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上情境作文《拔河比赛》的时候,教师先把学生拔河的情境拍成了录像,在作文课一开始就播放,同学熟悉的脸孔和激烈的拔河比赛的镜头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喊道:“加油!加油!”通过播放媒体录像让学生再次感受当时比赛的激烈气氛,激发了学生说写比赛过程的兴趣。声像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运用媒体创情境,指导观察如何观察,教会观察方法。
情境作文教学强调 “从观察入门”,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发展落实到儿童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时,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尤为重要。而小学生的观察常常是无意观察或笼统观察。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力强,是指导学生有意、有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教师上《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小白兔。指导时,教师按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媒体录像采用“特写”“定镜”的方法,先显示几只可爱小白兔的全图,指导学生从整体去观察小白兔。再显示小白兔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等,指导学生从部分去观察小白兔。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无意观察,而且强调了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观察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观察顺序外,还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去观察。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
情境作文教学创设的情境是优化了的客观世界的情境,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如生动形象、直观的物象演示,能使万千物象以其丰富多彩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革除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枯燥、繁琐、形式主义,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的种种弊端。如:在指导学生《写校园的一处景点——花圃》前,带学生到校园的花圃观察。但因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容易分散,所以他们往往是参加活动时情绪高涨,回到课堂上说写的内容不具体生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先把花圃的各类植物的形态、特点拍成录像,再在课堂根据教学需要播放,再次组织导学生看、想、说、写训练,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四.运用媒体,反馈信息,集体评议,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修改作文,提高描述情境的能力。
情境作文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观察情境中同步进行描述情境的语言训练,以客观世界的万千形态和发展词语的表现能力联系起来,以汉语的讲究情致意蕴与发展词语内涵的表现能力联系起来,以情境感受的深刻性与发展词语表情达意的水平联系起来,以情境观察的顺序性与发展语言记叙的条理性、作文的篇章结构、层次安排的教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描述情境的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情境作文教学强调“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吴立岗)。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形成表白自我,抒发感兴,交际往来,传递信息等主动发展的动因,是情境作文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种表达内心想法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如:在上情境作文《拔河比赛》的时候,教师先把学生拔河的情境拍成了录像,在作文课一开始就播放,同学熟悉的脸孔和激烈的拔河比赛的镜头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喊道:“加油!加油!”通过播放媒体录像让学生再次感受当时比赛的激烈气氛,激发了学生说写比赛过程的兴趣。声像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运用媒体创情境,指导观察,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情境作文教学强调 “从观察入门”,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发展落实到儿童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时,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尤为重要。而小学生的观察常常是无意观察或笼统观察。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力强,是指导学生有意、有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


如:教师上《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小白兔。指导时,教师按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媒体录像采用“特写”“定镜”的方法,先显示几只可爱小白兔的全图,指导学生从整体去观察小白兔。再显示小白兔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等,指导学生从部分去观察小白兔。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无意观察,而且强调了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观察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观察顺序外,还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去观察。
成功的写作指导,不仅是培养学生自觉的有效的观察、说写,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迁移的能力,实质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后懂得运用,使学习方法在运用中巩固,并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而运用学法的场合最主要的是课堂教学。但由于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实物都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运用多媒体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电脑网络,为学生提供多种动物活动的情境,供学生观察,让学生挑选他最喜爱的动物,运用观察小白兔的方法,观察这种动物,并写下来,从而收到学习方法得到正迁移的效果。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突破情境作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指导学生先说后写, 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
赞可夫曾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
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创设的情境是优化了的客观世界的情境,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如生动形象、直观的物象演示,能使万千物象以其丰富多彩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革除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枯燥、繁琐、形式主义,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的种种弊端。
