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大多怎么取?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人的字是如何取的? 什么时候取的?~

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意义相同,有的意义相近,有的意义相反,有的意义相延。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扩展资料:
周人取名的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
申繻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字”中学问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人如何起名 有五个原则六条禁忌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一、古人的字:
1、成年礼与加冠称字:
⑴冠礼:先占卜吉凶,然后请长辈、族长、师父保姆和有名望的人,一定要在宗庙里举行。女子较简单,只是把头发扎起来。男子较复杂,要三加冠(缁布冠——表示成年,武冠——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文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宗庙祭祀)。这个冠主要是束发用的。
⑵字的文化意义:
①敬名。除了父母师长外,一般不能直呼其名。
②享受成人的权利
③强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⑶名和字的联系:
①同义式,屈原名平字原,《尔雅》说“广平曰原”。曾巩,字子固。宰予,字子我。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
②近义式,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③反义式,曾点字皙(点,小黑也)。朱熹,字元晦(元为排行)。赵孟頫,字子昂(頫,即俯)
④用典式。潘岳字安仁(仁者乐山,岳即山)
⑤嵌行式。伯(孟)仲叔季,元(长)次幼稚少。
上古贵族男子的字全称用三个字,如孔子,字仲尼父(排行+字+美称);秦汉以后,命字大体上承袭了先秦两汉,但又向尊老化(如多用公、卿、翁、君、侯、子等字)和美辞化(多用孔、大、美、景、巨、伟、贵、惠、文、逸、承、彦等字)发展。如苏武,字子卿。王莽,字巨君。杜甫,字子美。司马相如,字长卿。王羲之,字逸少。
2、称名与字的习惯:
(1)书面写法上的讲究:
先秦,字在名前: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字+名)
汉以后,名在字前: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也有少数例外,如刘梦得禹锡。
近代,1925年会员录:孙中山先生文、黎宋卿先生元洪、张雨亭先生作霖。
(2)称法上的讲究:尊对卑称名,字称名。
称字表尊敬,后来演变为只有平辈同侪之间称字才表敬。卑对尊、下对上不能称字,尊对卑也不能称字。尊对卑称字,往往表示特别的尊宠,如刘邦称张良为子房,蒋介石称韩复渠为尚方兄。父称子不会称字。
文天祥,原号履善,皇帝说他是“天之祥,宋之瑞”,故又号宋瑞。因不满官场,又改号文山、野人,意在隐居。元人入侵后,爱国不降,又号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表示宁死不降。

二、古人的号:称别人的号以示尊敬,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谥号:
帝王谥号:上古至隋,一般1~2字,如刘邦谥号高,刘秀谥号光武,曹丕谥号文。唐至清,唐弦宗定为7个字,赵匡胤10个字,明太祖16个字,乾隆23个字。
大臣谥号:多为1~2字,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文官中最好的谥号为文正,武官中最好的谥号是忠武。
私谥:因品节名望高而为友人所赠,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韩愈给孟郊谥号贞曜。
庙号:祖——太祖——高祖;宗——太宗——高宗。
一般来说,庙号在前,谥号在后。另外,上古至隋,帝王代号用谥号代替。唐至元,帝王代号用庙号代替。(因谥号太长,年号多变,习惯)明清,帝王代号用年号代替。

关于字的扫盲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 。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1,取字一般会点出自己的出身.比如, 孔丘,字仲尼,可以看出其行二,并且是山东尼山附近出生.
2,有时和自己的名有联系和呼应, 比如,关羽字云长. 羽和云的关系, 张飞字翼德, 飞和翼. 赵云字子龙, 云从龙的关系.
3,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平和原, 诸葛亮字孔明,亮为孔明也.
4,名和字意思相反的,如韩愈,字退之, 端木赐,字子贡.上赏给下叫赐,下献给上叫贡
5,辨物统类,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字子瑜
6,增美辞。在先秦时代的子、父一类尊称用字以外,大量涵义丰美之辞,如公、翁、卿、倩、彦、伟、休、道、孝……成为取字的热门选择。例如:用尊老美辞的,东汉大臣窦融,字周公;东吴将领黄盖,字公覆;西汉豪强郭解,字翁伯;唐吏孔巢父,字弱翁。用称谓美辞的,西汉使节苏武,字子卿;大将军卫青,字仲卿。用身份美辞的,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曹丕之孙、魏帝曹髦,字彦士。用形容美辞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字伟长;三国魏文学家应璩,字休琏。用德性美辞的,东汉学者尹珍,字道真。刘备的谋士法正, 字孝直。
7,采典籍。采摘典籍中精彩的名言警句之义,用做表字,意趣高雅。曹操字孟德,语出《荀子·劝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尚书·大禹谟》称“满招损,谦受益。”由此,明末文人钱谦益,字受之;晚清士绅王先谦,字 益吾。
8,表仰慕。表示对前贤先哲的仰慕之意,是古人命名、取字的重要思路之一。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倾慕春秋时晋人介之推的节操,故与之同名,又以其姓氏为字。南朝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钦佩西汉博士冯野王,不仅照搬其名,而且取字曰希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景仰宋代史家、人称“唐鉴公”的范祖禹,仿其名,又字 景范。
9,寄情怀。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字所以表其人之德。”正如言为心声一样,字也是人们抒情怀的手段。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字广厦,意在表达自己为黑暗下的国人争得一个开明、自由的生存“广厦”的宽阔胸怀。现代着名MZ人士黄炎培,字任之,他自己解释“任之”的涵义:“其一是对自己该做的事,对国家对社会该负的责任,坚决勇敢地担负起来,任之;其二是对无所谓的事、无聊的流言等等,不管它,由它去,任之。这就是我做人处事的信条。”
10,析名文。名与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文辞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文字结构上的。南宋 诗人谢翱,字皋羽;大奸臣秦桧,字会之;明“竟陵派”文人刘侗,字同人;清文学家毛奇龄,字大可。
当然字的规矩也不限定在上述的几点中,只是上面的比较常见而已.

