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当前我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表明我们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

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我国的吉尼系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0.28,1995年上升为0.38,1998年进一步攀高至0.415。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吉尼系数已达到了0.458。吉尼系数的急剧增加,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十几年迅速扩大。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5:1,超过2.0:1的情况比较少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2、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呈现加速扩大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推算,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978年为1.78:1.21:1.0,1990年扩大到1.84:1.17:1.0,1999年进一步扩大为2.39:1.28:1.0。21年内,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分别扩大了26.9% 和34.3%,其中1979-1990年分别扩大6.9%和3.4%;1991-1999年扩大18.7%和30.0%。表明近十年来东部与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的趋势。

3、同类居民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1999年,城镇10%最高收入户与10%的困难户人均年收入之比为4.59:1.00。城镇居民高低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收入群体在逐步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4、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近十年来明显扩大。

[成因]

个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分配制度并存造成贫富分化。在市场条件下由于个人劳动能力和技能、职业和劳动强度、教育水平等不同形成的收入差距。

2、制度性不合理。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都属此类。

3、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比如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贪污受贿、非法集资骗取钱财等等。

[带来的问题]

收入差距过大给社会带来诸多弊端,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大问题

1、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大部分的国民资产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而大部分人的生活却得不到保障,据统计,1998年我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占有30.9%的国民收入,而这一百分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提高八亿多农民的收入成了当前国家最头疼的问题,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容纳不下巨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即使是有地可种的,由于农民负担过重,也难以养家糊口,城乡收入差别已经引发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就业、治安等都造成了不小压力。另一方面,在城市内部也同样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大量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逐步突现出来,而大量在职国企职工的收入也仅仅维持在四五百元的水平,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相差无几。与此相对映的是,一些高档饮食、娱乐业的消费现象却日渐红火,特别是官员依靠权力分配参与的高消费现象已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反腐败的呼声日渐高涨。群众性的不满情绪已引发社会治安的恶化,迫使中央多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社会治安专项斗争。

2、市场消费需求疲软。自1996年5月以来,央行连续7次降息,企图把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8万亿存款调动出来,以刺激市场消费,拉动内需,可惜却一直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仔细分析原因,估计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分配差距过大造成有钱人没地方花钱,需要花钱的人却又没钱可花的尴尬局面。自国家出台职工住房政策改革措施后,企图通过住房消费带动市场消费,但房地产业却未见起色,一片萧条。据测算,以一个普通职工计算,按现有货币分房补贴及市场价格计算,工作一辈子也只够买间十几平米的房间,住房补贴对广大职工来说无疑只是杯水车薪。近年来出台的以汽车消费作为拉动市场消费热点的政策同样收效不大。无论是住房还是汽车,都属于高档消费品,普通老百姓就算有需求,也很难消费得起。

[解决思路]

1、取消"城乡壁垒"政策,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化结构是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而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民向城镇流动更"固化"了我国的二元化结构。二元化结构延迟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城乡壁垒"政策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然而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农民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农村人均耕地的1/3。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农民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导致农民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下降。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这是农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的重要原因。农村居民除了不能享受城镇居民所享受的许多社会福利待遇外,到城市找工作也受到诸多限制,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很不平等。尽快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城市经济活动,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2、调整地区经济政策,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总体素质均不如东部地区,要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必须给予它们特殊的政策。现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大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将会不断出台促进中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这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保证。

3、调整税收政策,提高政府再分配能力。一是对现有税种进行调整,如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部分高档消费品调高消费税税率、对银行存款利息税实行累进税率;二是扩大税基、增开新税种,如开征遗产赠与税,遗产赠与税是一种典型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三是提高中央税收比重。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强化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逐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中央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4、整顿市场秩序,打击违法经营者。现在有一些人为了获得高收入,肆意践踏法律和法规,冒险从事各种违法活动,获取了大量非法"黑色"收入,成为暴富者。根据媒体的报道,有些制假、卖假者积聚了几百万的财富;有的走私分子的财富达到了几千万元,甚至超过了数亿元;一些贩毒卖毒、倒卖人口、贩卖文物者也发了大财。必须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重拳打击违法经营者,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行业垄断导致超额利润,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反垄断一直是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公平竞争,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有利于形成平均利润,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6、惩治腐败。少数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利非法获取的钱财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有专家认为,以权谋私和垄断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灰色"分配,是造成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专家说,进行非法交易、贪污受贿或者以权谋私等现象,成为各种"黑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加剧了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因此,惩治腐败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并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揭露腐败分子的罪行,严惩一切腐败分子。为了防止腐败,特别需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民主监督,因为缺乏监督的权力势必造成腐败。