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校园的一处景点——花圃》前,我带学生到校园的花圃观察。但因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容易分散,所以他们往往是参加活动时情绪高涨,回到课堂上说写的内容不具体生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先把花圃的各类植物的形态、特点拍成录像,再在课堂根据教学需要播放,再次组织导学生看、想、说、写训练,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根据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能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写出一处景点的美;难点:如何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为了突破这重、难点,我用媒体出示以下两个问题:①花圃给你一个怎样的感觉?②你准备选取哪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花圃录像。在学生观看完毕后,讨论上述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花圃里景物的主要特点,如:大王椰子树高大挺拔;长春花的花像小雨伞;五色梅色彩鲜艳;台湾草像绿色的地毯等。在学生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的同时,我运用媒体技术把这些景物的图片放大,让学生再看清楚。这就解决了本节作文训练的重、难点了。抓准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它说具体。有的学生说:“大王椰子树长得高大挺拔,像三位解放军挺立在花圃中央,时刻守卫着我们的校园。还有的学生说:“含笑树型特别,仿佛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当微风吹拂,她扭动着婀娜的身姿,正向我们点头微笑呢。”……
指导学生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写。因此,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写成书面语言,要求字体端正,标点正确。在情境作文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的条件下进行辅导、评改,使学生能做到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说话、写话时既有顺序又有重点,这样有眼观——脑思——口说——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不但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


四.运用媒体展示美文——学生作文的成功范例,创设“语言美”的情境,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学习表现美和描述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小学情境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儿童对语言的锐敏的感受,进行语感的训练。
如:教师上情境作文教学《我喜爱的一种水果》时,为了让学生学学别人的写作艺术技巧,运用了大屏幕展示学生当时作文的成功范例,划出典型例句,让大家评议,对比自己写的句子、内容。这样,既为学生树立写作的榜样,使学生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为修正自己的文章作参考;又通过语言和情境的结合,让学生敏锐地触觉到语言文字再现客观表象或创造新形象时的形象性,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语声美、摩形美、达意美,传情美去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运用媒体,反馈信息,集体评议,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修改作文,提高描述情境的能力。
小学的情境作文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观察情境中同步进行描述情境的语言训练,以客观世界的万千形态和发展词语的表现能力联系起来,以汉语的讲究情致意蕴与发展词语内涵的表现能力联系起来,以情境感受的深刻性与发展词语表情达意的水平联系起来,以情境观察的顺序性与发展语言记叙的条理性、作文的篇章结构、层次安排的教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描述情境的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如:上《写一个静物》时,我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静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并用口练说后,再让学生试写了“静物”的片段,选出了优生、中等生的片断各一篇,通过实物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边看边分析这片断能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有静物的特点写?有没有用上优美的词句?有没有写错别字或写错标点符号?如:有一位同学写到“我有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它是红色的,两边各有一个小袋子,打开书包的‘盖’,你可以看见里面一共有两个房间,一个放作业本,一个放书本。书包的后面有两条带子。”同学门看了这个片断,各抒己见。有的说,这个片断写得不够具体、形象;有的说,这个片断的语句不优美,很枯燥无味;有的说,这位同学观察的顺序很乱……同学们评议了这片断后,我引导学生口头修改、补充,把这个片断说具体、生动。最后,让学生对照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后,再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再修改。这样,由于师生对于教学信息能做到及时反馈、多向交流,使得该节课训练内容能在多篇习作中得到巩固,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了他们语言实践的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起作文就会头疼。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长期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创设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流中,孩子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爱用那些生动的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境,那是智慧的启迪,也是语言的学习,而且是美的享受——从这里,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世界。为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1)如何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情境激发感情,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生活情境,去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2)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生动、写具体、写清楚,会布局谋篇,达到学生“会写”作文的目的;(3)如何创设一种讲评和修改作文的情境,培养他们评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设计流程:
  一、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1、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2、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二、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1、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指导写具体
2、利用多媒体的“重放”,指导写清楚
3、利用多媒体的“再现”,指导写生动
4、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三、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
 具体内容:
一、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指导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到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让“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去写作。
一、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往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思考、想象。
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为乐事。
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类作文《一场接力比赛》时,我先让学生实地进行了一次接力比赛,并且把比赛的经过全部录了下来,制成录像带,等到上作文课时,再拿到教室里播放。随着“加油!加油!”的呼喊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片“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谁跑得快”、“谁最滑稽”…… 这时,你再让写,他们怎么会没有兴趣呢?
