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和一些文言文的小问题,麻烦了~我很急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论语六则的古文七要素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习”有两种说法:
1.复习
2.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1.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2.孔子教给其弟子的具体知识是礼乐射御书术,射箭、驾车、礼仪、音乐等学问都需要不断演习操练,因此此处应该是演习的意思
3.《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弟子、朋党
“人”是别人的意思
孔子说:“学习而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复习知识,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所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本句的意思有两种说法:
1.温习旧的知识,再学习新的知识
2.温习旧的知识,并且在旧知识中找到新的所得
我们更偏向于第二种,但中学教材中或不作注释以防争议,或解释成第一种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并且在旧知识中找到新的所得,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罔”有两种说法:
1.惘然无所得
2.被欺骗
根据论语中的其他用例我们认为第二种解释更正确,以前的中学教材解释成第一种,现在的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殆”有三种说法:
1.精神疲殆
2.迷惑
3.危险
在论语的其他用例中只有后两种解释,根据对偶词的词义相近的规律,我们判断应为第二种解释,旧教材解释成第一种,是根据一些古人的注解做出的判断,没有依据,新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孔子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因为不思甚解而)被欺骗;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因为思路狭窄而)迷惑。”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是以”就是“因此”,“凭借这个”的意思,意译为所以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借什么称作‘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比他地位低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被称为‘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识”念做zhi4,记住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读音仍有残留,如博闻强识,标识中的“识”都念zhi4,不念shi2
“厌”不是讨厌的意思,同“餍”,本义吃饱,引申出满足的意思
“何有”是上古汉语的固定用法,是“何有其难”的意思,就教材解释成哪里有,说这是孔子的谦辞,其实是孔子的自负之语
孔子说:“默默的记住,学习又不满足于已经学会的知识,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难的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三”是虚数,表示很多,不一定就是三个
“其不善而改之”的前面承前省一个“择”字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其中好的地方并且仿效它;选择其中不好的地方并且改正自己身上与他相同的毛病。”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lunyu.htm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华歆与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大意
华歆、王朗俱乘船逃难。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愿意。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扔掉,抛弃。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所以,......的原因。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人物解析: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而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0.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更(gēng)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徒( xǐ )
2.是吾忧也的是(B) A.表肯定 B.这 C.其实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知(zhì)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子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更(填写拼音)gēng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徙(填写拼音) xǐ 2.是吾忧也的是(选B) A.表肯定 B.这 C.其实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知(填写拼音)zhì
任重道远(填写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gēng
xǐ B
zhì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geng
2.xi
3.B
4.zhi
5,肩负着重大使命

凤凰


《论语六则》和一些文言文的小问题,麻烦了~我很急哎~视频

相关评论:
  • 17370764172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高顷鱼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汇入 设计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 17370764172被要求的文言文
    高顷鱼4. 初中需要背的文言文有多少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 1737076417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原文和翻译
    高顷鱼出自先秦时期,孔子所著的《论语六则·节选》。整个原文包含上下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原文的现代文...

  • 17370764172论语六则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高顷鱼《论语六则》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子曰贤哉回也全文翻译 其他类似问题2016-10-26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请问应如何理解?_百度派 9 2012-01-0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3917 2014-11-05 《论语》六则中的“子曰: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7370764172七年级(上)文言文7篇
    高顷鱼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论语十则》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日:吾日...

  • 17370764172广东必考文言文
    高顷鱼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广东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有哪些(2013) 按教育部制定的7-9年级新课程标准,以下21篇是必考的。 1 《论语》十二则 2 曹刿论战 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 17370764172文言文六要素是什么
    高顷鱼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四、筛选文中的信息;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外,还需注意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文言格式和文言类别等。2. 论语六则的古文七要素 《论语》中的六则古...

  • 17370764172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沈阳
    高顷鱼孔子语录(论语十则,论语六则)三峡 陋室铭 爱莲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记承天寺夜游 鱼我所欲也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出师表 我们09届删了一个陋室铭不考,新增了一个《秋水》和《古文二则》(但是古文二则不用背)2. 沈阳中考语文...

  • 17370764172初中高中语文书里所有有教育意义的古文
    高顷鱼为方便都不带书名号 (*^__^*)初中的-论语六则 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孙权劝学 周敦颐的爱莲说 刘禹锡的陋室铭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诫子书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高中的实在太多了 我建议你买一本文言文全解

  • 17370764172文言文的通假字有哪些
    高顷鱼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语文版)【七(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3、默而识之。(《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