至于你的名字杨文闯在古代应算作字,应再取一个单字名,比如杨健,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然后字文闯

名与字合,简单说就是你的名是什么意思,你的字就和这个名相合就成了。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都是发光的)。

再比如周瑜,字公瑾(都是美玉)。

你这个名字拆开来看,文是指文学、文采的意思,是吧?闯,就是闯荡,比如说闯荡出一条路来

如果取字,按现在对于文字上的理解,那就是公路,或者子路。其他的也有,但一时半会想不到那么多。

这个公,不是那个公路的公,而是指文采斐然,德行厚重者,比如周公那个公,就像宋朝的翁,现下的先生这么个意思。

子就不说了,老子、孔子、孙子,也是一种尊称。

路没别的意思,与前面那个字合起来,就是在文学方面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被尊为师。

(1楼,我呸你个艺名,那都是家里长辈或者老师起的,知道名讳什么意思不?古人不方便直称其名,所以才取得字)

古人的字是相当于现在的别名 ,有的是文人自己给自己取的字号,相当于现在的艺名之类的,这个可以自己随心所欲,最好符合自己的职业或者个性!
杨文闯
姓;杨 名;文闯
取字1;骏腾(以闯为义,用意取字为在文海中驰骋要象骏马般洒脱腾达)
取字2;逸(悠溢清高,豪爽气势)

古人有名、字、号,其中名是家中长辈取的,字是长大后自己取的,号则通常由朋友取,也是自己取的。名大多只取一次,除非是为了避讳,通常不会更改。字则有取两到三个的,号则可以随心改。而且古人的写自己的名字也是极不规范,常写成同音字。
另,古人取名,男的多由《论语》中摘取,女的则取自《诗经》。字通常与名有着相互呼应的关系,如李白,字太白。等等。
杨文闯,字可以取成:猛之、精进、无畏等


古人的字大多怎么取?视频

相关评论:
  • 15386878560古代人的字都是怎么取的 古代人的字是自己取的吗
    武柿贡1、古代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或者长辈取的,一般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通常与名形成表里的形式,故又称表字。2、古时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所以一般会再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3...

  • 15386878560古人的字怎么取
    武柿贡1. 以事物特征为本:古人常以事物的特征或形状来取字,例如以树木为本取木字,以山石为本取山字等。2. 以典故为本:古人喜欢借用古籍中的典故来取字,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寄托自己的希望。3. 以字形为本:古人通过分析字的结构和形态来取字,例如以形状曲折优美的字为本。4. 以音为本:古人也...

  • 15386878560古代人的字是怎么来的?
    武柿贡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古人取名后仍要取字的原因:1、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结婚生子了。《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略有不同的是,笄礼是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

  • 15386878560古人的字是谁取的
    武柿贡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吴澄在《谭适字说》中说:“谭适既冠,其父奉政公字之曰立之。公之友为作字辞者凡三,复以请于余。”谭适取字时征求了长辈及名流的意见,可见,取字是件严肃的事情。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

  • 15386878560古人的字是怎么取的
    武柿贡1、标识个人身份 取字能够帮助人们标识自己的身份。在古代,人们的姓名由姓、名、字三部分组成,字是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取字,人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和志向,进而在社会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2、传承文化价值取字也是传承文化价值的一种方式。在取字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字的...

  • 15386878560古时候的人怎么取字?
    武柿贡古人取字有着特定的文化习俗和深意。首先,他们常采用同义反复的方式,如屈原名平,字原,意在强调其本名之义。诸如孔子的高足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等,都是这一类的例子。其次,古人也会用反义相对的方法来取字...

  • 15386878560古人字是自己取的吗?
    武柿贡古人的字,一般是到成年后,找人取,如果是“号”,是可以自己取的,比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也有是别人取的。古人称字,表示对人的尊敬,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如果他自称,就称“亮”,《出师表》:“亮躬耕陇亩”。别人就称字,“孔明先生”。

  • 15386878560古人的字大多怎么取
    武柿贡一、古人的字:1、成年礼与加冠称字:⑴冠礼:先占卜吉凶,然后请长辈、族长、师父保姆和有名望的人,一定要在宗庙里举行。女子较简单,只是把头发扎起来。男子较复杂,要三加冠(缁布冠——表示成年,武冠——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文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宗庙祭祀)。这个冠主要是束发用的。⑵字...

  • 15386878560字是自己取的还是长辈取的?
    武柿贡古人的字是怎么取得:1、古代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或者长辈取的,一般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通常与名形成表里的形式,故又称表字。2、古时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所以一般会再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

  • 15386878560古人的字是怎么取的?
    武柿贡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周代贵州男子年二十行冠礼,即结发加冠,女子十五及笄,即结发加笄,以示成年,也就是说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古人的字多与名涵义相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