在指导“大扫除”的场面描写时,我也是事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并告诉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课堂上,我问:“谁干活不怕脏?怎样不怕脏?”同学们可真是有话说话,但是,抓不住人物的动作要领,普遍存在观察无序的问题。于是,我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不过,在表达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观察顺序说,做到有言有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我呀,看见申洋在拖地板,就把当时的镜头拍摄下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他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1)接着是怎么做的?(放课件2)然后是怎么做的?(放课件3)最后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4)在学生依次说出动作:“握、拖——扛、跑——拧、冲洗——握、拧”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观察其神态,想象其内心,然后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指导,学生就很快完成了一段话的练习。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月季花的形态时,我做的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回忆观察时的印象,然后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会自然地说出学过的词:“含苞未放”、“含苞欲放”、“绽开”,而且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第二步:让学生观察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朵——完全绽开的。我把一朵含笑怒放的月季花制成特写镜头课件,先把它的花朵、叶、茎分步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想象;再出示这束月季花,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学生不但认识了月季花,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按一定顺序。第三步:抓住月季花形态各异的特点,引导观察各种姿态的花,让学生想象说话。当美丽的图画播放出来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说话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这支单独开放的,好像是园中的领头之尊;这两朵齐开的,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姐妹;这三朵开在一起的,一朵大,两朵小,就像是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逛公园;这四朵开在一起的,就像美丽的花仙子降临人间,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护花使者,前面还有一个园中向导!这五朵开在一起的,多像一位幼儿园的阿姨在给许多小朋友讲故事;这许多朵堆成一簇的,就像一个团结向上的大集体……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个个抢先发言。这样的场面,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都被当时的情景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说:“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简直一个个都成了想象大师了,将来肯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而且发展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二、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说,作文是儿童“想象之树”蓬勃生长的园地。在这园地上辛勤地耕耘,便会看到喜人的硕果——儿童的心灵插上了翅膀……
在听了同学们描述月季花的形态后,我创设情境:你们的语言真可谓把老师带到了那诗一般的仙境。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放古筝曲,师述):现在,我们就站在美丽的月季花丛跟前,看到这朵朵开放的月季花,就会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去(教师象征性地用鼻子去闻一闻,自言自语道:“好香哪!”)……你正凝神地看着,忽然,一阵风吹来,满园的月季花(教师做月季花随风摆动的手势)……小蜜蜂飞来了……花蝴蝶也飞来了……稍停片刻,教师又说:“好,睁开眼睛,美不美呀?谁能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我会情不自禁地闻一闻:真香啊!”
“一阵风吹来,这里就像花的海洋,满园的月季花,随风摆动,就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又像是在欢迎我们:欢迎你,新世纪的主人!”
“我似乎还听到了她们那欢乐的笑声……”
“小蜜蜂来到花丛中辛勤地采蜜,说:‘我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了你的香味,就赶到这里来了!’”
“月季花姐姐,你真美丽!我真敬佩你,月月都能为人们奉献美丽,送去芳香!”
“月季花姐姐,你真顽强,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能傲然挺立!”
“月季花姐姐,公园里、道路旁、校园里……到处都有你的身影,你为了让人类能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无私奉献!”
