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测井、地震层序地层划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地震层序划分~

钻井资料主要反映了沉积层序在时间域内的变化,而地震资料则反映了沉积层序在各个时间段内沉积作用在空间域的变化(Sangree,1990),因此地震资料可以为层序体提供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地震反射同相轴反映了地层内部波阻抗界面的存在。因此地震反射界面首先应是一个波阻抗界面,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年代地层学意义的界面,这一点也是地震层序划分的理论基础。
一、地震反射界面的形成
可以形成连续反射的地质界面有层面和不整合面。层面实际上是残留沉积作用面,其上下岩层物理性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存在波阻抗差异,所形成的反射同相轴即代表一个等时的界面。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是地质历史中的侵蚀面或无沉积面,其上下岩层物性上存在更大的差异,无疑会形成更好的地震反射,它也具有年代地层学的意义。由此可见,根据地震反射完全可以建立起时间地层格架,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来确定各成因单元中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
二、地震层序分析
地震反射同相轴与时间界面基本一致,利用反射终止界面可以划分地震层序。因此地震层序的划分,关键在于寻找不整合面,即根据地层之间的上超、下超、顶超和削蚀四种不协调接触关系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不整合的存在,从而由老到新划分出具有不同年代特征的地震层序。
通过地震层序的划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地层对比
地震反射同相轴可以在横向上连续对比追踪,因此在对地震反射层进行地质层位标定以后,可以在全盆地进行地层追踪和对比,这在盆地的初期勘探中至关重要。
2.构造演化研究
一个层序就是一个构造层,它代表盆地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因此通过分析可以恢复区域构造运动和盆地演化史。
3.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研究
利用地震资料的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几何形态以及振幅、频率、速度和连续性划分不同类型地震相,并进一步分析其横向展布和垂向演变即可划分不同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
4.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带
根据层序特征,在进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有利圈闭,同时也可以利用地震反射信息,采用AVO技术、层间速度分析以及其它方法直接寻找油气藏。
三、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目前地震资料虽然存在着分辨率不高的缺点,但由于地质资料丰富、连续性好,易于横向对比追踪,而钻井资料毕竟有限,即使在勘探成熟区,在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时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建立起区域性层序地层格架。
1.惠民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利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识别出典型反射层位,并通过钻井资料对其进行标定,同时充分利用测井、岩心以及古生物资料。根据惠民凹陷构造演化史、地层发育特征并参考邻区坳(凹)陷的层序划分方案,把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二、三、四段和孔店组地层划分出四个层序(表2-1)。其中孔店组属于层序Ⅰ;沙四段—沙三下亚段属层序Ⅱ;沙三下亚段—沙三上亚段属层序Ⅲ;沙三上亚段—沙二段属层序Ⅳ。在惠民凹陷由于层序Ⅰ孔店组地层的钻井资料较少,难以对其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仅对层序Ⅰ孔店组地层做初步探讨,对层序Ⅱ、Ⅲ、Ⅳ地层则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2.地震反射标志层
惠民凹陷地震剖面上可以识别的反射界面有T1、T2、T3、T6、T7反射层,通过与单井资料结合,进行层位标定,其与层序的对应关系见表2-2。其中:
T1对应着馆陶组的底,属于一个大型区域不整合,其反射特征表现为在东部商河地区反射同相轴呈双轨状,中频、强振幅、高连续,在西部湖盆边缘上下地层不整合接触,反射相对较弱,呈中高频、中振幅、中连续,总体上在全盆地可连续追踪,是惠民凹陷第一个非常明显的地震标志层。
T2对应沙一段与沙二段的分界面,反射特征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为2~4个相位,中高频、强振幅、高连续,在西部地区则变为1~2个相位,中低频、强振幅、中弱连续,是惠民凹陷最为明显的一个地震标志层。
T3对应沙二段与沙三段的分界面,是继T2之下又一个比较特征的地震标志层,反射特征表现为1~2个相位,在东部反射明显,低频、中强振幅、中高连续,在西部隆起区由于地层的缺失而同T2合并。
T6对应沙三中、下亚段分界面,反射特征表现为1~2个相位,全区基本上部为中低频、中强振幅、中连续,可以连续追踪。

