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张古典文学书目?精华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谁能给我一个明清小说书目?~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三国演义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
  历史演义小说
  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 、 《全汉志传》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英雄传奇小说
  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明中叶以后,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小说,较著名的是万历年间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传》和无名氏所作的《杨家府演义》 。此外,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也是明后期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
  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此外,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董说的《西游补》等也流传较广。
  世情小说
  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
  公案小说
  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较著名的公案小说有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和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等。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公案小说一般都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艺术上显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後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於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水浒传
  《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描述北宋 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份多於《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很高价值。    西游记插图
  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象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敢於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在白话长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摆脱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表现现实日常生活的创始之作。作者题兰陵笑笑生﹐前人疑为王世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龙﹑李开先﹑贾三近诸说﹐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该书籍《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线索﹐演成百回长书﹐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语言﹐描摹人情世态细致传神﹐语言泼辣生动。但书中对官僚地主放纵肉欲颇多自然描写﹐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与流布。
  长篇小说
  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歌颂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锺等。但多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艺术上较粗糙﹐多夹杂迷信描写﹐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短篇小说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後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
  影响意义
  同时在思想内容上也往往夹杂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为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 、 《醉醒石》 、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响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
  编辑本段清代小说
  简介
  聊斋志异
  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於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文言小说自唐传奇以後虽历代续有新作﹐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但多叙事简单﹐文采不足﹐至《聊斋志异》则如异峰突起。作者蒲松龄用文言如白话﹐颇有传神之笔﹐小说主人公多为狐鬼﹐但形像可爱﹐富於人间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绩。
  代表作品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沾﹐号雪芹﹐满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宁织造任﹐后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该书以曹家生活为原型﹐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氏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红楼梦》情节缜密﹐细节真实﹐语言优美。作者善於刻画人物﹐塑造出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像﹐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但曹雪芹只写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清代后期还有许多续《红楼梦》的作品﹐但多为续貂之作。   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
  编辑本段作品影响
  自宋迄清﹐产生长篇小说三百余部﹐短篇小说数以万计。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和文娱生活的主要文学样式。发迹于讲唱的中国白话小说形成了单线结构﹐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上口﹐风格独特﹐而大规模的文人和群众密切融和的创作方法也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少见的范例。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小说特点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编辑本段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诗经》 《离骚》 《九歌》《九章》 《天问》《九辩》《周易》 《尚书》 《春秋》《左传》 《国语》 《论语》《老子》 《战国策》 《礼记》《古诗十九首》 《盐铁论》《汉书》 《史记》 《三国志》《搜神记》 《诗品》 《文心雕龙》《阳春白雪》 《全宋词》 《沧浪诗话》 《贵耳集》 《吹剑录》《全元散曲》《西厢记》 《桃花扇》《聊斋志异》 《隋唐演义》 《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虞初新志》《全唐诗》 《全五代诗》 《花间集》《孽海花》 《唐宋传奇集》 《离魂记》《柳氏传》 《太平广记》 《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 《古文观止》《三国志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封神演义》 《金瓶梅》 《警世通言》《喻世名言》 《醒世恒言》 《儿女英雄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榴花梦》 《笔生花》 《饮冰室诗话》 《艺概》……………………………………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
《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
《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
《山海经》(《四库全书本》)
《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
《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
《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
《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
《战国史》 杨宽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荀子简释》 梁启雄
《楚辞章句》 (汉)王逸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
《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
《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1997.7
《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94.1
《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91.7
《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92.1
《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
《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
《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
《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
《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

二、必读书

《汉文学史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
《中国通史》 范文澜
《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2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990.10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994.10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1961.7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987.12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1987.9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1979.8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96.3
《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
《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
《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
《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
《国语选》 傅庚生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1986.7
《楚辞集注》 朱熹
《史记》 中华书局
《汉书》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中华书局
《三国志》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
《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1958.3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959.10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984.1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1992.9 吴小如等撰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
《曹操集》 中华书局 1979.11
《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1991.7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1962.8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1958.3
《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1979.7
《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984.11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
《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水经注》 郦道元

三、精读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1985.6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
《诗集传》 朱熹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选》 余冠英
《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
《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四书集注》 朱熹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杨伯峻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屈赋通笺》 刘永济
《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991.1
《赋史》 龚克昌
《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
《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
《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1986.8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3.12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8.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1984.3
《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6.9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996.10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
《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1985.3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1958.9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981.11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957.12
《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994.10
《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
《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
《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2
《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1983.5
《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1986.5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

元明清文学部分

一、阅读书目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
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
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
纳兰词笺注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
近代诗一百首
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
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
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
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
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
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
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
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
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

二、阅读书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
西游记
今古奇观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三、精读书目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
《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
《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
《山海经》(《四库全书本》)
《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
《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
《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
《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
《战国史》 杨宽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荀子简释》 梁启雄
《楚辞章句》 (汉)王逸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
《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
《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1997.7
《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94.1
《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91.7
《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92.1
《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
《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
《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
《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
《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

二、必读书

《汉文学史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
《中国通史》 范文澜
《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2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990.10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994.10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1961.7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987.12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1987.9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1979.8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96.3
《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
《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
《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
《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
《国语选》 傅庚生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1986.7
《楚辞集注》 朱熹
《史记》 中华书局
《汉书》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中华书局
《三国志》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
《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1958.3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959.10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984.1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1992.9 吴小如等撰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
《曹操集》 中华书局 1979.11
《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1991.7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1962.8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1958.3
《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1979.7
《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984.11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
《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水经注》 郦道元

