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的故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爱学习爱读书,在留学时期孙先生吃饭都顾不上了,还是买书学习。

一、创建黄埔军校
创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一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成就。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中山先生认为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必须创建一支国家的军队,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首先要有建立这支军队的干部。黄埔军校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成立的。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是这样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向他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随后, 邓演达任教育部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学校建立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军政领导干部。

二、伦敦蒙难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辗转澳门、香港、日本、檀香山、旧金山、伦敦,在伦敦遭清政府使馆人员诱捕,幸得恩师康德黎发动舆论援救才得以脱险。
当时的伦敦,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是产生领导当时世界潮流思想的地方。孙中山在这里获得了大约九个月的稳定生活,在这里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就如孙中山自己所述:“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三民主义的定型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实践和发展的过程,是孙中山经过考察檀岛、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社会、历史,结合诊断中国长期落后的症结,吸收转化世界上各种新的思想、学说和政治制度的优点,融会贯通而产生的。就如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古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三民主义实在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学说,顺应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改组为《民报》在东京正式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里首次公开阐述了三民主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东京演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正式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主张,此后他的一切演讲都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无疑,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学说的最辉煌、最精华的部分。

三、孙中山与“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四、孙中山与卫兵的故事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五、孙中山读书的故事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
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孙中山轶事
  1、孙中山名字趣闻
  孙中山,生于1866年,卒于1925年。名文,又名中山,字德明,号逸仙。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孙中山先生一生曾用过或被人称呼过的名字相当多,这些包括乳名、绰名、诨名、荣称、教名、化名、笔名、字号等,共有30多个。
  现举几例供大家赏析:
  一曰帝象:
  孙中山刚出生,其父就找命师相命,相师说:“此孩为非凡之命,大富大贵,有九五至尊,皇帝之位。”如此,其父遂把孙中山的乳名称之为“帝象”。
  二曰中山樵:
  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为防清政府追杀,隐姓化名为中山樵,人称中山。后来章士钊将“中山”二字缀于孙姓之后,这便是人们后来普遍称呼的孙中山的来源。
  三曰逸仙:
  1883年,孙中山加入基督教,在受洗的登记册上,孙中山署名为“孙日新”,取于《大学》上的语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而“逸仙”是粤语“日新”的谐音。在孙中山1886年报名香港雅丽氏西医书院时,孙中山就使用“孙逸仙”报名注册。此后他在国外多用此名。
  四曰石头仔:
  小时候孙中山脾气倔强,好动,爱打架,总爱打抱不平。一次同学秽语骂他父亲,孙中山与之打架,揪住辫子猛撞其头,至使昏迷过去,好久才醒过来。村人目睹此状钦佩地说:“真是石头仔。”从此石头仔便成了他孩提时的绰号。
  五曰通天晓:
  孙中山就读医学堂时,曾购得二十四史等大量古典书籍、著作,同学们从孙中山的藏书随意抽出一书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大家惊诧而又钦佩不已,随誉称之为通天晓。
  此外,孙中山还使用过:陈文、山月、公武、帝朱、杞忧公子、中原逐鹿等。
  2、孙中山的爱情轶事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而一个世纪前,孙先生和宋庆龄女士那段相濡以沫的传奇爱情故事,仍为后人乐道。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双方年龄相差27岁。孙中山先 生去世多年后,宋庆龄在接受一位美国记者采访时说,22岁嫁给孙中山,是处于一种敬仰,并不是爱。而孙中山先生曾对战友表示,“只要和宋庆龄结婚,只活一天我也愿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宋庆龄正在美国读书。听到消息后,宋庆龄回到宿舍就把清朝的大旗拆掉,挂上五彩旗表示庆祝。毕业后,宋庆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从战友逐步发展成夫妻。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宋家很反对。宋庆龄的父亲查理•宋,还坐着轮船去日本阻止。一到孙中山屋前,查理•宋就大骂,让孙中山出来。孙中山出来了,说你找我什么事,查理•宋反倒骂不出来了,直接跪下给孙中山磕了个头,说小女交给你照顾,请总理多担待。
  大陆出版的《孙中山传》里记载,孙中山的战友曾阻止他,说你跟宋庆龄结合要折寿,必须拆开,孙中山回答:“活一天我也愿意。”
  与宋庆龄结合前,孙中山先生有过两次婚姻。1884年孙中山与本县侨眷卢慕贞结婚,后来又有夫人陈粹芬,陈粹芬伴随他20多年。1915年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与宋庆龄结婚。
  孙氏晚辈对于孙中山的三位夫人都视为祖母。据孙中山的后人孙必达说,孙家人昵称陈粹芬为“南洋婆”,卢慕贞因与孙中山离婚后住在澳门,故被昵称为“澳门婆”,至于宋庆龄则被称为“上海婆”。也有孙家晚辈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孙家子弟与宋庆龄见面时,称她为“grandma”(奶奶)。
  元配卢慕贞1884年与孙中山结婚,是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妻妾陈粹芬祖籍福建,生活在香港,经过陈少白介绍与孙中山认识,随后跟孙中山同居。陈粹芬很懂得照料生活,孙中山早期好多革命活动都有陈粹芬参与,大家很敬重她。因为她在家排行老四,都叫她陈四姑。陈粹芬后来患肺病,1914年定居在马来西亚,1931年后常住在中国湘潭县,后来又去香港。三位孙夫人情况各有不同,但都长寿,卢慕贞活到86岁,陈粹芬活到89岁,宋庆龄也活到89岁。
  3、孙中山的幽默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时机东山再起。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打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衫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
  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4、孙中山尊老
  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后,日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一个回答65岁,一个说刚过60岁。听罢,孙中山心中更难受了,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人的身板骨硬朗,又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我干嘛要你们抬呢?”孙中山掏出一大把银元放在两个轿夫手里,深情地说:“这轿子我再不坐了,你们回去吧!”两个轿夫不免纳闷:这是个什么人?于是怯生生地问孙中山尊姓大名。孙中山笑着说:“我的名字暂不告诉你们。”言毕,写了一张纸条,折好后交给轿夫,并一再叮嘱要回家后才能打开。两位轿夫感到此人非同一般,没等回到家,就赶紧打开,好弄个明白。当他们打开那张纸条,看到“孙中山”三个字时,不由得大惊失色,赶紧回头追赶。这时孙中山早已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两位轿夫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孙中山前行的方向,激动地说:“都像孙总统这样尊老敬老,老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5、孙中山妙联入官府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门卫随即将名片呈上,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何门卫来者何人?门卫回答是一儒生。张总督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卫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纸上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对出了下联,又请门卫呈送给张之洞,张之洞看见上书:“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不觉暗暗吃惊,“呀,儒生不可小视!”于是,急命门卫大开中门,亲自迎接这位才华横溢的孙中山。
  6、坚决拒绝称“万岁”
  孙中山在民国成立之初,曾乘军舰在福建视察。停泊马尾,都督孙道仁前来迎接,请孙中山换乘甲板船登岸。这时孙中山发现,聚集一起欢迎他的许多小船,大都悬挂着纸旗和布条,称他“万岁”。孙中山不悦,对孙道仁说:“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起先烈吗?”他要求撤掉这些纸旗和布条,否则决不登岸。孙道仁慌忙传达,所有小船也赶紧照办了。孙中山这才欣然换船上岸
  7、不让其兄当都督
  孙中山的大哥孙眉是檀香山一位著名的华侨资本家,号称“茂宜王”。为了资助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孙眉不惜变卖家产。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当选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不少人推举孙眉当广东省都督。孙中山不同意,并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声明,说孙眉任粤督“决非所宜”,“与其强以所难,将来不免覆悚,何如慎之于始。”他还给其兄发去电报,劝他不要谋求当粤督。 孙中山这样的决定是十分明智的,一方面,他深知其兄文化低,脾气又不好,不宜政界做官。另一方面,在孙中山看来,辛亥革命刚刚成功,就把自己的哥哥拉上去做大官,任人唯亲,以权谋私,是不可取的,是不得民心的。后来,孙眉完全理解了中山先生的一片苦心,也避去了一场灾祸。
  8、孙中山打人
  听说孙中山动手打人一生有两次:一次是少年时期在檀香山盘罗河学校,动手反击楸他辫子的顽皮同学.一次是在伦敦,有一天,他在操场上打球,伦敦<泰晤士报>记载霍氏由于报道他的使馆蒙难经历而与他相识,故意挥球直击孙中山的额头,打得他两眼冒金花,还跟他开玩笑地说:"这是英国人的打人法." 面对英国人固有的傲慢和狂妄,孙中山也不示弱,便上前把霍氏拦腰抱住,放在膝盖上,如同打顽皮小孩似的,拍了几下臀部,笑着说;"这是中国人的打人法."

