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称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称王?~

荀彧反对曹操称王的原因:荀彧一心一意的维持着汉室的根基,他一直遵守着高祖留下来的遗言,不是刘姓是不可以称王的,所以当曹操称王的时候他才会反对。

1、荀彧是士族阶层出身,荀彧的祖父辈都是在汉室为官。后来,天下四分五裂,荀彧投奔曹操的一个心愿就是,匡扶汉室。荀彧既然是一位谋士,他就能从多方面考究出来,谁才是最有利的人选,结果答案很明显,自然是威名很大的曹操。
2、荀彧是曹操集团的谋士之一,可以说的上是最重要的一位谋士。荀彧是位足智多谋的将才,曹操对荀彧很是重用,并且还将自己的一位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而荀彧也没有让曹操失望,多次出谋划策都能帮助自己在战争中赢得胜利。
3、荀彧后来意识到了曹操的动机是想换新政权,而自己当初投靠曹操的目的是匡扶汉室,巩固汉室的政权。俩人在终极目的上有了分歧,自然而然,就无法合作下去了。荀彧知道曹操集团已壮大到无法撼动,而自己的结局已经料想到了。

荀彧的初期的政治立场一直都希望曹操能够做一个将国家带入正常轨迹的辅臣,而不是改朝换代的新君,所以他 向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荀彧先助曹操当曹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而反对曹操封王。
《后汉书;荀彧传》记载:“方时运之屯遭,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白话译文
荀彧之所以投曹氏,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乱世当中,汉王室弱不禁风,无法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就需要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强者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他只能选中曹操作为自己价值目标的实现者,其行为表面上固是忠于曹氏,而其内心实是为了“汉祚”,可谓用心良苦。

扩展资料《三国志11》荀彧形象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主要成就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荀彧

1、荀彧的父亲、叔父都是汉室重臣,也曾位列三公。荀彧和曹操最早是同仇敌忾,共讨董卓专权的。189年荀彧举孝廉,在皇帝身边掌管文房四宝,见董卓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不拜,即辞官回家;同年曹操也辞官回家乡起兵讨伐董卓;他们曾同在汉室称臣。
2、荀彧最早投奔袁绍,但见袁绍优柔寡断,成不了气候,于191年投奔曹操。此时袁绍势力正盛,而曹操还兵不过万,也说明荀彧有远见卓识。但是他最终还是看错了曹操,这一点就不如陈公弃曹协助吕布了。

3、荀彧协助曹操统一了北方,群雄皆灭,只剩下孙权和刘备,是头号功臣。但此时曹操骄盈之心日盛,也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近臣的鼓噪下(任何时代都有抬轿子的),欲晋魏王,荀彧自恃跟随曹操鞍前马后,功高盖主,力荐反对,曹操恼羞成怒,荀彧遭贬,后病死,也有说被曹操赐死。
只能说荀彧是个汉室的忠臣,但汉室气数将尽,荀彧势单力薄,忠臣没有得到善终。这一点来说,也就不如司马懿胸藏大志,不露声色了。

实际上个人以为荀彧是真正忠于汉室的,他之所以辅助曹操是认为曹操是汉室能臣。但是当曹操称公的时候荀彧就与曹操产生矛盾了,曹操称王的时候已经完全暴露的其取代汉室的野心,所以荀彧自然反对的更加激烈了。

个人以为虽然二爷的忠义被人称赞千秋,但是二爷忠于刘备还是忠于汉室,不好说。但是荀彧确实真真正的忠于汉室的忠臣啊。


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称王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