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诸葛亮为什么又输于曹操?深层的根源在哪里?

来自:学习机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刘备有了诸葛亮,为什么还赢不了曹操?~

刘备要没有诸葛亮,早就被别人灭了,哪还有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的智囊团号称108人,其中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个个足智多谋,刘备哪里能比啊!

三国时期两个具有扭乾坤转风云才华的人物,一个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一个是人誉凤雏的庞统。当时有一种说法,卧龙与凤雏,此二人得一人便得天下。孙、刘、曹三方都竭力想得到这二人。刘备把两人都得了。

刘备既得诸葛亮,又得庞统,因何却没能得天下?

刘备貌似胸怀平天下大志,为人宽厚仗义仁慈,做事百折不回锲而不舍;其实他完全不具备君临天下的宏才大略,又无防身御敌的高强武艺,他只会搞个人恩怨,安抚下属,四面讨好,甚至玩弄权术,既不懂何为大义,又不会使用人才,他不过是一重小德的平庸之辈。

赵子龙单枪匹马,力战数万曹军,冒死保护阿斗杀出重围。刘备不以此重赏赵子龙之大义和英勇,本早已心急如焚,当面却故意把阿斗掷于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似乎他把赵子龙看得比阿斗更重,让赵子龙感恩涕零,玩个人恩怨的把戏。

直至临终,他对为立国大业忠心耿耿、沤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还玩感情游戏,说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帮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他明知诸葛亮不可能违背天理做这种大逆不道的篡位勾当,却故意要以此相许,吓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叩头流血。”刘备这才放心地再向众官发话,“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且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独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前后变化,可见其心胸。

何为小德?何为大德?曹刿对齐庄公的那番话,已十分透彻。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条件作战。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庄公以为,衣食之类的养生物品,不独自享用,一定分给别人,这样就一定得民心。曹刿告诉他,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让天下人都得到,这不会得到民心的。

大凡掌权者,或企业之主,或公司老总,或一乡、一县、一市、一省,乃至一国的官员,无不怀出人头地,创业绩、霸天下之心愿。然切不可效仿刘备,靠小恩小惠,个人感情投资来支撑自己的事业,能笼络一点人心,但不可能把民众的心凝聚到一起。惟以百姓平等之心,置身于民,为民谋事,为民造福,才为大德,方可得民心而成就大业。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实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年时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能顺利拿下汉中,和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孙权的私心坏了大好局面,趁关羽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破坏了孙刘联盟。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胜利,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地理形势。但实质上是吴蜀两败俱伤的一场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局势,曹魏确立了相对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政治上几乎都很清廉,但很少是一流的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和李严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少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诸葛亮和刘备都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是凉州人。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土著的人才,这不仅造成后期人才的缺乏,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很深的矛盾。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但也是个庸才。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增援,那样邓艾的军队被夹击就很危险了。可惜他当时建功心切,贸然出兵,结果是全军覆没。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7、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啊。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

8、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的大将军。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他一直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战术布置上的严重失误。汉中是益州的重要门户,所谓无汉中就无益州,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自公元219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10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可是在姜维掌握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如果把敌人引入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而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拉到西北的沓中屯田,结果是由于兵力悬殊城门大开,钟会能够迅速的占领汉中,造成了蜀汉在这次战役中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多年,现在相对东吴和蜀汉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的实力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没输给曹操啊 开始诸葛亮出山那时候 那是刘备势力太弱了 几千步兵 加上大批移民 跟曹操几万几十万大军比 根本打不过 也没法打 只能撤 那情况和红军长征时情况类似 是战略大转移 后来刘备亲自率军攻打定军山 把曹操打出汉中 那就是大大的一场大胜仗啊 再后来关羽失荆洲 那是关羽的问题 主要还是孙权干的好事 不然应该会继续对峙的 再以后曹操就死了 是司马家对抗蜀国 蜀国本来就实力有限 事实上诸葛亮确实不是打仗的天才 他是治国的能手 诸葛亮死后就更不行了 越打越完蛋了 但是魏国越来越壮大 最后被灭是必然的事

直接原因是:关羽死的太早,主要他不该得罪东吴,"吾虎女安嫁犬(孙权的权)子乎"这样不仅他死了,而且张飞也因为他报仇也死,再后刘备伐吴失败也死了,造成西蜀军事势力和经济势力严重削弱并北伐魏战略要地荆州没了.
这个都与诸葛亮有关.他不识人,荆州要精细的赵云守,估计一定不会失去;明明知道张飞的性格偏偏张飞回了成都又离开不让人看着他;刘备这边赵云都劝主子了,他却不坑声.
到后来估计也是因为这个事情,西出祁山好象好几次都要安顿下来发展经济并古语说好”西蜀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说明了西蜀军事势力和经济势力都不是很好,所以孔明一直很谨慎,也许哪个时候采用魏延冒进的方法就有效了.
深层原因:西蜀军事势力和经济势力都不是很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我想这有好几方面的原因:
一)首先曹操的地领土大于刘备,同时经济实力也大于刘备.这不是因为有了诸葛亮就能改变的.
二)曹操后继有人,至少不向刘禅那样留下乐不思蜀的千年笑柄.
三)诸葛亮用兵,在关键时候失误.如失街亭.

