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的几个问题,请回答知道的问题(包括原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地理的几个问题~

1 我国容易出现南北皆涝的现象。

2 全流域综合整治『中游植树造林,下游调水调沙』。

3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

我是高三文科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

  雾岛效应

  英文名称:Fog Island Effect
  现代城市被科学家称之为“气候岛”,主要有“五岛效应”,其中城市热岛效应为著名,但“雾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混浊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所谓“雾岛效应”,其原因主要是城市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的增加。如伦敦为国际著名的雾都,重庆为我国的雾都,除了自然条件的原因外,城市雾岛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伦敦近年来进行了环境治理后,雾日大大减少,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除了正常的雾外,有人把城市的“烟雾”也包含在其中,这样象洛杉矶著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也被视为城市雾岛效应的一个实例。
  冻雨百科名片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春旱
  拼音:chūn hàn
  基本解释
  [spring drought] 春天出现的旱情罕见的春旱
  详细解释
  春季的干旱。《宋书·五行志二》:“ 晋 海西泰和 四年十二月, 凉州 春旱至夏。” 唐 杜甫 《喜雨》诗:“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农庄的护田林已经长起来……将要减轻春旱对于播种的威胁。”
  [编辑本段]分布
  中国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习惯,按干旱出现的季节,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秋旱等。例如:
  (1) 地处华南地区的广西,将2-4月总降水量≤200毫米称为春旱,5-7月总降水量≤250毫米称为夏旱,8-10月总降水量≤250毫米称为秋旱。
  (2) 福建省则将2月11日-梅雨开始,这期间出现的干旱称为春旱,从梅雨止到10月10日出现的干旱称为夏旱,从10月11日到次年2月10日出现的干旱称为秋冬旱,以<2毫米的连旱日数来确定干旱的严重程度,如春旱期间<2毫米连旱日数16-30天为小旱,31-45天为旱,46-60天为大旱,≥61天为特大干旱。
  (3)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春之际虽然也会出现干旱,但一般受旱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但在夏秋期间,往往会有干旱灾害出现。所以,这一地区,将干旱分为:⑴春旱:发生在5-7月初,春末初夏,一般情况,这一地区本应梅雨,降水增多,但在环流异常变化下,也会有干旱出现。⑵伏旱:发生在7-8月,这一地区梅雨结束,在相应的环流条件下,会长期晴热少雨,出现伏旱。⑶秋旱:发生在9-10月,这一地区如果台风和冷锋降水很少,将会秋高气爽,持续少雨,出现秋旱。
  (4) 华北地区的春旱是指出现在3-5月的干旱,夏旱为6-8月,秋旱为9-11月。
  (5) 西北黄土高原,春旱是出现在4-5月的干旱,初夏旱是指本地雨季到来前的6月上中旬,此时正值高原中部夏田作物抽穗、扬花期,需水量相当大,此时若出现干旱对农作物产量有很大影响,有时,这一地区春旱连着初夏旱,对夏田作物而言,称为“卡脖子旱”,致使小麦大面积减产,夏旱(也称伏旱)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地区的伏旱与中国西南、华东等地相比,伏旱开始迟、结束早。
  以上例子说明,中国各地根据生产的特点,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干旱出现的季节划分不同的季节性干旱。实际上,干旱的出现有时并不局限在一个季节内,可连续出现,如春夏连旱,夏秋连旱或伏秋连旱等等不同的干旱类型。
  [编辑本段]原因
  干旱的起因确实在于气候变化,而推动这个变化的还是人类的手。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是全球变暖的根本驱动力。
  降雨量不足是春旱严重的原因之一。有的地方阴雨相间,渝东、渝中大部分地区降水量25毫米以上,渝西大部分地区总降水量少于25毫米。与往年同期相比,潼南、大足、荣昌、永川、铜梁、江津等6个区县雨量偏少30—80%。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特大干旱严重影响了水库、水田的蓄水量。比如,一些土地龟裂严重,小雨降落时毫无作用。水库蓄水量约11.7亿亿方,不到历史同期应蓄水量的50%。
  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夏季风弱,雨季未到,降水较少;春耕需水量大,但雨季未到,地下水位低 ;降水量较同纬度的地区低从地理原因解释,主要是因为有山阻隔,或者季风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较少。有的地区湾口效应使冬季风可以长驱直下。
  再次,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地区以及中国东北一带高度场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暖性高压脊在这一带的频繁出现和发展,主导环流系统为高压脊且长时间维持,是造成年春旱的主要原因;偏低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太阳活动异常是造成春旱的间接原因.
  [编辑本段]等级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至30天、夏季16至25天、秋、冬季31至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至45天、夏季26至35天、秋冬季51至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至60天、夏季36至45天、秋冬季71至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编辑本段]危害特点
  晚----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
  干旱危害弱----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乱----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整齐,给管理造成困难。
  慢----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编辑本段]预防
  植树种草、培植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
  多植树,多种草;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
  还要防止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
  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无机肥。
  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少用含磷一类的化肥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编辑本段]对策
  面对日益频繁的干旱等极端气候,除了打井改种等适应办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落实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才是治本的举措。应对行动开展得越早,将来不得不承受的负担就会越轻。
