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章,关于文艺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文艺范,很有诗意的文章名字。文艺!文艺!~

等你的季节
紫藤花下渐黄昏
窗外、那一抹夕阳
回忆不是回忆
那片薰衣草田
荡着秋千说爱你
我们的爱埋葬在冬天
风轻轻吹过,我们的过去
我在等你
花下淡季
你倾城笑颜
够了么?不够我再想。。。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说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或者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我想爱情本身是不存在错误的说法,只存在错误的付出和接受,当这些错误不断累积和重叠后,便会产生一种猜疑的错觉,从自身的感觉中思考,觉得对方好像没有那么爱我。
可其实呢,爱一个人或许需要方式,你的方式就是药,而对方就是那个需要治疗的人,你爱的方式就是治病的秘方,你少一种药材还是多一种口味可能就会让对方倍感煎熬。于是很多人感叹,爱一个人好难,难不在于付出,在于不懂你,也叫不醒你。

  ****你说的不是很明白,不知道这些行吗?
  安昌游记
  一座古镇,活着。

  那是我的诞生地。那儿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片黛瓦,每一条湿漉漉的弄堂,都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镇上一条河,两岸枕河人家,与水为邻,从容地流淌着他们的岁月。我在那儿长大,当我回望老街屋檐,河流是一条奔腾的光线,在我的眼前一晃而过。

  我的故乡叫安昌。

  年岁大一些的安昌人爱看社戏,尤其爱听越剧,也喜欢唱越剧。

  安昌离越剧的发源地嵊县不算太远,大约有数十公里。嵊县后来改名叫嵊州,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要说要什么变化,最明显的是县官变成了州官。安昌人却不卖嵊州的账,依旧管嵊县叫嵊县。说起嵊县的越剧,安昌人是津津乐道的,他们能如数家珍一样地报出“越剧十姐妹”的姓名,以及她们都有一些什么代表作品,哪个是唱小生,哪个是唱花旦也搞得清清楚楚,连先后排名的顺序都不会颠倒的,而且对戚雅仙、王文娟、金彩凤没能进入十姐妹之列一直耿耿于怀。

  从地域上来划分,安昌所在的地区是流行绍剧和莲花落的,但安昌人却偏爱越剧,这不能不说是绍剧与莲花落的一个遗憾。我想这大约与安昌的环境、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安昌从明朝中叶开始繁华,一直到晚清都是方圆数十里叫得响的集镇,而且它的建筑风格完全是明清的典范,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雨廊骑楼,到处都是明清的痕迹。从一座拱桥,一根垂挂在桥边的枯藤;从一块石板,一棵石板缝里的小草;从一排屋檐,一片檐上的黑瓦,都写着安昌的沧海桑田。安昌就是这样不慌不忙,一路走来,走了一千年,说的是吴侬软语,吃得是稻麦菱藕,睡得是雕花木床,戴得是竹笠,穿得是蓑衣。他们已经习惯了舒缓的生活节奏,绍剧的高亢在他们听来有点过于激昂到稍微嘈杂,所以他们选择了越剧。越剧唱腔的清丽、委婉、抒情恰好与安昌人的生活习性相吻合。当然,他们也不排斥绍剧和莲花落,逢年过节,唱社戏的时候,是越剧、绍剧、莲花落各领风骚的。

  安昌人还没有到忘本的地步,他们最喜欢越剧,也不至于把祖宗留下来的财富给掷了,他们中也有爱唱绍剧的,我认识一个外号叫“沙丘”的农夫,他扛着锄头去田园侍弄庄稼的路上就会一路唱着绍剧,唱得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安昌人有谁不知道这出绍剧?这是拍了电影的,电影上的孙悟空、唐僧,连白骨精都是唱着绍剧出场的。至于莲花落,更是安昌所在地区的特有剧种,有一出《翠姐姐回娘家》也是在古镇家喻户晓的,大人小孩都会唱上几句的,不信,我现在就哼出两句来:出门是个大道地,踏杀一只乌小鸡。

