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精通佛法的高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教精通佛法的高人?~

“一佛出世,千佛护持。”经论中的很多菩萨,乃至其他道的众生都是示现的,很多都早已成佛,为护持释迦佛的法,而光临法会。他们的言行都说明得佛法利益,一定要有恭敬心。为后世众生做榜样。

首先要声明一点的是,《了凡四训》并不是正规的佛教经论。只是世间的劝善书而已,上面所写的东西未必都符合正统的佛教思想。学佛还要以佛和大菩萨们亲口所说为准。

是不是作好事就能好病呢?这个按照佛教的说法是不一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善事都和疾病有关系。因果是各有所管的,也就是说一种因能得相应的果,而不是随便的善业都能的随便的善果。必须要有针对性才行。比如《大庄严论经》讲:“
复次我昔曾闻。有一国中王嗣欲绝。时有王种先入山林学道求仙。即强将来立以为王。从敷卧具人索于衣服及以饮食。时敷卧具人而白王言。各有所典。王于今者不应事事尽随我索。我唯知敷卧具事。洗浴衣食。悉更有人。非我所当。以此喻可知一切诸业。如王敷卧具人各有所典。业亦如是。各各不同色无病者财物可爱。智等诸业各各别异。有业得无病。有业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从敷卧具人索种种物终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财富。诸业受报各各差别。不以一业。得种种报。若作端正业。则得端正色力。财富应从余业索。是故智者应当修习种种净业得种种报。”

这里说曾经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于是入山学道求仙,希望将来有个继承人。于是向跟随他的负责卧具的仆人要衣服和饮食。这个仆人就说,大家各有分工。大王不该什么事情都和我来要,我只知道卧具的相关事情。而衣服饮食则有其他人。不是我来负责的。

这个故事比喻的是一切诸业,如同仆人各有分工一样。各个不同。健康、财富、容貌、智慧这些业力都各个不同。

有的业因可以得到无病的果报,有的则得到容貌端正。如同那个国王一样向负责卧具的人索要其它的东西是得不到的。

如果生为皇族或许便无须财富,各种业力的受报是不同的。不会因为一种业因得到各种果报。如果你做了容貌端正的业因,那么就会得到这个果报。而财富则应该从其它的业因得到。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造作各种善因、善业得到各种不同的果报。

这个故事讲的非常形象。

所以大家以后不用问,我放生了怎么夫妻还是老吵架、我都布施了怎么还得病、我已经不邪淫了怎么老是发不了财?

这就和国王向管卧具的仆人要饮食一样。业力各有各的果报。

所以要了解针对性是最重要的,不知道你的问题具体是什么也可能不太好说。一般来讲疾病和杀生有关,所以如果是病的话最好主攻放生,想要有针对性的效果的话应该把精力主要放生上。这样或许会有善果吧。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因果都能当世成熟呢?这个也是不一定的,大部分的因果都要后世才能成熟,要达到如下几个条件因果才能当世成熟: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抉择造业有八种情况,当在现世受报。即
(一)如果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身体、财物等,为此而造作不善之法;
(二)或由增上不顾恋意乐,不顾恋身体、财物等而作诸善法;
(三)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损恼;
(四)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慈悲;
(五)或对三宝对境,增上憎害;
(六)或对三宝增上净信,胜解意乐;
(七)或对父母诸尊重等有恩的对境,由增上品,以酷暴背恩等所有意乐,造作不善;
(八)或对父母等,由报恩的意乐所作之善法。
《俱舍论》云:“由田意殊胜,及定召异熟,得永离地业,定召现法果。”
论中举出定召现世果报的三种情况:
(一)对于殊胜的福田、功德田所作的业;
(二)造业时发心非常猛厉;
(三)指相似的现法受,当修道步步升进,欲得圣果之际,往昔的业会于此时纷纷现前果报,比如修行人快要证得不来果而超出欲界时,宿世、今生所造的欲界之业纷纷成熟,就会后报先受、重报轻受。这就如同一个人即将永别曾经久住之地,前往他乡安居,这时该地的所有债主都会前来索债。
对于功德田,《俱舍论》举了七种情况:“于佛上首僧,及灭定无诤,慈见修道生,损益业即受。”

