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身平简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孟子的生平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像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学成以后,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编辑本段生平考
  孟子,名轲,生活于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的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
  孟子像(20张)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历史地位
  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1]
  编辑本段关于《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编辑本段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故事梗概:
  孟子(5张)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子受教
  孟子受教:   【原文】孟子妻独居,踞,孟子人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人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 往燕私之处,人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 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   【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编辑本段孟子年表
  孟子雕像
  周烈王4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约生于此时   周显王12年魏惠王13年 韩昭侯6年 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约十五岁,受业于子思门人   周显王17年秦孝公10年 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约二十岁,欲休妻   周显王37年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邹,答邹穆公问   周显王38年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陆   周显王39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国,拜访季任   孟子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周显王40年齐威王28年 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约四十三岁,首次至齐   齐相储子来见孟子   周显王41年齐威王30年 宋君偃后元1年 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故里
  孟子与告子辩论   孟子劝蚳鼃向齐王进谏   孟子与匡章交游   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周显王42年宋君偃后元2年 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显王43年宋君偃后元3年 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与滕国世子相会   孟子与宋人勾践论游说之道   周显王44年宋君偃后元4年 秦惠文王13年 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   周显王45年梁惠王后元11年 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邹,滕文公派然友问丧礼   孟子由邹之滕,推行仁政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
  周显王46年魏惠王后元12年 齐威王34年 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与农家陈相辩论   周慎靓王1年魏后元15年 齐威王37年 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币卑礼”召贤纳士   孟子见梁惠王,时约五十二岁   孟子与周霄论出仕   周慎靓王2年魏惠王后元16年 齐宣王1年 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与公孙丑论短丧.   周慎靓王3年魏襄王1年 齐宣王2年 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约五十四岁,见梁襄王   孟子在范遇齐王子   孟子至齐,答齐宣王问   孟子论“我四十不动心”   周慎靓王5年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楚怀王14年 鲁平公10年 齐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   鲁平公欲见孟子 孟子墓
  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   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齐宣王8年 楚怀王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 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   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与淳于髡辩论   孟子约六十岁,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遇宋于石丘   周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约编撰于此时   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约卒于此时

孟子简介
   孟子像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学成以后,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编辑本段生平考
  孟子,名轲,生活于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的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
孟子像(20张)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


孟子身平简介视频

相关评论:
  • 13056793916孟子的生平简介,少一点
    段厚霭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后世...

  • 13056793916孟子简介:主张法先王、行仁政
    段厚霭孟子简介:生平阅历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

  • 13056793916孟子生平简介孟子资料
    段厚霭1、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1],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

  • 13056793916孟子简介详细
    段厚霭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和伦理学家。详细解释如下:一、生平背景 孟子生于战国中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诸侯纷争、思想活跃的时期。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儒家思想体系。孟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 13056793916关于孟子的资料
    段厚霭孟子资料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邹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孟子的详细资料介绍:一、生平简介 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逝世于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了儒家学说,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体系。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

  • 13056793916孟子生平及主张思想是什么?
    段厚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孟子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 13056793916孟子生平及时代背景
    段厚霭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

  • 13056793916孟子生平的主要经历
    段厚霭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孟子从小学儒习礼,十五岁入学,“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约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数百人。孟子在梁惠王后元十五年(公元前320年),离开滕国到了...

  • 13056793916孟子生平和主要经历??拜托各位了 3Q
    段厚霭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

  • 13056793916孟子生平简介 孟子资料
    段厚霭1、孟子,字子舆,名轲,生活在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出生于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他不仅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还是杰出的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孔子齐名,被尊称为“孔孟”。2、孟子主张“仁政”,并首次提出了“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