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诗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清明》的诗意~

纷纷:多而杂乱,形容春天细密的小雨。
行人:指在外旅行的人。
断魂:形容心情忧伤。这首诗写清明小雨这一典型环境中,路上行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中的细雨、行人牧童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明晰的画面。语言朴实自然、不尚雕琢,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失意 释都是后人安上去的。 当时具体的杜牧的心情我们谁也不能理解 只是现在这时候可能和他有相同的感受不过下面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解释。一直以来都很认同的这首诗与《清明》诗写得是同样一种景况,“极目无人迹”的荒村野店,与“路上行人欲断魂”也都是当时并州一带的灾情,并且是“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的战乱气氛。因为晚唐统治阶级腐败,宦官专权,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义军四起,在这种人迹稀少的战乱环境,杜牧又是在细雨蒙蒙的清明节,想买一杯酒吃,却不见一个人影可以问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出卖酒的村落,居然能找到好酒“汾清”,这不仅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情怀,也写出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的生活缩影。杜牧在《并州道中》的尾联用“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点题,也就说明了在这种战乱、荒凉的灾难年月,遭灾的只是农民等下层劳动人民,对达官贵胄来说,还是可以沉醉高卧无动于衷的。诗作侧面流露了杜牧对当时统治阶级漠视人民疾苦的愤懑情绪。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 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诗文今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文赏析】 要弄清楚这首诗,就要先弄清楚清明、寒食节、扫墓的关系。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就是说“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而并非是节日。 扫墓成为正式礼仪是唐朝的事情。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也就是说在古代扫墓的“法定日期”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需要明确的是把“清明”作为“清明节” 应该是唐朝以后的事了。 由于寒食节大多是在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稀里糊涂”地把寒食、清明合二为一了。至于为什么到现在真正的“扫墓节”——寒食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清明节凸显出来,就连专门研究民俗的专家也无从考证了。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首诗所描写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婉如一篇小小说。整首诗处在一个动态的情景之中,体现在诗句中的“雨纷纷”、“行人”、“借问”、“遥指”以及对话部分,每个诗句都是一个活动的场景,贯穿起来就是一个情景剧。“纷纷”交待的是春雨的意境,然而这一天恰恰是清明,是人们按照习俗上坟扫墓的清明节,因此就有了那位雨中行路者“欲断魂”的心情,接下来便是一问一答,全诗可谓是“有声有色”。 “清明时节雨纷纷”交待的时间和场景,“路上行人欲断魂”直点“行人”当时的心境。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情景十分生动,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和动感。 这首诗语言通俗直白,没有难懂的地方,音节和谐自然,情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第一句是“开”,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是“承”,交待了人物及其心境;第三句是“转”,引出了对话,并且想“借酒消愁”;第四句是“合”,是第三句回答,读到这儿,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觉得后边应该还有故事要发生。 【注释】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韵义】 【评析】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世事多所难以逆料者。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千载之后,他的一首七绝小诗《清明》,竟然在90年代初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并名列第二。①“小杜”虽然未能亲获这份殊荣,享受这份快乐,但就其《清明》一绝的魅力与影响而言,就足以使其百世流芳、千古不朽。①。十佳”唐诗排名依次为:盂郊《游子吟>、杜牧《清明)、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李白《早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见1992年9月23日《新民晚报》。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两字会使人想到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扫墓祭祖的“清明节”。不过在本诗第一行“清明”两字后面接着“时节”两字,可见这首诗所要写的是“清明”这个季节,而不局限于“清明节”这一天。此外,诗中第二句的“行人”因绵绵细雨而愁苦,他们的愁苦和已故的亲人似乎无关。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肯定这首诗里的“清明”牵涉到的不是清明节这一天的扫墓活动,而是清明时节的天气——清明节前后是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

不过,即使这首诗所关心的是天气,我们还是有些疑问。例如:为什么第三句出现了“酒家”一词呢?“酒家”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此外,第四句的“杏花村”一词在这首诗里又有什么作用呢?为了彻底了解这首诗,我们必须先回答这些问题。

在声韵方面,这首诗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依照唐人的发音,这首诗可以标注如下(先根据“广文编译所”出版之《国音中古音对照表》找出各字的中古音声母、韵母,然后再用董同 龢《中国语音史》中的拟音改写成国际音标):

第一句的第一字及第二字的韵母相似(—jεη、—jη)第六字及第七字相同。此外,第一字、第二字、第六字、第七字都有鼻音韵尾(—η或—n)。 这一形态重复出现在第二句里,只是有点小异而已:第二字及第三字有相似的韵母(—jaη、—η); 第六字及第七字韵母也相似(—uan、—un);而且第二字、第三字、第四字、第六字、第七字的韵尾都有鼻音(—η或—n)。此外,第一句及第二句的第五字又有相似的韵母(—juo、—juok)。在这两句里,这些相似或重复的音韵使得诗句的节奏有一种快速及连续感。反观第三句及第四句,由于没有这种现象,速度显得比较缓慢。这种节奏上急速与缓慢的差别,对这首诗的主题会有什么作用呢?

