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来自:社会风气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1、刘备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着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2、曹操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3、孙权
孙权向曹操表示愿意攻打关羽,曹操为使关羽孙权相争,命曹仁把孙权写给曹操的密信射到关羽军中,关羽陷入两难境地。闰月里,孙权征讨关羽,吕蒙打破公安,俘虏将军士仁,后军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投降。
吕蒙军据江陵,安抚百姓,释放于禁。陆逊军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于是屯居夷陵,守峡口防备蜀汉援军。关羽兵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军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逃出麦城,众人失散,只剩下十余骑,孙权派朱然、潘璋军埋伏于关羽等人前行道路。
十二月,潘璋部将马忠抓获关羽及关平、赵累等于章乡,孙权斩杀关羽,平定了荆州。当年瘟疫盛行,孙权尽免荆州民租税。曹操上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奉贡汉室。
4、诸葛亮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5、关羽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曹丕(187-226),字子桓,安徽毫县人,魏文帝,曹操次子,魏的建立者。
  曹丕常常自己说:长子曹昂若在,他必不能继位,曹冲(字仓舒,曹操幼子,少极聪慧而以德惠对人,十三岁早死)若在他也不能继位。但这只是一种谦辞,在内心中他是把曹植当作自己的第一竞争对手的。曹丕对自己的其他兄弟都很爱护,即使是出于博得名声。曹彰初次作战胜利归来,在向父亲复命之前先去拜访曹丕,曹丕对他说:"你一定要把所有功劳都推给其他将领,谦虚才能被大家推许。"曹彰按他说的做,曹操大为高兴,说:"黄毛小子居然这么懂事,出乎意料。"曹丕在曹操的近人和大臣中名声最好,曹植反倒因为恃才得罪了不少人。曹操嫡子四个,曹彰没有做继承人的野心,曹植和曹彪、曹熊是一伙的,曹丕只好从顾命大臣中寻找盟友,按说以他的政治天分曹植根本不是对手,但是曹植的诗文名气实在太大,曹丕一直对他又恨又嫉妒,所以才有了日后的七步之逼。其实七步赋诗本意是给曹植一个下马威,从曹丕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没有杀曹植的心思。
  曹丕在位六年,治理国家还是值得肯定的。他数次开仓赈济灾民,减低赋税,和缓刑罚,临死时还学习他老子的榜样把后宫遣散,禁止厚葬(虽然此人一生奢华)。但他对后世最具影响的还是颁布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在曹操生前何夔已经数次建议,曹操虽然"称善"但未及施行,丕继位三月即在陈群帮助下颁布施行。
  曹丕在军事上几乎是白痴,他缺少其父的战略眼光。全是靠了他,东吴才能安然度过最危机的时刻。后世史家皆以为若曹丕能趁刘备伐吴挥师东下,可能历史意义上的三国时代不会超过20年。虽然如此,如果在历代帝王中排个座次,曹丕应该说还是比较开明有为的。
  如果生在现代社会他将是:某私企老板。

  曹操不确定该让谁当太子,曹丕是长子,不过曹植非常聪明。最初,曹操有时候兴致来了,就出个题目,考较他们。曹植立马就答出来,麻溜得紧,原来他手下有个文人早就给他备好了小抄,就是在中学课本《杨修之死》中那个叫鸡肋惹火了曹操被咔嚓了的主儿。

  曹丕急了,就去问贾诩。贾诩可是曹操五大谋士之一,便出注意“你只要对父亲有孝心,平日安守本份就行了”。

  庄子说无为,在曹操如此精明的人杰老爸之下,老实的曹丕(装出来的),要比蹦达的曹植好多了。

  曹植这孩子精灵,可精灵过头了,不懂得含蓄,有次曹操出征,他赋诗以贺,华丽得紧。曹丕急了,他可没弟弟那么会拽文,这时候手下一人递点子说,“你只要悲伤就行了,哭点儿眼泪,抹点儿鼻涕。”于是曹丕紧紧抓着他爸的手,话都说不出来,更甭说作诗了。

  于是,劳动人民一致认为曹植那孩子是天才,可天才凉薄,曹丕可对他爸孝敬多了。

  关羽被杀后,曹操也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立储之事是第一要务。他便问贾诩该立谁。贾诩不愧是贾诩啊,煽动郭、李撵走吕布的老贾装死人不说话。曹操急了,说你丫说话啊,装啥土鳖。老贾于是说,明公你问我问得急,我就一下想楞了。曹操说你想什么啊,老贾说我想袁本初和刘景升父子呢。曹操哈哈大笑,这立储的事儿就定了。

