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总结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分析~

《与朱元思书》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3、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 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 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马说》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重点段翻译。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爱莲说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文言词语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

《与朱元思书》
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皆:全;都
10. 缥碧:青白色。
11.急湍:湍急的水流
12.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4.若:好像
15.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与上文“箭”相对应。
16.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7.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8.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都争着向高处和向远处延伸。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9.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上。
20.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1.激:冲击
22.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3.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4.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5.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zhuàn)
26.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7.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8.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
29.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30.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1.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2.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还像
3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马说》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称呼。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跟前。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五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难道,表反问语气。下句的“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五柳先生传》
1〕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详: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号,别号。
〔4) 荣利:功名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7)性:生性,生来就。
(8)嗜:特别喜欢,酷爱。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已经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8〕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萧然:冷落、空寂的样子。
〔19〕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1)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2〕自娱:自娱自乐
(23)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4)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5)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6〕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7〕戚戚:忧虑的样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29〕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极:推究。
(31)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辈,同类。
(34)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35)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36)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送东阳马生序》
[1]嗜:喜欢、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两句诗 的艺术性在哪里?
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极其巧妙,把地名与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融为一体,把以往战斗的失败和眼前被俘时的境遇联系起来,抒发了与战士患难之情及壮志未酬的悲凉寂寞之感,可谓天衣无缝,自然而得体。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对人生的感叹和对愿望的美好祝愿!!!!!

《与朱元思书》
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皆:全;都
10. 缥碧:青白色。
11.急湍:湍急的水流
12.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4.若:好像
15.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与上文“箭”相对应。
16.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7.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8.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都争着向高处和向远处延伸。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9.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上。
20.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1.激:冲击
22.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3.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4.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5.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zhuàn)
26.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7.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8.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
29.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30.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1.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2.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还像
3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马说》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称呼。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跟前。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五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难道,表反问语气。下句的“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五柳先生传》
1〕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详: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号,别号。
〔4) 荣利:功名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7)性:生性,生来就。
(8)嗜:特别喜欢,酷爱。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已经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8〕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萧然:冷落、空寂的样子。
〔19〕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1)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2〕自娱:自娱自乐
(23)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4)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5)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6〕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7〕戚戚:忧虑的样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29〕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极:推究。
(31)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辈,同类。
(34)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35)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36)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送东阳马生序》
[1]嗜:喜欢、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两句诗 的艺术性在哪里?
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极其巧妙,把地名与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融为一体,把以往战斗的失败和眼前被俘时的境遇联系起来,抒发了与战士患难之情及壮志未酬的悲凉寂寞之感,可谓天衣无缝,自然而得体。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对人生的感叹和对愿望的美好祝愿!!!!!

e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总结视频

相关评论:
  • 19661853765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的主持稿,跪求,明...
    糜宇浅分门别类集古诗 诗集展示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围绕主题, 围绕主题,说出相应古诗句 感 悟 四 季春 春天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草才能没马蹄。”……感 悟 四 季秋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在诗人 的眼里是悲凉的, 杜甫说:“无边 落木萧萧下...

  • 19661853765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5、6单元和课后10首古诗文的名句
    糜宇浅(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 19661853765跪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外古诗词的理解性默写或赏析...
    糜宇浅跪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外古诗词的理解性默写或赏析(包含答案) 4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萧萧荷花 2011-10-30 · TA获得超过21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下)理解性背诵...

  • 19661853765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都有哪些课文
    糜宇浅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第二单元:《雪》,《海燕》第三单元:《敬畏自然》,《喂——出来》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

  • 19661853765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与答案
    糜宇浅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与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汀烟戍月 2013-04-21 · TA获得超过5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人教版《语文练习册》八年级下册课外...

  • 19661853765关于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础训练的第四,五,单元检测答案。急急急...
    糜宇浅第五单元的 一、1.(1)韩愈 唐宋八大家 (2)东坡居士 文学 2.甚解 荣利 德隆 援疑 3.(1)铜雀春深锁二乔 (2)身世浮沉雨打萍 (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4)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5)而伯乐不常有 二、(一)1.吴均 文学 2.负:凭借 戾:至 ...

  • 19661853765八年级下的语文课文题目 人教版
    糜宇浅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

  • 19661853765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诗词曲五首和第六单元的诗五首的书...
    糜宇浅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诗词曲五首和第六单元的诗五首的书下注视!!3个回答 #热议# 国际...③【二十三年弃置身】从唐顺总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是,共22个年头,因为第二

  • 19661853765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古文和七年级上册的哪一篇古文能做对比...
    糜宇浅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古文

  • 1966185376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要背的课文
    糜宇浅课外古诗词以及五六单元除《满井游记》外的所有课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