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举例说明意识与物质的范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举例说明意识范畴和物质范畴~

物质就是物质,是第一性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所下的定义,所以属于意识的范畴
所以是第二性的

这是困扰很多人的东西,我也是正规中国人,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唯物主义教育,也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当然把物质和空洞的精神分开的。但从现实的生活中,我却感受到人的精神力量的无处不在,而且正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我们我们这样一个符合我们生活需要的物质世界,如果没有人类的精神思想,我们肯定还生活在原始的野蛮时代里,所以我觉得精神和物质对人类来说绝对是统一的,重要的。除非死人是没有精神和思想的物质了,是人就有精神灵魂和思想,机器人才是纯物质而没有灵魂的人,机器人的灵魂是人注人的,但人的灵魂绝对不是别人注人的,否则就是傀儡和奴隶了。
火车是物质还是精神?
如果火车没有人控制,火车就是没有灵魂的火车,会失去控制而翻车。
如果火车有人控制,火车就是有灵魂的火车,是会有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
人如果没有灵魂,这样的人就如行尸走肉,迟早会闯祸而且痛苦。
人如果有灵魂,他就有自己的目的和方向,他会快乐地生存。
人类创造的物质是思考和思想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一个有思想的人首先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灵魂,否则他的精神思想和物质的肉体是分离矛盾而不统一的,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有新的创造性,最多也是别人的机器,不是工作机器就是发明或生殖机器。
人要有主动的创造,首先要有爱和快乐。对家庭有爱的人可以建立快乐的家庭,对工作有爱的人才会把工作当事业而快乐的工作并且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对一个独立的人来说,人是一个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是先有精神思想后才有创造的物质。没有了精神,人就如一台没有任何创造能力的机器人了。对物质化的人来说,是先有物质,然后产生欲望的精神,最后生产了物质。
物质的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肉体和灵魂分离,肉体死了,精神也带进坟墓而对后代留不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精神的人,精神第一,物质第二,肉体和精神统一,没有肉体他的思想和精神照样存在,并影响后代。
谁是真正的人,你们判断。

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但是意识不能创造物质。
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是指意识指导实践,对物质进行加工改造,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从而把意识中的“蓝图”转化为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物质形态,如在意识范畴内设计一幢建筑的蓝图,然后用建筑材料把这个建筑建设出来,把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建筑物。
物质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税务所特性,因此物质是不能被消灭,也是不可能被人创造的。

扩展资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质与意识

意识就是一个生物对自己存在的感觉,一个人知道自己存在就是有了自我意识.物质就是我们能感觉到实际存在的东西,比如我们能感觉到呼吸到了空气那么空气就是物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识就是人脑中的电流作用的结果,物质就是世界上现实存在的东西.

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的反映,
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的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但客观的规律等等

简单点,意识就是爱情,物质就是婚姻。

什么是意识,不仅它本身是一个一时难于说清楚的复杂问题,而且从古至今人们对 它的理解也很不一致,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称“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 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心理学研究意识问题与哲学研究意识问题有一致之处,但又有所区别。从一致处来说:二者研究的都是意识问题,而且科学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的研究。 从区别来说: 哲学研究的是作为名词使用的“意识”,即与 “物质”相对立的意识,是总体研究人的意识,其基本问题是意识对存在的关系问 题,即指个人意识,也指社会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意识”,即指“意识到”的活动、认识活动,是较为具体地研究人的个体意识,研究它的实质,发生和发展、结构和功能等,虽然在心理学的一些学科(例如社会心理学)中也不免会较多地涉及社会意识问题,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毕竟是 个体意识。因此,在心理学中,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作为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识,是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在内的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最高级的认识活动,思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人类以共同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基础结成的社会中同语言一起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而实现的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不仅是社会的产物。从广义方面来理解,‘意识’是指与物质相对的活动的结果,用作名词,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哲学中常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意识’是精神的东西,所以,‘意识’与‘心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内涵不完全相同”;在医学上,意识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上,意识是指病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清晰程度和清晰范围”。因此,“‘意识,作为人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包括对环境和人自身的识别能力以及其清晰的程度,正常人在清醒的时候,意识是明晰的,神志清楚,能正确地识别和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经济收入和消费状况,能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包括周围他人 消费情况对自己的影响作用)作出相应的、合适的、有目的的、能动的反映和反应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有意识回答
试论物质是什么和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什么-----是一个"物质"这个概念的定义问题.后边的什么----的内容必须作出对物质这个概念有一个本质的揭示.有的人有一个成见,就是在"什么是物质"的问题基础上导出对物质是什么的看法.这种看法如下:人,石头,原子布匹,山,太阳.......等等叫做物质.这是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那么,物质是什么?人们就会自然地倾向于把这种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演绎.开始追究起哪一个东西是不是物质,这一个东西是不是物质.无论是归纳法得出的物质概念还是用演绎法得出的物质概念,都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不着边际的定义.人们对一个概念和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兜着圈子.如果能跳出这个圈子,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会逼近真相.