不全面,不完整,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特别关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而自觉不自觉地把生产力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则跳出了这个认识上的误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生产力置于首要地位。

邓小平首先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无疑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因此,不能单从生产关系上去认识社会主义,而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上去观察、认识和把握它。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讲的是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内涵着生产关系。所以说,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首先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而且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界定,虽然没有直接讲到上层建筑,但就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整体来看,则是包含着上层建筑的内容的。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意识形态这两个最主要的内容,而这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本身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下、依靠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它的巩固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保卫。所以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没有无产阶级专政的保卫,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虽然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但其中还是有侧重点和侧重面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就是育雏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置于首位的。这主要是因为,

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额外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还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抑或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结底,都将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必须从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可是界定,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内涵的三个主要之点(或称“基本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这三个基本点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基本点都不能单独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存在;只有这三个基本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完整的本质。

首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不能完全脱离后两个基本点而单独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因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较之其前一种社会形态,也都曾具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种就说过,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种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与以往社会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且还在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能完全脱离其他两个基本点而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因为,如果部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并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那么,客观上也就不可能会真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样,如果不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难以行得通、立得住,它所导致的只能是普遍贫穷。而“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再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同样是不能完全离开前两个基本点单独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存在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就没有物质基础,从而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如果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即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也只能是两极分化,而绝不可能会实现共同富裕。倘若如此,“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亦即偏离了社会主义。

所以说,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基本点,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的东西,而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三个主要之点。在这三个基本点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是措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目的,是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三者的辨证统一上,即从社会主义的基础(前提、根本)、条件(途径、措施)和目标(目的、结果)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必须从社会主义的原则、特征和标准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的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标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反映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因而又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就体现了这三者的辨证统一。我们也必须从这三者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首先,社会主义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本身也是社会主义的

根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邓小平作过不同的概括和表述。他说过:“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他还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此相联系,我们还“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思想政治方面,邓小平则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起合称为“四项基本原则”。不难看出,这些原则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有的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如“发展生产”、“共同致富”等。

其次,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体现。本质合特征是客观事物同时具备而又包括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特征表现出来,任何事物的特征又都是该事物本质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关于社会主义的特征,邓小平及我们党也作过不同的概括合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共同富裕;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共产党(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精神文明;等等。社会主义的这些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表现。由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所涵盖的是社会主义的一般性、统一性、普遍性的东西,而社会主义的特征则是其本质在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合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特征的统一,便是本质的统一性与特征的多样性的统一。具体一点说,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特征,在中国不同于在别国。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特征,在初级阶段不同于在发达阶段。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社会主义特征(如在经济方面的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等),既从总体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些特点。

再次,社会主义的标准是检验社会主义本质的尺度。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倡导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以及以此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讨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它不仅是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解决怎样才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检验社会主义是否合格及发展程度的尺度,因为它反映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与否及实现的程度。如果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那自然就是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些无疑是符合社会主义标准的。如果实现的程度很高,那自然就是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如果实现的程度较低,那自然就是低标准的社会主义;如果长期得不到实现,那这种“社会主义” 就值得怀疑了。

四、必须从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着的,即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运动形态的社会主义和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如果仅仅把它理解和认定为某一种或两种存在形态,那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社会主义的这三种存在形态,不是相互割裂、毫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这三种存在形态的辨证统一。我们也必须从这三种存在形态的辨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首先,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作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它的根本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还特别强调“消灭所有制”,从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消灭贫困,为社会全体长成员建立富裕和文明的生活。”总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所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原则。而这些根本理论原则所反映的正是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其次,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作为运动形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和根本标准。它贯穿于社会主义遇到的全过程。

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胜利,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然后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准备基础。”“搞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亦即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检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乃至判断真假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

再次,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作为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基本功能,也是它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它的基本功能就表现在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这本身也是它的优越性。所以邓小平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杂它的生产力必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必须从社会主义本质既定性及实现过程性的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也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然而,以往我们在界定和描述社会主义时,往往只注重其本质的既定性,而忽视了其本质实现的过程性,因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理解和认定为“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从而也就很难作出一种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涵盖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表述。特别是在有关生产力问题、剥削问题、共同富裕问题的表述上,更是让人觉得说不清、道不明,深究起来,总是感到理不直、气不壮。

例如生产力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现在还未成为显现实;如果说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终结果,这又只适用于未来;如果回避生产力问题吧,又不能全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海。再如剥削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是没有剥削的社会,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方式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存在,这就意味着可能还会有剥削现象的存在;如果讲社会主义就是存在剥削现象的社会,这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又如共同富裕问题,如果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表现为共同富裕,可我们搞

