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的由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弥勒佛是何来历?~

【弥勒尊佛】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注维摩经一曰:“什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净名疏五曰:“言弥勒者,有云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无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 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于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 慧苑音义下曰:“弥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为慈氏也。” 慧琳音义十四曰:“弥帝隶,古云弥勒,皆讹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 西域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 在密教,胎藏界之弥勒,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之弥勒在贤劫十六尊中,坐于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以三会的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弥勒佛代表什么?提到弥勒佛代表什么,可能大家都直到弥勒佛是佛教中的一尊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是未来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在未来的世界里会降生人间,渡劫成佛。但是要说他究竟代表这什么,可能许多人就不太了解了。弥勒佛代表着人们对未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弥勒佛的寓意
提到弥勒佛,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大家经常佩戴在身上的一尊佛像,它盘腿而坐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很亲切的样子。那么弥勒佛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弥勒佛的寓意里面最重要的是他代表着一种乐观、积极向上,遇到事情要有一种容忍的态度,要学会宽容他人,还要有一种慈悲为怀的心态。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者,弥勒佛虽然被称为佛,可是实际上却是菩萨,他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将在未来的世界里降生,成为佛。弥勒佛慈悲为怀,一直都是有慈悲心的人的好榜样,无论别人对他做了什么事情,他总是笑呵呵的,即使受到别人的嘲笑戏弄,他一直不变,对世人总是那么的宽容。
他对众生皆是忍辱,这是一个佛教中人必须具备的品格,他为了挽救众生还挖去可自己的双眼,可是即使这样,也没能让众生满意,还总是对弥勒佛冷嘲热讽的,但是弥勒佛也没有因此而怨怼百姓。他待人宽容,面对别的对他的辱骂,他没有以牙还牙的再骂回去,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劝导他人,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且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忏悔。他总是乐观的去想事情,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不乐观一点呢。
弥勒佛正是用这样的态度最后得到了认同,也普度了众生。弥勒佛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不要凡事斤斤计较,伤人伤己。

弥勒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净名疏五曰:“言弥勒者,有云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无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
  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弥勒将来乃是一尊福佛,他降世的那个时期,地球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其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会生各式各样的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著;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少许污浊不净,人欲大小便溺,地厕自开,便后自合。地上多产各类宝物,随手可拾,人拾宝石于手中玩赏,会说:听说过去劫时(大概是指我们现在劫),人为财宝,互相伤害,系闭牢狱,受诸苦恼,如今此宝,如同瓦石,无人守护,真是一个清平世界。那时世界虽有若干小国,而只有一个大国统一,在此地球上,有宽广四百万里的大平原,四大海水,各据一方,有大都城,名鸡头城,东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广,人民众多,街道整齐,空中有龙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泽,昼则晴和。城中有罗刹众,名叫叶华,于深夜出现,为人类服务,除去秽恶,打扫清洁,又以香水遍洒于地,非常香净。龙神鬼类,都为人类工作,但绝对不须祭拜,那时世间已无迷信拜拜之事。天时地利,人民和顺,鬼神拥护,感生了一位转轮圣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鸡头城,对于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臣宝、守藏臣宝等,以镇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极其自由,逍遥自在,平等安乐。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为验”。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负一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还常把布袋中化缘来的什物一古脑儿倾倒于地,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后梁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宋崇宁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昙振为他建阁塑像。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将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造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像,所雕的弥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名,梵文叫maitreya,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李姓?不详,要说弥勒化身,布袋和尚,世人也不知其姓氏啊,只知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要说跟“李”能搭上边的,就属武则天了。武则天运用佛教的化身转生理论,说自己就是弥勒佛下凡。武则天用弥勒,构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孙,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理论基础。仅此而已啊!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就姓弥勒,Maitreya,意译为慈,所以又称慈氏菩萨,名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另外也有一说是姓阿逸多名弥勒。

弥勒佛的由来  按照佛经的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不过中国寺院正门供奉的大肚弥勒,则是五代时布袋和尚的塑像。这个和尚心胸豁达,身体肥胖,言语随便,常常背着木棒,棒上吊一个口袋,在街市中行乞,面带喜容,人们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他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圆寂,留有一偈: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后人把他当做弥勒化身,可见佛教传入中国后是经过一些改造的。现在我国境内的佛教是本土化了的佛教,许多内容是中国佛门独有的。

大肚弥勒佛是中国历史上却有其人的一尊佛,是五代时期人,生于浙江奉化,原名契此,号长汀子,出家于奉化岳林寺。他身躯肥胖,常肩搭一布口袋,他极为珍惜粮食,看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捡入布袋,用以施舍穷人,人称“布袋和尚”。常见的大肚弥勒佛像大都是圆头大耳、袒胸开怀、笑容满面的,后人则根据他独特的笑容和开怀的大肚,在各处供有大肚弥勒佛像的寺庙里题写出许多妙趣横生、饱含深意的楹联。