孙中山轶事
1、孙中山名字趣闻
孙中山,生于1866年,卒于1925年。名文,又名中山,字德明,号逸仙。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孙中山先生一生曾用过或被人称呼过的名字相当多,这些包括乳名、绰名、诨名、荣称、教名、化名、笔名、字号等,共有30多个。
现举几例供大家赏析:
一曰帝象:
孙中山刚出生,其父就找命师相命,相师说:“此孩为非凡之命,大富大贵,有九五至尊,皇帝之位。”如此,其父遂把孙中山的乳名称之为“帝象”。
二曰中山樵:
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为防清政府追杀,隐姓化名为中山樵,人称中山。后来章士钊将“中山”二字缀于孙姓之后,这便是人们后来普遍称呼的孙中山的来源。
三曰逸仙:
1883年,孙中山加入基督教,在受洗的登记册上,孙中山署名为“孙日新”,取于《大学》上的语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而“逸仙”是粤语“日新”的谐音。在孙中山1886年报名香港雅丽氏西医书院时,孙中山就使用“孙逸仙”报名注册。此后他在国外多用此名。
四曰石头仔:
小时候孙中山脾气倔强,好动,爱打架,总爱打抱不平。一次同学秽语骂他父亲,孙中山与之打架,揪住辫子猛撞其头,至使昏迷过去,好久才醒过来。村人目睹此状钦佩地说:“真是石头仔。”从此石头仔便成了他孩提时的绰号。
五曰通天晓:
孙中山就读医学堂时,曾购得二十四史等大量古典书籍、著作,同学们从孙中山的藏书随意抽出一书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大家惊诧而又钦佩不已,随誉称之为通天晓。
此外,孙中山还使用过:陈文、山月、公武、帝朱、杞忧公子、中原逐鹿等

孙文(1866年-1925年),字文臣,号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先驱和中华民族近代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出生于潮州,家境贫寒,早年留学海外,在日本和美国的留学生中广泛宣传自由民主、民族独立等思想,在此期间,他也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组织者、领袖和主要发起人之一。孙中山的一生战斗不止,奋斗不息。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各种护法运动、北伐战争等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在这些斗争中,他深受楚囚之感,并切身体验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发展了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念。孙中山赞成联合政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政治贿赂,他强调民生为本,关注贫苦人民,认为社会改良必须从民生改善、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入手。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遗体由北京前往南京,在长沙、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均有追悼活动,他的遗体最终安葬在中山陵。至今,中山先生无数仁人志士都对他怀有敬意,人民也可不忘他的智勇和大义,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故事也将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孙文的故事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