①佛。②比丘僧团。(以下五种是对单个补特伽罗而言。)
③灭定:不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灭定,当安住灭定之时,烦恼寂灭,相续中非常清净,出灭定时,补特伽罗就好似从涅盘中来一样。
④无诤:入无诤定时,对无量众生都不生烦恼。
⑤慈:入慈定时,对无量众生都生起不共殊胜的饶益心,相续中缘无量众生而不舍离。修无诤定与慈定,相续中缘无量众生,明显积累了不共殊胜的功德,所以出定之后即成殊胜的功德田。⑥见:即见道圣者,因其已断见道应断的一切烦恼。
⑦修道生:即通过修道,断尽一切修道应断之惑而成就的无学道圣者。对以上七种功德田作损益之业,就会在当生现前果报。

苟能精进具足以上条件而又做了针对性的善业并且做了忏悔罪业的话,效果一定会显露的。

时间观念是我们执着产生的,没有执着就没有所谓的寿命了,就是不生不灭了。但为什么经上说有呢?首先佛现在世间不是真身是化身,这个化身教化每一个世界有他的法运,根据这个世间人的平均寿命来示现,比如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世界示现,必须要和我们一样才行,当时我们世间人平均寿命79(中国人按照虚岁就是80岁),所以他示现灭度在79岁。从这里可以看出其他的世界众生寿命各不相同。除了化身以外,佛还有法身、报身、应身等。法身、报身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没有寿命,应身和化身差不多,但是化身一般是针对普世示现的,而应身则是随一部分(或个别)有缘众生所感而现,没有实际寿命,众生什么时候感没有了,或者事情完成了,应身就不见了。

另外,佛不会再堕落到六道,到六道的都是应化身,是乘愿再来的,不是靠业力,而是愿力。别说是佛,就是刚刚出六道的小乘圣者须陀洹,都不会再堕落如六道,他证到三不退里面的第一个不退,叫位不退,只会往上不会往下了,就好像金矿炼成金子一样,不会再变成金矿了。

佛有三身 法身 报身 应身 法身是无生无灭的
真报身有始无终 寿命劫数无有限量。
通常说的寿命应该是佛的应身
其寿命也和众生的业障有关
好比本师释迦牟尼佛 本来寿命无量 就因为五浊恶世众生善根微薄 邪见炽盛 刚强难化而只
示现了八十岁的寿命 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能够对佛法起难遭之想 恭敬受持

呵呵,这个问题不需要佛法高人;

但是,略微复杂,需要先介绍一点佛教理论,才能解释;

佛法的精髓是般若;
(具体而言什么是般若,请参看《中论》和《入中论》,推理过程甚深,我能力有限)

用般若的角度看世界,那么,空间时间都是虚幻不实的,即没有所谓的真实的时间;

当今的物理学也承认这个观点;

《般若心经》有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说,谁掌握了般若,谁成佛;

而掌握般若的人,已经破除了时间的幻觉;

所以,成佛的人,不存在什么多少年的寿命;

到这为止,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

上面讲的是法身佛;

那么,2500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他的圆寂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是从般若中幻化出来的;

从破除时间幻觉的法身中幻化出来的;

目的是引导一切众生共证般若;

地藏经中提到的都是化身佛;

化身佛寿命尽时,回归法身;

再入六道继续引导众生领悟般若;

这里回答完第二个问题。

基本上是这样。

智慧有限,错误难免;
看看就好,仅供参考;
回答完毕,谢谢观赏。

我也不知道

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在佛学词典里面查“劫”这个字,它的解释就是指“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劫”是无限长的意思,长到无法计算。所以无论是一劫、两劫、三劫,还是一百劫、两百劫、三百劫都是一样的,都是长到无法计算。时间只是我们的错觉。所以说佛的寿命是无量寿。
而《地藏经》中所说的“其佛寿命四十劫”,这是一种象征,意思是这座佛在世的时候世间人所拥有的福报。时间无法比拟,但众生的福报可以比拟。佛的寿命不能计算,但众生的寿命可以计算,一百岁的人和五十岁的人相比,一百岁的人福报更大。而佛住世的寿命越长,众生的福报越大。所以这里所说的“四十劫”其实是象征这尊佛在世的时候,众生所获得的福报福报大小。换言之,如果说有佛寿命二十劫,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尊佛住世时候众生的福报比“四十劫佛”住世时候的福报要小。

楼上说的都很好,阿秒哥说的比较准确。


请教精通佛法的高人?视频

相关评论:
  • 15232855638请教精通佛法的高人,把废纸当废品卖掉算不算造业?是否如理如法?
    颜可静这个如理如法。当然遇到学生们看有害的书籍,还是以教育为主,毕竟来说当场撕掉他的书,可能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南无阿弥陀佛。

  • 15232855638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到底翻译了哪些佛经,有什么样
    颜可静鸠摩罗什大师在大乘和小乘佛教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被誉为三藏法师中的佼佼者。他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作为四大译经家之首,他被誉为翻译学的鼻祖和语言学的大师。在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后凉太祖吕光将西域高僧...