弥勒讲述
此论为无著经由禅定,上升至兜率天亲自从学于弥勒菩萨,从弥勒处得到此论并传述后世。梵名 Yogacarabhumi,略称瑜伽论。为瑜伽行学派的基本论书,亦为法相唯识宗最重要的典籍。内容记录作者闻弥勒自兜率天降至中天竺阿逾陀国之讲堂说法之经过,其中详述瑜伽行的观法,主张客观对象乃人类根本心识的阿赖耶识所假现之现象,须远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等对立之观念,始能悟入中道,为研究小乘与大乘佛教思想之一大宝库。
释名
《瑜伽》一卷五页云「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为瑜伽师地。」
《瑜伽释》八页云:「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故;名瑜伽师。或诸如来、证瑜伽满;随其所应,持此瑜伽、调化一切圣弟子等,令其次第修正行故;名瑜伽师。地、谓境界、所依、所行,或所摄义。是瑜伽师所行境界,故名为地。如龙马地。唯此中行;不出外故。或瑜伽师、依此处所,增长白法;故名为地。如稼穑地。或瑜伽师地所摄智、依此现行,依此增长;故名为地。如珍宝地。或瑜伽师、行在此中、受用白法;故名为地。如牛王地。或诸如来、名瑜伽师。平等智等、行在一切无戏论界无住涅盘瑜伽中故。是彼所摄,故名为地。或十七地、摄属一切瑜伽师故。如国王地。是故说名瑜伽师地。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欲令证得瑜伽师地而说此论,故以为名。如对法论。或复此论、无倒辩说瑜伽师地,故以为称。如十地称。或复此论、依止此地,故以为号。如水陆花。由是论名瑜伽师地。」
瑜伽意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以其“一切并有方便善巧相应义故,亦即相应”,即是在禅定修行中,心境相应。所谓瑜伽行,就是修行种种禅定观行,其中最常用者,为小乘部派所修之数息观与不净观。
瑜伽师即是自作修行乃至讲述传授瑜伽诸法之师。总括来说,“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地,以瑜伽师用一切法为依缘故”,也就是说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用来修行、观行乃至讲述传授的依止,修习种种观行的佛教僧侣,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前身。谢谢。


弥勒佛的由来视频

相关评论:
  • 13127854334弥勒佛的由来
    荣俭樊弥勒佛的概念源于古印度佛教经典。在佛教中,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并且被预言为未来的佛。传说中,弥勒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继承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任佛主。其慈悲和智慧的形象深受人们的敬仰。三、弥勒信仰的发展 随着佛教的传播,弥勒信仰逐渐普及。弥勒被信仰为未来佛的形象深入人...

  • 13127854334弥勒佛的由来
    荣俭樊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

  • 13127854334玉雕弥勒佛寓意我们都知道,它的由来呢?
    荣俭樊弥勒佛又称米勒尊佛,即未来佛。弥勒出生在一个富贵人家,后来出家为佛,拜释迦牟尼为师。弥勒一向喜好穿着。相传国王曾经制成一件非常华丽的袈裟,国王把袈裟用来供佛,佛将其赐予忠比丘,大家都不敢接受这华丽的袈裟,只有弥勒接受了它,并将它每天都穿在身上,大家看到,都纷纷告诉他,让他不要太在意...

  • 13127854334弥勒崇拜始于唐朝那个宗派
    荣俭樊弥勒崇拜始于唐朝回鹘,完善于佛教法相宗。弥勒菩萨由来:弥勒,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未来娑婆世界教主(即未来佛)。弥勒,菩萨名,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是常见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为慈爱。亦译 “ 弥帝隶 ”“梅呾利耶”“ 梅低梨 ”“ ...

  • 13127854334弥勒佛的由来
    荣俭樊弥勒佛,即未来佛,梵文名Maitreya,源自Ireya的音译,又名弥帝隶、梅低梨等,以其慈祥的特性被尊称为慈氏菩萨。据说,他出生于南天竺婆罗门世家,是释迦牟尼如来的继承者,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在释迦牟尼入灭后,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度过了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最终降临人间,在...

  • 13127854334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是怎么由来的?
    荣俭樊弥勒菩萨,在释迦世尊尚未示寂之前就回到自己的家园,在原来他出生的地方结跏趺坐入灭,当时身现紫金色,光明艳丽,世所罕见,舍此色身,乃上升兜率陀天。兜率就是知足的意思,生在此天的天众对于五欲之乐皆能满足。可是弥勒菩萨在天宫是当教主,度化天界众生,不是贪图享受天福。兜率依空而居,在此天...

  • 13127854334弥勒佛的由来
    荣俭樊弥勒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

  • 13127854334弥勒历史由来
    荣俭樊弥勒佛,原名阿逸多,以其慈心和智慧在民间广受信奉。他出生于古印度,与释迦牟尼同代,预言将在释迦佛灭度后下生人间,成为未来佛。我国对弥勒的信仰历史悠久,从西秦时期的壁画到五代、宋的佛像,弥勒的形象逐渐丰富多样。特别是弥勒下生的信仰,自北魏开始流行,弥勒寺就是这种信仰的体现,其规模...

  • 13127854334阿逸多成佛是什么?
    荣俭樊关于慈氏的由来,在弥勒菩萨往昔为仙人的时候。当时有一尊佛出世教化众生,那是古弥勒佛,也叫弥勒佛。古弥勒佛教给这个仙人修习慈三昧经,弥勒菩萨就发愿愿我以后成佛也叫弥勒。并且要制诸弟子绝对不可以吃肉。虽然说释迦如来的教法没有讲吃肉是根本戒,但是作为大乘发心人还是要尽量不吃。

  • 13127854334弥勒佛有多少种名字?
    荣俭樊佛,全称佛陀。弥勒佛只是一佛而已,虽然叫法不一样,可是都是指同一个佛。弥勒佛又叫笑口常开佛,其实根源由来是这样的:弥勒菩萨下界化身布袋和尚寓意装进世间烦恼,飞升后功德圆满则化为弥勒佛是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