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 高等 教育有些什么影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谈一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们老百姓影响比较大的有汽车、数码相机、化妆品和食品等。汽车方面,将取消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到13%。数码照相机及其零部件将执行零关税。化妆品方面,唇用、眼用化妆品及香粉将执行10%的最终约束税率,税率的下降将导值价格的大幅下降,我国的消费者将面对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便宜的商品。
以上是购买商品方面的实惠,总的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来说最直观的感受会有这样几个:第一,整个社会的开放意识、国际化意识、全球化意识增强了。我们会感觉到世界离我们不遥远了。我们会经常看到国外的乐团、球队、电影产品、国外的商品或服务来到我们中国老百姓周围,这是—个最直观的变化。第二,我们会感受到更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我们都会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竞争。这将给老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利益,服务的质量会变好,产品的价格会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因为进口商品的关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会有大幅度的下调,这是第二个最直观的感受。第三,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涉外的事务会越来越多。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说外语,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的钞票,因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在提高,中国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要开放,外国的银行金融机构要进入,它们在中国境内提供金融服务,这样一来,中国的老百姓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的产品和服务,老百姓面临的消费选择也会增多。第四,普通老百姓无论是出国做生意还是出国旅游,都会比过去变得更容易了。我们也要走出去,我们也要赚外国人的钱,普通老百姓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和准备。从这个意义和角度来看,普通老百姓会逐渐感受到自己正在成为世界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当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是渐进的,却是深刻的。这里所说的渐进,是指这种感受我们是慢慢体会到的。说这种感受相当深刻,是指人们会看到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同时就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总之,我们将要体会到的渐进而深刻的变化,其含义就在于此。

中国加入WTO的正效应: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增加中国在对外贸易双边及多边谈判中的主动权,减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配额的限制,使我国能够充分享受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世界贸易组织是建立在参与者一致基础上的契约安排,是一个拥有多边规则和纪律并且有相应的规则制订能力、争端解决机制与组织机构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民主主体。由于我国在该组织内的缺席,致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协议谈判中处于劣势,一些有竞争力、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的商品仍受配额的限制,面临退出国际市场的威胁,尽早加入世贸组织,就可以获得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权利,使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在进口发达国家的技术时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活动空间与主动权将大大拓宽和提高。
  (2)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促进我国各级政府更新理念、校正自身行为,规范市场游戏规则,提高行政水平和质量,有效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世界贸易组织的章程对申请加入国的经济制度属性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我国13年的申请谈判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制度全面创新的过程,市场化取向改革在政府放松管制而取得了阶段性巨大成效之后,初期改革的功效正在逐步消失,要使我国市场经济有质、有序、有向地演进,避免转型过程中因制度真空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及社会整体效益的大滑坡,政府创新就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使我国各级政府真正地体验和认知现代发达国家政府的运作规范,体验和认知现代文明社会的真正底蕴,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相信,我国政府治理框架的有效构建将在加入WTO后的不久全面展开,政府治理框架的实质性转变就是垂直展开国家法律体系的运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央政府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权威,有利于社会净化措施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可以明确限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政府治理框架的重构还可以促进政府理念的转变,使之与WTO所要求的市场精神相一致,从而推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政府理念偏重于对社会资源(包括政治权力、经济资源和生活要素)分配权的控制,其长期结果是模糊对社会公平概念的理解,使政策指向偏离促进旨在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性努力,并且过分强调对已有财富的“合理”配置,易导致投机活动(政治的和经济的)泛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有序和持续增长。因此,把政府理念创新的落脚点定位于重新设定社会游戏规则,变政府注重分配性努力为保障生产性努力,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切实保障在任何情况,生产性努力所带来的成果都能按契约精神的要求回归给生产者。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长期而言,可以重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增进我国企业在知识创新和应用体系中主导作用的提高。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主体,企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质量,关系到市场的成熟度。在我国传统模式的企业中,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其影响在长期内表现为产业水平普遍低下,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劳动力知识技能低下,高新技术产业化缺乏有效的微观支柱系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1978年以来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缺乏市场有效规则的社会中,企业内在的品质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贸组织成员国势必要求我国确保国内法律制度不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抵触。在此外部压力下,我国企业将在更开放的空间实现企业精神和理念的大转换。同时,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机制设计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各类服务型、监督型的市场中介机构也将进一步规范其行为,这一切都会促进我国企业的再生,而且市场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将会孕育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家选拔机制,并造就一支真正的企业家队伍,有效担负起推广知识传播、激励技术创新的职能,从而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我国加入WTO,会在服务贸易领域迅速改变经营面貌,活跃我国中介服务市场。更多地开放金融、保险、零售商业、航空和电讯业领域,可以改变我国企业在这些领域传统的非商业化经营模式和垄断市场的格局,从内部突破进行制度创新。1992年,上海率先开放寿险市场的积极效应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其积极功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险种的多样化和不断创新,促使国有保险机构转变经营理念,真正学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满足投保户现实需要的态度出发设计寿险品种,实现了保险的内在功能;二是理赔及时守信,诚信是保险公司的信条,这种信条着重表现在合同兑现到位和理赔及时、高效上,保护了投保人的利益;三是服务主动周到,结合中国人生活理念中“情—理—法”的思维特点,进行业务活动,使保险服务范围得以延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上述转变在西方国家经历了50年,而上海仅用了6年时间,足见对外开放服务市场功不可没。