表2-1 惠民凹陷老第三系层序地层划分图

T7对应沙四上、中亚段分界面,总体上在惠民凹陷反射特征不太明显,为中频、中弱振幅、中连续,基本上可以连续追踪。
在层序地层格架中,T7对应着层序Ⅱ的最大湖泛面;T6对应着层序Ⅲ的最大湖泛面;T3对应着层序Ⅳ的最大湖泛面;T2对应着层序IV的顶界。
3.SFA构造层序分析软件的附助解释
(1)SFA基本原理沉积层序的旋回性在地震记录上有所反映,生物颗粒越细,其所形成的地层越薄,因此可通过地震记录频率扫描来研究地层的旋回性。一般退积型旋回体对应的地震旋回体其反射波振幅随频率增高而向地震旋回体顶面增加;进积型旋回体对应的地震旋回体其反射波振幅随频率增高而向地震旋回体底面增加,这一规律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时间-频率分析的基础。SFA构造层序分析系统软件就是基于这一原理由俄罗斯学者Ⅰ.A.穆申与石油大学(华东)杜世通教授联合开发的,这一软件的使用提高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的精度。
(2)SFA系统的主要任务 其主要任务就是详细划分地震剖面为地震层序目标以及对这些层序目标所固有的各种参数的特征系统化。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其对地震资料的微观分析解释、验证宏观地震层序划分以及测井层序划分,并提高层序级别划分精度。
(3)层序目标特征 ①每一等级层序都对应一稳定的频率区间。一般高级层序对应低频反射,低级层序则对应高频反射。②高一级层序包含低一级层序,即满足嵌入原理,这与层序地层学理论中层序划分的最大间断原则相一致。③同一级层序其反射波频率成分具有均变的特点。④层序界面所对应的反射波频谱较宽,波形稳定。

图2-11 SFA软件对过商741井地震剖面的处理结果

(4)SFA附助分析结果 利用SFA层序分析软件的功能,对商741井区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滤波、时间-频率分析和三维剖面处理,由于T。附近火成岩强反射的屏蔽作用只能划分出三个层序,见图2-11。其中层序Ⅱ为沙四段地层,层序Ⅲ以沙三段为主,层序Ⅳ为沙三上亚段上部和沙二段地层,同地震宏观分析及测井资料的层序划分基本吻合。胜利油田物探公司研究所也提出利用地震的瞬时动力学原理进行构造旋回分析,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所包含的波动学信息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完全是可行的。
4.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化(表2-2)。

表2-2 惠民凹陷老第三系地震相和沉积相

在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时,层序界面识别是关键,层序划分是基础。层序划分的标志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沉积学标志、古生物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1)沉积学标志
用于层序划分的沉积学标志包括沉积岩的所有特征,例如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相序等。它们都是反映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而环境的变化是反映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重要体现,所以通过对沉积地层中沉积岩的特征研究,建立沉积相、微相在垂向上的演化序列,可重塑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
(2)古生物学标志
以生物进化不可逆性为基础,其地层单元具有不可重复的性质。这一特点决定了生物地层学在建立地层时空格架方面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在确定地质事件、沉积层序划分、对比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生物演化历史中生物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面,是确定层序和层序内体系域的重要界面,用于层序划分的主要有3种生物界面:①生物的衰亡面或绝灭面,在此面之上许多生物衰退或不再出现,这个界面往往与层序界面是一致的;②海进生物面(trangressive bio-surface,TBS),它往往与一个层序的物理海进面(TS)一致,主要表现在生物分布区的迅速扩展,新生生物群迅速占领新产生的生态空间;③大量游泳或漂浮生物形成的生物岩或生物密集层,它们往往是最大海泛面(MFS)的标志。
(3)地球物理标志
在进行层序划分时,对于有地震反射和钻井测井资料的地区来说,可充分利用测井和地震反射等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其中测井资料由于具有信息量大、连续性好、求取方便的特点,所以通过对测井资料的研究不仅可确定所研究层段的沉积微相类型以及在垂向上的演化规律,而且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层序划分。目前可用于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测井资料主要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及电阻率测井曲线,测井曲线的幅度、形态、顶底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以及曲线形态的组合特征均有特殊的沉积学意义。
由于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地震勘探中获得的反射波资料是地层的地震响应,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反射波波组的相位个数等等。根据这些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也就实现了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也就实现了层序划分。地震反射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上超、下超、顶超等,它们均反映了层序界面的特征及体系域的演化特点。但由于受地震反射分辨率的限制,它常常是划分超层序及一级层序的重要手段,而三级、四级层序划分必须结合钻井资料。
(4)沉积地球化学标志
层序界面(层序底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和凝缩层等)不仅可通过宏观的野外地质特征来识别,并可通过沉积地球化学标志来辅助研究。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发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完整升降旋回中的产物,在其变化过程中随海水的化学组成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沉积物(岩)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同样可帮助进行层序划分。如层序界面上下的常量、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组成常表现为突变,不同体系中各类元素变化具有规律性,如在TST沉积期,随着海侵体系域的发生,发展到最大海泛期,δ13C也随着增大,并到达最大值,之后随着HST沉积,δ13C又不断下降。所以可利用地球化学标志来进行层序识别和层序划分。
总之,充分利用上述各种标志,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验证,这对正确识别和划分层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2.1.1 各标志性界面的确定