  • 15232855638...老太太说自己是菩萨俯身的凡尘身体,请精通佛教的师傅帮忙解答呀_百 ...
    颜可静其次,真正的菩萨不会自我宣称,正如佛陀在开悟后,并未自称为神,而是谦称自己为一个觉悟者。因此,任何自称是菩萨化身的人,如果没有体现出相应的谦卑和觉悟,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再次,佛教强调缘分,认为只有有佛缘的人才能接触到深奥的佛法。如果老太太没有展现出与佛法的深刻联系,或者她所传达的...

  • 15232855638迦旃延的故事有哪些?出家之前他是做什么的?
    颜可静二、佛陀解惑,拜入佛门 迦旃延找到舅父之后,舅父又指点他找到一位佛教佛陀高人。佛陀认真看了碑文,也觉得碑文所讲甚妙,于是就粗浅地告诉迦旃延这是一部关于证菩提、断烦恼的经书。但经书内容过于深奥,一时半会无法解答,需要时间来慢慢研究。迦旃延之所以会对这个碑文感兴趣,其主要原因也是对其中的...

  • 15232855638请问精通佛法的高人:用报纸垫桌子、把有字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是不是造恶 ...
    颜可静守护珍贵的文字,爱惜有文字的纸张,是对自己和他人劳动和人格的尊重。尽管对于自己来说没有用了,但是仍不能否定它的客观价值和存在意义。废弃的字纸可以在干净的地方焚化,埋入净土中。但是绝对不要掉以轻心,不以为然地随意处理。这种行为不仅在佛法中是不对的,即使在道家、儒家中也是不对的。

  • 15232855638《天龙八部》中鸠摩智精通少林七十二绝学,那么真实的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颜可静在历史上鸠摩智的原名是鸠摩罗什,他是东晋的一名佛教高僧,从事的是翻译工作,他在翻译经文上面的成就甚至高于玄奘。佛教是在两汉的时候传到中国的,在东汉末期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翻译经文,因为之前翻译的佛经有很多的问题,不但有些词语不规范,让人很难看懂,而且还有好多重要的经文没有翻译出来,于是后秦...

  • 15232855638六祖慧能的道场在哪里?
    颜可静二 祖慧可是洛阳人,他进入佛教的年岁较大,是40岁,当时人到中年,生活上的不如意让他大彻大悟,遁入空门。,拜入佛教,成为佛教的汉传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慧可是洛阳人士,他的道场也就放在洛阳了。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也是佛教的第一代祖师,精通大乘佛法,为佛教后来的兴起打下了深厚的...

  • 15232855638佛家说的 ldquo 沙弥 rdquo ldquo 比丘 rdquo 有何区别?
    颜可静其次,比丘是佛教中对已经受过具足戒的男性的称呼。具足戒是佛教中最高的戒律,代表着一个人已经完成了初学的阶段,开始正式地修行佛法。比丘在佛教中的地位较高,他们不仅自己修行,还肩负着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重任。比丘需要精通佛法,能够解答信众的疑惑,指导他们修行。同时,比丘还需要遵守更多的戒律...

  • 15232855638澄观大师如何广泛学习并深入理解佛法各宗义理?
    颜可静随后,他转往洛阳,师从无名禅师,深入南宗禅法,并拜访东京大诜和尚,聆听佛法的精妙玄旨。大诜和尚对澄观的赞叹,称其法界宗乘,全在汝矣,显示出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顿悟。澄观在彻悟南宗禅法后,又向禅僧慧云学习北宗禅法,他的学术领域广泛且深入。他不仅精通律、禅、三论、天台和华严等宗教...

  • 15232855638王维与佛教
    颜可静他经常向神会请教佛法,他的许多诗作更常常“遥契南宗”,说明王维深受慧能、神会禅学思想的影响。另外,王维在《送衡岳瑗公南归诗序》中写到“滇阳有曹溪学者,为我谢之”,曹溪是慧能的传法处,曹溪学者是指南宗禅师,由此可知,他与南宗禅师交往的频繁密切。王维非常推崇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尤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