  中国加入WTO在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负效应:
  (1)加入WTO可能会改变我国外贸顺差的格局,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短期看,加入WTO首先必须削减关税,取消出口退税补贴,开放国内市场,其中关税下调幅度最大的是消费品。我国人口众多,对消费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因国外同类消费品在质量、包装、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极易迅速占领我国消费品市场。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技术装备更新缓慢,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企业经营机制落后,在对等开放各自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产品短期内较难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由此可能发生贸易逆差,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
  (2)我国加入WTO,在短期内可能造成相当数量企业的倒闭,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加入WTO,我国政府首先要作出关税减让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的承诺。目前,与我国谈判的国家要求我国在农产品及化工产品进口上实施零关税。在整体协调关税方面,要求我国平均进口税从1992年的44.6%降至8.9%,其中,美国对我国4073项工业品提出关税要价,要求把这些工业品的平均关税降至6.9%,对我国的民族薄弱工业,如汽车工业的保护关税,要求控制在40%以下。目前,我国对35种商品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各谈判国均要求我国取消这些非关税壁垒。同较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成本较高,一旦取消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在制成品市场价格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会有一大批企业在短期内集中破产。取消贸易壁垒不同于前20多年改革开放中“三资”企业的登陆,“三资”企业登陆在排挤民族工业企业的同时还可吸纳大批劳动力,而取消贸易壁垒则是对外国商品直接开放国内市场,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并不能吸纳劳动力就业,因此,失业问题将在加入WTO后的一段时间更加突出。
  (3)加入WT0后,在短期内可能加剧我国股市的低迷和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困难。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先天不足,在外部力量强烈冲击下,效益会急剧下降。同时,必然影响到股市的走势。我国股市的问题是:①受政府干预较大,且政策又不连贯,致使股市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运行;②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且大部分股权不能流通;③股市规模较小;④证券公司规模较小并缺乏足够的自有资金;⑤市场游戏规则不健全,特别是股市的运作体制不健全,如股市没有套期保值功能。这将使我国证券行业在同具有雄厚实力和丰富经验的国外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总之,我国加入WTO后,在短期内会遭遇强大的冲击,如果我国企业和市场能在冲击中学会市场运作的经验和规则,通过短期退守而转入渐进出击,就能使我国企业的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应对入世的基本行动策略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入世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就是促使我国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改革发展为加入WTO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国民教育的规模、数量有很大发展,教育的质量、效益有明显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教育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又使我国教育还难以全面适应入世的普遍要求,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一点就是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机会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明显欠缺,所以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可能丢失部分教育市场,流失部分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其具体的行动策略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因此,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现代教育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产业,所以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力求用国民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就是我们加入WTO必须的并且是符合相关游戏规则的基本行动策略。这一行动策略既是从政治、文化斗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维护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从经济、市场竞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开发抢占教育市场的正确选择。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高层次、高质量教育机会明显不足。如果带着这一问题进入WTO,实际上是为国际资本和国外办学机构抢占我国教育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便利,将会使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陷于相当的被动。所以说,加入WTO使我们教育投入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紧迫。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因为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教育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也必须是一种国家行为,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也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吸引国内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目前国内巨大的民间资金在寻求投资方向,相当多的资金拥有者也十分看好教育市场,这里欠缺的只是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对教育投资利益的明确保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道理指明了我国教育加入WTO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的行动策略。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先于国外资本和办学机构抢占必要的教育市场,才有可能在愈加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面对加入WTO的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和办学机构普遍期待着教育的宏观管理对此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目前仍发挥重要作用的计划调控,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高等学校招生指标的计划调控。因为高等教育将是国外办学机构谋求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已有充分的表现。毫无疑问,为了保证国民高等教育有序、规范、按比例的发展,计划调控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但这种计划调控如果用之失当,施之过紧,就会对高等教育发展活力构成制约,对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仍然是一个卖方市场的客观事实,考虑到加入WTO后国外办学机构将更大规模进入我国并且不受我国计划调控的直接制约,从而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对国民高等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使地方和高等学校能够更为自主地参与国际性竞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是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已初步形成,但还需要经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这里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更多地集中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质量保障和行为规范,而进一步放松对规模与数量的计划调控,特别是适当放开对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控制,使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少发达地区和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事实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招生计划应该是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统筹管理和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还普遍期待着更为充分的自主,而加入WTO则使这种期待变得更为迫切。当然也有人担心,进一步放开招生计划控制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更快发展,这或许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应该说这种担心有充分的依据,但问题是如果国外办学机构一旦获准大规模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国民从国内教育机构得不到的教育机会就会由此得到满足,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也是一种必然。所以,进一步放开中央的对高等学校招生的计划控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WTO挑战应该考虑的行动策略之一。