运用层序地层、特别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以钻/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综合合成记录、地震反射标志层、地震相的变化等各种信息进行井-震标定后,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北斜坡第四系七个泉组识别出八个层序界面,自下而上分别为:SB1、SB2、SB3、SB4、SB5、SB6、SB7、SB8。进而将七个泉组划分出七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层序Ⅰ(Sq1)、层序Ⅱ(Sq2)、层序Ⅲ(Sq3)、层序Ⅳ(Sq4)、层序Ⅴ(Sq5)、层序Ⅵ(Sq6)、层序Ⅶ(Sq7)(表3.1)。

(1)SB1界面

相当于七个泉组的底界,对应T0标志层,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该界面在钻/测井剖面上表现为一套呈进积叠加样式和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7),地震剖面上局部表现为上覆地层的上超,下伏地层表现为削截现象(图3.8)。

(2)SB2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在钻/测井剖面上位于一套砂岩与泥岩的突变处,或为呈进积叠加样式与呈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9)。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覆地层的上超,局部可见到对下伏地层的削截现象(图3.10)。

表3.1 七个泉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图3.7 驼中6井SB1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8 98318剖面SB1上超特征

图3.9 驼中6井SB2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10 GF001100剖面SB2削截特征

(3)SB3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该界面在钻/测井剖面中较易识别,位于一套砂岩内部,呈进积叠加样式与退积/加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位置(图3.11)。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覆地层的上超(图3.12),下伏地层表现为削截现象。

图3.11 台南5井SB3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12 98312剖面SB3上超特征

(4)SB4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在钻/测井剖面上位于一套砂岩与泥岩的突变处,或为呈进积叠加样式与呈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13)。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伏地层的顶超现象(图3.14)。

图3.13 驼中6井SB4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14 981118剖面SB4顶超特征

(5)SB5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在钻/测井剖面上位于一套呈进积叠加样式与呈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15)。地震剖面上局部可见到对下伏地层的顶超现象(图3.16)。

图3.15 台南5井SB5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16 98242剖面SB5顶超特征

(6)SB6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在钻/测井剖面上位于一套呈进积叠加样式与呈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17)。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覆地层的上超(图3.18)。

(7)SB7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在钻/测井剖面上位于一套呈进积叠加样式与呈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19)。地震剖面上局部可见到对下伏地层的顶超现象(图3.20)。

图3.17 台东1井SB6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18 981118剖面SB6上超特征

图3.19 涩中5井SB7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20 891094剖面SB7顶超特征

(8)SB8界面

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在钻/测井剖面上位于一套呈进积叠加样式与呈退积叠加样式砂岩的转换处(图3.21)。地震剖面上局部可见到对下伏地层的侵蚀削截现象(图3.22)。

图3.21 涩中5井SB8层序界面识别特征

图3.22 GF00304剖面SB8侵蚀削截特征

3.2.1.2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根据钻井层序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步骤,结合本区层序关键界面典型标志识别及其内部构成分析,对本区40余口钻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学解释,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纵向格架。重点对涩23、涩中5、台南5、台中3、驼中6井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分析(图3.23~图3.27)。

