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功劳的曾国藩为什么能从黑暗的官场中全身而退?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曾国藩最大的功劳自然是平定太平天国了,文官出身的他干起带兵打仗的活来也不含糊,闹了十几年的太平军被曾家兄弟剿灭了,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出任过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直隶总督等特别重要的职位。作为一个汉人,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和势力,可以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满人朝廷除掉,但为什么曾国藩最后却能全身而退呢?

一、急流勇退,裁撤湘军

曾国藩达到人生顶点的时候,大概就是他率领的湘军集团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消灭太平军的时候了,朝廷上下振奋,到处都在给他唱赞歌。但享受成功喜悦的曾国藩也很快冷静了下来,其实他一直能感觉到朝廷对他保持着纠结的态度。一方面国家正规军八旗军丧失战斗力,全国能抵抗太平军的也只有曾国藩的湘军了,另一方面,让一个汉人握有这么大的军事权力和武装力量,始终不能让北京的中央政府放心。

攻破天京后,湘军将领私下表示愿全力支持曾国藩起兵称帝,反正湘军的战斗力在这摆着呢;其次,因为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的逃走,朝廷一直对曾国藩施加压力咄咄逼人,这让他感到很委屈和气愤,也许换做别人,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让手下人一鼓动,早就起兵造反了,哪还能老是受满人朝廷的摆布差遣?

但曾国藩并没有。在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向朝廷报告裁减湘军的决定,以换取自己的安全。为了表明裁军决心,曾国藩还有意的扶持李鸿章的淮军壮大,与湘军的削弱形成鲜明对比,最终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达到高峰的时候,急流勇退,走下高处。

这么做的原因,有曾国藩对国家的忠诚和自己理学大家的修养,但也不能排除曾国藩的审时度势和很深的城府:朝廷已经在安徽和湖北布置了兵力,假如真的起兵造反进犯北京,胜负还很难说;同时曾国藩也能感觉到朝廷支持李鸿章的淮军壮大,用来压制湘军,李鸿章本身是有抱负有能力的人,也想扩充淮军,既然如此,自己不如向朝廷表明忠心,裁减湘军,同时扶持淮军,既送李鸿章顺水人情,还能不让朝廷怀疑自己,能活下来安全的走到最后,才是最重要的!

二、权力虽大,但拒绝结党营私

结党营私是皇家最大的禁忌之一,放到现在社会职场上,这叫做搞小团体。对于古代的朝廷来讲,结党营私往清了说,可能导致贪污腐败侵吞国家财产,往重了说,以下犯上某朝篡位都不为过,所以对于官员来说,别管你多大的功劳,哪怕是开国功臣,只要敢结党营私搞小团体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曾国藩十年七迁,从一个汉族小翰林做到了朝廷依仗的重臣,虽有功,但满清皇族不可能对他没有防备之心的,而曾国藩的做法是让他们满意的,尤其是两件重大事情上。

一是与穆彰阿的关系。咸丰上台后,最看不惯的就是他爹道光时期权势最大的穆彰阿了,而穆彰阿做的那些坏事咸丰帝都门儿清呢,因此在上台后不久就罢免了穆彰阿,永不叙用。当时谁都知道曾国藩是穆彰阿最得意的门生,穆彰阿也对曾国藩一直提携,但这次曾国藩并没有作为穆党受到牵连。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曾国藩的做事谨慎,或者叫老谋深算了。他也是一个有城府的人,道光年间穆彰阿受宠幸,攀上穆彰阿对于自己的仕途是非常有益的,但曾国藩也清楚穆彰阿的为人和他做的那些事,担心和他走的太近会招来麻烦,因此,一直和穆彰阿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才没被咸丰帝当作穆党铲除。

二是与肃顺的关系。咸丰帝快要去世的时候,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但他很清楚同治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老婆---后来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非常渴望权利,想把同治帝作为傀儡自己在幕后管理朝政。于是,咸丰皇帝就任命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来辅佐同治帝。肃顺是咸丰非常器重,也确实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慈禧太后搞了晚清著名的辛酉政变,把八位顾命大臣打倒了,自己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垂帘听政。

说到这就要说下肃顺和曾国藩的关系了。事实上两个人的关系还是不错滴,属于互相都比较认可对方的能力和对朝廷的忠心,甚至曾国藩后来当上清朝高级官员两江总督,肃顺都在中间帮曾国藩说好话了。但作为顾命大臣之首的肃顺,却是慈禧太后最痛恨的人,因此不仅把他拉到菜市口斩立决,还抄了他的家,只有发现肃顺有和谁来往密切的信件,统统作为肃顺的党羽一起处罚,但是没发现一封曾国藩的信,因此慈禧太后认为曾国藩不是肃党,免过了这场灾难。

为什么两个人交往密切却没留下信件呢?有个说法是曾国藩虽然认可肃顺,但他作为汉族,对于和满族官员,尤其是满族高级官员的交往一直特别小心,尺度把握严格,就怕被别人当成哪个皇亲贵族的党羽看待,因此没留下什么证据或把柄让别人得逞。晚清官场变幻多端,没点真本事还真的很难有个好下场啊??