三国志刘备传末尾有句话,大意是先主有高祖之风,然其智力不逮(即不如)魏武,是以基业亦狭,说明从个人能力上讲,刘备不如曹操
世说新语也有载曹操问韩嵩的话,韩嵩说刘备若居中原,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使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同样说明刘备能力有限


刘备得诸葛亮为什么又输于曹操?深层的根源在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 17094274089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做主公?为什么不去投靠孙权和曹操呢?
    莘宁和而孙权的势力在浙江、南京这一代,所以也没有涉及到荆州。并且孙权势力和刘表势力是敌对势力,所以孙权更不可能去挖诸葛亮。唯独刘备,刚刚好在荆州,又刚刚好离诸葛亮的住处很近,真是得天独厚!所以后来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原因二:刘备需要诸葛亮,曹操和孙权更不需要诸葛亮 刘备遇见诸葛亮...

  • 17094274089刘备有了诸葛亮,为什么还赢不了曹操?
    莘宁和刘备要没有诸葛亮,早就被别人灭了,哪还有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的智囊团号称108人,其中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

  • 17094274089诸葛亮和庞统得一可安天下,二人同时辅佐刘备,为什么他最终也没赢得天下...
    莘宁和其实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如果想要统一天下,必须同时具备多个条件才可以,不仅要有人才,还要有时机和百姓的支持,但是当时的蜀国并不具备条件,首先在刘备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先机,那个时候曹操已经提前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握了国家的多数资源,而且在兵力上远优于刘备。再者来说,刘备在...

  • 17094274089曹操和刘备相比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不选曹操
    莘宁和其实诸葛亮是一个特别庸俗的人,他和很多人一样希望自己过着更好的生活,所以才被当时的人取笑称诸葛亮心高气傲,但事实上诸葛亮内心中投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他投的就是修身或者是治国等,而诸葛亮的人生,似乎就像古代的先贤一样,一直学习的儒学之道。二、为何不选择跟随曹操 据说少年时候的诸葛亮...

  • 17094274089恭喜你刘备为什么会输给曹操?本将是肱股之臣却被推给了曹操
    莘宁和现在来说说刘备人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刘备邀请诸葛亮辅佐自己,也正是这一事件的圆满完成,让刘备有了进入人生辉煌期的机会。我们不得不承认刘备在用人这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比如刘备对关羽、张飞的才能都有体现,但最后刘备因为没有成功把握住本该属于他的才能,没能和曹操抗衡。第一个是田豫。...

  • 17094274089曹操实力远高于刘备,为什么诸葛亮反而选择实力较差的刘备辅佐?
    莘宁和他不仅能够做到礼贤下士,而且对诸葛亮还非常的尊重。在刘备身边做事,诸葛亮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而不用相互猜疑。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的很多计谋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只有完全信任才会能够让他的计策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我觉得诸葛亮选择刘备没有错。如果诸葛亮去了曹操的阵营,我担心他...

  • 17094274089诸葛亮为何选择辅佐刘备,而非曹操孙权?
    莘宁和首先还是因为刘备这个人给足了诸葛亮面子,所以诸葛亮会选择投靠刘备。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或者孙权?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我想诸葛亮可能在早期的时候还是考虑过投奔曹操的,因为当时曹操的名望肯定是要超过刘备的。但是曹操在后来的名声可能就发生了变化,曹操在...

  • 17094274089有五虎上将和顶级谋士诸葛亮的刘备,为何打不过曹操孙权?
    莘宁和但是《三国演义》全文中,吴国的事迹描述最少,蜀国和魏国事迹描述差不多一样多,在人物描述方面,很明显蜀国人物描述更加细腻,因此古梁镛认为,《三国演义》带有浓厚的作者主观思想。抛开《三国演义》不谈,刘备有五虎将和诸葛亮,为什么依然干不过曹操和孙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两部分来看。下面,古梁镛...

  • 17094274089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投奔曹操,而选择了最弱的刘备呢?
    莘宁和在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的最强王者。按常理说,良禽择木而栖,作为谋士要选择就要最强的曹操,建功立业。那么,诸葛亮为何不选择投奔曹操,而是选择了一无所有的刘备呢?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是诸葛家的一个惊天大布局,不得不佩服诸葛家的大智慧,但最终因为他的存在,而出现了...

  • 17094274089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而不是曹操或者孙权呢?
    莘宁和对此,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诸葛亮为何会选择刘备,而不选择帮助曹操呢?对此,且听小编慢慢道来。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今天的山东临沂境内。3岁丧母,8岁丧父,然后跟着叔叔东走西奔。在他12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一件相当悲惨的事情。当时的一代枭雄曹操,把徐州城给屠杀了个干干净净,鸡犬不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