(1)涩23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Sq3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542~1 664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粉砂岩。GR曲线多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指状突起,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423~1542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顶部夹小层细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与泥岩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高幅指状或尖刀状向上单层厚度加大,显复合反韵律特征,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图3.23 涩23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图3.24 涩中5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图3.25 台南5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图3.26 台中3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图3.27 驼中6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Sq4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320~1 423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薄层与泥岩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1 206~1 320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砂岩呈薄层与泥岩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高幅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4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080~1 206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间夹小层粉砂岩,砂岩呈薄层与泥岩互层。GR曲线多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指状突起,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5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986~1 080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1 542~1 664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粉砂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多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5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423~1 542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中间由平直段衔接,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2)涩中5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Sq4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273~1 368m,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泥质粉砂岩,粒度序列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高幅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5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161~1 273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1 075~1 161m,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泥质粉砂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5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970~1 075m,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泥质粉砂岩。GR曲线响应于高幅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6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836~970m,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泥质粉砂岩。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的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705~836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6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599~705m,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砂质泥岩与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于高幅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7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461~599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粉砂岩。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的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371~461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粉砂岩。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7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50~371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粉砂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3)台南5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Sq1 低位体系域,井段1 960~2 078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1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837~1 960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1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698~1 837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顶部为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2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564~1 698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顶部为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1 470~1 564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2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378~1 470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低位体系域,井段1 280~1 378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GR曲线响应为指状、漏斗型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208~1 280m,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121~1 208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4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023~1 121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顶部为漏斗型曲线叠加,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913~1 023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薄层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GR曲线响应为指状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4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824~913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薄层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5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728~824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为漏斗型曲线叠加,间指状突起,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619~728m,岩性以泥岩为主,间夹薄层泥质粉砂岩。SP曲线响应为大段平直段,间指状突起,为滨浅湖沉积。

(4)台中3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Sq2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010~1 128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910~1 010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粉砂岩。GR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2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815~910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GR曲线响应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指状突起,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低位体系域,井段713~815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炭质泥岩。GR曲线响应为多个漏斗型与指状曲线叠加的形态,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619~713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炭质泥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GR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536~619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呈薄层互层,间夹小层泥岩。GR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4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442~536m,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砂质泥岩与薄层泥质粉砂岩互层。GR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348~442m,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砂质泥岩与薄层泥质粉砂岩互层,间夹小层炭质泥岩。GR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5)驼中6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Sq1低位体系域,井段1 297~1 357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响应于为间断的四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间夹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1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235~1 297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顶部间夹两小层泥灰岩。SP曲线指状或尖刀状,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1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1 155~1 235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中间发育一小层粉砂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顶部发育一套较厚泥岩。SP曲线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中间由平直段衔接,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2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1 066~1 155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顶部发育一小层粉砂岩。SP曲线响应于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漏斗型从上向下逐渐变小,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995~1 066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为间断的漏斗型曲线叠加,中间由平直段衔接,指状突起,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2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896~995m,岩性以泥岩为主,间夹小层泥质粉砂岩,顶部夹薄层泥灰岩。SP曲线为指状或尖刀状,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低位体系域,井段805~896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响应于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的形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717~805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顶部间夹两小层泥灰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为间断的漏斗型曲线叠加,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河口坝砂体受波浪和岸流改造而成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3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625~727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顶部夹薄层泥灰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为间断的多个漏斗型曲线叠加,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4 湖扩展体系域,井段539~925m,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岩呈薄层与泥岩互层。SP曲线响应为漏斗型与钟型曲线叠加的形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井段470~539m,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砂岩呈薄层与泥岩互层,间夹薄层泥灰岩,粒度序列总体上表现为反韵律。SP曲线响应于指状与漏斗型复合特征,中间由平直段衔接,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Sq4 湖萎缩体系域,井段350~470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呈薄层互层。SP曲线多为漏斗型与平直段叠加的形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3.2.1.3 地震及井间层序地层对比分析

单井层序分析有利于建立层序地层纵向格架,分析沉积环境,初步确定有利的砂体层段。但是仅仅依靠单井层序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以单井层序分析为基础,结合地震资料(图3.28~图3.30),利用钻井信息进行井间地层对比,追踪各层序地层单元的空间分布状况,才是建立钻井层序地层格架和分析储集砂体横向展布规律的最佳方法。因为地震反射同相轴基本上代表了等时地层界面,利用地震资料可大致确定位于地震剖面附近井的地层对应关系,避免单纯利用测井曲线和岩性对比引起的穿时、穿层现象。进行井间地层对比分析主要依据以下原则:①选择位于构造走向(或倾向)方向的典型井,作为联井对比标准井,分别进行单井分析,确定关键界面,并进行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分析,总结沉积环境纵向演化规律;②根据沉积基准面升降变化的相似性及层序边界的特征,进行沉积层序对比;③根据对比结果进行沉积相分析,划分沉积环境,确定有利砂体的展布规律。

遵循以上原则,结合本区构造走向和物源条件,选取本区28口钻井进行了井间对比,确立了三条联井剖面,以及地震剖面层序解释,建立了本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图3.31~图3.33)。




钻/测井、地震层序地层划分视频

相关评论:
  • 13939083126“钻”的多音字拼音?
    龙娟乳“钻”是一个多音字,拼音分别是:“zuàn”和“zuān”,其中声母是“z”,韵母是“an”。一、拼音:[ zuàn ]释义:1、打眼儿的工具:电钻、钻头。2、钻石:这表是十七钻的。二、拼音:[ zuān ]释义:1、用钻子一类的尖物穿孔:钻眼儿、钻探。2、穿过;进入:钻山洞、钻到水里。3、钻...