天大功劳的曾国藩为什么能从黑暗的官场中全身而退?视频

相关评论:
  • 13140717766慈禧心狠手辣,曾国藩为何还能善终呢?
    龙会桦要知道,清廷对汉人实行的是打压政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绝对不会将兵权授予汉人的,曾国藩手握湘军自然受到了慈禧的抵制,但慈禧就是动不了他,究其原因,只因为湘军已成气候,几个汉族将领自发的团结起来,抵御大清王朝的镇压。汉人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一向很低,他们为什么会走上那样的位置,就是因为...

  • 13140717766曾国藩为何能成为历史上少数能全身而退的功勋卓著的将领?
    龙会桦不久之后曾国藩兄弟便接到了朝廷的封赏,虽然打了一些折扣,但相较于丢掉性命,已经是相当划算了!后曾国藩又让攻破南京主将曾国荃称病告老退休,进一步打消了慈禧的忌惮之心!至此,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曾国藩完美避过这次风波,全身而退。成为历史上少数能全身而退的功勋卓著的将领!看完此事你是否会觉得...

  • 13140717766曾国藩一介书生,为何要对普通百姓大肆屠戮?
    龙会桦一、曾国藩的性格缺陷,所以才会草菅人命。曾国藩建立湘军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人们不禁对这么一个官员产生怀疑。但是曾国藩确实又是有实力,因为有镇压太平军的功劳在,所以就算是做错了,朝廷也不会多说什么,相反, 还会极力维护曾国藩的好人形象。我们看看历史中对曾国藩杀人如麻的描写:湘军以...

  • 13140717766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为啥不推翻满清自行称帝?
    龙会桦曾国藩自身性格以儒家思想为主,再加上他自己认为悔字修身,常思已过不烦他人的修为,也不会做出反叛朝廷的事。正统皇权曾国藩那个时代,清朝已经统治天下二百年之久,虽说局面动荡,可是正统皇权已经根深蒂固了,而曾国藩长期接受的也是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并且他自己也不是聪明之人,从他读书到考取功名...

  • 13140717766同为清朝效忠,为何曾国潘成圣人,吴三桂成汉奸?
    龙会桦为什么这么说呢?吴三桂曾经是明朝的将领,在,在明朝灭亡,清朝兴起的历史大变局中,吴三桂抛弃了他的皇帝,成为了清朝的马前卒。当时的他为了清朝能占领中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在最后吴三桂又反叛了清朝。所以相比曾国藩,曾国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守护清朝的圣人,但是吴三桂就成了先背叛明朝,又背叛...

  • 13140717766岳飞、袁崇焕、曾国藩,同为宋明清擎天一柱,为何只有曾国藩能善终?
    龙会桦而袁崇焕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私自和皇太极议和,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是这不正是帝王最忌讳的一点。而且在出兵之前还私自斩杀了总兵,朱由检也是因为要依靠他才颁布圣旨勉励他,不追究责任。要不是因为这两点袁崇焕和朱由检之间也不会有隔阂,要不然也不会死于谣言。二、找好定位,要学会藏锋 曾国藩和他们...

  • 13140717766实力远超清政府的曾国藩为何不推翻清王朝自己称帝?
    龙会桦曾国藩称帝未必能得到国际承认。他对满人的朝廷认识得再清楚不过了。而且朝廷对于汉人的防范,尤其是防范那些握有重兵的汉人,却是老谋深算、戒备森严的。咸丰帝询问王世全赠剑事,衡州出兵前夕降二级处分,刚刚接到鄂抚的任命却又把他撤掉了。德音杭布由盛京派到军营,多隆阿从金陵来到武昌,这些事时时...

  • 13140717766曾国藩的外圣内王之道
    龙会桦而他对于学问的追求,无论在繁忙的军务中,还是在瞬息万变的战事中,都未曾停止,这正是他“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的真实写照。然而,曾国藩的内外圣王之道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人格的完整和崇高,是内外兼修的基石。若内外不一,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无法达到...

  • 13140717766曾国藩为什么不足以封公爵呢?
    龙会桦封爵的标准一是看功劳二是看身份三是看与帝王关系。曾国藩功劳很大,但限于汉人身份,再加上得罪了小心眼的慈禧,不封侯爵也很正常了。后来曾国藩死后封谥号“文正”也算稍稍弥补了一下这个遗憾吧。至于郑克爽主要是爷爷厉害,而且当初割据一方,这个曾国藩确实没法比。一个湖南小地主的后代封侯,已经算...

  • 13140717766曾国藩在弟弟得罪了高官之后,是如何救下弟弟的
    龙会桦同治四年六月,太平军灭亡之后,曾国藩因为功劳太大,被朝廷忌惮,曾国藩称病回家。曾国荃成为众多满族大臣嫉妒的对象,有人举荐曾国荃为湖北巡抚,慈禧立即下旨,让曾国荃出任湖北巡抚。在清朝的官场,湖北巡抚堪称一个“魔咒”,因为从道光到同治时期,湖北巡抚换了12任官员,每位官员任职都不会超过3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