  老辈的安昌人知道越剧好听,却未必晓得越剧是怎么来的。我却为此专门去过嵊县,看过小城外的那条剡溪。嵊县山清水秀,唱越剧是最合适不过的。一条美丽的剡溪穿城而过,水清得像玻璃透着溪底的卵石,溪畔的杨柳和芦苇就是站成一排一排的小城女子,随风而舞的芦苇叶子呢,好比是女子的长发在风中飘扬,她们站在黄昏的残霞中一齐亮开了嗓子咿咿呀呀地唱着,唱得溪水也放慢了流速,唱得西边的太阳也醉红了脸。

  越剧的来由与“落地唱书”有关,它采用的是佛曲、宣卷、道情、莲花落等俗曲小调,唱得多是一些劝人为善,祝福长寿,多生贵子等吉利词句,这些唱词大多采自民间歌谣,语言质朴,想象奇特,易于在民间流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嵊县是越国的属地,所以人们把诞生于嵊县的戏剧剧种命名为越剧。越剧早期的一些长篇书目多是从传书、卷本、戏曲中移植改变过来的,比较著名的有《双珠凤》、《珍珠塔》、《玉蜻蜓》等。安昌人看到的越剧是以女子为主体的,其实,早期的越剧演员都是男子,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才由女子占领了越剧舞台,而且是一发而不可收,群星闪耀,新秀辈出。保留曲目都是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这些曲目在古镇盛演不衰,大戏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孔雀东南飞》、《汉宫怨》等都是令古镇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

  但也不是经常能有大戏可看的。能演大戏的一般是正规的剧团,而安昌是没有自己的正规剧团的,要看大戏就得去城里,去城里毕竟是要花费的,门票不说,来回的车马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得吃一顿饭。就只好将就。看社戏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安昌人看社戏与鲁迅笔下的描述大致相同,也是四乡八村的越剧爱好者赶场子,哪儿演就往哪儿赶。安昌演社戏请得是“草台班子”,也就是凑拢班子,跟现在的明星走穴有点类似,也是东来一个,西来一伙,你唱老生,我演花旦,他做琴师,凑成一个剧组,带上服装、道具就开路。戏台是没有的,都是要临时搭成的。安昌有满街的明清建筑,安昌人又这么爱看戏,老祖先怎么就没考虑周全搭几个戏台呢?安昌人说从前是有戏台的,喏,城隍殿就有一个的。那这个戏台到哪里去了呢?难道说它飞了不成?安昌人说你还小你不晓得的,1966年的时侯,城隍殿还有一座老高老高的石拱桥的,现在不也没有了?那座石拱桥造得真是没话好说,弧形弯得有这么这么弯的,桥上长满了青藤,桥面都被人的鞋子磨得又光又滑了。这座桥比柯桥那座还要高的,这座桥要是还在的话,柯桥是没有名气的。后来这座桥就被拆掉了,真是气数啊。

  那戏台呢?戏台到哪里去了?

  戏台?戏台也没有了。怎么会没有的?我也不晓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没戏台了。

  没了戏台,就临时搭一个起来吧。就找一块空的晒场,用毛竹、木板、塑料布搭起一个戏台来,人往台上一站,台子会吱吱地响,搭台子的人说不要紧的,再在前后左右撑几根毛竹就牢固了。撑了毛竹,戏台固然就结实了。晒场总是临河的,河上总是有桥的,演戏的时侯,晒场上的人挤得站不下了,就上到泊在河里的船上,船上也站满了人,连桥上也都是人了。实在看不到台子的,就走到台后面去,看不见演员,就听演员唱。

  草台班子演的戏为啥叫社戏?安昌人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得上来,上了年纪读过私塾的老辈人说这个话头说来话就长了。老底子的人说“锣鼓响,脚底痒”,过年过节再穷也是要演几场社戏乐一乐的。这个社戏的社可是不好随便说的,它是土地神。古时候,人们把土地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称作五土,这个社就是五土的总神。而古时候,又称稻、黍、稷、麦、菽为五谷,稷呢,是五谷的总神。谷赖土而长,社可代表社稷,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社稷可是生命的根本。所以,古代要筑社稷坛来祭社稷神,民间则以祭社,后来又发展到以演戏来祭社,以此来祈求阖村平安。你没听古书上的皇帝常说江山社稷怎样怎样,这个社稷就是江山,江山就是社稷。

