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刘备为何帮助孙权抗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赤壁之战时,刘备、孙权、曹操几岁?~

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的年龄最大,他当时是53周岁(生于公元155),刘备当时是47周岁(生于公元161),孙权最小,他当时只有26岁(生于公元182)。
曹操曾经就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儿子就得生孙权这样的,可见孙权是多么年轻有为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刘备孙权他们两个都是被逼得,从各自的利益考虑,最明智的就是联合抗曹。

先从刘备方面说,当初曹操酒后的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把刘备吓的不轻,使得他不得不离开了曹操,彻底与曹操撕破脸,如今曹操又亲率虎豹骑追杀,在当阳大破刘备,只能放弃原来去江陵的打算,前往江夏。

再说孙权,放眼天下格局,北方已经被曹操掌握,天下有能力的人也就刘备,孙权,刘璋,曹操现在就开始追杀刘备,等刘备死了,就该自己孙权了,跟何况刘备未死,曹操就迫不及待的给孙权下战书“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当时孙权一直犹豫是投降还是抵抗,后来是周瑜,鲁肃这些主战派分子阻止了孙权,鲁肃又提出了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我个人觉得,曹操这招很不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不就是逼着仇家联合打自己嘛,应该是太过自信了,才导致这种悲剧的发生,当时刘备有嫡系部队一万由关羽带领(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觉得刘备在当阳一战已经没人多少人马了,其实就算是三国演义,细心的也能看出当阳一战怎么关羽不出现,事实上是刘备撤退时就事先安排好的,让关羽走水路掩护陆军,否则曹操水军陆军前后夹击,刘备真是必死无疑,有了这样的安排,曹操就不能走水路了)再加上江夏刘琦一万水军,兵力有2万,而当时孙权兵力3万,孙权要想灭了刘备也不是那么容易,当下只能联合刘备了,

个人见解,欢迎拍砖

是孙权帮助刘备的,刘备当时就快无家可归了,手下只有千百号人,大将3.4人;而孙权有精兵5.6万,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一两百人。孙权当时一直不想和曹操撕破脸皮打起来,朝堂上也是分为2派,鲁肃一派主战,张昭一派主和,主战派鲁肃,找来刘备的谋士诸葛亮,想借助诸葛亮这个外部权威的力量来说服孙权鼓起勇气,和曹操决一死战。果然,诸葛亮用他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孙权联合刘备,全力抗曹。

全部手打,望采纳。

呵呵 从政治上说,当时曹操已经横扫北方,作为当时都渴望统一天下的刘备和孙权来说,都无力单独抵抗曹操,刘备的问题是没兵,没根据地,要想活命就得拉拢投靠孙权,孙权的问题在于部队主要是吴越地区的子弟兵,熟悉水战,但陆战不行,看看三国演义里面后来孙权统兵10万进攻合肥受阻就知道了,所以为了利益,也为了更好的扬长避短,必须联合;
军事上说,刘备跟孙权都无力对抗曹操踏平北方的虎豹骑,只能联合起来在水上设计打败曹操,毕竟北方人不熟悉水性,刘备没兵,孙权不会打陆战;
经济上说,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仍在北方,尚未南移,到隋唐以后才逐步南迁,因此当时曹操不光兵多将广,还兵精粮足,刘备是没根据地,没兵,孙权有兵有粮,但还不足以供应长期的征战,由于经济中心在北方,因此,赤壁即使打败了,魏国的实力依然没有多大影响,这就跟后来刘备伐吴抽干蜀国精锐,元气大伤形成对比了

唇亡则齿寒。一则曹视刘为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刘势弱力薄,难与抗衡,能得孙相助则存活可能性会提高;二则若曹克孙,曹势大不可敌,刘更无生存空间;三则若孙不抗曹,则需与曹联盟,曹必使孙一同伐刘,刘两面受敌,必败。
所以刘助孙抗曹,有制约曹势、获取孙盟及分散敌对势力注意力的作用。再腹黑一点,曹、孙若两败俱伤,便趁孙弱势向江东下手,又有何不可?

不是他想帮,而是当时一个被逼无奈的选择。帮助孙权,他可以苟延残喘,甚至可以从中渔利,若是不帮,曹操灭了孙权以后,就会对全国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到时他会无法藏身。他帮助孙权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赤壁之战】刘备为何帮助孙权抗曹?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