的确,用李吉林老师的话说就是: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的前面开阔其思路,使学生从审美感受开始到创造美。这样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含蓄地道出了月季花期长和生命力强的特点,从而也是同学们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构段方式,使作文出现了创新。以上的情境创设,也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教师的语言、眼神对学生又饱含着希望与期待,使教师的情感成为促使学生心理品质变化的心理因素。
再次,我采用表演体会情境激语言,让学生快乐作文。
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展示生活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直接带入有关生活的现实的情境中去……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兴趣就倍增,也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说写愿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写作时犯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
“擦玻璃”虽然是同学们常见的现象,但如何把它清楚地写出来,还是个问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地方学生说不到位,就创设情境,当即让学生表演擦玻璃:先怎样擦,再怎样擦,够不着的地方呢?窗户的边框呢?并定势让学生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最后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一个“擦玻璃”的片断就完成了。
又如,在指导写“洗手帕”片断时,我一上课,就端来一盆清水,准备好一幅脏了的手帕和一块肥皂,说:“同学们,在昨天的家访中,小芳妈妈说,自从小芳上了三年级,变化可大啦!洗手帕,别有绝招。你们要想看看吗?”在同学们的响应声中,小芳开始表演,同学们观察。完后,我先让小芳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再让同学们说“洗手帕”的过程,真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内心,描写得栩栩入生。
又如,我上课故意迟到,让学生写“当老师迟到两分钟的时候”片断;表演因扔纸而发生的意外,让学生写“由扔纸想到的……”片断,表演……,写……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如李吉林老师说:“引导儿童观察情境,在情境中加深体验,写话、作文必然情动辞发,言之有物。”
二、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儿童思想的风帆一旦扬起,老师就得给他们开辟轨道,让其驰聘在万坎碧波之上……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但并不表示就能写好,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指导“怎么去写”。实际上,小学生作文除了感到“没啥可写”以外,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定格、重放等工具优势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因为,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只有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
一、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指导写具体。
运用多媒体的定格作用,能有效指导学生观察。因为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比较笼统,不善于注意事物中的细节。还以习作教学《一场接力比赛》为例,当我在课堂上用录像展示接力比赛的全过程时,虽然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兴趣很浓,注意力很集中,可是,一旦马上让他们下笔成文,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重放录像,并选择“接力”中有代表性的一些镜头“定格”,把一闪即过的画面“定”了下来,让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观察。老舍先生说过:“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比如,同学们看到自己在“接力”中“拼命”的镜头,骄傲地说:“看,我最卖力了,我的手都红了。”看到别人“拔”的样子,指着别人的鼻子议论起来:“看,李华脸都憋得通红。”“李增辉的双腿像安装了马达一样,又快又有力。”“刘博跑起来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听听,这些发自内心的语言不正是我们渴望已旧的“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吗?这样写出的文章能不具体吗?
二、利用多媒体的“重放”,指导写清楚。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命脉,写作顺序清楚了,别人才能读明白。多媒体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帮助同学们回忆当时的情景,也能无限制地重放镜头,使事物在同学们的脑子里反复强化,多次看和听,他们或多或少地就能叙述出个大概。这时,老师再稍加点拨,就能轻松解决有关写作顺序的难题。还以“一场接力比赛”为例子,当我放过两遍录像以后,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写作的顺序是“赛前——赛中——赛后”或是“比赛前的准备——比赛中的激烈——比赛后的喜悦”。而且,在“比赛中”这一主要环节中,也知道要抓住“队员们跑得特别卖力”、“相持不下”、“拉拉队嗓子都喊哑了”这几部分来写。这就改变了过去只知道笼统地写“比赛的第一场我们赢了,第二场他们也赢了,第三场特别激烈,我们跑呀跑,使出了吃奶的劲,终于跑赢了。”那种流水帐似的写法,写出的文章既具体,又清楚了。
三、利用多媒体的“再现”,指导写生动。
多媒体有强大的再现功能,有强大的容量,可以把许多图片和文字复制到一起,帮助学生理解,选择,运用,非常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多媒体课件里储存足够多要用的图和字,以便在上课时随时出示。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接力前的准备时,一方面出图,指导观察队员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态,一方面出文字:“精神抖擞、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摩拳擦掌、充满信心”、“身强体壮、像小老虎”。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地叙述看到的情景,减轻学生学习的坡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要趁热打铁。”情境的创设,学生已经打开了语言的闸门,这不正好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但是,拿起笔来先从何写起,又怎样去写呢?实践告诉我:多媒体又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的准备,心理上跃跃欲试,渴望倾吐的时候,再一次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目标,围绕文章所确定的中心,对所选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什么顺序表达,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在草稿纸上拟写作提纲,并将其提纲用实物投影放映出来,让全体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启发,把头脑中的构思再一次清晰化,避免出现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得当的毛病,让其成稿在腹,能胸有成竹地去写,随心所欲地去布局谋篇,使写作水平进一步升华。
