-1978)。这一时期艾青诗歌处于萎缩、停顿时期。第四个时期是“归来的歌”时期(1978-1996),以其诗集《归来的歌》而得名,这时期艾青又进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期的诗在保有了以往风格的基础上,更注意理性的挖掘,因而也显得更为凝练、深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幻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抗日时期
帐蓬
哪儿需要我们,
就在哪住下,
一个个帐蓬,
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
野地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哪儿,
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
要把宝藏开发,
架大桥,修铁路,
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
我们爱自己的家,
它是这样锐敏
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
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
留下的是繁华。
这是新中国建设时期。


艾青在两个不同时期写的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