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应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来自:大全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董仲舒、朱熹、李贽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董仲舒和朱熹是儒家的死党。董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写了〈春秋繁露〉来阐述他的儒家思想;朱熹就更牛了,新儒学即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的影响仅次于孔夫子。而李贽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的死敌。

朱熹既将太极解释为总天地万物之理,这总的理只有一个,就是「理一」。但这个「理」又是无所不在的,是规定着万事万物所以然的道理。这个总的理有不同的分布点,就是『分殊』。朱熹对此加以阐释说:「本只是一太极(理), 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 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94,上海:中华书局,王星贤点校本,1986年3月,页2409)「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子语类》,卷6,页99)这里所讲的就是「理一分殊」,是朱熹在促使儒学哲理化的过程中,所完成的一项重要理论建构。

  上面朱熹讲的『理一分殊』,这种理论是来源於佛教华严宗的「一多相摄」。朱熹对此并不明言,只是认为佛教也有这种思想。他说:『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朱子语类》,卷18,页399)他这里说的就是『月印万川』的比喻,佛教和朱学都以此形象地说明一多相摄、理一分殊和万殊一本的理论,自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秩序,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政治伦理道德,都被说成是至高无上的天理,就像天空皓月一样普照大地。在天理的笼罩下, 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分,依从天理行事。这即是说,只要人们接受「理一分殊」的理论说教,就会自觉自愿地去遵守封建道德伦理纲常。自是儒家世界观经过哲理化的改造,
从取得的社会功效来说也是大有提高。

  朱熹既然界定「理」或「天理」作为宇宙的本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那么人们又怎样去认识这个理呢?他一方面利用《礼记·大学篇》中讲「格物致知」的古老命题,作出更为详尽的发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几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熹撰:《大学章句·补格物章》,上海:世界书局,《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本,1936年4月,页3)朱熹造段发挥是符合认识论原理的。因为认识就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零细」上升到「全体」、由『现象」深入到「本质」的过程。朱熹所理解的格物致知就表明有循序渐进的意思。至於他讲的「一旦豁然贯通」这并不等於佛家的『顿悟』,因为它是在『用力既久』的格物基础上达到的,是由「积累」到「贯通」的认识过程,因而这是含有认识飞跃的合理因素。不过另方面朱熹确也碰到一个难点。即他的『理一分殊』理论,认定万事万物之理只是太极这一总体之理的分殊。而这个「无人身的理性」,它流行於物中就成为「在物之理」;流行於心中则成为「在己之理」。

  因此他所谓『格物致知』,表面上是人的主体作用於客体,但「物之理」与「己之理」都无非是太极之理的「流行」,所以两者之间的「对置」是虚假的,最後还得承认是「心包万理,万理具於一心」(《朱子语类》,卷9,页155),那么所谓「一旦豁然贯通」,与陆九洲讲的「心学」就难有所区别了。

  本文上面讲到,张载曾提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两个认识来源,并将两者割裂开来,朱熹是想弥补这个缺陷,所以提出『欲致吾之知,在即物以穷其理也。』但他又要讲「万理具於一心」,这就使『即物穷理』与『内心求理』两者之间难以协调,终於无法达到从感性到理性这一科学认识论的发展途径,这是朱熹思想中所难以解脱的矛盾和局限。

  本文上面还谈到,张载曾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两重人性谕,二程和朱熹对这种区分都甚为赞赏。朱熹认为:孟子讲性善,说人性中潜藏着仁义礼知『四端』,这只是说到天命之性,但对恶从,何来,由於『不曾说得气质之性,所以亦费分疏」(《朱子语类》,卷4,页70)。至於荀子主张性恶,『只见得不好底性』(《朱子语类》,卷59,页1389),却未能回答善从何来。即是说孟、荀的人性谕都各有偏颇,唯有张载、二程阐发的两重人性沦,使原来在道德上的善恶归属,上升到从本体论上来解决人性来源问题。因此朱熹称赞张载对两种人性来源的阐发是「有功於圣门,有补於後学」。『故张、程之说立,则诸广之说泯矣」 (问注②,页70)。而天地之性既是天理的流行,因此又被称为义理之性,性即理也,道德论与宇宙论合而为一,儒学哲理化的程度,又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家思想哲理化的过程中,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儒学的理论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对此我们要给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对立


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应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视频

相关评论:
  • 15595169881行宫便殿奏札>>,(明)李贽<<藏书卷>>,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
    从梦视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主要说明了,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 15595169881朱熹是如何剖析孔孟之道的?李贽又是如何理解的?
    从梦视所以,之后李贽不断发表抨击儒家正统地位的言论,在他的讲学和著作中贬低孔孟之道,否定万事以孔子为标准和学习对象的做法。由此,他也同时批判封建礼教,认为它禁锢了思想、迫害了妇女,所以一直厌恶和痛恨那些道学家。李贽焚书 李贽著有《焚书》和《续焚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李贽著作 《焚书》是...

  • 15595169881孔子、朱熹、李贽、普罗泰格拉在伦理道德思想观点差异及其原因_百度...
    从梦视孔子以“仁”“礼为核心,他主张“为政以德”。朱熹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李贽提倡“为学贵在有疑”,反对迷信盲从。普罗泰勒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至于...

  • 15595169881明清三大思想家的思想继承了传统儒学的哪些思想?
    从梦视李贽他主张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黄宗羲:揭露了愚忠愚孝和君主专制的危害性,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儒家思想...

  • 15595169881朱熹和李蛰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蛰思想的根源是什么,?
    从梦视朱熹主要提倡把纲常伦理道德作为统治工具 李贽认为人人都要有自己的私欲,讽刺道学家的伪善 李贽的思想根源是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产生

  • 15595169881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
    从梦视第(2)问要求比较朱熹和李贽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材料三中朱熹主张坚持儒家思想,材料四中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可见两人对孔子的迥然不同的态度,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点评: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考查主要从以下角度:(1)对基本概念的...

  • 15595169881孔子的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从梦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

  • 15595169881尊重和反对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从梦视扭曲了儒学思想,这样才导致李贽提出了他离经叛道的思想,并不能单纯的说他反对儒家学说,同样在新文化运动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说法,难道我们就能说陈独秀等人反对吗?只是因为他们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有复古的嫌疑,才不认可这种思想的!就说这么多啦,别嫌多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 15595169881李贽思想主张反对儒家正统,主张自由思想与个人独立
    从梦视李贽是明代思想家,他反对儒家正统,主张自由思想与个人独立,这种思想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李贽的思想主张对于当时的社会,以及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都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贽思想主张的重要性。一、李贽思想主张的背景 在明代,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被...

  • 15595169881儒家思想发展史
    从梦视�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2)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