三、精读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1985.6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
《诗集传》 朱熹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选》 余冠英
《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
《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四书集注》 朱熹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杨伯峻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屈赋通笺》 刘永济
《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991.1
《赋史》 龚克昌
《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
《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
《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1986.8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3.12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8.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1984.3
《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6.9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996.10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
《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1985.3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1958.9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981.11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957.12
《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994.10
《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
《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
《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2
《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1983.5
《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1986.5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

元明清文学部分

一、阅读书目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
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
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
纳兰词笺注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
近代诗一百首
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
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
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
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
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
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
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
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
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

二、阅读书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
西游记
今古奇观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三、精读书目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先秦:诗经里的《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秦汉:《史记》的列传,《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以上是史记十大名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曹的诗文。
唐宋:不用说了,1、唐宋诗词。2、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韩愈:《师说》、《祭鳄鱼文》、《祭十二郎文》、《进学解》

柳宗元:《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他的永州八记都值得一读。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木假山记》《名二子说》《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伤仲永》
曾巩:《墨池记》《醒心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

当然还有王勃。

元代:主要是元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明清:小说了,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这些读下来,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已经有个基本的摄取和认识了。同时也会得到中国古典文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审美认识。

王羲之<兰亭序>,贾宜<过秦论>,韩愈<师说>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史记》:
《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序》《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序》《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

汉文:
《过秦论》(贾谊)《论贵粟疏》(晁错)《出师表》(诸葛亮)

六朝唐文:
《陈情表》(李密)《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辞》(陶潜)《桃花源记》(陶潜)《五柳先生传》(陶潜)《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腾王阁序》(王勃)《陋室铭》《阿房宫赋》(杜牧)

唐文
《师说》《祭十二郎文》(韩愈)《捕蛇者说》《愚溪诗序》(柳宗元)《岳阳楼记》

宋文
《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欧阳修)《石钟山记》《赤壁赋》(苏轼)《六国论》(苏辙》

王安石的《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彭端淑的《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牧《阿房宫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归有光《项脊轩志》
韩愈《师说》
李白《蜀道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柳宗元:《捕蛇者说》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永州八记》
李密《陈情表》
欧阳修:《醉翁亭记》
屈原《离骚》
苏轼《赤壁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超然台记》
苏舜钦《沧浪亭记》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轼:《喜雨亭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魏学洢《核舟记》
荀子《劝学》
曾巩:《醒心亭记》


谁能给我一张古典文学书目?精华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5146873984关于国学的书籍
    董尹炊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梁启超推荐国学书目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5.《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等方面。6.《文化苦旅》:该书...

  • 15146873984推荐书目《苏东坡传》
    董尹炊答:深入了解这样一个有非凡成就和极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既能使孩子们受到文学的熏陶,感受到古典文学之美,又能让孩子们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受用一生。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无风无浪的过完一生,但是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定力、在任何境遇下发现快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才是父母给子女最珍贵...

  • 15146873984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献读本丛书”有哪些
    董尹炊答:《中国古典文献读本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初版的,旨在推荐和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和最有价值的作品给广大读者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大型丛书。该丛书出版始于1958年,至今已出版图书50余种,包括古代诗文、小说、戏曲等不同体裁的各种选注本。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和...

  • 15146873984历史名著有哪些?书中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董尹炊答: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5、《红楼梦》《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 15146873984想要系统地学习古代文学,应该先从哪些书目入手?
    董尹炊答:个人感觉还是按历史发展走向来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顶峰,诸子百家中有一大批的文学经典传世,经典要精读。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很多。我是先读《史记》《老子》《庄子》、资治通鉴、孙子兵法,配合着现代的大秦帝国(主要是得建立自己的文史观,我认为文史不分家)。其次读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

  • 15146873984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系列·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内容简介
    董尹炊答:《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系列(第6辑)·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是一部深具影响力的作品,它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集传奇、志怪、轶事等多种文学形式于一身,堪称中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通过描绘狐魅花妖的故事,映射出17世纪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反映了当时社会关系的多种层面。书中...

  • 15146873984有哪些中国书籍是永垂不朽的?
    董尹炊答: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古代散文,《史记》千年来一直为阅读者提供了一种文学享受,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司马迁在遣词造句、行文成章方面,为笔下的文字赋予了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阅读它不仅能够划破漫长夜晚的寂寥,还可以从文本透露出的英雄意识、人文情怀,以及在对人性光明...

  • 15146873984跪求川大08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董尹炊答:《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论汤显祖及其他》 徐朔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再详细的:--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 15146873984自考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大纲 要求的泛读 精读 书目
    董尹炊答:泛读篇目:《君子于役》、《将仲子》、《硕鼠》、《湘夫人》、《烛之武退秦师》、《邵公谏厉王弭谤》、《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鱼我所欲也》、《非攻》、《逍遥游》、《难一》掌握:1)《诗经》篇目内容大意、表现手法;2)屈原四篇作品的出处,精读篇目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

  • 15146873984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文心雕龙》这本书。
    董尹炊答:在这些问题的论述中,同样不乏精辟的创见,例如在《夸饰》中,《文心雕龙》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必要的夸张,以使作者表现的事物更为突出,但他又主张夸而有节,反对夸张失实。 文学批评 《文心雕龙》关於批评的论述,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