为了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再把这首诗细读一遍。这次我们超越诗句表面的字义,去寻找“酒家”和“清明”时节天气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在“雨”和“酒”的不同作用之间似乎隐藏着一个暗示:第一句诗里的绵绵梅“雨”有使人们沮丧的作用;和梅雨相反的,第三句诗里的“酒”则有使人兴奋或温暖的效果。于是诗中的主人翁(我们可以假定他也是行人之一)为了驱散梅雨给他的沮丧,在第三句里便打听哪里有酒店,以便沽酒取暖振奋一下。这一个线索表示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描写的是生动的自然和人类的情景,但它却含蓄地表达了两个相对的主题:梅雨给予行人的沮丧和沮丧的行人寻求解脱的企图。

根据这条线索,不但前面我们所遇到的那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就是全诗其它的各个成分也都变得很有意义:第一句展现一幅连绵不停的雨景;第二句显示行人那种由于绵绵梅雨所引起的抑闷心情;在第三句里我们看到诗中主人翁急切地向人打听附近有没有酒店,以便买酒提神;然而在第四句里我们却体会到他对牧童的回答是何等的失望——因为酒店不但在遥远的地方,而且是在一个“杏花村”里。这里的“杏花村”一词,有着很特别而且对表现主题很重要的意义。它不见得是一个专有地名,而可能只是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而已。由于杏花通常在清明前后的梅雨季节开放,所以它令人想起绵绵的梅雨。尤其提起一个到处都是盛开着杏花的村庄,梅雨的意象就更加显著了。所以“杏花村”在本诗中有帮助表现主题的作用:诗中主人翁忍不住梅雨的烦苦,急着寻找避难之所,然而他所遭遇的却是更多更恼人的梅雨——结果是梅雨处处,使他无法逃避。

这个烦躁沮丧的意识可以解释先前我们所指出的声韵方面的奇异之处。本诗前半部某些字里相似或相同的声音所造成的急速节奏,表示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梅雨持续地给予人们的那种压迫感。相反的,本诗后半部的诗句中,由于缺乏前半部那种重复的字眼或相似的韵尾,节奏缓慢下来,这就隐约地表示问路的行人难于获得解脱的挫折感。于是,我们在初读本诗时原来认为奇怪的那些声韵方面的问题,现在都显得很有道理了。

谢榛在《四溟诗话》里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作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或易之曰:‘酒家何处是,江上杏花村。’此有盛唐调。予拟之曰:‘日斜人策马,酒肆杏花西。’不用问答,情景自见。”黄永武教授也认为杜牧原来诗中虚字太多,句调柔弱。他赞扬谢榛改写的句子用字比较精简,强度倍增,所以比原诗有力。黄教授对本诗上半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句也批评起来。他附和前人的见解,认为:“‘时节雨纷纷’已经可以知道是‘清明’了,‘行人欲断魂’当然是在路上,减成五言已经够了,层床架屋,反显得拖沓而缺乏精神。”显然,谢、黄二位所关心的是“实字”的多寡问题,他们改诗的目标就是要增加诗中的实字而提高诗句的“强度”。然而,诗评家所关心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字的虚实或诗句的强度。也就是说诗之优美与否不是单靠一个因素来决定的。由于谢、黄两位只注意到一方面而没有考虑其它重要的因素,他们的批评便显得琐碎,对原诗的了解并没有什么帮助。

本诗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更重要的,它还表现行人心中的抑闷和挫折。从这个观点来看,诗中的每一个成分都是必要的,不可删减的。前半部为了表现连绵恼人的梅雨和行人抑闷的心情,原来所有的字句都该保留(不该象谢榛及黄永武所提议的那样把“清明”及“路上”去掉),这样才能造成一种急速及连续的节奏。后半部为了表现行人的挫折,原诗的口头询问和手势回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这个问答里,问者企图就近找个酒店振奋精神,然而答者却说酒店在那遥远而且象征蒙蒙烟雨的杏花村里。这个问答显示了问者焦急的心情以及对于回答的失望。如果我们依照谢、黄两位的意见,把“清明”“路上”四字以及整个问答都去掉,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特殊效果就会全部消失,而原来的主题也就无法表现了。另一方面,我们如果接受谢、黄所改换的句子(“日斜人策马”等),这首诗就可能变成一串勉强堆砌起来的词句,而与杜牧原来所要表现的主题无关了。

黄庭坚的《清明》诗别有一格,
它从清明想到人们的各种活法,
想到了人生的不同价值。
它写的不仅是景,是情,更是理,是人生之理。

全诗是这样的:
清 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
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
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
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
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
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http://www.rgzx.net.cn/lgl/Article/Class19/Class20/200511/1634.html

杜牧《清明》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
http://www.t7yb.com/article.asp?id=165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作者简介:

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 京兆万年人, 太和三年进士及第,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 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 在晚唐中自成一格, 为了别于杜甫, 世称“小杜”。

◆ 诗词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清明时节在旅途中赶路,又逢下雨,愁苦烦闷,诗人自然想喝一杯热酒,打探牧童哪里有酒店,饮酒解愁。

四月清明, 正是多雨的春天, 纷飞的细雨本来就容易勾起人愁, 加上清明又是祭扫祖坟的日子, 更让人因为怀念,产生断肠般的愁绪, 在这种追思的情感下, 当然会兴起借酒消愁的念头, 诗人打听酒家的地点, 不也是基于这种动机吗? 然而牧童伸手一指, 却把我们带进了另一番意境, 使人陷入层层的深思中。 这首游子伤感的诗, 写来婉转、动人, 也让我们感觉到一股化不开的哀伤。

此诗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也间接地反映出清明时节,我国南方会出现连续的蒙蒙细雨天气的情况。

(根据临汾汾酒广告宣传“今日杏花村一是指山西梁山东麓山坳的小村庄。”而据唐代文化史料考证:诗中描写之地是安徽铜陵。杜牧曾在晚唐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年)出任安徽池州刺史,那段时间还写出大量诗篇,其中的《清明》就是这位地方官春游城西杏花村所得。)
--------------------------------------------------------------------------------------------------
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3C%3C%C7%E5%C3%F7%3E%3E%C9%CD%CE%F6&pn=10&cl=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清明>>的诗意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