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做妈妈》:有一种炫耀叫做,“我的妈妈很温柔”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大家的印象里,父爱总是沉默如山,而母爱的表达直接而外露,天冷了喊你多穿点衣服,下雨了叮嘱你记得带伞,按时吃饭,不要熬夜玩手机等等,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母亲很啰嗦。

母亲总在你身边提醒叮嘱甚至念叨,是孩子从小最早接触的人,同时也是早期关系中最亲密的人之一, 母亲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事甚至是性格特征。

在初为人母时,每一个妈妈都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大家都想成为好妈妈时,便有人开始焦虑了。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书中,这样说道:“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的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于是,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成为了“吼妈”,辅导孩子作业时,马上就开吼了,而孩子却安静了。这样的情形绝不是个例,在很多家庭里,大人经常大吼大叫,有时候想控制自己但却控制不了。

为什么妈妈总是忍不住唠叨大吼呢?

在《不急不吼做妈妈》一书中,作者山崎房一深入地讲述了妈妈大吼的根源所在,以及使用不同语言,对孩子的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最后,在本书中,将带领妈妈们一步步走向以轻松不急躁的方式 育儿 。

作者山崎房一是日本著名的教育专家,开展“妈妈心理学讲座”的授课,并把其心得集结成本书《不急不吼做妈妈》。

在我看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带有妈妈的影子,不同的妈妈成就了不同的他们。其次,如何以温柔替代喋喋不休是各位“吼妈”必不可少的一门课,最后,当我们成为了妈妈,我们也依旧是我们自己。


经常有妈妈,表示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 ,她的儿子总是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的看着电视。 有时候她会忍不住提醒儿子,“你该去写作业了”,但儿子总是有自己的理论,“我就是因为你要我学习,所以我才不想去的,本来我自己会去的。”如果再让他去,他就会开始发脾气。

这位妈妈很无奈,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但还是对儿子说,“你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呀,还不去学习,就快倒数第一啦!”

其实这位妈妈一直在和儿子强调,“你不行”,她没有意识到,是她的否定让儿子变得情绪不稳定,但妈妈也没有错,她只是想让儿子振作起来,但却事与愿违,让儿子更加消沉了。

我们都是通过学习吸收新知识,我们学习的源动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快乐。

小宝宝学习走路,颤颤巍巍,从必须扶墙走,到勇敢的自己迈开步子,妈妈肯定会喜悦的称赞他说,“你好棒啊”,小宝宝能感受到妈妈的开心而感到满足,他心里学习走路的动力会多一些。

而上述的儿子,他的妈妈让他失去了信任,安心感,妈妈尖锐的话语只能再次引起他的反感,只是在逼迫他,他便会焦虑不安。在焦虑不安中,他没办法专心,只能在课桌上玩玩橡皮或者发发呆,就这样产生恶性循环。


到底怎么做才能停止对孩子的这种逼迫,将亲子关系扭转呢?

一直斥责孩子的母亲是爱孩子的吗?答案是当然的。 但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吗?显然是否定的。每一个妈妈都爱自己的爱,但那份爱如果传递不出来,只在自己心中,那爱便丧失了意义。

喋喋不休的妈妈在外大多都是“好人”的形象,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顾虑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会让别人感到不开心,有时候会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她们外边看起来很温柔,但内心也积攒了许多的不满,惯性的将这些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将自己喋喋不休的话语转变成温柔的行动,首先,要先做的便是改变自己 。自己先心情愉悦的接受新的一天,以毫无烦心事的去面对孩子,将愉快的自己带给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

如果妈妈可以先喜欢自己,那么大概率孩子也会说,我喜欢妈妈,不然,反之。

做一个接受自己、敢做敢说的好人,接纳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感到自由与快乐。


其次,给孩子以安心感。

没有安心感的状态是不安定的情绪,总觉得有人在不断的催促自己,有时候只会是一种感觉,但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会让大脑无法正常思考。

比如,孩子在小时候还会尿床的阶段,如果你在睡前一再的提醒他,不要尿床,那么他尿床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如果妈妈在他醒来后,反而温柔的对他说,“没事的,妈妈爱你。”这样的话语,那么他会减小自己内心的不安,尿床也会逐渐治愈。

在没有感到不安时,才能感到自己的专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才能显现出来。

最后,改变“好孩子”的标准。

妈妈们心目中的好孩子的形象,大多数的描述是这样的:学习成绩好的,乖乖听话的,不费事的孩子。与其说这是好孩子,不如说这是父母最好管的孩子。

但你一味的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培养,最终孩子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且他的人生也只能他独自去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说,成年人身上也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么一个孩子身上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所以,在这教育的途中,不要只给孩子定一个你所谓的“好孩子”标准,而是发现并且提升孩子的良好素质,让他拥有能够独自完成他的目标的能力。

在成为妈妈之前,每个女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成为了妈妈之后,你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不是谁的附属品,包括你的孩子。

1、把孩子当做是独立个体,尊重他

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全权交给他自己完成,不随意指挥,不出手帮忙,请忍耐。

如果你一进他的房间,就开始对其指点、评价,那么事实上,孩子内心在呐喊,“妈妈,请你出去”。每个孩子都不是父母的宠物,任由你来支配。

当你把事情交还给孩子,他就有能力长成一位独当一面的人。甚至有时候,在孩子面前学会温柔的示弱,让他来教你,你可以表示以感谢

当你一直掌控孩子的生活时,那你也被孩子所掌控住了,把你也还给你自己。

2、接纳自己的性格,给自己以安全感

在接纳自我时,不要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明确的区分,请肯定自己,让自己变得幸福,只关心那些看得见、听得见、自己知道的事情,请厚起脸皮,积极生活。

同时, 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跟着孩子的成绩好坏而波动,那不是孩子的失败与否,而是他的经历,不代表孩子的智商,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当你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不平、有不满时,或者有担心或者不安的情绪时,要查明原因,一件件一桩桩的查明清楚,直到让自己的内心可以接受。如果放任自己的坏情绪,有些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消极。

3、放手吧,让他自己选择

给孩子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即使孩子选择的,你不满意,也不要抱怨。无论是多么小的小目标,只要是孩子自己决定的,他便有动力去实现,去追逐,你可以在一旁鼓励他,他便会多一分勇气。

经历过小目标的成功,他才会逐步设立自己的大目标,如果一件小事被妈妈泯灭在摇篮里,在长大后的大目标,他也许也害怕被别人否定。

做选择,是人生的必经的事。别人无法代替自己,也许在人生的前几年或者前十几年,你会帮孩子决定念什么学校,穿什么衣服,但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会有自己的生活,那时候的他只能靠自己了。


我们需要陪孩子一起长大,而不是带他长大,或者推他前进,每个孩子的长大都伴随着磕磕绊绊,以幽默以乐观去化解许多难题,给自己以信心,给孩子以安心。


在这个路上,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妈妈们也是,也需要自己的不断成长,以温柔的力量代替喋喋不休,不管对自己,对孩子甚至是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方式与助力。

每一个妈妈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孩子也是,但在面对生活时,可以一起直面各自的缺点,伴孩子一起成长,便是最好的成长。




《不急不吼做妈妈》:有一种炫耀叫做,“我的妈妈很温柔”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