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三个李家,为什么是李世民家族的地位最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唐朝这几个姓氏家族地位比皇族还高?~

在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你要认为古代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那可就错了。事实上,从魏晋到唐朝末年这几百年时间中,一些世家大族在国计民生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几乎所有大型政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世家大族的操控和影响。

世家大族即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些家族往往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家族中英才辈出,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拥有很高的名望与社会地位。即便国家改朝换代,这些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一般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唐朝最出名的世家大族被称为“五姓七望”,他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之所以能够排在“五姓七望”最前面,主要得益于唐朝皇室源自这一家族。唐高祖李渊称其祖上出自西北著名的陇西李氏,但据更多史料显示,李氏家族更可能是出自一个较小的支派:赵郡李氏。
不过,如果不考虑政治地位的话,无论是陇西李氏还是赵郡李氏,其影响力都远远比不上另外四个姓氏的家族。
“四姓”家族大都出自东北部,每个家族都延续了数百年时间,所以到了唐朝时期,他们已经取得了非常优越的社会地位。这几个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都极高,拥有巨大的特权和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和中央政府争夺权势。他们内部之间又以通婚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特权地位。他们的家族优越感竟然发展到把李氏皇族视为暴发户。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几个大臣编纂一部全国有名的世家大族族谱。编纂工作由太宗皇帝亲信的一些资深官员担任,为了使族谱排名尽量客观公正,参与编纂的官员没有一人出身于世家大族。
可是当主编纂官高士廉把已完成的概要呈送给皇帝看的时候,皇帝却当场勃然大怒。原来,编纂官员竟然把博陵崔氏位列第一;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几个家族位列第二;李氏皇族排在第三位。李世民立即要求重新编纂,并明确要求排列的家族地位要与其成员在朝廷中担任的官职联系起来。
公元638年,这本题为《贞观氏族志》的修订本正式发布后,李氏皇族排在第一,唐高祖和唐太宗的母系亲戚排在第二,博陵崔氏位列第三。
李世民之所以要搞这么一个世家大族排名,并非是闲着无聊,而是有重要的政治目的,即试图贬低以“四姓”为首的世家大族地位,抬高李氏皇族及其支持者的地位。可是,在社会上“四姓”的声望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害。唐朝最有名望的大臣,如房玄龄、魏征、李勣等人都还以自己的子女和“四姓”家族中的子女联姻为荣。
到了唐文宗李昂执政时期,世家大族地位依然根深蒂固,唐文宗不得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意思就是说,李家皇族虽已君临天下二百余年,可是想和崔氏、卢氏这些家族联姻的人却比想和皇族联姻的人还多。
唐朝末年爆发了黄巢起义,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完全被打乱。世家大族的家园与产业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祖谱也遭到了破坏,族人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世家大族从此衰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唐朝立国的时候确实是十分凶险的,那个时候的隋朝刚刚灭亡,许多人都造反起义,他们都认为自己有夺取天下的机会,这就和秦朝末年的形式是一样的,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是最后的机会却是落在了山西太原李家的手里,而李渊造反成功之后做了唐高祖,他的几个儿子也为了争夺他的地位。而互相残杀,那么太子李建成作为钦定的太子,为什么身边没有很厉害的文臣武将呢?


李建成,我们大家都知道她是唐朝最开始的一个太子,成为太子的原因并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他出生的时间早,她是李渊的长子,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决定他就是唐朝的太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也没有争议的,但他却因为自己弟弟太厉害而出现的一些犹豫。
当时的李建成成为唐朝太子,这时候李世民比较安分守己,他就以为将来的天下一定是他的,因此他放松了警惕,并没有防范多少李世民就开始为非作歹,选妃子选美女充实自己的东宫,这一点被李渊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又不好说什么,毕竟是自己亲生的。

可是那个时候的文臣武将都是良臣择木而栖,他们认为有值得自己效忠的人便去效忠,如果不值得那就会嗤之以鼻,像李建成这种只懂得好色。喝酒吃肉的人根本不值得他们去效忠,所以在李建成身边根本没有几个和李世民手下相比的文臣武将。
李世民做皇帝之后黑化了李建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从汉武帝开始把中国历史的曲线开始出现了一定的歪曲,就是以环境个人意识来改变历史,这种历史情况在秦朝或秦朝以前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的意思都是由史官自己书写,根本不能夹杂皇帝的意思。
当时的李世民作为二儿子,他其实是没有继承皇帝的资格的,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太子,但是他通过自己的起义从玄武门杀进了皇宫,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自己顺利的成为了唐太宗,这一点让它成为了皇帝,但是得位也不正,当时的老百姓对他都有议论。