  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要求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和某些艰苦行业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把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统筹权逐渐交给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直属高校在招生计划方面的权限,逐步实现学校招生计划自主。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确定生师比、检查办学条件、规定收费标准、评估办学质量和增减财政拨款等途径对招生计划进行间接调控。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这些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应注意到,我国民办教育目前的生存与发展又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其宏观管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民办教育在整体上还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不争的事实。而加入WTO意味着民办教育必须直接面对更为广泛深刻的国际性竞争,从而这会进一步加剧民办教育已经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可以预料,我国教育市场一旦大幅度对外开放,民办教育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和影响,相当一部分民办高中和高等教育机构将难以继续生存发展,因为这些学校在国内竞争中就已经处于明显的弱势,还缺乏起码的国际竞争力。有理由认为,施之过紧的政策性限制和缺乏有效的鼓励支持措施是民办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这一科学思想还没有真正全面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还没有产生人们所广泛期待的实践效益。加入WTO要求我们要尽快系统思考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从整体上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基本的政策措施上看,核心的问题是早已明确规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远没有得到落实。其主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所以不为公众所认同。显然,在国家文凭的体制下,一所学校如果不具有国家认可的发怔资格,其生存发展就缺乏基础性条件,其招生、毕业生就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而受到全面的制约。应该承认,一定的办学水平与质量是获取上述资格的前提。但是否还应该看到,这种资格也是学校发展事业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条件。考虑到WTO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这个角度思考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维系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使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确实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其二是民办学校还没享有必要的公共性教育资源。按照现有的宏观政策,民办学校基本上得不到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其招生、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职工聘用都受到户口指标、职称评审资格等方面的政策性限制,政府开发整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也极不充分。有理由认为,这一切都还带有某种程度的计划体制的痕迹,对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制约。考虑到民办教育也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客观事实,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民办或私立教育的通常做法与成功经验,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使民办教育享有必要的公共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以利于民办教育积极迎接WTO带来的严峻挑战。
  四、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增强国民教育的综合实力。
  教育的质量效益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教育的国际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质量效益的竞争。加入WTO以后,各国教育的质量效益就有机会进行直接比较,会按照国际标准受到严格的检验,所谓挑战也主要反映在这里。所以,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予以充分保证,视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予以切实落实。如果我们的教育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则不仅能牢牢地吸引和扩大发展国内的服务对象,并且还有可能进军国外的教育市场。所以说,持续不断地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是迎接WTO挑战最基本、最有效的行动策略。明确这一点,对于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对于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办学思路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生源、课程、教材、师资、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等广泛的领域。《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两个跨世纪的重要文献,其核心的历史价值,就是使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转向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内部,落实课程、教材、师资等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也就是说,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战略已经明确,目前重要的问题是抓紧落实。针对加入WTO以后我国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直面国际性竞争的格局,我们在全面实施质量效益战略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抓好一些焦点性的专项工作。这里择其要点:一是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加强。这类学校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普遍存在,其特点是生源困难、经费短缺、条件落后、师资不稳,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宏观政策对其加以改造和加强,这些学校不可能经受住国外办学机构的直接冲击。二是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教育管理的系统改革,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效却不十分理想。学生学得很苦,家长不堪精神重负仍是普遍现象,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留学低龄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应该充分肯定和珍惜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长处,但也切不可低估国外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允许国外办学机构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他们的这种竞争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三是尽快改变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窘迫境地。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这些年来其生存与发展却日益艰难。完不成招生计划已不是个别现象,新生不到校报到就学的比例逐年递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规格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而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而大量资料表明,北美和欧洲在这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竞争优势。所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加入WTO后将使我国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陷于更为困难的境地。