  • 13939083126“钻”有几种读音?
    龙娟乳两种:zuàn、zuān 组词:钻石、钻戒、钻头、钻探、钻台 详细解释:1.钻 (钻) zuān :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钻孔。钻木取火。钻探。进入:钻心。钻营。2.钻 (钻) zuàn 穿孔洞的用具:钻床。钻头。电钻。扩展:1.栌梨曰钻之。——《尔雅》。按,防有虫于孔,钻视之...

  • 13939083126“钻”的读音是什么?
    龙娟乳结论:汉字"钻"的读音有两种,分别是zuān和zuàn,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汉字"钻"的读音多样,既可以读作"zuān",也可以读作"zuàn"。"zuān"用作动词时,表示用尖锐物体穿透或转动,如钻孔、钻木取火;同时,它也有钻研和钻营等含义。"zuàn"则为名词,指打孔工具,如钻头,也可...

  • 13939083126钻多音字吗?怎么读?
    龙娟乳钻,汉字,读音zuān或zuàn。zuān表示动词,表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或者穿过的意思,zuàn表名词,意为打孔的工具或者钻石。

  • 13939083126钻字的拼音
    龙娟乳钻字的拼音是:zuàn、zuān(多音字)。1、读zuàn的组词如下:钻石、钻戒、黄钻、逾墙钻穴、钻床、钻头、钻机、风钻、钻塔、电钻、钻心刺骨、钻坚仰高、钻冰取火、钻洞觅缝、钻山塞海、钻杆、钻具、木钻、钻木。2、读zuān的组词如下:钻进、钻研、钻探、钻牛角尖、刁钻、钻天入地、刁...

  • 13939083126钻的多音字组词
    龙娟乳钻有两个音:[zuān]和[zuàn]一、[zuān]意思是 1.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钻孔、钻木取火、钻探 2. 进入:钻心、钻营、钻空子、钻牛角尖 二、[zuàn] 意思是 穿孔洞的用具 可组词:钻石、钻头、电钻 钻:zuān【动】(形声。从金,赞(占)声。古时“钻”、“钻”是两个字。

  • 13939083126钻的多音字
    龙娟乳钻的多音字解析钻字有两个主要读音,[ zuān ] 和 [ zuàn ]。当读作[ zuān ]时,钻字有多种含义。它可以表示用锥状工具穿透物体的动作,如钻孔、钻探;也可以形容人的专注和努力,如钻心、钻营;甚至是指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取得火源,如钻木取火。另一方面,当读作[ zuàn ]时,钻字与机...

  • 13939083126钻的拼音组词
    龙娟乳钻的拼音是zuān或zuàn,组词如下:钻研、钻探、钻石、钻床、钻塔、风钻、钻心、黄钻、钻戒、钻营、刁钻、钻谋、钻机、羽钻、钻仰、宝钻、钻摩、钻逾、钻逾、钻懒、钻沙、钻逾、钻摩、钻井、钻木、钻洞、雕钻、钻穴、钻山、仰钻、钻进、钻腮、钻灼、钻火、灼钻、钻凿、环钻、钻珠、...

  • 13939083126钻的读音有哪些
    龙娟乳“钻”的读音:[ zuàn ][ zuān ]基本释义:[ zuàn ]1.打眼儿的工具:电~。~头。2.钻石:这表是十七~的。[ zuān ]1.用钻子一类的尖物穿孔:~眼儿。~探。2.穿过;进入:~山洞。~到水[ zuān ]里。3.钻研:学习不能光~书本,还必须结合实践。4.为了私利而想方设法找门路:...

  • 13939083126钻的拼音
    龙娟乳钻的拼音:zuàn,zuān。钻,汉字,读音zuān或zuàn。zuān表示动词,表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或者穿过的意思,zuàn表名词,意为打孔的工具或者钻石。1、zuān: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造成窟窿。穿过,进入。钻研。指钻营。常用词语:钻空子、钻门子、钻谋、钻营、钻牛角尖、钻探、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