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到唐朝打高句丽,打印度的电视剧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何吐蕃一直与唐朝纠缠,却不南下攻打印度?~

吐蕃这个国家一直和唐朝征战不休,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穷了。不拿下攻打印度,原因是印度比他还穷。


第一、吐蕃人一根筋。
吐蕃这个国家刚开始就想和唐朝建交,也一直派人不断地对唐朝示好。后来自己膨胀了,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事强国,就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动武。甚至把战火烧到了唐朝,开始和唐朝作对。这个吐蕃就像井底之蛙,认为自己很厉害。从一开始对唐朝用武,就认为他们可以打败唐朝,可是打着打着发现他们陷入泥潭,无法全身而退。只好全心全意的投入和唐朝的作对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吐蕃自然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分身去攻打印度了。


其二、吐蕃穷,印度更穷。
吐蕃对唐朝仰慕是因为唐朝富裕,对唐朝用兵也是因为唐朝富裕。作为一个穷国光脚不怕穿鞋的,就自然总想和唐朝作对。吐蕃都穷得只剩裤衩了,再去打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印度,这吐蕃人要么是傻了,要么就是穷疯了。无论从什么角度,唐朝不仅是一个大国家,而且非常的富有。唐朝不仅拥有许多资源和财富,还有吐蕃非常想拥有的瓷器丝绸等等。印度对于吐蕃来说就是一个烂摊子,即使打下了印度也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一点价值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吐蕃一直和唐朝作对,不进攻印度的原因。


说白了吐蕃就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国家,看到糖糖比他富有强盛就嫉妒,对其用兵。

其实说是唐朝灭了印度并不准确。其实唐朝并没有针对印度的国家战争行为。所说的灭了印度完全可以说是一次个人行为。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的强盛和对周边国家的震慑力。
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关于唐朝时期一个猛人王玄策的故事。所谓的“一人灭一国”正是这个故事的主体部分。而且彼时的印度也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
关于王玄策灭印度的故事,网上流传着很多的版本,故事内容大同小异。我只简单地说一下这个过程。
王玄策出身不详,在唐朝贞观年间做官,官阶也不高。放眼在整个大唐王朝,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一个芝麻绿豆官。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连他的出身和早期经历都没搞清楚。
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却因为出使印度的传奇经历而使其青史留名。唐初武德,贞观年间,印度四分五裂,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天竺。中天竺的国王尸罗逸多,也就是戒日王秣马厉兵,统一了印度北部地区。贞观世年,唐僧玄奘到达印度,受召向戒日王讲述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和大唐的强盛,这让戒日王甚为神往。贞观十五年,印度的中天竺使者来唐。贞观十七年,王玄策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第一次出使印度,相当于是回访。受到了戒日王隆重的接待。贞观二十一年,唐朝又以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再次出使印度。不料此时的中天竺正发生政变,大臣阿罗那顺篡位自立。发兵擒获王玄策一行,并掠其财物。王玄策感觉自己作为上国使节,无端受此大辱,难以接受。于是趁看守不严,借机逃走。王玄策并没有选择直接回唐复命。而是借道吐蕃,以大唐皇帝名义借兵七千(此时吐蕃正逢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和亲交好),又在尼泊尔借兵七千。王玄策就凭着这借来的万余人的军队,不仅击败并生擒了阿罗那顺,还在印度大杀四方,使得印度各小国俯首称臣。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献俘长安,被李世民封为朝散大夫。
后面的剧情就狗血了。王玄策从印度带回来的一个天竺方士,自称有长生之术。都知道帝王是最好长生之术的,李世民尤为热衷。李世民病重之际,服食了这个方士的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但却不见效果。随着李世民的一命呜呼,王玄策也因此受到牵连,从此湮没在历史当中。
关于王玄策的出使时间和出使次数一直是有争议的。但这些都不是故事的重点。
整个故事除了结尾部分,似乎相当热血。然而历史远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首先,王玄策攻灭中天竺跟唐太宗李世民的本意是相背离的。在武德贞观年间,吐蕃已然崛起,兵锋直指河西走廊。严重威胁到了大唐和西域的贸易往来。已然成为大唐的腋下之患。虽然松赞干布以和亲的方式向大唐示好,但是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不可能因为这样就丧失了政治嗅觉和洞察力。遏制吐蕃的发展势头才是他最想看到的。然而大唐此时主要面对的强敌是东北方向扶余人所建的高句丽,对吐蕃方向以守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就更加需要有外援来牵制吐蕃的发展。天竺就成了李世民的最佳选择。这就类似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也是为了联系大月氏人,联合对付匈奴一样。
然而王玄策似乎没有理解李世民的真正用意。借着战略对手的兵力去剿灭了一个本可以成为战略同盟的国家。这也是吐蕃愿意出兵相助的真正原因。看似王玄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实际上却是吐蕃人借着王玄策的手去灭掉了自己潜在的敌人和心腹大患。
其次,王玄策在攻灭中天竺之后没有选择有效经略和控制印度,使之成为吐蕃的战略对手。王玄策走下留下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印度,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戒日王这般能够统一印度的强大的领导者。
这个失误直接导致了吐蕃的坐大。其后唐朝丧失西域的大片领土跟吐蕃的坐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一切,王玄策是看不到了。
总得来说,还是王玄策的官阶太低,以这样一个低级官吏出使印度,他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李世民的战略意图。这也是李世民最大的失误。
历史没有假如。不过即便是如此,在一定时间内,王玄策攻灭印度的辉煌战绩给吐蕃带来的震撼,还是让吐蕃人对大唐心生畏惧,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敢向西域扩张,并吞灭了大唐在西域的领土。
我是凌风说事。了解更多国际历史知识,欢迎关注我。

