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韩非子》,巜吕氏春秋》是怎样的书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吕氏春秋是怎样的一本书~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2、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3、《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6]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绝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吕不韦(?~公元前235年), 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巨商,因帮助秦始皇的父亲子楚继承秦国王位,被任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秦始皇继位后,尊他为相国,号称“仲父”。秦始皇十年被免职,十二年自杀。《吕氏春秋》全书体例划一,篇与篇之间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与分工,表明它是按统一的计划有组织地编写的。全书的序文《序意》篇叙述著作大旨的部分冠有“文信侯曰四字,表明书中贯彻了吕不韦的思想文化观念及政治主张。战国末期政治上统一的趋势加强,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今人眼光衡量,《吕氏春秋》一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它对各家学说实际上是有所吸收,有所扬弃,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步和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内容。因而它是“杂而不杂”,宗旨明确。《吕氏春秋》明确声明它是“集腋成袭”。不管哪家哪派,只要是好的思想都要综合进来。而这正是黄老道家的优点。《用众》篇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吕氏春秋》对先秦各家各派着重审视其优长,偏重于汲取其精粹,力图超出门户之见,它说:“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责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入者,皆天下之豪士也。”由于《吕氏春秋》有这种兼容并包的眼光,故能取精用宏,融汇百家。吕氏春秋很可能是刘向伪造的,原因如下:

  1. 吕氏春秋很多篇章标题都和刘向写的《说苑》《新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新序》 中的 "节士"和《吕氏春秋》的“士节” 和《说苑》中的“立节” ,气节观念在不同的三本书中集中大量地重合,不得不让人引起怀疑,说苑的文章风格是每一卷卷首开门见山地点明一些义理,这跟《吕氏春秋》的文风又是惊人的相似。

  2. 吕不韦如果想写一部匡合古今的书,为秦国统一做理论基础,不可能讨论一些士人的操守这类平民问题,而应该讨论秦国的立法,制度,这是中学生都懂的常识。而刘向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汉朝统治发生危机的时候,汉宣帝对匈奴用兵,战争重担压在民众身上,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激化,急需一个汉朝的代言人做媒体宣传提倡仁义礼智,稳固统治,在思想文化上面挟制人民。

  3. 最大的疑点是《吕氏春秋》里面竟然夹杂了《礼记》《乐记》这些内容,而且是毫无技术含量的照抄,而刘向正是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很明显有90%的可能性是刘向编辑过的。

  4.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留下来的著作少之又少,再加上吕不韦后来被贬黜,怎么可能将他写的东西流传下来!高似孙《子略》:"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指刘向)笔,采撷不遗,至其正纪纲,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监者,尽在此书,固未免推崇己甚,要其推明古训,以衷之于道德仁义......。又唐代刘知几《史通 杂说下》也发现刘向之言 皆广陈虚事,多构伪辞,非其识不周而才不足,盖以世人多可欺固也......其故为异说,以惑后来,则过之尤甚者矣。刘向通过伪造虚构古人的事迹来做为自己思想成立的根据。

关于上面的吕氏春秋是刘向伪造的最大的硬伤是:比刘向早出生了几十年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可见《吕览》也就是《吕氏春秋》至少在刘向出生的几十年前就已被世人知晓!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吕览》确实是吕不韦集合门客所编,只不过没流传下来,今本的《吕氏春秋》已被后世学者篡改得面目全非,但不管怎么说,《吕氏春秋》里的一些管理思想和忠贞不二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都是值得当今浮躁的世界学习履行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又说,秦王(即秦始皇)读《孤愤》、《五蠹》等篇,极为赞赏。西汉刘向校书,定《韩子》为五十五篇。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以及一整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他还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用法家的观点解释《老子》,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五蠹》把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认为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发生变化,复古的主张是行不通的;《显学》则记述了先秦儒、墨显学分化斗争的情况,认为“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主张禁止一切互相矛盾的学说,定法家的学说于一尊。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巜韩非子》,巜吕氏春秋》是怎样的书视频

相关评论:
  • 13658756428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是怎样的?
    牧江超答:先秦著作《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两汉的《淮南子》、《说文解字》等都对此作过生动的记载。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想把当时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但苦于缺乏可记录人们言辞的文字,记录工作难于进行,为此他产生了创制文字的念头。一天,他看鸟兽的脚印留在地上,清晰可辨,特征明显,...

  • 13658756428墨子简介孔子简介韩非子简介庄子简介
    牧江超答: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旧题墨翟著,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按...

  • 13658756428评价下每个先秦诸子
    牧江超答: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

  • 13658756428《吕氏春秋》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牧江超答:《吕氏春秋》全书均以论说为主,不仅思想上兼收并蓄,艺术也是博采众家之长。诸子散文善于以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思想,《吕氏春秋》也不例外。据统计,《吕氏春秋》中的寓言故事有300篇之多。这些寓言故事的组织形式,与《庄子》,特别与《韩非子》的“储说”相似。不少文章中寓言故事占了大...

  • 13658756428什么标志着先秦说理文的成熟和发展呢?
    牧江超答:这一阶段的说理散文代表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书中的文章多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篇专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荀子》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辩博喻,反复论证;造...

  • 13658756428“一字千金”:《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一次政治斗争和历史遗产你怎么看呢...
    牧江超答:一字千金 于是,吕不韦就决定组织一批人,编写出对整个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具有高度总结、升华的著作。虽然具体事情不是他干的,但是书的作者一定是他,此书便是《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也是吕不韦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吕不韦希望改革秦律,为了慢慢适应为统一天下的律法,减轻整个秦国的...

  • 13658756428《先秦两汉散文专题》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牧江超答: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左传》中的民本思想主要...

  • 13658756428《吕氏春秋》认为君道应该怎么样
    牧江超答:因此《吕氏春秋》所说的“利而勿利”,无疑有着道家学说的浓厚影响。《恃君》篇是从君道出于利群的角度来论说“利而物利章”的君道主张,“利而勿利”因此成了君主救民之溺的天赋使命和不得不然的要求。这种颇具社会学意义的起源论说明,隐含着人性恶的预设,跟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管子》等书...

  • 13658756428文学常识问题
    牧江超答:2。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的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策》,后者的代表作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 3。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继承周代的“周礼”,并提出“仁 的主张;孟子和荀子都以...

  • 13658756428求推荐几本介绍春秋战国历史的书籍。不要小说。
    牧江超答: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在这段历史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所以这段历史被史家称为“春秋时期”。想学战国的历史,就看《战国策》、《吕氏春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