在我们的传统哲学理念中,物质的概念是与意识的概念捆绑组成的一个统一范畴.言外之意就是,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但这种观点同我们人类的感性真实认识严重冲突.一个石头永远的在那里存放着,我们人类要是没有了,这快石头不可能随着人类的消失而消失.这种感性认识就是物质本体论和物质不灭论的坚硬基础.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人动摇过,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事实上,这种观点最少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1,弱漏洞:他有二个同时存在的基本假设的前提,人的意识的丧失.在这个前提下,当分清个人和人类,感性和理性的区别后,立即进入"无意义"的假设前提.人择原理便是在这种逻辑的基础上创造出来.2,强漏洞:物质概念既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也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物质永恒性就建立在这二个普遍的基础之上.a,具体物质普遍存在."盈宇宙者无非物".因此宇宙几乎成了一个充实的石头.B,哲学中的"物质"概念的普遍所指性,具体物质生生灭灭,此起彼伏,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并不改变,那么作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毋庸置疑了.因而具有永恒性.这二个基础,无论哪一个普遍,都是一种假设.并基于一个传统的认识和信仰.第一个假设是我们已经证明了宇宙就是一个物质的宇宙,所有物质都生活在宇宙之中.这同样可以从有限区域推到无限的区域中去.而实际上,我们人类迄今为止依然不知道宇宙是什么东西,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的物质总量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第二个假设是,我们已经理解"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传统的人们都是在感性的基础上作出的简单推理.如果问一个哲学家,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问一个小孩子,也许他们能比我们了解得多.世界概念如同时间概念一样,也如同1+1=2一样.都存在一种传统的成见.地球上几乎所有人的解释和定义都是一样.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认识.真正的事实是,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极少极少.我们才刚刚开始认识到1+1为什么会等于2.如同幼儿才开始学会计算1+1=2一样.那些超等的宇宙数理知识,还须人类不知再经历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几千万年.

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把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概念作了分离手术.但这种手术仅仅是针对宗教认识进行开刀.量子力学的产生又迅速弥合了他.但可以肯定,这绝不会是一种向过去宗教的倒退.当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仍然不同于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故此,二者之间依然存在十分明晰的界限.科学中的物质概念主要核心在物质具有一定的能量,质量和另外一些具体的参数上.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应该包括象社会,动物,植物,粒子和彩虹等等.在我们这种认识的区别基础上,究竟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什么,哪些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的问题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切入点..在哲学中的准确物质定义不能象是科学中的理解,那种把物质概念单独地进行述说永远不是哲学中的品质.


分别举例说明意识与物质的范畴视频

相关评论:
  • 18590188818物质与存在,意识与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焦刻荔答: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和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两个哲学范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从上面可以知道,精神、意识和人的思维...

  • 18590188818什么是与物质家园相对应的范畴
    焦刻荔答:意识是与物质家园相对应的范畴。通过查询物质家园可以得到意识是与物质家园相对应的范畴。物质家园就是每一个人从出生下来都有一个家,能给你遮风挡雨、能吃喝玩乐、能休息睡觉,能生活的这么一个家园!

  • 1859018881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什么
    焦刻荔答: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物质范畴的内涵:单纯的讲“物质”就是狭义的物质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抽象的客观实在也可以,形象的原子构成也...

  • 18590188818举例子概括列宁对于物质的概念的解释
    焦刻荔答: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 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列宁对...

  • 18590188818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焦刻荔答:②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 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③物质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④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 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

  • 18590188818哲学的物质范畴
    焦刻荔答: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

  • 18590188818请问在哲学中意识与物质最本质的区别是
    焦刻荔答:意识和物质是标志世界本原的哲学范畴,它们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性,具体表现为区别之处。它们的对立性,首先具体表现为:意识不可能是物质,物质也不可能是意识。其次抽象表现为:意识的东西是主观的,是人类特有的;物质的东西是客观的,是先于人类产生就已经存在的,所以意识产生于物质之后,...

  • 18590188818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指出它们何...
    焦刻荔答: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确实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才能明确指出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本体论是研究存在本身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以及事物之间的基本关系。在本体论中,物质和意识是两个基本的范畴。物质通常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可以被感知的事物,而意识则是主观的、精神的、...

  • 185901888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定义是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如何
    焦刻荔答:②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 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③物质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④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 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

  • 185901888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焦刻荔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质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通俗些讲,例如我们见到一块石头,这是“存在”,也就是“物质”。而见到后反映到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是石头,这就是“思维”,也就是“意识”的范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