  调整结构以高科技应对。随着气候继续变暖,一些农作物品种的种植北界将继续北移,原来不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的地区将因热量条件好转而适宜种植。因此,应对气候变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到自然条件的变化,用好用足热量资源,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如北部的麦豆主产区随着气候变暖可逐步扩大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的比例,扩大中晚熟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
  结构调整的内涵不仅如此,还包括品种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等。比如,针对干旱程度和病虫害加剧的趋势,在作物品种战略上变“早熟高产”为“耐旱抗病虫害”的中晚熟优质高产品种,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使之适应气候变化。
  [编辑本段]灾后管理
  抓好“四防”、“一增”等管理措施。即防涝、防虫、防衰、防晚和增措施、促产量。
  防涝----受旱苗后期常遇涝灾,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要做到大雨早排,小水灌溉,开沟起垄,流水通畅,以防在土壤板结、根系较弱的情况下,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防虫----交替轮换用药,多种措施并用,科学控制虫害。
  防衰----受旱作物叶小,根弱,细胞老化,输导组织收缩,对养分吸收慢,利用率低。因此,要结合灌水增施速效肥料。追肥要“少吃多餐”并开沟浅施。
  防晚----补种和雨后抢墒播种的农作物,多数不能按季节正常生长,有效积温、日照时数等均不能满足生育需要。因此,对这些作物要突出一个“促”字,立足一个“勤”字,力争一个“早”字,千方百计促早熟、争收成。在加强农业措施的同时,要抓好化学药剂和肥料调控。磷和微量元素可使作物体内糖和蛋白质增加,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玉米、水稻等作物的早熟增产具有显著效果,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增产4.5%-8.2%。在大豆开花期每亩喷施10-15克钼酸铵,能增荚增粒,使籽粒饱满,并可提前3-5天成熟,增产12%-22%。在9月底至10月初每亩喷施100-200毫升乙烯利或用药液蘸果,可有效地促进多种农作物早熟。
  增措施促产量----晚熟玉米人工授粉,可促进多结籽粒;水稻后期巧用肥水,能减少秕粒,显著增产;花生中耕壅土,可增加坐果率,提高产量;玉米适当晚收,能增加千粒重,增产9%-18%;大豆喷施三碘苯甲酸,可增产4.5%-7.8%;甘薯、萝卜喷施50ppm甘薯增大素能增产17%-20%;稻草覆盖直接还田,不仅能蓄水保墒,灭草肥田,还可使玉米增产6.7%-9%,大豆增产4%-7.4%;甘薯田覆盖秸秆既增产,又可减少人工翻蔓。
  黑潮
  Kuroshio Current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即日本暖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蓝若靛青,所以被称为黑潮。其实,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以及藻类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
  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142°、北纬35°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位于渤海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160°;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亦称千岛寒流)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公里。
  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夏季,它的表层水温达30℃,到了冬季,水温也不低于20℃。在我国台湾的东面,黑潮的流宽达280公里,厚500米,流速1节~1.5节(一节=1.852公里/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150公里,速度却加快到2.5节,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岬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4节,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6节~7节,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1000条长江。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
  所以说,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热站",通过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和能量的传递,不断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气候变暖至今仍是"纸上谈兵",能否可行并付诸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积蓄着的热能,造福人类,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并将成为各国科学家亟待攻克的世纪难题。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 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 相对于800分巴面 )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米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 190 厘米/秒以上 ,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 ,深约 600 米 。流量约为 71×106米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 150°附近又分出一支 ,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在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1、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D,喜马拉雅山南坡
2、气候类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但季节相反的大洲是( )
C,非洲
3、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形成地形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暖湿气流和起伏的地形,暖湿气流爬坡而上易形成地形雨。每到雨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水汽,朝东北方向扫过印度半岛,遇到喜马拉雅山男坡水汽被迫抬升,气温渐低,凝结成水,遂形成地形雨,著名的“世界雨极”印度乞拉朋齐就在喜马拉雅南坡。
2、C,解析:非洲大陆地跨南北半球,且形态基本南北对称,起伏相对较小,被称为高原大陆,故其气候类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变化,并呈带状对称分布。
3、A,解析:赤道地区纬度最低,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纬度最高,太阳高度角最小,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少,且因表面为冰雪覆盖,对光线反射作用大,盛行下沉气流,所以降水稀少,极度严寒。