三、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依常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在小学作文训练总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除了要对当次作文作一次总的回顾和评价外,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此,重视作文讲评并提高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做教师的试想一下,如果在未誊写作文本之前,我们先收起学生的草稿,从语言、选材、结构、中心几个方面粗评出典型的优秀习作,拿到课堂上来欣赏,创设一种赏文的情境,更能让你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挑选出好的作品,叫小作者一个个走上讲台,把他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很显然,他们感到这是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便能读得绘声绘色,做到了抑扬顿挫。可以说,这是作者表达感情去朗读的最佳时机——让所有的同学都听他(她)来自读自己的习作;更是同学们赏识文美的最佳方式——亲耳聆听作者倾吐自己的感情,真是两全其美。这个时候,你看吧,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有听得入了神的,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有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有敬佩得竖起大拇指的,还有啧啧称赞、情不自禁地进行议论的……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内心已经在琢磨了:人家怎么写得这么好呢? 噢,原来他……看到这种情景,我就趁机让他们进行评价,果然不出所料:他(她)动脑筋了,选材新颖;他(她)写得是真人真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他(她)写得生动,做到了详略得当;他(她)敢于展开合理的想象;他(她)语言积累多,词汇丰富……这句句肺腑之言,不正是我们教师想说的吗?这个时候,再去修改——自改、互改作文,是不是比老师细评,学生根本不看评改情况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习作上要见效得多呢?用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就是“知错就改”、“就地‘罚办’”。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使教师批改的任务减轻,而且对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都起着明显作用。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究竟如何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使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实践表明: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人美耳,此意学人比不可不知也。”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能成为千古名句,还不是改了多少次,最后才觉得用“绿”字最恰当吗?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这一典故,我们不是常常说起吗?当然,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一种方法是:
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和想象,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片断练习,然后选择2——3个典型的片断,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显现,在师生都能看到被评习作的情况下,共同进行评议。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少数,但影响甚远。老师在上面直接批注、修改;全班学生集体评议、修改;同学们自改、互改。学生看着被改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了众多的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 优缺点,当堂予以改正。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写作自信心,增添写作兴趣,又能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评议、修改的能力。
另一种方法是,在我们前面所说的讲评之后进行,也就是对整篇文章的修改了。在学生欣赏完了优秀习作之后,教师先用电脑出示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等,二是改结构,要看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主体是否突出等;四是改材料,主要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重复累赘的材料,是否有与题目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等;然后,用实物投影出示一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习作,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接着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直至等你喜欢欣赏你的文章为止。这种方法以讨论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综合上述,在信息时代,在要求提高教师素质的今天,在作文指导课上,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利用其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做到“有话会说”,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不但摆脱了怕作文的不良心理,而且积极主动地练习写作,并且有信心写好,形成了作文的良性循环。从课堂效果来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了,获得的知识面丰富了,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效率提高了。从学生心理来说,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逐步达到“爱写”、“会写”、“会改”的境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我觉得,声像媒体像“一个台阶”,他可以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像“一根拐杖”,它可以 扶着学生“步入习作的殿堂”,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小学生的作文练习创设了丰富的情境画面,同时还具备文字输入,修改保存的功能。小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边看情境,边练习写作,真可谓乐中写,写中乐。
课堂实践告诉我:创设情境教作文,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是能让学生顺利渡过写作难关的一条成功之路。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教师,也是诗人。我愿为学生写出一首首“快乐作文”的壮丽诗篇。


如何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