影响: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民办教育。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应对入世的基本行动策略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入世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就是促使我国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改革发展为加入WTO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国民教育的规模、数量有很大发展,教育的质量、效益有明显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教育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又使我国教育还难以全面适应入世的普遍要求,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一点就是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机会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明显欠缺,所以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可能丢失部分教育市场,流失部分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其具体的行动策略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因此,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现代教育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产业,所以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力求用国民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就是我们加入WTO必须的并且是符合相关游戏规则的基本行动策略。这一行动策略既是从政治、文化斗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维护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从经济、市场竞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开发抢占教育市场的正确选择。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高层次、高质量教育机会明显不足。如果带着这一问题进入WTO,实际上是为国际资本和国外办学机构抢占我国教育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便利,将会使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陷于相当的被动。所以说,加入WTO使我们教育投入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紧迫。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因为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教育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也必须是一种国家行为,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也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吸引国内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目前国内巨大的民间资金在寻求投资方向,相当多的资金拥有者也十分看好教育市场,这里欠缺的只是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对教育投资利益的明确保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道理指明了我国教育加入WTO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的行动策略。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先于国外资本和办学机构抢占必要的教育市场,才有可能在愈加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面对加入WTO的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和办学机构普遍期待着教育的宏观管理对此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目前仍发挥重要作用的计划调控,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高等学校招生指标的计划调控。因为高等教育将是国外办学机构谋求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已有充分的表现。毫无疑问,为了保证国民高等教育有序、规范、按比例的发展,计划调控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但这种计划调控如果用之失当,施之过紧,就会对高等教育发展活力构成制约,对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仍然是一个卖方市场的客观事实,考虑到加入WTO后国外办学机构将更大规模进入我国并且不受我国计划调控的直接制约,从而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对国民高等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使地方和高等学校能够更为自主地参与国际性竞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是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已初步形成,但还需要经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这里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更多地集中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质量保障和行为规范,而进一步放松对规模与数量的计划调控,特别是适当放开对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控制,使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少发达地区和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事实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招生计划应该是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统筹管理和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还普遍期待着更为充分的自主,而加入WTO则使这种期待变得更为迫切。当然也有人担心,进一步放开招生计划控制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更快发展,这或许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应该说这种担心有充分的依据,但问题是如果国外办学机构一旦获准大规模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国民从国内教育机构得不到的教育机会就会由此得到满足,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也是一种必然。所以,进一步放开中央的对高等学校招生的计划控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WTO挑战应该考虑的行动策略之一。