了几十年社会主义,既没有实现总体上的真正富裕,更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特别是在经理了几十年的普遍贫穷之后,现在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不讲共同富裕这一条吧,那两极分化又算什么社会主义呢?!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令人信服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现在,邓小平用辨证发展的观点,从横向与纵向的结合上,从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富有新意,而且清楚、准确、深刻。他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连着用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串动词。这种概括和界定表明: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既定的,布符合既定的本质要求,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是具有过程性的,即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之初就已经实现了的,而是必须经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逐步实现的。显而易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这一理论概括,就是我们久觅未得的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涵盖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表述。根据这亦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长期困扰人们的现实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也就易于认识和理解了。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再认

识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对“什么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重大的理论问题,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由传统理论形态向当代理论形态飞跃的重要标志。这一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首先,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特征层面深入到了本质层面,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它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置于最高位置,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真正建立在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第三,它把共同富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第四,它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看作是一个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动态发展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由于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准备了前提条件,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深入分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在,邓小平用辨证发展的观点,从横向与纵向的结合上,从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富有新意,而且清楚、准确、深刻。他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连着用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串动词。这种概括和界定表明: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既定的,布符合既定的本质要求,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是具有过程性的,即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之初就已经实现了的,而是必须经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逐步实现的。显而易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这一理论概括,就是我们久觅未得的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涵盖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表述。根据这亦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长期困扰人们的现实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也就易于认识和理解了。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对“什么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重大的理论问题,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由传统理论形态向当代理论形态飞跃的重要标志。这一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首先,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特征层面深入到了本质层面,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它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置于最高位置,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真正建立在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第三,它把共同富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第四,它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看作是一个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动态发展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由于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准备了前提条件,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深入分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错误。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并不说明我们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绝不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区域差别大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硬道理,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优胜劣汰,社会成员的利益迟早会发生分化,公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拉大,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会不平衡。应该看到,一方面,如果不采取措施,让这种利益分化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就可能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后果,会背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手段将大家的收入和财富拉平,回到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状态。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不能强求利益的绝对均等;另一方面,又必须把社会利益的分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为此,中央提出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因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而导致两极分化。


辨析题:当前我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表明我们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视频

相关评论:
  • 13016875144辨析题:要做到收入分配公平,就要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你认为这个...
    贲飞桂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我们要反对收入分配过分悬殊,也要反对平均主义。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反而是一种不公平。要做到收入分配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

  • 13016875144帮忙回答两道宏观经济学的辨析题
    贲飞桂1、错。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会使均衡收入提高。因为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但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转移支付不会使均衡收入提高,因为这两个乘数绝对值相等。2、错。当消费的变化是由国民收入的变化引起时,即引致消费,因为与国民收入互为因果,没有乘数效应。而自发投资变化...

  • 13016875144辨析题: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吗?
    贲飞桂区域差距也将逐渐拉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瑞士信贷2011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

  • 13016875144我国有哪些分配方式
    贲飞桂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因此在分配过程中既要注重效率同时也应该注重公平。4、社会公平: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

  • 13016875144财务管理学辨析题:
    贲飞桂财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财务管理是人们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 )进行组织和控制,并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A、劳动过程B、使用价值运动C、物质运物D、资金运动2、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关系的主要外部财务环境是A、政治环境B、经济环...

  • 130168751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测试题?
    贲飞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 一、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定要经过的历史...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主体是按劳分配。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仍然占所有...运用税收手段、保障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缩小收入差距。 6.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P...

  • 13016875144初一政治辨析题五大题型
    贲飞桂1、辨析:减免农业税,能够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辨题:理论不是全部来源于实践,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就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就“一个中国”问题进行讨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惟一方式。 4、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初一政...

  • 13016875144辨析题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因此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
    贲飞桂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

  • 13016875144有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会造成两极分化,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请辨析
    贲飞桂两级分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要素私人占有制。首先要明确社会发展中贫富差距一定存在但是两级分化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在我国发展初期过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生产积极性,推动发展力生产,这是与社会主义的目标。再者,我国目前的收入状况算不上两级分化,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差距的问题,...

  • 13016875144微观经济学考试辨析题中有几题不是很确定,望经济学高手给予解答,不胜...
    贲飞桂1。不是一半,而是假设消费者仅消费x,y,所以应该是收入的一部分和剩余部分。2。规模效益递减是因为成本上升 3。应该是三度差别定价吧? 垄断行业有套利说明不是垄断了,是自由竞争了,所以应该是无法进行了。4。产品需求增加,需要增加产量,所以接着是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是这个意义上的相同吗?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