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三国演义四,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举例说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跟三国演义一样七分真实、三分虚构,还是刚好相反,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

当然没有七分真了,武侠小说不是报告文学或人传记,讲求一个真实性,小说本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提取和虚化,尤其是武侠小说,被称为“成人的童话”,比起一般的官场、言情就更多几分虚构,所以里面的事实多半是虚的.金老的小说除了年代和人物的年龄上严格考证之外,所有情节都是虚构的。而金老的小说除了韦小宝等几个之外全是普通的小人物。金老把他们赋予生命,融入历史的大时代。就是按他自己的话说:“无中生有”而已。

呵呵,那是章学诚(实斋)先生的说法。由鲁迅一引用,文学评论界就传开了,还有不少人把这话记到鲁迅头上的。
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对演义这一文学体裁进行评论时,认为应坚持“实则概从其实,虚则明著寓言,不可虚实错杂”,并以《三国演义》为例,该书“则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在评论《三国演义》时就引了章学诚的论述,书中说“然据旧史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淛(《五杂俎》十五)即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丙辰札记》)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
章学诚(1738年-1801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乾隆43年(1778)进士。曾援授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
一生精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所著《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曾编纂《史籍考》,拟尽收古今史部书叙目凡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传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
哲学上提出“道(理)
寓于器(事物)”命题,认为“道”是客观事物之规律,“求道”应根据对事物的实际考察。所提出“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和发挥义理相结合,将治经引向治史,反映其解脱旧经学传统束缚学术趋向。论文注重内容,反对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批判了当时桐城派的流弊。其学说至清末始为人重视。1922年有《章氏遗书》刊行。

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杜撰的演义,有许多在历史上的真实事情经过小说而虚化。像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有一些是被罗贯中杜撰而出,历史上并不真实。有一些是罗贯中张冠李戴。


有人提出三国演义四,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举例说明.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