  看到这里,实在是太有趣了,贾诩这家伙太好玩了,他不直接给曹操说你该立曹丕,因为他是嫡长子,他变着方儿说,袁绍和刘表把大位传给了小儿子,于是都被灭了,那么,曹公您该选谁呢。

  魏后来很快就被晋所代替,老曹家没风光几晌就被司马家给算计了,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曹丕远不如他老爸英明神武恐怕也是因由。当知道自己被立为太子后,曹丕喜形于色,逮谁给谁说。一个姓龚的大臣的女儿知道后,就批评说“怒不改色,喜不失节才是大丈夫,治理国家是多么重要的事儿,应当敬畏,谨慎。曹丕如此轻狂,看来魏国不远了。”

  曹丕当上皇帝以后呢,做事情也不怎么厚道。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于禁投降了,后来回到魏国。曹丕杀了他也可以,继续用他也可以,废了他回家养老也可以,但曹丕嘴上说得漂亮,还让他当将军,却在给他盖的大屋墙上,画上于禁投降关羽的画,把人家老将军活活臊死了。这可不是厚道人的做法。

  不过呢,曹丕总算还是曹操的孩子,器量还是有那么点儿的。他喜欢打猎,经常带大臣们去玩,玩高兴了,问大臣们说射鸭子快乐吗。(射雉乐哉),有个叫辛毗(音“pi”)的 大臣给他堵了回去“于陛下甚乐,于群下甚苦”。曹丕堵得说不出话,后来也就少去了。

  文帝,名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曹操第二子。曹操死,他继魏王位,后废汉献帝而自立为帝。在位7年,病死,终年40岁。葬于首阳陵(今河南省渑池县首阳山南)。

  曹丕,曾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弟曹植从小聪明非凡,10岁就能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曹操十分喜爱,有意立为太子。曹丕为了争夺太子的座位,用了许多心计,他一面结好内侍、人臣,让他们经常在父王面前说自己好话;一面诬陷曹植。有一次,曹操派曹植领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约曹植饮酒,让他喝得酩酊大醉,当曹操派人来叫曹植时,曹植一直酒醉不醒。曹操大怒,取消了曹植的统兵资格,并认为他放荡不羁,不堪担当重任,打消了立为太子的主意。公元217年,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病死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公元220年lO月庚午日,他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建年号为“黄初”。史称“曹魏”。

  曹丕称帝后,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豪强在政治上的特权,开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氏族门阀制度。

  曹丕喜爱文学,曾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宴饮唱和,交往密切,为文坛领袖。称帝后,他嫉妒曹植的文才,又怕他会与自己争帝位,就借故逮捕曹植,将他押到面前,命令他当场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诗,不然就处死。曹植略一思索,就迈开步子,走一步,念一句,不到七步就吟成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豆和豆秸的关系,隐喻兄长何必逼他太甚。曹丕听了觉得愧疚,又经母亲卞太后斥责,才免曹植一死,将他降爵并贬出洛阳。

  曹丕自己也写过不少诗,流传到今天的还有40首左右。他又善作散文,尤其精于写书信,他写的《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明朝人将他的诗文编成《魏文帝集》,流传至今。

  公元226年5月,曹丕病重,秘密命令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扶立子曹睿继位,命令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宫人回家与父母团聚。丁巳日,病死于洛阳宫内中寿殿。

  曹丕死后谥号为文帝。

  附:

  http://www.rwabc.com/diqurenwu/diqudanyirenwu.asp?p_name=%B2%DC%D8%A7&p_addr=%B0%B2%BB%D5%CA%A1&people_id=4048&category_name=%B5%DB%CD%F5abc



一.曹丕生平

曹丕,字子桓,生于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死于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乱世,曹丕便“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典论自序说道:“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他多次随其父于金戈铁马间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状,“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所有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基础,也确实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很重视人才的人,作为曹操的儿子,没有才华是得不到赏识的,更谈不上立为太子,《典论·自序》中说道:“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难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曹植《魏德论》中也说曹丕:“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迫遥乎六艺,兼览儒林。抗思乎文藻之场固,容与乎道术之疆衅”。正因为曹丕的好学博学,使得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二.曹丕的文学理论