  社戏演的一般都是折子戏,大戏是没有办法演的,一是演出的报酬问题,二是演员的功底问题,都是大问题。演社戏的钱有好几种来源,有村子里出的,有村子里的有钱人出的,也有村民自愿凑钱的。到村子里演的演员多数是自学成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唱大戏是唱不来的,顶多唱唱大戏里面的某一部分,比方说像《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宝玉哭灵”,或者说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如果村子里提出要演大戏,草台班子就会提出很高的价码,安昌人就会因接受不了而作罢。

  演折子戏对于安昌人来说是过一过戏瘾,台上的演员啊啊喔喔地唱着,台下的观众就跟着哼,越剧的调子就那么几种,没学过,听也听会了。就有爱唱的安昌女子唱上瘾了,唱出名堂来了。安昌有好几个女子考上当地的或者外地的越剧团了,在台上演的是老生,一招一式都透着伟丈夫的派头,走下台来,卸了妆,却依旧是水样的安昌女子。当了演员的女子回到安昌就很有风度地在街上走来走去。安昌人说,喏,这个人是在越剧团当演员的,倒底是演员,你看连走路都不一样的,走起来特别有味道。

  社戏除演越剧,也有绍剧和莲花落的专场。虽然观众没有看越剧的多,但也是场场爆满的。安昌人对绍剧演员和莲花落演员没有像对越剧演员那么熟悉,但也是了然于心的。尤其可贵的是莲花落的许多段子都是艺人自己创作的,取材于安昌人耳熟能详的生活,演来就格外亲切。有一出叫《九斤姑娘》的戏,唱得是一个聪明的姑娘叫九斤如何如何的有智慧。她能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比方说“半夜三更要紧桶”是什么桶?九斤就会回答是马桶。这是很形象的民间语言。这出戏的出源地就离古镇不远,也是临河一排木板房,河上有一座石拱桥,许多安昌人都去看过那个诞生了《九斤姑娘》的地方,看后都显得有点不以为然,认为那个地方也不比安昌好到哪里去,安昌也应当出一个九斤姑娘,或者十斤女子的。

  社戏里边最精彩的要算目连戏,但我在安昌的时侯,已经看不到目连戏了。演目连戏是为了祈神求鬼保佑镇民平安。目连戏演的是目连依仗佛力去地府救母的故事,都是连台本戏,共有120多折,每晚演的时间很长,如从《起殇》起到《黄巢》止,不到天亮不会停锣。从太阳下山一直演到次日太阳出山,叫“两头红”,以表示驱瘟神,消灾荒的吉祥之意。听老辈人讲,演目连戏时是不得有半点闪失的,演出开始时,有专门的人在台下监督,不许少演一折或前后相反。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对此情有过记载:“一老者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又开场重做。”

  可见,演戏是一桩很辛苦的事情,即使是在乡镇的舞台上也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我离开安昌很多年,但相对安昌的历史不过象小河里的一滴水。我曾经走过的廊檐下依旧有石雕的镂花格子窗。那些拱桥的桥面是越来越光滑了。只是不晓得临河的窗子里还会不会飘出女子婉丽的唱腔?逢年过节的时候晒场上还演不演社戏?如果演,是单演越剧,还是和绍剧、莲花落一起演?或者是各自搭起一个舞台铿铿锵锵独自演?还演不演《男吊》和《女吊》?还演《无常》吗?

  我听得见安昌的呼吸声,那是来自心底的一种怀念。看来,我得回安昌一趟了。我得去那条在明朝就铺好的青石板街道上走一走了。


求文章,关于文艺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316984815急急急!求高手帮写一篇诗歌、散文或者文艺作品为主的文章
    姬艺信一场烟雨一世情,思那时,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还记得,你游龙走笔,丹青细描,研磨一幅山水如画。因为爱情,我们的心灵更加清澈。倾尽最后一缕残香,倾尽一世芳菲韶华,那飘飞的残红,片片思念,潜入梦。萧萧几叶风兼雨,错落了几段流年。片片柔情,片片飞花、字字滴在眉间。暗道苍天无泪,今夜便...