  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要求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和某些艰苦行业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把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统筹权逐渐交给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直属高校在招生计划方面的权限,逐步实现学校招生计划自主。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确定生师比、检查办学条件、规定收费标准、评估办学质量和增减财政拨款等途径对招生计划进行间接调控。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这些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应注意到,我国民办教育目前的生存与发展又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其宏观管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民办教育在整体上还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不争的事实。而加入WTO意味着民办教育必须直接面对更为广泛深刻的国际性竞争,从而这会进一步加剧民办教育已经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可以预料,我国教育市场一旦大幅度对外开放,民办教育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和影响,相当一部分民办高中和高等教育机构将难以继续生存发展,因为这些学校在国内竞争中就已经处于明显的弱势,还缺乏起码的国际竞争力。有理由认为,施之过紧的政策性限制和缺乏有效的鼓励支持措施是民办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这一科学思想还没有真正全面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还没有产生人们所广泛期待的实践效益。加入WTO要求我们要尽快系统思考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从整体上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基本的政策措施上看,核心的问题是早已明确规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远没有得到落实。其主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所以不为公众所认同。显然,在国家文凭的体制下,一所学校如果不具有国家认可的发怔资格,其生存发展就缺乏基础性条件,其招生、毕业生就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而受到全面的制约。应该承认,一定的办学水平与质量是获取上述资格的前提。但是否还应该看到,这种资格也是学校发展事业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条件。考虑到WTO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这个角度思考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维系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使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确实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其二是民办学校还没享有必要的公共性教育资源。按照现有的宏观政策,民办学校基本上得不到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其招生、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职工聘用都受到户口指标、职称评审资格等方面的政策性限制,政府开发整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也极不充分。有理由认为,这一切都还带有某种程度的计划体制的痕迹,对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制约。考虑到民办教育也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客观事实,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民办或私立教育的通常做法与成功经验,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使民办教育享有必要的公共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以利于民办教育积极迎接WTO带来的严峻挑战。
  四、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增强国民教育的综合实力。
  教育的质量效益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教育的国际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质量效益的竞争。加入WTO以后,各国教育的质量效益就有机会进行直接比较,会按照国际标准受到严格的检验,所谓挑战也主要反映在这里。所以,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予以充分保证,视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予以切实落实。如果我们的教育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则不仅能牢牢地吸引和扩大发展国内的服务对象,并且还有可能进军国外的教育市场。所以说,持续不断地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是迎接WTO挑战最基本、最有效的行动策略。明确这一点,对于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对于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办学思路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生源、课程、教材、师资、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等广泛的领域。《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两个跨世纪的重要文献,其核心的历史价值,就是使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转向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内部,落实课程、教材、师资等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也就是说,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战略已经明确,目前重要的问题是抓紧落实。针对加入WTO以后我国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直面国际性竞争的格局,我们在全面实施质量效益战略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抓好一些焦点性的专项工作。这里择其要点:一是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加强。这类学校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普遍存在,其特点是生源困难、经费短缺、条件落后、师资不稳,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宏观政策对其加以改造和加强,这些学校不可能经受住国外办学机构的直接冲击。二是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教育管理的系统改革,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效却不十分理想。学生学得很苦,家长不堪精神重负仍是普遍现象,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留学低龄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应该充分肯定和珍惜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长处,但也切不可低估国外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允许国外办学机构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他们的这种竞争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三是尽快改变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窘迫境地。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这些年来其生存与发展却日益艰难。完不成招生计划已不是个别现象,新生不到校报到就学的比例逐年递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规格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而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而大量资料表明,北美和欧洲在这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竞争优势。所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加入WTO后将使我国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陷于更为困难的境地。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国教育市场对国外封闭的状况将被打破。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各国间在教育领域包括高等教育领域的服务交往会增多,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数量会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的市场将更加开放。
2、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国加人WTO后,要想参与高端市场竞争,就要靠教育、科技、人才特别是要靠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蓝,就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构。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后,外来文化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心理上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浮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创新的前提下再加强。

外语的比重会增大,高考的形式将必然会越来越国际化,应试成分应该会变少吧……

加入世贸 是改革开放影响各个行业深度化加深的问题,并不一定是有什么具体的方面

国际化 开放化 深度加深

则 教材国际化 制度国际化 。。。各个方面

竞争也会加剧 促进人才的出现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 高等 教育有些什么影响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