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分析中国通货膨胀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分配结构的失衡既存在于二次分配领域,即百姓劳动收入与国家财政收入相比,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更存在于一次分配领域,即劳动者工资与企业利润相比,企业财富向资本倾斜,体现劳动力价格的工资收入长期偏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早期改革缺的是资本,富裕的是劳动力,因此,在分配领域采取的策略是收入向资本倾斜。但在法治不健全,民众权益保障严重缺位的背景下,资本和权利就极易勾结起来,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劳动力低廉的状况就可能被锁定。另一方面,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打破垄断,凡是掌握资源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来换取收入,从而在低工资之外,又扩大了收入差距。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与最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差距约十八倍,且差距仍在向纵深发展。

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其后果就是造就大量的低收入劳动者,他们是想消费的一个群体,但由于收入低没有能力增加消费;而占财富绝大多数的、有能力消费的富人,由于消费的边际递减,也缺少消费动力。国内自身的消费市场不可能扩大,生产的产品便只有出口和改为投资消费。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于投资与出口。如果没有等同的进口需求,在当前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出口换回来的就只是一些不断贬值的货币符号。而且,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所以,用一个逻辑链条来表示的话,分配结构失衡造成了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又使得多余的钱花不出去,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最终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表面上看起来,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因此,要防止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胀的发生,似乎可以从紧缩货币入手,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比如,提高银行利息率和 证券的收益率,防止居民从银行和证券市场大量变现,导致大量现金流入市场;收缩货币供应,减少信贷额度,控制基建投资;鼓励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内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等等。应该说,这些措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且它们或多或少会降低经济增长。对中国式通货膨胀,必须要深入到分配结构里去,解决由分配结构失衡引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分配问题是一个制度问题,是由转轨时期的体制、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缺陷共同导致的。也因此,必须从上述方面着力,打破垄断,完善市场竞争,改变收入分配中的资本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取向,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建立一个机会公平、权力公平的制度。公平收入分配是最终解决我国内需不足和通货膨胀的唯一出路。经过改革近30年的发展,现实产能已经为提高劳动力价格水平和公平收入分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我们需要的只是决心和行动。

经济学原理:本质上是由货币超发,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当然最近的通胀与输入型通胀有关,还有就是结构性原因和成本推进型通胀


我国通胀的原因:
第一,自然灾害多发,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劳动力外流已经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
第七,人均收入增长不断提升人均食品消费水平,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种受食品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压力在长期内趋于严重。
第八,中国的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明显上涨。
第九,2010年11月初,美国采取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十,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第十二,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物质产业后,大额资金向期货市场转移,大大拉升了各类期货价格,中国面临长期输入性通货膨胀。
当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投资货币又很多,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解决措施: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解决,货币政策上:可以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国库券等;财政政策上: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拨 。

同时加强资本流动、热钱流动、市场监管等措施加以解决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1)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③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我国由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因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④供给不足。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而引起通货膨胀。“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发生的隐蔽型通货膨胀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商品供给严重匮乏而致。⑤预期不当。即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⑥体制因素。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以上是通货膨胀的几种主要成因。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

产业结构的问题,之前为了保持GDP的增长,不停地建设基础设施,比如铁路,高铁,政府投资太多。拉动了总需求,使AD曲线右移,企业试图为了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而提高实际工资率,推动了总成本的上升,导致价格也上升,但上升的价格幅度大于实际工资上升的价格幅度。导致了通货膨胀。所以,现在中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减少政府投资,降低GDP增长幅度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2、成本拉动 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 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3、国内投资过热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4、国际贸易失衡 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 外汇占款严重 RMB投放过多
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宏观经济学~ 分析中国通货膨胀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