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修谱悄然兴起 武汉有人花120万元修家谱是真的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是怎么回事?~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由西方人提出的哲学终极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回家翻翻家谱,就可获得一些解答。近年来,一股民间修谱热在武汉兴起。昨天,刚刚花了120万元修完家谱的蒋先生拿到家谱后,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蒋家人的教子秘方。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武汉出现了几家专门修家谱的公司。有的公司称拥有高科技软件,采用“互联网+”为顾客修谱。武汉化工区某修谱公司负责人刘威说,公司刚刚创立时,就有专门的团队为顾客修谱,但从前期收集材料、排版到后期校对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购买了100多个姓氏家谱的数据库后,大大提高了原始资料的搜集效率。

记者来到武汉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看到桌上正放着多部家谱。工作人员说,这里已收藏了132部家谱,以湖北省内的家族为主。“来古籍室的市民,八成以上是为了看家谱。”工作人员说,家谱区域是古籍阅览室最“火”区域。市图书馆在不断搜集家谱,也欢迎市民捐赠,近十年期间,增加了30本左右,种类也变化较大,过去的线装书几乎见不到了,都变成了非常精美的现代书样子,竖排字也变成了横排字,家谱的风格愈发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市图书馆也欢迎市民捐赠家谱。

工作人员介绍,来这里看家谱的市民,有的是为了修自家家谱寻找线索和资料,有的是“零起步”,不知道怎么修家谱,来这里参考一下模板。汉阳的一位刘先生,将一本年久失修的珍贵家谱捐赠到这里来,请求古籍室帮忙修复并保存,并希望能为其他刘氏子孙提供修家谱的资料。一些市民捐家谱,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失散的亲戚。

近年来,一股民间修谱热在武汉兴起。昨天,刚刚花了120万元修完家谱的蒋先生拿到家谱后,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蒋家人的教子秘方。

“拿外人当榜样,不如拿自家祖先当榜样更有说服力。”去年,蒋先生从网上找到武汉欢乐大道一家专业修家谱的公司,想将家庭成员的信息汇总,编印成家谱。经过一年多的编印,不久前正式完成,共录入本族30代成员、2万人左右,花费120万元。其中60万元左右交给了修谱公司,排版印刷了300册,其余的60万元,用于族人四处出差收集资料的成本开支。

花巨资去找人修家谱到底值不值?修的家谱是否可靠?这些都是修家谱经济将带来的问题。修家谱的现实意义很多,比如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但是,修家谱怎样才能保证靠谱呢?萧姓立萧何为祖先;张姓立张良、张飞为祖先;李姓则立李世民为祖先,姓赵的总想攀上赵匡胤,姓王的总想认上王羲之,而姓孔的都想成为孔子的第多少代孙等等。“自从宋代开始允许私人修谱以后,不少家谱为‘光宗耀祖’,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的祖先,还有的编纂者突出个人,把一家之谱修成了一人之谱,或是把一族之谱修成了一家之谱。有的认钱不认人,捐钱多的树碑立传,没捐钱的一笔带过;甚至还有不交钱则不入谱的事情发生。

据了解,一般修谱的惯例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地区家谱出现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况,每次都是大手笔大开销,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

所以,修家谱本身是一件非常积极,追宗溯源的好事,但是如果不正规,不靠谱,那修出来的家谱其实际意义微乎其微。

据新闻上说,这是真的,武汉一姓蒋的,花了120万元成本。当然,这也是为了家风传续,是一大善事。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 武汉有人花120万元修家谱是真的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