曹丕在称帝之前,就以“副君之重”主持文坛,与吴质书说道:“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可见当时曹丕和文士们是很亲密也是很投机的。从他的《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可以看出曹丕对文学是很重视的。而他的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整个文学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典论·论文》便集中的表达了他的见解:
首先,在《典论·论文》中,曹丕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文学和其他著作的区别,研究了文体对风格的要求,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文体论,其中说道:“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即是从根本上说,文章具有共通性,但因体裁不同又各有要求和特点。且看曹丕之前,先秦时代,文史哲相互夹杂,浑然一体,着眼点在“本”而不在“末”;两汉时期,虽然儒家著作被排除在了文学之外,但也没有系统性的提出文学的体裁和类别。把“本”,“末”结合起来提出文体论的这一创造性观点的,就是曹丕。当然,曹丕对文体的阐述也并不十分具体,但他的观点对后来文体论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唐魏征的《群书治要》收集的桓范的《世要论》中的《序作》、《赞象》、《铭诔》就可以说是对曹丕的观点的详细阐释与发展, 其中“不尚其辞丽,而贵其存道”就是曹丕的“书论宜理”的意思,桓范批评汉碑铭文之虚妄就是对曹丕“铭诔尚实”的阐释,又如刘勰《文心雕龙》从《辩骚》到《书记》二十一篇都是从文学本身出发对文体论的研究,后来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所分立的“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科也完全与曹丕的“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类似。可见曹丕文体论的提出,既划清了文艺作品与其他思想类,历史类等作品的界限,有推动了后世对文体的研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曹丕所认为的“尚实”的不仅局限于铭诔之中,他在《答卞兰教》中说“赋者,言事类之因附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也,故作者不虚其辞,受者必当其实”,可见他认为其它文体的作品同样应该“尚实”。其实曹丕本来就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人,《折杨柳行》中明说了“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这样的思想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在《典论·论文》中,曹丕提出了“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抽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在此曹丕提出了以“气”来论作家及其作品的观点,在《典论·论文》中他就以“气”来论建安七子:“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察之匹也。如粲之《初征入《登楼》、《槐赋》、《征思》,于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场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作“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时有]所善,扬、班〔之〕俦也”。那么曹丕所说的“气”到底所指为何呢?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中说道:“夫 翟备色,而 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之乏,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这里刘勰所提出的“风骨”其实就是对曹丕的“气”的具体阐释,纪均评道“气即风骨,更无本末”。《风骨》篇说:“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还说“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乏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念也”,也就是说作品没有了思想感情是不会有风骨的,也就不会有气,可见曹丕所说的“气”,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也就是作品的风格。

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古代七言诗的滥觞。其诗作便约婉转。多写闺怨诗和送别诗。


三国演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讲的是什么?
    池咽朱答:1.《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2.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3.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主要讲的什么?
    池咽朱答:晋军顺流东下,消灭了残暴的孙皓当权的东吴,三国从此归晋。 三国演义 主要讲述 什么故事 东汉末年宦官干政民不聊生群雄逐鹿中原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权术 计谋 武力 人心的斗争最后形成由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建立的魏汉室后裔的刘备建立的蜀江东霸主建立的吴,魏蜀吴三方仍在保存自己的实力的同时企图消灭其他两方,一统...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著名故事有哪些?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著名故事有:1、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从此三人开始行走天下。2、三英战吕布:...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 主要讲述 什么故事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三国演义》一书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历史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以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展现了各类社会矛盾和斗争的转化,并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等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 东汉末年的政治乱象和外戚、宦官之争:...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有多少版本,分别是哪个年代的?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1994年,84集,导演:王扶林等,编剧:杜家福等,主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陆树铭等 《三国》,2010年,95集,导演:高希希,编剧:朱苏进,主演:陈建斌、倪大红、于和伟、陆毅等 【86版《西游记》】孙悟空——六小龄童(这个后来补拍的,直到1999年才拍完,2000年春节又跟我们见面...

  • 15687662694《三国演义》里面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故事?
    池咽朱答:1、诸葛亮 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白帝托孤,鞠躬尽瘁,如鱼得水 。2、刘备 三顾茅庐,桃园结义,髀肉复生,后患无穷,三让徐州 。3、关羽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超群绝伦  。4、曹操。得陇望蜀,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曹操,曹操...

  • 15687662694请问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池咽朱答:《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民不聊生,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群雄割据天下。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开始崛起,分割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最后晋主司马氏崛起,结束了三国纷争,天下复归统一。《三国演义》的介绍 《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