1.D 因为夏季有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水汽,在喜马拉雅山处水汽被迫抬升,遇冷后形成地形雨。
2.C因为非洲地跨南北半球,所以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且季节相反。非洲大陆气候类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变化的。
3.A因为赤道地区纬度低。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所以对流雨降水较多。南极纬度高,所以降水少

一题我不晓得哈。记不住地形了,不好意思
二题选C 非洲地跨南北半球。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部,这个你应该知道的把?
三题选A。。这个。。我不晓得咋个解释也,

1D,西南季风迎风坡
2c
3a


关于地理的几个问题,请回答知道的问题(包括原因):视频

相关评论:
  • 13515179802请回答地理问题
    茅具英答:4.D, 看跟4月1号对称的8月1号,就知道是D啦~5。A 那个2城市的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变化不大,是4个城市中最小的,所以应该选最接近赤道的 6,B 看6月1日的日出,就知道1和3都在北半球,然后,1白昼比3长,就在3的北面,又因为1日出比3晚,所以在3的西边,所以选西北面 ...

  • 13515179802地理问题
    茅具英答:那么他总共穿越了多少纬度,从40度N到北极穿越了50度,然后再?9.5度N,穿越了大约60度,总共就是110度,纬度每相差1度的距离约是111Km,所以111*110/1110=11。2. 经度是105度E,他是沿经线飞行,所以内江的经度和费城的经度在一个经线圈上,用180-75,再把W换成E就对了 ...

  • 13515179802初一地理题
    茅具英答:2.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周围。3.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4.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5.下列有关确定地平面方向的...

  • 13515179802几道初一地理题~~麻烦高手解一下~~
    茅具英答:东边 为 西经..第二题:该地纬度越往下越大.说明在赤道以南(赤道为0纬度).所以南纬.经度越往右越大.而且在 160度 以内. 为东经.第三题:比较可以看出.经线穿越国家较少,你不希望自己国家一天会出现二个日期吧!( 国际日期变更线 就会了避免这种现象,都改弯了)第四题:航海图,知道自己的位置(...

  • 13515179802两个地理问题
    茅具英答:“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

  • 13515179802请回答地理问题
    茅具英答:(好吧,原来是当地时间,那选C)1选C,2选B 飞机应该是12:00起飞,距离最短的是弧长,夹角由球坐标转成直角坐标然后算余弦值,在计算弧长。估算应该是6小时。当然实际还有地球自转的因素,因而是18:00到 (估算6小时飞的正好是地球半径,对应60°,乙在45°N上,飞60°到甲不成问题)2中:飞...

  • 13515179802请回答地理问题
    茅具英答:28D 29B 冒昧问句:此题实在不知道是哪出的,图片制作实在是差,基本不按比例画,十分不严谨。指出几大不当之处:1、亚马孙河入海口是南纬10度左右?2、赤道是经过基多附近的,图上没有任何显示0度纬线;(有它可以定甲地是基多或是圣菲波哥大的)3、乙地位置都没画清楚,不知道下面的是条河还是...

  • 13515179802请回答下列地理问题
    茅具英答:即正在日落,再结合图可知P点在Q点的东面。所以P点日出要比Q点早。所以排除B。知道P,Q经度差为m,则时间差为4m分钟,则日出早4m分钟。P.S.这个第三题我真的不知道AD选哪个,所以只能这样分析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已经好久不学地理了,说错了请见谅。建议你还是问一下老师吧!

  • 13515179802地理问题:关于盆地的气候(能回答几个请回答几个)
    茅具英答:湿润地区盆地湿热。干旱地区盆地干冷 盆地四周地形高,任何暖湿气流进入盆地前基本上的盆地外附近迎风坡降水完毕,所以盆地里面降水量少 气温日变化大是因为白天盆地空气交换不频繁易积热,傍晚盆地太阳下山早。

  • 13515179802地理疑难
    茅具英答:(1)飞行了11.1小时。飞机沿经线圈向北飞行,一共所跨越的纬度为50+61=111度,而纬度1度的距离是111千米,而飞机的速度是1110千米每小时,所以计算下来为111*111/1110=11.1 (2)内江的经度是东经105度。因为是绕经线圈飞行。(3)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中国。看地图册 (4)9...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