政治类因素肯定是主因,就像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样很少或没有这类题材的电视剧。中国现在的位置很尴尬,跟其他国家比基本是碾压,但与美国比实力依然有很大差距,而美国对中国拼命打压,却又不希望和中国直接冲突。所以美国没事就喜欢挑唆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矛盾,中国自然不能让美国如愿,对中国而言闷声发大财才是第一位,就算因此背上懦弱之类的骂名也无所谓。
次要原因在我看来就是战争类电视剧肯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否则无法突出主角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而唐朝打印度、打高句丽,说难听点就是倚强凌弱,打印度印度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打高句丽野战唐军基本是全胜,高句丽主要是靠城池坚固硬生生和唐军耗着,最终迫使唐军放弃。比如说唐太宗第一次征高句丽时,比较传奇的一战是唐军围攻白岩城,乌骨城(今辽宁凤城市)派出一万余人北上支援,李世勣随即命右骁卫将军契苾何力率八百名精锐骑兵进行阻击。八百对一万多。高丽援军虽然也算善战,其中一个叫高突勃的高丽将领也是员猛将,和契苾何力拼杀许久,甚至瞅准机会一枪刺入了契苾何力的腰部。
多亏薛万备(薛万钧、薛万彻的弟弟)单枪匹马杀到高突勃面前,硬是在千军万马中救了契苾何力一命。从来没有被人刺落马下的契苾何力怒发冲冠。他仰面向天,发出一声令人震悚的长啸,然后用力撕下一角战袍,裹住鲜血直流的伤口,翻身上马再战。左右将士受其激励,无不奋勇厮杀,终于将高丽援军击溃。
最后,这支几百人的骑兵不仅把一万多人的高丽军队追出了数十里地,而且生擒了高突勃,一路还砍下了一千余颗首级。
可惜后来围攻安市城因城池坚固久攻不下,而天气转寒但唐军御寒衣装尚未送至前线,更重要的是薛延陀的真珠可汗病殁,他儿子自立为多弥可汗后,开始蠢蠢欲动,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河套地区。所有情况都表明: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全面战争已不可避免,最终唐太宗只能撤兵结束远征。

禁播.........................


为什么看不到唐朝打高句丽,打印度的电视剧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