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求尚老师的回答~

解决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1、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需要。农民阶级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巩固工农联盟。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解决三农问题,党才能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5、有利于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才能为改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前提。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现农民致富,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目标。在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负担过重,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严峻挑战等。
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所面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十一五”期间,必须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由于粮食增产,避免了粮价过度上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切不可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乏力的问题,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继续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城镇化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和建设规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就一定能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的历史起点也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目前,我国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这一根本性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未来。目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于:市场还未能成为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主要手段,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贸易壁垒,制约了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工农、城乡之间的正常循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快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大范围扩张等。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变农业的弱质产业性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构成了中国农村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纵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的历史起点也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目前,我国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这一根本性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中国的未来。
  一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有效地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上的选择。
  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发展、赶超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倾斜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突出特征是,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农民为国家提供积累,重要生产要素配置向城市倾斜。实施这种战略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严重干扰和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尽快建立起一个以重工业为支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完成这一任务,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提供工业化的资金积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既不能靠自身依然弱小的轻工业,又不能完全靠国际援助,更不能像帝国主义那样靠侵略和掠夺,唯一的办法是靠农业、农村和农民来实现积累。据专家分析计算,从1952—1986年,国家通过“剪刀差”的形式从农业中抽走资金5823.7亿元。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倾斜发展战略”依靠农业、农村的积累,依靠政府对资源的动员能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大大推进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它的历史贡献和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特别是随着商品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倾斜发展战略”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宏观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这一战略的影响下,没有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农业生产力因长期积累不足而难以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因不能伴随工业化进程顺利转移,导致城乡差别难以缩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抑制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分析这种传统战略弊端的基础上,对其采取了某种程度的修正,但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造成的微观上的低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浪费,阻碍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飞跃,确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国家现代化战略及其政策导向中的应有地位,实现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向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在协调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代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城乡互动的过程,其主线就是城乡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从传统发展战略向新的协调发展战略转变的基础和条件。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改革和发展的累积效应及其释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人们对改革和调整发展战略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强。二是改革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轻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工业的积累能力已明显增强。特别是农产品供给对城市的贡献已发生实质性变化,即从为工业提供积累转变成为社会提供基础性保障作用。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工农业产品都毫无例外地要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市场,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分配生产资料和提供积累的模式必将被淘汰。四是在新一轮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中,最积极的力量依然是农民。近些年来,农民已开始利用现有的改革环境,去主动冲击传统的发展模式。最典型的是,农民突破城乡壁垒和户籍管理制度,直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实行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当前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要逐步扭转投资严重向城市倾斜的现象,按照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合理确定城乡投资比例,使城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同时,国家要继续执行农业保护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凡是对农村、农业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农村急需的建设项目,各级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承担主要投资者的义务,并在适应国民收入积累方式和资本流动方式的变化、多元化投资主体已经形成的基础上,争取农村内部投入特别是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投入,形成乡村自我积累的投资机制。二是尽快发展农产品和要素市场,保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市场包括三个层次,即分散的初级市场,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要使之逐步规范化;集中的批发市场,它是市场体系的中心,也是国家调控关系国计民生大宗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以发现“未来价格”和避免风险为主要特征的期货市场,这个市场目前在不断的发展中,要加强规范和管理。三是努力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城乡分割是实施“协调发展战略”的一大障碍。要对城乡分割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要改革现有的户籍管理、就业、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什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视频

相关评论:
  • 19673414745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加强三农问题的解决?
    元海咸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关键是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而新的生产要素必须来自于农业科研活动。如果失败,所有投入的科研经费将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显然这种具有风险,且收益“外溢”的农业投入,只能由政府承担。 二、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的意义 :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

  • 19673414745要下决心解决“三农”问题有那些原因?
    元海咸“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1、“三农问题”的经济影响。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2002年9月24日,《2002年下半年主要...

  • 19673414745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
    元海咸尽管农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努力,这同样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持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包括:1. 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坚持适度规模、特色强化和功能完善的原则,综合部署...

  • 19673414745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元海咸4. "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50年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虽然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但是面临买方市场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因素,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将受到较大制约。同时,由于农业人口过剩、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将...

  • 19673414745“三农”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三农”的相关问题?
    元海咸第三,相对于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国的农村现代化情况一直比较薄弱。所以中国要想实现2035年全面现代化的目标,那么“三农”问题就不能拖后腿。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一定胜利的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成了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首要就是要强农业,把我国从农业大国变成真正的农业强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

  • 19673414745我国为什么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
    元海咸农民一直就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中国的社会稳定。在现在生产建设时代,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的基础和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

  • 19673414745为什么三农问题这么重要 三农问题为什么重要
    元海咸为什么三农问题这么重要 三农是基础、三农是确保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三农关系社会安定和谐。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农业传统。农业是人们衣食住行的重要前提。同时,很多工业制成品也是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所以,农业解决不好,我们就会吃的不够丰富,严重点来讲,就会少很多吃的。农业解决不好,我们就会被外国掐...

  • 19673414745中央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元海咸7. 三农问题通常包括农村危房改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领域都涉及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8. 三农问题研究的核心在于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这三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实现...

  • 19673414745论述题 为什么说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元海咸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多农民.只有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了,才能让社会更和谐.现在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民的三倍还多,许多不利于农民的因素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的贫困,使得社会也出现了很多的矛盾.现在党中央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给予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农民能更好的增收.只有农民...

  • 19673414745如何认识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元海咸一是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思想,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识非同一般。从实践来看,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既重农村生产力发展,更重农民利益。既重城乡统筹发展,更重制度创新。这和传统的重视农民力量而忽视农民利益的重农思想有着根本区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