  • 13316984815比较文艺的文章,500字左右,回忆青春的
    姬艺信回忆是美好的,也是悲伤的。回忆曾经我一起的岁月,心不由得微微一颤,我的朋友呀,请不要忘记我,我相信我们友谊天长地久。小胖,一个乐天派的胖子整天都是快快乐乐,他是我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同而不合,我们就是这样,我们曾经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挑张权威,我们唇枪舌战,一天历史老师...

  • 13316984815求少年文艺的一篇文章..
    姬艺信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引用“梁启超先生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然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真实的想法,文化与艺术结合的瑰宝,有文自然也少不了艺,多少人的少年,都与文艺结下不解之缘等等。正文:梁启超先生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从古至今,少年与文艺都有着不...

  • 13316984815求一篇文艺一点的文章 文体不限。800字!
    姬艺信···不知道你是如何理解文艺的。《激情人生》黎阳 前几天编辑杂志时,从桌上厚厚的一堆稿件中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技校生的心语:“我只是一个中技生,一没文凭,二没工作经验,谁会用我们………往日的美好设想,变成了对现实的无奈,变成了每日的哀叹。我在大街上游荡,感觉像被社会抛弃...

  • 13316984815作文关于写文艺作品的50字
    姬艺信冰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但我觉得《冰心散文》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散文集。它有激励人的话语;有委婉的劝告。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朴实的言语中有着智慧的灵魂。散文集中有24篇文章,虽然页数并不是太多,但篇篇都十分精练。有《纸船》般梦里悠然,有《寂寞》的辛酸无奈;有《爱的实现》如此精炼诠释爱...

  • 13316984815文艺诗意的文章?
    姬艺信今秋寄情——致远方 文\/刘礼福 我原本是块冰, 寒光中闪着冷漠!是您--- 用爱的火苗儿,将我融化~烘热~我才柔情似水,荡着悠悠清波!我原本是只鸟,困居在山窝!是您--- 在蓝天白云间,用爱呼唤我,我才展翅飞翔,唱着欢乐的歌!我原本是枚果,包着坚硬的壳!是您--- 用爱的小锤儿,...

  • 13316984815文艺励志唯美文章
    姬艺信人生路上必定会遇到的思考,这个世界,有身残志坚不依靠他人也活得精彩让你仰慕的人,也有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等天上掉馅饼的人,下面是文艺励志唯美文章,一起来领悟字里行间的哲理吧! 篇一: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 13316984815帮写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要文艺点的~!谢谢
    姬艺信\\恨我就是!爱你爱得心好累 \\你让我疲惫 \\ 为你我快要崩溃\\你让我伤悲为了你我宁愿再爱一回\\享受这愚爱的滋味\\爱你爱得心好累\\你让我疲惫 为你学会去面对\\我不曾后退为了你我宁愿再爱一回\\享受这愚爱的滋味有一种爱叫做愚爱,明明知道没有结局但是仍旧舍不得放手,有一种爱是愚爱,明明知道是...

  • 13316984815文艺随笔,与诗歌相关的论文800字到1000字之间
    姬艺信对些对学书有很大的裨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不是有“书画同源”之说嘛,我感觉至少“诗书同怀”。文艺性的东西表达的方式有别,但塑造的性灵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把一首诗歌,写的淋漓尽致,发挥极致,但是把她抄在很普通的本子上,即使物境俱佳,声色并茂,就是得不到书法的情感美,线条美,音乐美。

  • 13316984815诗和远方的文章
    姬艺信诗和远方的文章1 诗和远方这四个字是文艺青年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我呢,姑且也把自己称为文艺女青年吧。这四个字对我意义非同一般甚至为我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的故事,请您仔细聆听。 我,一名来自大西北的筑梦女孩。第一次听到诗和远方这句话是在我高一,那个时候的高中校园文艺风泛滥,少男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