李世民为了歌颂自己的功德,他特意的选择了对一些人进行黑化,因为他们如果显的黑化,那自己就会显得十分光明伟岸,他为此篡改了史书。命令写史书的人把李建成写的一文不值,把唐高祖李渊写的也是有所贬低。在唐朝起义的时候,甚至成了李世民才是真正的领导者,而李渊只是一个不知道事情的人。
李建成身边还是有许多能人的,比如魏征,魏征后面因为多次觐见唐太宗成为闻名天下的名臣,而他一开始就是李建成身边的人,只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不听他的建议,最终失败。

唐朝时世家大族都以五姓七望为首,以这几个家族为尊,而李世民的家族不在这几个家族之中,因而李世民的家族是三个李家中地位最低的。

唐朝时的三个李家分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以及唐李。唐朝时更关注一个家族的文化水平,是以这一标准来评价一个家族地位的。前两个李家传承了多年,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出了不少当时的大文豪,而唐李也就是从李渊这一辈才开始发家。


陇西李氏起始于秦国陇西郡郡守,家族历史悠久,自古就出过不少闻名全国的人才,例如,李信、李广,都是出自于陇西李氏,为陇西李氏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陇西李氏一直忠心于皇帝,勤勉持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力量创办私塾,培养文学上的人才,为国家培养可塑之才。

赵郡李氏的祖先其实是陇西李氏的一个旁枝发展起来的,多年的发展使得赵郡李氏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先后出现过43位宰相、两代皇后、两百多名进士、上千位官员,成为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除此之外,赵郡李氏家族一直秉持着良好的家风,受世人的爱戴,因此他们在世家大族中占据重要位置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到现在也不能具体准确地说出李世民家族的唐李属于哪一个家族,他们的祖先极有可能不是陇西李氏的族人,可能只是一个破落户,想借着陇西李氏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的。



李世民所在的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是同一远祖,当时天下没有第三个著名的李氏。李靖、李密、李百药等都是这两个家族的分支子弟。
北魏时:范阳卢氏以卢敏为首、清河崔氏以崔宗伯为首、荥阳郑氏以郑羲为首、太原王氏以王琼为首。此为四海大姓。除此以外,另有郡姓、州姓、县姓。既,每个郡、州、县都选定出代表性家族姓氏。这些家族的数量为“四”。
到了唐朝,柳芳《氏族论》中“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姓,盖不经也。”由此,五姓七望概念出现。
陇西李氏在北魏至隋这一阶段,位列公卿者,虽然出了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他的三儿子李昞,也袭封了唐国公,但汉人平定家族威望,还是以文职为主。这是陇西李氏的硬伤。也就是这个原因,无论唐初灭突厥、灭高昌,在那些崔李郑王眼中都不算啥。
原因二,无论宇文泰还是杨坚,都有拿得出手的新政策,如宇文泰的府兵制、杨坚的科举制。但唐朝皇室除了一个租庸调和开元通宝,其他的啥也没有。连毁灭唐朝的节度使制度都是北周始创的。
原因三,北魏以来的各政权一直忙于内部火拼、外部征伐,没有多少功夫关心民事;社会的底层主要还是靠世家大族的自发组织管理。因而汉民得以保存自己的民族习惯。
汉人鲜卑化在隋以前是个趋势,但隋建立后,当年给鲜卑人做一两百年的狗奴才的崔李郑王立刻开始去鲜卑化,而依然保持鲜卑化的陇西李氏就成了被鄙薄的对象。同时,李世民兄弟竟然连表字都没有,以汉人正宗自诩的崔李郑王自然是瞧不起的。

从北魏以来,世家大族内部通婚早已形成传统,诸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以及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以及陇西李氏世代婚姻。至唐文宗时期,这种风气愈加严重。名门望族不仅蔑视诸姓,就连皇权也不放在眼里。
所以,这个陇西李氏被其他名门世家所鄙薄,也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皇室威信大大降低后的事情。

这个是因为唐明皇家族的血统不是正规的,人家是鲜卑族的的分支,我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唐明皇的父亲唐高祖与隋朝时的隋炀帝的亲戚有血缘关系,所以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基本上继承了隋朝的精髓。但由于是鲜卑族,不是汉族血统,所以低下,最后祝你国庆节快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取士,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所以那个时候的名门望族地位很高。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时期。
不过,唐太宗时颁布了《士族志》,将皇室列为第一,大大提升了关垅氏族的政治地位。

这是因为李世民的家族的血统是不纯正的,这件事在当时已经不是秘密,所以在李姓家族中的位置,是最低的。


唐朝有三个李家,为什么是李世民家族的地位最低?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