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尊重教育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李薇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基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一言一行中,学生的心理细腻,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感受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 那么,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尊重学生: 一、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到信任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学生喜欢老师真诚地对待自己,讨厌老师动不动就怀疑和否定自己。只有对学生的信任,教师才能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从而自觉地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发展。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怎样才能信任学生呢? 其一,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大事小事都亲自操办,这样做其实就是不相信学生能力的一种表现。久而久之,不但教师身心疲惫,而且养成了学生的惰性。教师的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获得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大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报告中说,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们自己能干的事老师就不必多操心,让他们自己去干就行了。他举例说,他们班学生的学费,他从来没收过,都是小组长带着组员去总务交。从没出过差错。班里好多事都让学生处理,这很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体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尊重。 其二,相信学生的人品。无论学生犯多大的错,教师都应该从关爱的目的出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人品。“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用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加以区分,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从而给学生的人格发展蒙上阴影。教师对学生满怀信任和期望,就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热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有怎样不良习惯的学生,都在内心深处希望他人信任自己,理解并尊重自己。相信学生的人品,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种重要体现。 二、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要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并使他们学会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的“尊重需要”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一位班主任老师曾从学生的日记中得到学生36条忠告,其中12条涉及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有这8条:(1)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2)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不板着脸训斥人,多谈心;(3)要言而有信;(4)不要总把学生当小孩子看待;(5)要批评就直截了当,不要讽刺挖苦;(6)对学生的错误应该批评,但不能因此而对犯错误的学生有成见;(7)不要认为学习差就是因为笨;(8)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可见在学生眼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涉及面比较广泛,综合来看,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富有生动个性、富于主动性和发展性的人来看待。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这应该是评判一个教育者教育水平的重要前提。 三、教育学生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教育理论指出,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由于个人努力和实践的不同,他们身心发展也就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
面。它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
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教育活动,教育要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一,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二,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第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
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最佳期或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第六,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差异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
欢迎采纳!!!!!

  第一,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二,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第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
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最佳期或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第六,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差异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